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病隙碎笔》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2022-02-15 13:50:02
相关推荐

《病隙碎笔》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病隙碎笔》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病隙碎笔》读后感1

谈及史铁生先生,我想大部分人涌上心头的是敬佩与怜惜之情。或许是天妒英才使他命运多舛,但毋庸置疑的是史先生仍是我国文坛中难以逾越的存在,接下来要谈论的便是他的《病隙碎笔》一书。

《病隙碎笔》顾名思义是为在与疾病抗争的闲隙中所写下的零碎笔触。书中记录着他是如何看待两个自己一个被疾病缠身,一个拥有自由灵魂,也流露出作者以犹在另一个世界的角度对生活、人生的理解与思考。不得不惊服,非同寻常的生活阅历给了他卓越而深远的感悟与见解。

书的开始便谈及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其中的约伯何尝不是史先生呢?他将自己生命的不幸,乐观地表述为追求约伯的信心。反观当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苦难与福乐都是我们要接受的全部,不能仅活在被拿掉苦难的世界。

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哪怕身陷囹圄,史先生也要努力地表达内心对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向上的生存向度的追求。

史铁生的伟大不单在于他个人的文学建树,更在于他热衷于以身试教向普罗大众发出号召。他以自己身临其境所特有的说服力去拯救那些迂腐以及死掉的思想。他所展现的不单是自己对命运的反抗,更是对大多数人的救赎。

当然,囿于见识有限,想要完全读懂史先生对人生的参透还言过尚早,但哪怕我们所能读出的仅是皮毛,也已是极大的受益匪浅了。

史先生在书中对生命这样解读,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试问,有多少人能像他这般淡化苦难并且超然物外。大多数人缺少这份透彻地看待生活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走了弯路,甚至渐行渐远。

在这个越发倾向于自我的时代,人们越发扩大地去捍卫自己的利益,没有人愿意去吃亏,于是不免沦落得更加物欲化,不免遗忘丢失掉幸福的真谛。

我们要仰望星空,但我们也得脚踏实地,适当地放慢步伐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扪心自问初心何在。是我们改变世界而不是世界改变我们,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急功近利,会让我们的人生路清晰很多。

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是超越文字的力量,是相见恨晚的领悟。

《病隙碎笔》读后感2

梦想和理想大抵是有区别的。

梦想,即做白日梦空想;妄想;梦中怀想。而理想,则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理想”这个词,“梦想”显得太过飘渺,虚幻。“理想”虽然也是一种想象,但是她是人们在现实的基础上,引申出的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所以说“理想”实际一些。但理想这个词放在史铁生前辈身上,不免会显得有些牵强,这里没有任何嘲讽的意思,只觉得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理想”这个词对他来说太过残忍,“梦想”却适合一些。他说“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48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象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含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他毫不避讳自己的病症,反倒有点自嘲,这样的心态,想必这世间是极少的。

“有时侯我设想我的墓志铭,并不是说我多么喜欢那路东西,只是想,如果要的话最好要什么?要的话,最好由我自己来选择。我看好《再别康桥》中的一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在徐志摩先生,那未必是指生死,但在我看来,那真是最好的对生死的态度,最恰当不过,用作墓志铭再好也没有。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但既然这样,又何必弄一块石头来作证?还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些诗句。我希望“机长”走到我面前时,我能镇静地把这样的遗言交给他。但也可能并不如愿,也可能“筛糠”。就算“筛糠”吧,讲好的遗言也不要再变。”铁生前辈淡薄名利,世间纷繁过往云烟,看上去他没有什么留恋,你想,48年的生病,想来他是时时刻刻准备好了离去吧。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运的,看到这句话,我不觉有些惭愧,比起铁生前辈,我们确确实实幸运不少,可我们从未感到过满足,只觉得还有好多东西不圆满,是因为我们不知足,知足常乐在现下社会少之又少,我们是该反思自己了。

他还说“反对“安乐死”,看身患绝症者饱受折磨与屈辱而听之任之,大约都是因为不大过问生命的意义。人不是苟活苟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医学其实终不能抗拒死亡,人到底是要死的这谁都明白,那么医学(以及种种学)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实,医学说到底仍只是一份爱愿,是上帝倡导爱愿的一项措施,是由之而对人间爱愿的一次期待。当有人身患绝症,生命惟饱受折磨而无任何意义之时,其他人却以顺其自然为由而袖手一旁,人间爱愿岂非自寻其辱?上帝的期待岂不就要落空?“安乐死”还是不应该吗?还是要“自然而然”地任那绝症对人暴施折磨和侮辱吗?难道还有谁看不出“安乐死”并不是要取消人之生的权利,而是要解除那残酷的刑罚,是在那疑难的一刻仍要信奉神命、行其爱愿吗?神命难违,神不单给了人生的权力,还给了人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力。”铁生前辈不怕死,他认为一个人,生和死的权利是一样的,不能剥夺一个人死的权利,死绝非是取消生的权力,而是从艰难困苦中解脱,“安乐死”不是什么坏东西。这也许和大多数人的观点大相径庭,但仔细想来,却也是对的。也许是他对死亡的坦然使他有了这种想法吧。

笔者愚钝,不敢妄自揣测大师想法,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看法。铁生前辈的确是一个标杆,于我来说,只能是望其项背了。

若是把铁生前辈比做天使,我想,也许会有人暗笑我矫情,但在我眼中,前辈就像折翼的天使,虽然他的身体不能飞翔,但是,他的梦想飞得更高且更好,给有翅膀却不愿飞的人以目标和动力。

《病隙碎笔》我虽然没能完全读懂,但着实给了我许多人生的启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拜读。

《病隙碎笔》读后感3

他的写作和他的生命完全构在了一起,他用他残缺的身体写下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的后半生在轮椅上度过,一生被病魔所纠缠,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他是史铁生——一个令人敬佩的作家。

翻开这本书,第一页便是他明媚的笑脸。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乐观向上,他不感叹命运不公,还将人生比作话剧,有矛盾和冲突才精彩。他曾说:“我的职业是生病,副业是写作。”话虽幽默,却让人惋惜难过。他认为苦难是必经的,人不能总哀叹:“我怎么这么倒霉。”因为“幸运很多,人却不嫌多啊”。是啊,我们把幸运当做理所当然,而厄运却不该到来,人往往只会看到事物阴暗的一面,这样也只能天天哀叹,为何不乐观一点?人生一世短暂如梦,生死离合已是常态,何不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人什么都可以躲过,唯有死不逃脱,史铁生在书中写道:“作恶者怕地狱当真,行善者怕天堂有诈”我最爱这句话,三言两语道清人的心理,他将生死描写的如此云淡风轻,生命会不断重复,但总有一天太阳会黯淡,地球会老去,甚至宇宙都会不复存在,能永生又如何?

人与人类不同,史铁生这么认为。他认为人类的文化传承,指的是记忆。一个人的记忆是由许多细胞互相联络,诸多经验的积累,延续和创造;人类的文化也是如此。他认为人的特点似乎只是肉身功能(比至于其他生命)的空间复杂。人性却有种种丑恶,肉身也有种种限制,唯爱愿于人间翱飞飘缭历千古而不死。不要悲哀这世界有一天会没有你,要知道这世界曾经也没有你。

在《人的残缺证明了人的完美》中,他说:“我觉得人是应该有一个信仰的信仰,就像刚才的我觉得我是残疾的,但有一个完美的境界,那么这就成为了我的信仰了,信仰和梦差不多,没有那么多实际的好处,它只是给你一种心灵的安慰。”心灵的慰藉在这里,已经超越其他各种东西了,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拥有完美,完美的体现就是残缺,当你有了缺点,才会看见别人的完美,你也变得完美了,你的残缺确定,你的心灵闪现着神圣的完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阳光下的成长作文600字 有关欲扬先抑的作文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初秋的作文 打屁股实践作文 菊花三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信 感人的故事作文400字 包子作文 可爱的校园作文 敢于挑战权威作文 二年级作文40字 作文柳树200字 长征的作文600字 夜游滕王阁作文 德福作文字数 家乡的枇杷作文 三年级采访作文 历年作文题目 关于三月街的作文 重庆的火锅作文 丰收节作文 晒稻谷的作文 银杏叶的作文 满分作文及赏析 一线天作文 九下英语作文 鼓励高考作文 描写村庄的作文 美丽的小区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