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2022-06-02 14:05:01
相关推荐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

阅读教学,不像数学那样,每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语文老师当久了,有时我会想:一篇课文,究竟要让学生学点什么?

我曾经硬生生地把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为四块,感觉虽不全面,但很有效。

第一块:会读。

学生自主练习,遇到不会读的字,先找生字表;若表中没这个字,则查字典,并添到生字表中去。遇到读不顺的句子,先试读,实在不行就问同学问老师。

检测时,开火车,每人读一节;读完一节,同学纠正,大家都没发现的错误老师指导。要求不高,读准确通顺就行。

第二块:识字。

自主学习方法:对着生字表上的拼音书空,对着生字想课文中的生词,再对着《补充习题》或《作业本》上的一、二题(一般是字词类练习)书空。

检测时就用这些习题来默写,然后当堂订正。

第三块:识事。

这一块最难,不同课文差别很大,理解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我有一条原则,宁错勿“灌”。灌给学生的理解,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作用。这里不作详述。

第四块:悟写。

对这一块,我向来重视有加。面对一篇课文,我总要问自己:你打算引导学生悟出些什么写作方法来?毕竟要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

《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其鲜明的特点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的,而以传神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更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这也正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部。找准了目标,才好决定学习方法。

第一个环节,自读课文,划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第二个环节,小组交流人物的特点及其这个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个环节,当堂检测,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第四个环节,交流点拨。

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几个人物的特点,比较容易把握。对“夺”表现八戒嘴馋或贪吃、对“摔”表现唐僧胆小,学生也易于理解;对用“闪”表现白骨精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有点难,往往理解为表现其狡猾。

最后增加了一个环节,欣赏本班学生作文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精彩句子:

我叫丁毛毛拿些东西给他吃。丁毛毛居然把刚才买的东西都捧在手里,一个也不肯给。真是个小气鬼!后来一边跑一边掉,她却一点也不在乎。

但我终于忍不住了,一咬牙,才把胳膊上的一根毛剪掉了。一剪完,我就扔了剪刀,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等着变成疯子。

女同学的议论让有些男生更起劲了,张小军明明可以一下子就跳过去的,为了逗女同学笑,他偏偏要跳三下。

乐乐看见我,高兴极了。掏出葡萄干,用他那脏兮兮的小手,抓了一大把硬塞在我嘴里,塞得我满嘴甜。

当然,这篇课文中可用作写作训练的地方很多,如想象“美貌的村姑”长得何等模样,想象“山势险峻、峰岩重叠”的景象,但有句老话:嘴里贪多嚼不碎。倒不如抓住一点让学生领悟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免得悟了很多却没有哪一样搞明白。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我上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文章特色,并出示原文片段,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精彩,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潜心入文本,去品读语言文字、去感悟人物特点。 该课表现突出的几方面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我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4、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

在学习完三打后,合作探究为什么要写“三打”, 为什么一打不行,二打不行,三打就行了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有“三”字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古典小说中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波三折”。把人物的情感,心里的距离拉大再拉大,故事的情节就产生了,人物的性格就站立起来了,故事的主题就深刻了,这就是古典小说的魅力。如果抓住这个特点,打开人物情感的密码,这就是走进经典的一把钥匙。你还知道哪些与“三”有关的故事吗?生:三气周瑜,三顾茅庐,三借芭蕉扇。

5、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只见山上山势险峻,峰峦重叠。(原著: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是怎样的村姑呢(原著: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把原著中的经典描写非常自然地引进了课堂,增加了教学的情趣,提升了汉语的魅力。调节教学的节奏,演绎教学的精彩。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打白骨精》,主要情节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但又做了大量修改和删节。对于这样的压缩文本,我们姑且也起一个名字,叫“用具”——希望让学生以《三打白骨精》为“引子”,获得相关的文体知识和读写知识,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但同时,又借助课堂教学中解读到的知识,更好地阅读《西游记》。因此,本课的课型是一节名著导读课。

这种教学探索,既注重教材自身的深度解读,又要体现“课外阅读课内整合”的特点,我尝试从文章体裁本身的特点出发,尽力以文学理论对于小说体裁的赏析方法作为理论依托,打开以往语文教学只见文字不见文学的屏障,让高年级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带着理性的阅读兴趣,不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而是用“语文”的视角对《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产生带有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从而,为即将走向中学的学生们种下一颗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

我期待着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带动读书与教书的协同发展,探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以此作为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3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我觉得,教这篇课文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

一、三打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三打白骨精》是一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美文,课文的重点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打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先别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的态度。关键要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二、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

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包饺子的作文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与什么同行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亲情作文600字初中 mydream英语作文 个人成长类作文 梦想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日记300字 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泡温泉的作文 心得体会300字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 作文过春节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 关于志向的作文 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梦想起航作文 战胜自我作文 记事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美食作文 迎新春作文 拉肚子作文 英语中考满分作文 成长类作文素材 观后感800字作文 雪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450 一件事作文400字 春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