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2022-11-01 17:13:02
相关推荐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唯一的听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1

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就像婴儿需要母亲一样,大家一定都有过被人关爱的或给予他人关爱的事例,我也不例外,那是在我小学五年级时。

那时我的小学综合评价手册上几乎都是优,但是一翻到体育那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良”字,在那么多个优中显得格外刺眼。从三年级开始我的体育成绩就直线下滑,我为此感到十分懊恼,每次一提起上体育课,我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天下午,北风呼呼的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连太阳都躲到了云彩后面。但是最糟糕的不是天气,,而是又一次的体育成绩出来了。良!为什么又是良!?我的心情一下子陷入了低谷。放学后,我托着疲惫的身子闷闷不乐地向家走去。北风肆虐地卷起我的头发,这让我显得更加失魂落魄。

不知过了多久,我来到了离家不远处的公园里,人很少,风在空中追逐着,几朵悠悠的白云显得格外单调。我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心里阴沉沉地下着小,那个“良”字一直在我眼前旋转,仿佛在谴责着我。我支起身子,放声大喊,声音打破了公园的寂静,几只鸟儿也吓地惊慌飞走了。我转过身子,忽然发现在离我不远处的座椅上一位瘦弱的姐姐正平静地望着我,顿时我的脸烧了起来,觉得自己不仅破坏了园中的寂静,还打扰这位姐姐。我急忙起身抱歉地冲姐姐笑了笑,准备溜之大吉,谁知那位姐姐却用温柔的嗓音叫住了我:“是我打搅到你了吗,小妹妹?”我怔住了:明明是我打扰了这位姐姐呀?我转过身来,用手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可能因为心情不太好,所以打搅到你了。”“没事的,其实我也是来这里散心的。”姐姐微笑着,十分和蔼可亲。

让我下着小雨的心情,升起了一道彩虹。“你有什么郁闷的事吗?”姐姐亲切地问道,“我,我,我的体育没没考好。”我结结巴巴地说到,姐姐摸了摸我的头“其实成败没什么的,只要努力了比什么都强!”说着说着,我们便混熟了。

于是我们相约每周五都到公园里谈心。那天学校新学了一个技巧动作,对与像我这样身体的柔韧性极差的女生,不仅做会是个难点,做好就更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姐姐听了我的叙述,却给予了我信心和鼓励,让我大胆地去尝试、锻炼,还辅导我如何做好,做得对。就这样公园里不仅有人在散步、聊天,还有我挺拔的身姿和姐姐辅助我的身影。

果然,在一次体育技巧测试中,我拿了一个满分“优”,我又激动又感激那位姐姐,于是我回到家洗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用刻刀刻上了两个大字“成功”。我兴冲冲地跑到公园里郑重地交给了姐姐。姐姐会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欢笑声传到了很远很远……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2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作者在一位音乐教授的无声指导下,由原来的“音乐白痴”成为了一名小提琴手,这看似是天方夜谭的事情,我也从未听说过白痴能够成为了不起的人。这在于那位音乐教授——“耳聋”的老人,给予了作者精神上的些许帮助。

虽然我从文章中也了解到,作者并没有音乐天赋,而作者的父亲和妹妹这样指责他,其实就是在消除作者练琴的信心。如果换成别人,也会丧失前进的动力,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无法改变事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别人,相信别人能够做得更好。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别人树立自信心。我们都知道,微笑比威严更迷人。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善意的谎言,可以使别人创造奇迹。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是那位“耳聋”老人说的话。这句话打动了作者,其实也打动了我们每个人。因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音乐教授用了诗意般的语言,暗暗告诉了作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为什么老人这小小的举动,会让作者在练琴上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其实,如果我是作者,也会感到高兴——虽然这种高兴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琴拉得好而理所当然。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尊,像文中的父亲和妹妹那样,说别人是白痴,这不就是在伤害别人吗?过去,“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会的。这充分表明了那位老人在精神上给予了作者很大的帮助,让作者有了敢于尝试的勇气

还记得《母亲的谎言》一文中,虽然那位孩子知道自己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由于母亲善意的谎言,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微笑比威严更迷人的例子吗?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次竞选大队长的事。尽管我组织同学的能力还很弱,但是张老师却微笑着给我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使我对自己有了信心。

这个故事是著名作家郑振峰写的。

读了这个芬芳的故事,我心里在想:既然指责让人灰心丧气,鼓励使人不断前进。那么,如果这个世界上都充满真善美,那么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美好,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3

当我读完《唯一的听众》时,眼眶不觉湿润了,《唯一的听众》读后感。此篇文章说:一个小男孩很喜欢音乐,但亲人却认为他是一个音乐白痴,在人们听起来拉小夜曲就像锯桌腿声音。但他并不沮丧,于是找一片树林悄悄地、偷偷地练习,开始拉得并不好,甚至自己诅咒自己是个白痴。后来一位极瘦的老人来到这片安静的树林。小男孩认为打搅了一位老人安宁的生活,感到很抱歉。老人似乎看出了这些,便撒了一个美丽谎言。

说自己是聋子,不会介意。于是他便放下心来拉起了曲子。对着这个唯一听众,小男孩显得很努力,很投入,拉完后老人对他说:“真不错,我的心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书中素有“音乐白痴”之称的“我”竟然一夜之间成了一位小提琴手。是谁改变了“我”?是那个认为哥哥永远也成不了音乐家的妹妹?不是!是那对自己儿子没有任何希望的父亲?也不是!事实上,就是那位“聋”奶奶————音乐学院的老教授!读到这里,我被作者那奇妙的构思和精彩的语言吸引了。同时,我更由衷地敬佩“我”的那位良师。。。。。。我敬佩“聋”教授,是因为老教授不仅是“我”拉小提琴时的听众,更是“我”心灵的听众!听着“我”拉的“锯床脚”般的小提琴声,她不光装作聋子一般,还用温柔的话鼓励“我”:“我猜想你一定拉的不错,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多么善良的谎言,多么美丽的心灵!一个“聋”字拯救了“我”那颗受伤的、脆弱的心!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小提琴手。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来到一个卖金鱼的小店,兴致勃勃地选出本店最名贵的金鱼和最精美的.鱼缸,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五光十色的雨花石,放在店主手里,老板短暂地犹豫了一下,不仅愉快地收下了孩子的“货币”,还说:“孩子,你给得太多了,我应该再给你一条金鱼。”孩子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是个神圣而又动人的故事。店主的慷慨,确保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不受到打击,让这颗童心继续充满着自信。

我,同样有着心灵的听众。那就是我的父母、老师和朋友。每当我遇到挫折、遭受不如意,不正是你们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倾听着我的抱怨?在我由于不懂事而酿成了错误时,还是你们耐心亲切地开导着我,引领者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呵!心灵的听众。由于你们的倾听、由于你们的存在,我会学做生活的强者,在你们期盼的注视下,我会做到更好的!呵!心灵的听众,你是沮丧时的微笑,你是气馁时的鼓励,你是灰心时的期盼,你是闪烁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启明星!呵!心灵的听众,你是沉默中无声的微笑、你是炎炎烈日下的一阵清风,你是我摆脱任何困境的一股勇气!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4

我对《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深有感触,是老人那美好的心灵打动了我?还是小作者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我说不清楚。这篇文章讲述了初学小提琴时,“我”拉的琴声简直像锯床腿,爸爸和妹妹都义无反顾的否定了我,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可是“我”却十分喜欢小提琴,不愿就这样放弃,“我”不愿在家里练琴了,我找到了一个十分安静、美丽的地方,这里听不到爸爸和妹妹的嘲讽。“我”压制住内心的激动,拉响了第一支曲子,可是结果并不让我满意,我失望了,我绝望了。就在这时,“我”才发现我身后有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我以为打搅了这位老人休息,想溜走。而这位老人叫住了我,问我是不是她打搅了我,她说她是个聋的,听不到我的琴声,她想“我”一定拉的很好,并愿做“我”的听众,就在每天早晨。这是“我”第一次得到鼓励,“我”被打动了。于是,“我”每天都要去那里练琴,而那位老人也都会早早的就坐在那里了,每一次拉完琴,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在老人鼓励下的我进步很快,直道有一次“我”的一首曲子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她逼问我是不是得到什麽人的指导,“我”把那位老人讲给了妹妹,并说她是个聋人,妹妹却觉得太荒唐了,在妹妹的口中“我”知道了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我不愿说破老人这善良的谎言。直到“我”长大了,在小提琴方面有所成就了,“我”又想起了那个给予我信心的老人。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感到了鼓励的重要,他可以让一个沮丧中徘徊的人重新找回自信。记得有几次考试,考的一直不理想,我心里特别难受和沮丧,但是妈妈走过来说:“硕硕,怎麽,觉得自己不行吗?不过妈妈觉得你一定会行,一定要自信呀,困难一向最怕自信的人了,妈妈给你加油呀!”妈妈的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灵。经过我的努力和妈妈一直的鼓励,我终于考出了好成绩。

相反,如果一个人喜欢去做一件事,却又做不好时,如果去否定他,就像课文中作者的爸爸和妹妹那样骂他是白痴,一定做不好,那他就会丧失信心,可能就真的做不好;而像那位老奶奶一样去鼓励他:“你一定能做的好”可能他就真的行。同一个人,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前后对比你会发现:常常去鼓励身边的人吧!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5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

可见设计的初衷为了努力体现以下四方面。

一、学法自动化

因为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言,六年的阅读经验已经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设计体现了让学生自己用行动去实践的环节,没有再去提问“如何去学?”的问题,既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学法的掌握水平。

二、朗读多样化

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尤其老师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朗读是一种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理解多元化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这样一篇文章丰富多元的理解就可能成为最真实的体验。

四、问题焦点化

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调查学生学情的重要凭据,也就是要摸清学生的阅读中国、疑点。经过统计,本课书,学生共提了31个问题,在其中筛选了4个有代表性的问题。2个直接融入备课,1个作为课堂相机处理。这个问题便成为了本课的焦点问题:

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个唯一的听众?使学生的阅读逐渐深入,有了明确的方向,解决了他们真正不明白的问题。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的考虑,经过课堂实践的洗礼,作为学习者、教育者,我很渴望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能让我有更多的收获与启迪。毕竟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遗憾与不足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经验,促使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把握更趋深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 夏天英语作文 校园作文300字 60词英语作文 作文美好的回忆 打破 作文 高中生800字作文 我真想作文 关于感悟的作文 爱的作文500字 关于美食作文 旅游作文题目 冬天作文怎么写 好作文题目 读书作文素材 写湖的作文 家600字作文 好写的作文 作文素材200 疫情故事作文 美食作文开头 同学作文600字 青春的作文800字 初三作文800字 相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