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元宵节的作文800字

2023-06-16 06:16:10
相关推荐

有关元宵节的作文800字(精选五篇)

导语: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元宵节

今天,我看着我未用完的烟花,我想起了闹元宵时的事情来。

在正月十五的早上,阳光明媚,天空格外的蓝。我做完我要做的事情后,想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但一打开窗户,就听见了一阵阵吵闹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只见有许多人站在马路上,把马路围得水泄不通。

天,好象知道我们的心思,不久就快中午了。

过了半个小时后,轿子出现在右边的十字路口上。我本以为队伍会直走,但出乎意料,队伍向右走了。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又过了半个小时,鞭炮声越来越近了,队伍向我们这条路过来了,到处烟雾弥漫,我们也点起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啪,啪,啪……”鞭炮打完后,队伍继续向前走了。

轿子又到十字路口时“打结”了。原因是队伍太长了,把街围了一圈,队伍都还没走完。实在太壮观了。在那儿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几十顶轿子交叉着行走。

花轿上人的装扮也有很多:有的人扮文武状元;有的人扮二郎神;有的人扮观音送子;有的……真是各式各样啊!其中,扮二郎神轿子上的那只哮天犬真是活灵活现,头朝天叫着,好象在向人们报告:“元宵节来啦,元宵节来啦。”真是有意思。还有那扮观音送子的,莲花下是用棉花凑起来的,从远处望去,真像是一朵云,打扮花轿的人真是匠心独运。这不,我把那场面拍下来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就一点多了,轿子也看完了。听叔叔说在车站那有放礼炮。吃完饭后我们马上下去。

到了车站后,还等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可真难熬啊!大家都翘首望去,盼着放礼炮的人快点到来。

工作人员终于来了,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火硝放进礼炮筒里。突然,警察叔叔叫我们退后,别伤着了。“轰,轰,轰。”礼炮打响了只见在一瞬间火花飞了出来,然后有许许多多的彩纸飞了出来。彩纸有红的,黄的,蓝的……真是五颜六色呀。“彩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在向我们招手微笑。接着,礼炮接连响起。空中“彩蝶”飞舞,地上人们喊着、跳着。

天上云彩贺元宵,地上人们闹元宵,闹元宵的热闹壮观久久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篇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篇三:闹元宵

元宵节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倒不是热乎香甜的汤圆,而是那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近乎晕眩的舞龙舞狮和彩灯,我也仅仅有一次真正感受到元宵的“闹”。

这份记忆当然要属于乡村和童年。那还是元宵节的前两天,奶奶带着我出去串门。老人们一聚起来总是有话说,我就被允许在那家人的院子里到处看看。村子里的人家喜欢在房子旁砌上或小或长的屋子,我透过窗户看见里头泛着橙色的灯光,还有彩色的什么,只可惜玻璃太模糊。“进去看看吧,不过不能乱碰哦。”那家主人对我说。我一边想着是什么这么神秘,一边推开门进了屋。如今那景象在我脑海里如同梦境一般,我记不太真切我说了什么,那屋子是不是真的如我印象中的长,但我记得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用纸糊成的彩灯,有的挂着,有的放在桌椅上;有鱼形的,球样的,有元宝、灯笼、蝙蝠……我一路往屋里走,在一盏鱼形的灯前停住了:它是在一个用吸住条架成的鱼的模型上用米糊糊上了不同颜色的纸做成的;鱼嘴用红纸裹住,眼睛是用类似纽扣的东西缝上的,鱼身金色比较多,还被勾上了彩色的鳞片,底下露出来的竹条上迷糊还没干。屋子里头灯下的老奶奶借着灯光把竹条削得细长。原来这些彩灯都是她的杰作。屋子被橙色的光笼着,洒在彩灯暖暖的颜色上,我恨不得马上将它们全点上,那样它们就有了生命。于是心里就只盼着元宵这天快点来。

终于,这天晚饭后爷爷带我来到了舞狮的地点,那是一家人的坪上。从爷爷那里知道每年舞狮都会在一户人家门前进行,只要有宽敞的坪地就行。舞龙舞狮的人还没来,那儿就已经满是人在走动。大婶大伯们手里都捧着花生瓜子,见着我就会塞一点过来,不久我的小口袋就撑起来了。天泛着冷冷的蓝色,但随着“咚咚的”锣鼓声和坪地里红色狮龙的颤抖,天地间刹那间就暖了。孩子们开始叫着、喊着,还有的扔手上的刮炮。一个小男孩扔了一个在我脚下,吓得我往后直跳。爷爷干脆让我骑在肩上,这样我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那两头狮子像喝醉了一般,沿着场地周围摇摇摆摆地走过来。起初走得有些像猫步,并不显得多威武;等人都围好了,一头狮子开始猛地眨眼,由于睫毛被做得老长,都齐刷刷地抖动。它神气地晃了晃头,鬃毛也跟着一扬,泛着金色的亮光。另一头也不示弱,扑腾着向前一跃,张了张嘴露出里面的鲜红色。一个绣球抛过来,它们仿佛是酒醒了,争着去抢但也不那么急促,总要放慢动作来把技艺展示尽。一头狮子向前一扑,另一头便敏捷地向后一退。接着头顶着头摇晃,眨着眼,嘴一张一合,像是互相在嘲笑。经过人群时偶尔会把头探过来吓吓孩子,不过大多数孩子都笑个不停。我看得入迷,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鼓掌,但观众中会总会有人叫好,我就跟着大家一起鼓掌。这边的舞狮已经让人看得不想走开了,那边舞龙的也变换着各种姿势,追着球一圈一圈,加上拿彩球的人都翻几个跟斗,地上鞭炮的烟雾还没消散,我们一个个,连同狮子、龙都成了腾云驾雾的"仙物,一起沉浸在这传统节日的欢乐中了。

天晚了,我实在禁不住瞌睡,爷爷背着我往回走。我眯着眼睛往回看,发现一队如长龙般的灯火正沿着小路蜿蜒移动。难道是谁把银河请到了人间?噢!那一定是那位老奶奶做的彩灯被点起了,乡亲们举着在村里走。爷爷说:“那些彩灯会经过很多人家,驱走邪气,是对新年的祝福……”

以后的岁月里,我再没过过那样的元宵节。起初还看到过舞龙舞狮的表演,只是已没有了那花生瓜子,没有了那手工的彩灯,没有了那传统的热闹。之后也就是速冻汤圆一下锅,一个个冒着热气躺在碗里作为元宵节的标签,除此之外,再没有与平常日子不同的。

元宵节什么时候还能如那般“闹腾”呢?

篇四:元宵节

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就是元宵节了。

今年五年在家里过元宵节。走上阳台,只见小区里挂满了彩色的灯笼,行人们也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小区广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不时发出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可是今天我却不打算加入他们的游戏行列中,因为我准备趁着妈妈出门这会儿,包一回元宵,给她个惊喜。

首先,我拿出妈妈惯用的盆在里面放了半盆水,倒进面粉,学者妈妈的样子揉了起来。边揉边想:看了那么多回妈妈、奶奶做元宵,这点儿小事怎么难得倒我!可是——啊呀!水倒太多了,这一盆面粉都捣成浆糊,根本揉不起来了!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只沾一点儿水,一边揉一边再一点儿一点儿地加水,终于慢慢地把面粉揉成了一个大面团,然后我学着妈妈的做法再揪出一个个小面团。接着就可以真正开始包元宵的工程了。

我一手托着小面团,另一手以大拇指为圆心,从它的正上方轻轻往下按,再慢慢从中间向四周碾开,好不容易捏出了一个小圆盏,可以往里放馅料了。我挑了我最爱的豆沙馅儿,舀了一大勺,心想,这回可以一口一个过瘾了。可是没想到馅儿太多,我捏出的“面盏”根本收不住口,我只得忍痛割爱,把馅儿料再放回去了好一些,这才刚好包拢。眼看第一个元宵成功在望,我别提多高兴了,一心想把它搓得更圆更光一点儿。没想到,一个得意忘形就晚节不保——我揉得太用力把馅料都挤了出来,本该雪白粉嫩的元宵抹上了一条暗红色的伤痕,我只好赶紧给它再沾点儿面粉补一补。就这样我的第一个元宵挂满了“补丁”诞生了,新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我越干越起劲,第五个、第六个,我越来越顺溜……

这时,妈妈回来了,她一看见我的脸,还没来得及夸我就笑开了怀。我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抬头一看镜子,“啊——”我一下子冲进了洗手间。原来,我脸上也沾满了面粉。等搓掉这些面粉,我的脸也羞成了一个红苹果了。

虽然闹出了个小笑话,但是吃着我自己包的元宵,我别提多高兴了。因此,我更喜欢元宵节了。

篇五:浓浓元宵情

时光飞转,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来赶赴这团圆的盛会。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这个历久弥香的传统佳节不但没有褪色,而且愈发的蓬荜生辉。

元宵之夜,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上,碗里漂浮着白白嫩嫩的元宵,腾腾热气暖着每个人的心。爸爸指着它们说:“吃元宵的学问也有不少,四个代表四喜临门,八个代表八面玲珑,十个代表十全十美……它们可是寄托着人们无数的心愿呢!”带着这些美好的祝福,品着嘴里入口即化的甜蜜,我们家的猜灯谜比赛也拉开了帷幕。妈妈不紧不慢地读出了谜面:“天女散花,打一新词。”我脑筋一转,竟与爸爸同时报出了正确答案:“高消费!”妈妈赞许地点点头:“不错嘛,脑袋很灵活,每人奖一个元宵!”我暗自得意:这个我在网上看过,现学现用。接下来,我也尝试了一回考官的滋味:“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这下可把爸爸妈妈给难倒了,我摇头晃脑地公布了谜底:“哈哈,不知道了吧!是‘感谢’。”听了这个答案,他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随即,银铃般的笑声便久久萦绕在我家上空。这时,绚烂的烟花绽开了笑靥,映得人间溢彩流光。好像在点缀元宵佳节,又好像是在庆贺虎虎生威的崭新的一年……

元宵节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传统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扩展的。起初只是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到了清代才增加了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流传至今。

这个传统节日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载体。它让平时不能经常见面的亲朋好友们能有一个机会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传统食物元宵那圆圆胖胖的形象就是寓意着一家人能幸福美满,那馅儿也让人甜到了心里,不由地对未来一年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元宵,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你让无数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联结人们情感的一座桥梁,你让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亲情与友情的温馨;元宵,你是闪耀在雄鸡心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让炎黄子孙为古老而富有魅力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啊,我爱我们的节日——元宵!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作文

2.小学元宵猜灯谜活动作文

3.欢度元宵节的活动作文600字

4.有关元宵节的作文350字

5.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500字

6.元宵节舞狮子的作文

7.正月十五闹元宵作文400字选登

8.四年级欢乐的元宵节作文

9.小学元宵节的趣事作文

10.2017元宵节活动作文300字5篇

【有关元宵节的作文800字(精选五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冬天来了作文 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仰望星空作文 记事作文600字 脚踏实地作文 关于英雄的作文 高中满分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 关于生活的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 奔跑作文 梗概作文 清明节作文 猫的作文 英语作文带翻译 过春节作文300字 写景抒情的作文 丢手绢作文 过年作文400字 春夏秋冬的作文 以微笑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寒假生活英语作文 年夜饭作文600字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团结就是力量作文 快乐的节日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一路有你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