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生怎么样加强写作能力

2023-07-17 07:32:17
相关推荐

学生怎么样加强写作能力

中考语文试卷除继续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外,更注重对学生阅读文本、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试卷的结构与中考试卷基本一致,仍然是三大板块,即30分知识积累及运用的考查,40分阅读能力的考查,50分写作能力的考查。在出题角度上有较大创新,如:第15题错别字的改正,第13题、18题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考查。试卷结构简洁、题量适度,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适中。中考命题在依据原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精神,体现出“二期”课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续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重视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试题分析,对明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有三大启示。

[启示之一]加强积累,“知”“能”兼顾

今年文言文默写的全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取消了带理解性的默写试题。二是采取了“八取五”的答题形式。既有H版、S版、新教材须共同默写的古诗文句子,如第(1)、(2)题;又有H版、S版共同默写的诗句,如第(3)题;H版与新教材须共同默写的诗句,如第(5)题;S版与新教材须共同默写的诗句,如第(4)题;也有三个板块各自要求默写古文句子,即第(6)、(7)、(8)题。这样,避免考生平时的复习范围仅局限于“共同篇目”的古诗文上,更大程度地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积累的程度。对那些平时积累较为丰厚的考生来说,优势显而易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积累那些有思想内涵和人文素养、蕴含做人处事、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的经典句子。

文言实词的解释分别是:“肉食者鄙”中的“鄙”和“全石以为底”中的“全”,标准答案分别是“目光短浅(浅陋,鄙陋、没有见识)”和“整块(完整)”。这类常用、实用的实词是课堂上教到的,学生时常温习的,基础扎实的考生解答起来没有困难。

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采用了大分叉的形式,命题时分别从三种教材中选取了短文《卖油翁》、《童区寄传》(节选)和《黔之驴》(1)设计试题供学生选做,虽然材料不同,但难易度相仿,题型相似,均考查文学常识、句子解释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这类题型大多训练过,考生平时把课本中的文言文真正读懂了,一般均能答得对。此类试题意在引导学生多读名家好作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

课外文言文阅读选取了《郑人逃暑》一文。文章整体理解难度不算大,但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试题提醒学生要学好课内文言文,如“徙以从阴”“其阴与逾去”中的“徙”和“去”的解释,在课文《捕蛇者说》中的“非死则徙尔”,《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这两句中学过,分别解释为“迁移”、“离开”。解释句子“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的意思,这道题是有难度的,因为此句既是对郑人的批评,也是全文的总结。但是,考生如果能将课内所学的文言虚词用法和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现,便可准确地解释为:这种方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至于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是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的,只要能正确解释“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一句,也就读懂了文章,把握了主旨。应该会明白:事物是在发展的,语言环境是在变化的,应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道理。

总之,文言文阅读既有大量基础题,也有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题,考生平时夯实基础、加强积累是何等的重要。

[启示之二]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今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性和教育性。选文内容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向上不屈、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试题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意义和段落意思的完整理解,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着眼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合基本技能的考核,要突出重点,注重覆盖面”的命题要求。

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题目设计得比较小巧、灵活,淡化了语法、修辞等纯知识性的识记,注重运用。学生一般只要仔细阅读题目,答对不是难事。如第(14)题,要求考生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这是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识别。这道题指向明确,要求在第(2)段中寻找,修辞方法也是常用的拟人手法,解答起来是十分容易的。

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沉浸文本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阅读方法。第11题,要求考生把握《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第3、第4段所议论的内容。考生倘若能沉浸文本,又能着于从段落的首、尾提炼该段的"中心句,则不难答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论释”和“亲近文学,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两段所议论的内容。

打通理解与表达的通道。第13题,要求考生理解《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的第1段,仿照第2段,在“这些门中,有一扇门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一句的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要求在简述的文字中须含有“乐趣无穷”、“新奇美妙”、“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这五个词语中的三个词语。这种题型,既不是仿写句子,也不是造句写话,在中考试题中还是首次出现。考生要正确回答此题,除了读懂文本、理清文本结构外,还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来选择内容叙谈意义,但不能抛弃对某些词语的选择与限制。这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语言和思维的能力。第18题,给出了《我的老师》的另一种结尾,要求与原文的结尾作比较,说说哪段作为结尾更好。这一题改变了过去写读后感和鉴赏写作特点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更紧密地联系文本,在比较中鉴别结尾的好处。本题可以从两种结尾内容的繁简、对比的有无、老师特点的表现等角度去选择作些分析比较;由于字数的限制,考生只能原则地、简约地说清自己的理由,文字流畅即可,不必考虑行文的格式。

[启示之三]关注生活,积极思考

今年的作文题“充满活力的岁月”,以充满激情的命题点燃了考生内心的活力。命题者为让考生准确理解题意,特地设计了一般提示语:“在成长的愉悦,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种“提示语加命题”的考场作文是首次出现;试题的提示语把社会生活引入了作文试题,表述方式使考生感到陌生,面对试题一些考生一时之间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如果考生能够仔细咀嚼提示语的每一个字,就不难弄清提示语的含义与作用:前后两句话将选材范围从自己的成长逐步扩大到祖国的发展;“积极进取”、“朝气蓬勃”、“洋溢欢乐”、“蒸蒸日上”等词语揭示出了“活力”的含义。由此可知,“大做”可以描写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小做”可以抒写自己求知、活动,乃至生活中的琐事。

事实上,今年的作文题能较好地激发考生内心的情感,生活中虽然有假丑恶的事,但毕竟真善美的还是多,加之考生们的心灵是圣洁纯朴的,从他们眼中折射出的世界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这样的作文题对开启考生的思路大有好处,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生活,体现了“二期”课改强调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思想。作文题对考生而言开放性比较大,便于联系自己学习生活发挥写出真情实感,但是也要看到要取得高分还需要特别好的创意。

今年的作文题在沿袭几年来的作文题的基础上,从写我、我的发现,又在延续“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表现中学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风采上拓展一步,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题意要求考生,在这多彩的时代里,用心去捕捉生活中能体现少年人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新气象,或从少年人眼中看到的外部世界的蒸蒸日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大变化。考生平时一定要关注自我的成长历程、关注集体的变化、关注社会的发展,并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作一番深入地思考,从而有所感悟,那么,一旦进入考场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就胸有成竹了。

今年中考作为学业文化考试,兼具毕业和升学的功能,而语文试题又要兼顾使用三个版本教材的考生,因而倍受关注。中考语文试卷作为对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使命完成了,但它对我们今后教与学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相信,只要平时夯实基础、加强积累;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怀着一颗善心,炼就一双慧眼,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

【学生怎么样加强写作能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同学作文500字 百字作文大全100字 乡村的黄昏作文 如何写写景作文 我和祖国共成长作文300字 作文捉迷藏 与朋友争论作文600字 真诚可贵作文600字 描写迎客松的作文 以秋色为题的作文 有关配角的作文素材 作文在逆境中成长 兴庆公园的作文 童年的生活作文300字 节约用水的作文8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450字 家乡食物作文 写事作文300字优秀 四季校园作文400字 我最喜爱的书英语作文 描写长白山的作文 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作文 教师节小学作文 空气污染作文600字 写人的作文好句 中国上下五千年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菊花的作文400字左右 作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 描写秋叶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