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生良好作文习惯培养策略

2023-09-08 02:59:10
相关推荐

小学生良好作文习惯培养策略

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小学生习作能力普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一谈作文,学生就“愁”,作文时不是三言两语,就是题材千篇一律,有的甚至甘当“文贼”。如何改变现状呢?我觉得还应从良好的作文习惯抓起,所谓作文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的去进行作文的种种行为、动作。它是在作文实践中养成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作文习惯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作文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良好的作文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怎样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培养多观察大自然多留心生活的惯

小学生见到作文就“愁”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写作欲望。这固然和小学生的平时生活不丰富有关,更重要的是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没有动脑筋去想有关。农村的小学生们,接触最直接的、最多的是大自然,如果老师不利用着无穷无尽的写作源泉,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是时机地组织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我记得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堂的作文课:作文题目是“秋天带来”。老师走上讲台并没有急着先出题,而是做了一件让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事——带同学们到附近的山上游玩,在去之前,老师就布置大家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40分钟后,小家伙都兴致勃勃地回来了,老师趁在兴头上,就问大家了:“你们到山上都干了什么?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了吗?”同学们都踊跃做了回答。“那么你们在山上都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野菊花开得正艳。”有的说:“我看到树叶开始往下落,一片一片的,好美。”也有的说:“我看到草已经枯了”还有的说:“我看到蚂蚁在搬食物》”??在一片欢腾声中,老师出了作文题。

我们也不妨借鉴这位老师的做法,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如果有条件,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只要我们让学生尝到甜处,养成观察大自然留心生活的习惯就不难!

二、培养多读课外书的习惯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知语文文字的知识和规律,既可以“熟练”文章的条理结构,又在读的过程中开阔了视眼,训练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尤其是农村小学生,

各种条件的限制,阅读量跟不上是限制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想方设法开展读书活动,并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方法。

培养多读课外书的习惯,光靠尝到甜头还不够,还有靠教师苦口婆心的督促,甚至有时要来点强制性,才能养成真正的习惯。下面把我在平常教学中的做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1、课外阅读的时间。我们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呢?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给孩子挤时间,我是把每周五天的早读时间,挤出三天早上给孩子们读课外书,在这三天的早上必须读课外书,有班长和小组长监督。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可以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一节地方课,甚至集中一个半天,带领全班到阅览室自由阅读。

2、课外阅读的资源。孩子们读的课外书我们如何保障呢?小学生的鉴别能力差,而课外读物良莠不齐,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要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语言规范、形式多样,深浅适中、能引起阅读兴趣的读物。既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要有通俗的科普读物。另外可把学生的课外书集中到老师这里,轮流传阅,这样就能保证到孩子读到更多的书。

3、课外阅读的效果。孩子们书读的.怎么样,我们教师肯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检测阅读效果呢?我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检测,每周用二十分钟来进行讲课外故事比赛,把你看到的精彩故事与别人分享。这样既检测到了读书效果,又训练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写读书笔记,积累优美词句也是检测阅读效果不错的形式。

三、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篇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客套话一大堆了

四、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想象作文的教学,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入手,紧密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从客观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依托课文、图象、词语、资料、实物、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想象。听童话故事,讲童话故事,编童话故事是小学生乐此不疲的事情。小学生习惯在童话的世界里任想象驰骋,任意飞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小学生的作文既要引导儿童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又要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趣爱好,引领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里尽情遨游,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教师首先在认识上应该明确: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的,还有待于创造事物的新形象,但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如:创造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问在座的高中学生:“这是什么?” 高中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粉笔”,创造学家来到小学,用同样的问题问在座的孩子们,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是太阳,” “是月亮,” “是圆面包,” “是小纽扣,”?? 答案竞有几十种,可见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丰富啊!我们教师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再习作中大展想象的翅膀。

五、培养学生多写多记的习惯

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就是说手比较勤,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可以培养学生写生活日记,也可以写观察日记,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的观察能力,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学生久而久之,就学会了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技巧。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这样做,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这样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组织“同春天的花儿交朋友”的观察活动。我建议每个小队的小朋友认准一种花儿,每天观察花的变化。孩子们非常乐意参加这个活动。他们每天一伙儿一伙儿地去看“朋友”跟昨天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开花,这样就很自然地记下了观察日记。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看见玉兰树开出了白白的花。我想花为什么开的那么大啊!哦!我明白了。花儿在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我想,昨天玉兰花那么小,只是一个包,今天就开得那么大。太阳的功劳真不小啊!”日记简短,但反映儿童观察的认真和对大自然纯朴的爱。

培养学生写日记,重在启发自觉。不宜把日记当做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使学生背上“老师要我写,不得不写”的思想包袱。而要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使他们自己想写,爱写,要做到这点,教师要善于抓住好的典型宣传表扬;要经常组织日记的交流和讲评;还可以挑选好的日记汇编成册让学生传阅??这样,用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推到群众,学生的练笔热情就能经久不衰,并能越写越多,越写越好。

多记指的是学生多记好词好句,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 因此平时我们就注意教学生懂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体会抄到读书笔记上,为作文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至用。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对这项工作我定期检查、督促、指导。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们的词、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六、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好的作文都是经过作者三番五次改出来的,然而“改”的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不甚得法。作文教法往往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写——交——批——退——仍”。这样,即使做得再多,也很难有所长进。怎样才能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呢?我认为首先还是让孩子们尝到修改作文的甜头。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找一篇有普遍性错误的文章,然后教师再修改好,再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通过比较,使他们知道哪篇作文好,为什么好?让学生明白,原来老师只是把作文略微修改了一下,就这么好了,只要我们能像老师一样,作文也可以这么好的。我们教师在平时应该多鼓励学生修改作文,要利用多种形式修改作文,让学生知道修改作文也是一种乐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用这几种形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1)、自己修改。写完作文后,要求学生批复默读自己的作文。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分次修改,先改字、词,在改句和标点符号。

(2)、同学互改。写好的作文可以找个同学交换改,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修改者要在文章后签名,教师在检查稿子时,表扬一些批改较好的同学。这样可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在经常批改同学文章的同时,也可以拓展自身的写作思路。

(3)、小组修改。因为有的同学水平有限,修改能力差,这样四人为一组。有小组长依次念小组成员的写作,其他三位同学认真听,随时都可以提出哪些地方要修改。这样修改后的文章,将会更具体、更完善。

(4)、集体修改。教师对学生的批改和讲评要及时,在讲评时选一篇典型的、中等的文章所在的缺点是全班大多数同学同学普遍存在的,而且此文章是一篇好文章,在课堂上,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就把文章修改好了。

(5)、鼓励学生不打草稿,认真考虑后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完后就在本子上修改。修改后不必誊抄即可交给老师。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既要注意看作文写得怎样,又要注意作文改的怎样。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七、培养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培养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是看似简单,却最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忽视的问题,很多同学,特别是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同学,

一篇作文下来,往往只有末尾一个句号,也有的同学错别字较多。试想想,一篇内容十分完整,语句十分优美的文章,如果“通假字”像乞丐身上的虱子一样多,文章从始至终只有一个标点符号。这样的文章谁会喜欢呢?如何才能培养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呢?这要靠我们教师在平时习作前的严格要求,教师应要求学生勤查字典,要鼓励学生把字写工整,还有多指导标点符号的用法,多说说标点符号的重要。在修改作文和讲评作文时,教师要多多表扬、多多鼓励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做的不好的同学,教师要多引导。

一个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差事”,这不仅要靠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努力摸索实践,还要靠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希望以上的几点愚见能对还在对学生作文迷茫的教师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作文习惯培养策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亲情作文600字叙事 介绍徐州家乡的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500字 关于伤心的作文600字 带着希望出发作文 细节见人品作文 我的小台灯作文 被忽略的爱作文 小学开学第一天作文 怎样学习英语的英语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你是我的太阳满分作文 毕业了作文600字 关于诚信友善的作文 难忘的教诲作文 保护大熊猫的英语作文 以看见为题目的作文 美丽安徽作文 我喜欢中秋节作文 作文小事不小400字 美丽的什么作文600字 描写天门山景色的作文 那件事真让我什么作文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作文 享受友谊作文500字 观察食物的作文 学骑车作文400字 爱国是一种责任作文 吃亏是福的作文 走出困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