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材料话题作文分析

2023-09-26 03:00:01
相关推荐

关于材料话题作文分析

今年高考时,陕西省一位考生写了一首200多字的小诗,作文即获得满分,而且还获得媒体的不断夸赞,甚至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其播出了访谈节目。那么,这首诗的水平究竟如何呢?现将题为《无题》的该诗抄录于此: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题记/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不论你喜欢/赤橙黄绿青蓝紫/当然情感无罪/但它好像变色墨镜/把整个世界/染得非喜即悲/把所有面孔扭曲/给你看/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这个丑,那个美”/别总给理智放假/如果感情像雾/那么当心它遮住了/真理的彼岸/如果感情像月光/那么要知道/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时常擦拭你的双眼/别让理智离开身边/拉开窗帘/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么撑起帆/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只要多少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现在的中学生中,由于受席慕容、汪国真一类流行诗人以及各种各样贺年卡、生日卡等上面的小诗影响,喜欢作这类诗歌的孩子多得是。而这首诗拿满分作文来要求,其实很不够格。可以设想,如果陕西省几十万考生都写诗,那么就是挑选一千首满分作文恐怕也轮不上这一首,以60分为满分计能得50分上下就不错了。可惜的是,许多考生高考时没有这位“才子”的胆量;于是,他就成了异类,他就引起了注意,他就把成千上万作文水平远胜于他的考生甩在了后面,从而占了个大大的便宜。

这样的高考作文考试,能保证公正性、公平性吗?

笔者从事大学中文教学数十年,这几年又一直担任我省高考作文评卷总负责人,深深感到,类似的问题绝非个案,不少满分作文并不是因为文与质真正拔尖而往往是因其“出格”才博得青睐的。媒体的推波助澜也给不少考生造成误导,在考卷中追求形式奇特、内容荒诞、语言古怪的作文大有上升之势。剔除少数真正佳作外,大量的是――花里胡哨的表面掩盖着功力的羸弱和学养的浅薄,所滋长的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浮躁的不良文风。

这样的倾向,对本该扎扎实实进行的中学作文训练能产生好影响吗?

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不应当怪罪考生,也无须责备老师。需要反思的,乃是这几年来被一些人士啧啧称道的所谓“材料话题作文”的命题模式。

歪招怪点子的作文为什么能获得高分?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被社会看重,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而高考的作文命题与满分作文,每每一出台便成为媒体纷纷追踪的热点。从1999年开始沿用至今的材料话题作文,赞美者众口如一的说词是:此等命题的要求灵活随意,在立意、取材、文体方面给了考生相当的自由度与发挥空间,保证都能有话可说,还可以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形式与最得意的内容充分展示自我,使真正有文才有灵气的素质较高的考生更易脱颖而出。

然而,笔者在一份一份考卷的不断审阅中却越来越感到,这种观点是大可商榷的。材料话题作为一种高考的作文模式,其弊端是很值得有关方面高度注意的。

或问其弊端何在?窃以为,最大的弊端在太自由随意,在名为创新而实则无新所创也。

过去高考用的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前者题意有明确限制,后者完成时不能脱离材料,其范畴也有限制。正因为如此,而遭到现在不少人的诟病。可是,限制题意、限制范畴就能限制能力、限制才华吗?戴着镣铐跳舞就一定跳不出好舞吗?反观目前这种材料话题作文,表面看似乎很新潮,似乎比过去纯叙事、纯议论的命题好了一些。然而,既然考试时允许考生完全抛开命题提供的"材料,所谓话题作文岂不成了命题作文?这样,2000年的全国卷作文给出的四个“图形符号”,2001、2002年给出的“七个背囊”和“登山者救陌生人”的故事,岂不形同虚设?今年从《韩非子》“智子疑邻”寓言中引出的,还不是一道谈“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的命题作文吗?试问,这种与所给材料毫无关联的命题,除了把过去明确的题意限制变得更模糊了一些外,究竟有什么创新可言?

高考作文的根本目的与功能是什么?是辨识人才,考量人才,鉴别人才,筛选人才。为此,关键是标准的统一,核心是尺度的规范。否则其公平性、公正性怎能不大打折扣?而话题作文,给学生的自由实在太自由了。自由本无可非议,但作为考试作文,太自由就会产生负面效应。进了考场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行,评卷时如何统一标准?如何规范尺度?这么多的碗与碗型号不一,这么多的水与水内容有异,将其端平谈何容易?评卷操作难于把握,就不免要从一些并不具备普遍性之处发现亮点,寻找佳作。窃以为,这正是近几年一些本来稀松平常的歪招怪点子作文幸获高分的原因。

套题作文何以有增无减?

高考作文的根本目的与功能是辨识、考量、鉴别、筛选人才,故必须绝对保证的是其公平性、公正性。所命题目尽可能让所有考生都无法猜中,无法套上,无法改头换面或者剪切拼凑旧作,而只能在考场上即席挥毫,凭不折不扣的实力取胜,才是上佳的选择。

为此,高考作文的内容、形式等必须有严格的限制,必须让考生带着镣铐还要跳出好舞,在特定的天空下还要漂亮地飞翔,事先一无所知还要能充分展示才华、充分证明自己的水平高下。而时下这种材料话题作文所丧失的,恰恰是高考作文应该具有的这些属性。这种在选材、立意、文体上没有严格限制、可以任意无边的作文命题,最大流弊就是容易猜题、套题。考前熟记一些类型不同的现成作文,到了考场根据命题要求修修改改、挖挖补补,完全可以拼成一篇“佳作”。导致如此的命题,公平性、公正性能不大打折扣?这种命题模式如果形成惯例,怎么能不造成一些考生的投机取巧心理?怎么能不给抄袭者留下大钻其空的机会?近年来高考作文抄袭现象的持续上升,正是这种命题模式造成的直接恶果。今年的一篇满分作文《乌鸦的自白》刚刚在网上披露,马上被人指为抄袭。但根据规定,高考试卷是不能随便改分的;那么,这位考生岂不是逮了一个大便宜?上面那位写了一首小诗的陕西考生逮了便宜,似乎还可原宥,而让抄袭者得了满分,这说得过去吗?须知,《乌鸦的自白》不过是一个典型而已。在大量考卷中,凭这种套、猜、改、抄逮了便宜的何止千万?高考作文的后果竟至于斯,难道不值得反思吗?所以,这种沿袭数年的材料话题作文已经越来越暴露出无法克服的弊端,已经到了必须更改的地步了。

作文命题之比较

高考作文应该让所有的人都猜不到题,套不上题。可为什么总不免事与愿违?为什么这几年猜题现象越发增多了呢?除了前述之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作文命题往往跟现实跟得太紧。比如,20xx年我国加入了WTO,同年又是足球世界杯大赛,这些均与规则息息相关,北京的考题恰恰就是一道关于“规则”的话题。今年,党和国家的新班子诞生,开始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向第四代的转移,与“非典”的抗争肯定也会给社会进步带来新转机,而北京的考题又恰恰是一道关于“转折”的话题。如果循着这样的思路搞下去,不是等着让人猜题吗?

相形之下,全国卷与上海卷的情况则好一些。如果说,全国卷前几年还有一点紧跟现实的话,今年的“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就是一道很难猜到的出得不错的题目。上海2002年是一道要求以“面对大海”为题来写的作文,这道题目虽没有紧跟现实,但也是一道容易套写的作文。比方说,准备了一篇怀念恩师的作文,原来是在一片丛林前勾起怀念,现在将丛林前改为大海边,其他内容基本不动,不是就套上“面对大海”吗?再比方,准备了一篇暴风雨中思考的作文,思考了大自然的伟大,思考了不可抗拒的力,现在将暴风雨中也改在大海边,其他内容仍然不变,不是又套上“面对大海”吗?但是,上海今年的谈“杂”,却是一道出得极好的题目。社会、人生、自然中,“杂”何处不在?谁又能说自己无“杂”可写?然而,“杂”又并不涉及某个确定理念,特指某个具体对象,可谓看似无限制中设计了严格的限制。因此,无论你事先熟记多少作文,你都休想套得上;无论你准备得再充分,你不绞绞脑汁就休想写好。一句话,是骡子是马你必须在考场上见高低,凭真正的实力拿高分。这样的命题,才是符合高考作文之目的与功能的最成功命题。据报载,上海今年高考作文无满分。但无满分就能说明上海考生水平差吗?或许,这正是成功的命题有效保证了公平、公正竞争的结果。

可是,上海的谈“杂”恰恰不是材料话题作文。

那些把材料话题作文的“优越性”说得神乎其神的人士,难道不应该从中悟到一些什么吗?掌管高考作文命题的有关部门,难道不应该引起一些注意吗?

【关于材料话题作文分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的作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周记作文 寒假趣事作文600字 我的母亲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300字 传承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我的寒假生活作文 写人作文300字 成长的烦恼作文 我的妈妈三年级作文300字 作文提纲怎么写 开学作文 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压岁钱作文 写人的作文200字 除夕夜的作文 摘草莓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 味道作文 家乡的习俗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600字初中作文 漫画的启示作文400字 春天的作文300字 这儿真美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