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探索米芾书法:结体继承二王 书风沉着痛快

2024-02-07 20:52:58
相关推荐

米芾(1007年-1107年),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继承了二王书法的结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书风。他的书法作品融合了颜真卿、柳公权的技法,风格独特,具有浓烈的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米芾的书法以“沉着痛快”著称,其作品富有力度,筋骨遒劲,笔墨浑厚刚劲,勇于追求个性表达,富有创新精神。他在书法艺术上探索了新的表现形式,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楷模。米芾的书法作品至今被誉为艺术珍品,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创 书法微评 -05-10 08:42:08

一千个人看王羲之当有一千个王羲之的理解和看法。人们在古帖中看到的其实都是自我,发现的是本心。我想到了我才明白前人之所想,前人之所想才真正存在。看别人其实看到的是自己,说别人其实是在说自己,所有看和说无不体现着审美主体的个人意识。

在古帖中能看到什么?

取决于你的理解,你的认识,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从什么角度去看。

能领悟到些什么?能学得些什么?

取决于你是什么思路,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而最终表现的是什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行为目的,追求倾向当取决于你自己的本心发现。

对于米芾的了解,最初知道他有个“颠”的名声,书法“沉着痛快”,“风樯阵马”,“八面出锋”,“刷字”等等。确实也很喜欢米芾的字,感觉米芾的书法跳跃,奔放,迅捷,潇洒,激昂。用一匹骏马来形容米芾的书法确实很形象。

然而在学习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在萦绕着我,米芾是学“二王”的,他的学书过程历来评论家都说他是“集古字”,而且“集古字”的学习方法一直影响了后来众多学书者的学书历程,米芾是怎样从“集古字”中成就米字风范的,由此联想开来,诸多的书法家又是怎样从古帖中脱化而形成自家面貌的?

最近终于有机会可以沉下心来拜读米芾着名的《海岳名言》以及《自叙帖》,还有其他书法理论着作,好象从中感悟到了些什么。找到了一些感觉,发现了一点线索。

首先发现之一:米芾确实是“集千家米,煮一锅饭”的集古字大成者,然而米芾又不是纯粹的集古字,在临摹上米芾强调不与人同。《自叙帖》中说:“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他崇尚古人的创新精神,所以在临摹中他也不囿古帖,胆敢独造。

发现之二:米芾书法特别强调体势。要“字不作正局”,体势的营造是米芾书法的精髓,也是米芾书风的一大特色。米芾通过字体的夸张变形,左斜右倒,上下错位,大小不一,偏侧不正,来打破平衡,制造矛盾,然后上下相形,左右相应,将一个个没有笔墨连贯的单字浑然一体,产生形形色色的造型姿态,表现出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

发现之三:米芾是书法革新派的先躯。

米芾楷书观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卑唐,反对专学唐人书法,认为钟繇为楷书之祖,其字不仅字形大小不一,而且造型左伸右缩,偏侧不正,极尽自然之美。而唐书工整极致,缺少变化,笔画太匀,结构不可移变。“古法丧失净尽”,是“丑怪恶扎之祖”。他强调书法“大小要各自有分”,笔法不能太匀,必须要有体势,等等。赞赏唐以前楷书的真率与自然,反对唐书的理性化和程式化。

种种迹象表明,米芾是一位既能敬畏传统,认认真真地学习前人法书,又敢“戛戛独造”,敢以否定名家书法,努力创造自我风格的人。这种不迷信名家,不断否定,不断发现并学习其他名家,永不知足的精神,正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最彻底的敬畏。是最值得肯定,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发现之四:米芾论体势之布置、变形等,讲究相称。这是米芾体势论的理论依据。“贵和不贵苦,贵异不贵作。”“和”即相称,即对比关系的平衡协调,不和就是“苦”,苦即冲突,生怒生怪,不相协调;“异”即变化,作品中的所有造型元素都不雷同,而且求异不能做作,做作是画字,是俗气。

大致就这么四条吧,虽然仅仅就这么四条的总结,却也告诉我这样一个学书道理:书法创作是将时代精神灌注于对传统的分解与构成之中,就是“积千家米,煮一锅饭”;“囊括万殊,裁成一体”。这个过程的必须阶段就是“集古字”。

然临摹在广博旁涉的基础上又要通变,不能一味地死临硬摹。何绍基说自己学书四十余年,正草篆分,博览广综。“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其行笔、或取其结构分布,当取其所取,则以写时之精神专注于某一端。”这种临摹方法与米芾临摹之求变大致是相同的。当知所有风格明显的大书家莫不在临摹功夫上就做足了手术,动足了脑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米芾夸张变形了二王书法平正温和的结体,造势求异,成就了米芾“沉着痛快,风樯阵马”的书风。

黄庭坚将点线两极分化,点线对比穿插,组合强化视觉效果,开辟出黄书长枪大戟的风格面貌。

徐渭的书法主要是取法米芾,而把抒情写意推向极至。用笔提按动作更加强烈,大起大落,左右摇曳,跳荡激越,穿插避让纷纷纭纭,通篇是线的缠绕和点的迸溅,让人由此感到愤懑的倾泻,痛苦的呼号和血泪的挥洒。

王铎也是学米芾的,而作大幅行草,米芾“不作正局”的体势变化局限在单字造型上,显然不能搬用,为强调整体气势,王铎扩大变化单位量,从一个字变为一组字,连续几个字的左斜与连续几个字的右倾,将字不作正局变化为行不作正局,将每个字的体势变化推向每行字的轴线变化,“如黄河之百里一曲,千里一曲一直也。”在用墨上,王铎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米芾从湿到干的墨继变化,而且将湿笔推向极至,每一个墨继变化的前一二个字笔酣墨饱,渗化开来形成块面,结果在汉字点线变化的基础上发展成点线面的变化,丰富了造型元素及对比关系,强化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成就了王铎一代书法大师的辉煌地位。

沈曾植早年学帖也主要取法米芾,晚岁学碑,始冶碑帖于一炉。他的十六字法:“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前半句来自米芾,指用笔要上下左右四面出锋,使点画之间有所顾盼。

米芾、黄庭坚还有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和革新家,他们的成就都卓尔不群。徐渭、王铎、沈曾植都是历史上学米芾书法而卓然成家的书法大师。他们都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审美观念和自己的学识修养,继承并发展了米芾书法在用笔、点画、结体、章法和墨色上的各种成就。而今我们学习书法,又该怎样去借古开新,怎样才能使经典法帖在当今社会得到新得阐释和演绎。也许大师的学书历程能给我们些许启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7 21:10木棉花的缠绵[澳门网友]IP:1742910685
    米芾书法真是深不可测啊,结体继承二王,书风沉着痛快,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顶4踩0
  2. 2024-02-07 21:01格子控先生°Elope[山西省网友]IP:3066573978
    很喜欢米芾的书法风格,结体继承二王的技法,书风沉着痛快,充满力量。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排比段的作文 秋天写景作文300字 丢手绢作文三年级 在我眼中你最美作文800字 诗意的生活作文600字 作文我的文具盒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800字 作文春 勇气话题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800字作文 摔跤以后作文 爱作文100字 告别朋友作文600字初中 敬佩的人作文500字 作文老师 父亲的爱作文结尾 GRE作文题目 诗歌朗诵作文 全国作文新奥赛官网 过端午节作文二年级 环卫工人作文400 精彩的表演作文 以环境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相信自己的作文 比的作文600字 鱼的世界作文 人物小传作文600字 新生入学感受作文 我爱我作文800字 我的高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