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2024年)语闻成都|从窗含西岭到玉垒浮云 杜甫诗词中的观山记录

2024-06-05 10:27:48
相关推荐

雪山巍峨,亘古不变。在没有数码产品的古代,众多文人通过诗词留下了他们的观山记录。从诗咏到拍摄,人与雪山的情结从未改变。成都两位雪山爱好者,旁征博引,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结合天文、物候、农艺,从多个角度研究了杜甫诗词,考证出“窗含西岭千秋雪”所指并非今日西岭雪山,“玉垒浮云变古今”中的玉垒山也不在都江堰。

成都第一高峰大雪塘,只有在雪后才有“千秋雪”的景象。

从成都城东眺望四姑娘山 幺妹峰一线,赵华认为幺妹峰才是杜甫诗中的“西岭”

旅居成都 八首诗词咏雪山

《绝句四首》组诗: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公元760年,放弃官职的杜甫辗转至成都。溪水环绕、芙蓉花开的锦官城足以抚慰他前半生的漂泊动荡。“蓉漂”的3年,应是他一生中最安定温暖的快乐时光。在成都期间留下的200多首诗中,包含“窗含西岭千秋雪”在内,描绘雪山的有8首。

在草堂他望见“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东”,泛舟浣花溪目睹“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出城看见“远烟临井上,斜景雪峰西”,出郊极目“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为赏夕阳“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前往青城路上不禁感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离开成都还在回忆“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太子城九峰山一线山峰

千秋雪的西岭或是幺妹峰

西山、西岭、雪峰西是杜甫雪山诗词中的高频词汇,城西、草堂、浣花溪、高楼,则是他的观山地点。“窗含西岭千秋雪”脍炙人口。西岭雪山所在的大雪塘一带,海拔最高5000多米,并非终年积雪,显然不符合“千秋雪”的标准。“从方位和积雪情况看,杜甫所看到的雪山,极有可能是四姑娘山幺妹峰”雪山爱好者赵华分析。

太子城九峰山一线山峰

太子城九峰山一线山峰

诗词勾勒杜甫时间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部分人都认为写作时间是在春天。赵华通过分析考证认为,写诗时间应是764年初夏。

在《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中出现的“长笋”“梅熟”“松高”,和《绝句四首》中的名物一一对应。

通过诗词描述,赵华勾勒出杜甫在成都的时间线。

760年,松、竹、梅都才新植,新竹不出笋,所以“堂西长笋别开门”不可能是在草堂初建的当年。

杜甫草堂内的茅屋

少陵草堂成为游客到成都的打卡之地

“梅熟许同朱老吃”中提到的梅子,则在春季、秋季或雨季适宜栽种,一般要在种下之后三四年才开始挂果。“因此至少在761年、762年是看不到梅子挂果的。”

宝应元年(762)七月杜甫前往梓州(今三台县);广德元年(763)八月,他又漂泊于阆州、梓州两地;广德二年(764)三月重返草堂。“别来忽三载”,此时的梅子应该开始挂果了。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那么,“堂西长笋别开门”和“梅熟许同朱老吃”只剩下广德二年(764)了,也就是《绝句四首》组诗的唯一时间窗口。

成都杜甫草堂,每年都会有工人来为茅屋铺设新草

多角度考证 成诗时间在初夏

通过比对黄鹂鸟和青梅的物候条件,赵华认为成诗时间是在公历5月。

赵华查阅竺可桢编纂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发现,唐代入夏时间要早于现代。初夏过后采摘青梅,公历5月底到6月初(约为阴历四月);然后6月中旬到7月上旬(约为阴历五月)持续阴沉多雨天气,时值梅子成熟,故称“梅雨”或“黄梅雨”。

“四月熟黄梅”的四月,是阴历夏季第一个月,对应公历约5月前后间,比今天的梅熟季节提前了近1个月,也就是说唐代甚至阴历三月即可采青梅,已经进入气候学上的初夏,“梅熟许同朱老吃”说的应该就在将熟未熟时。

同诗“堂西长笋别开门”中,4年前从韦班处寻来的绵竹长出了长笋,按现在绵竹笋期为5月,较长的笋则应在5月底。唐代大约提前到4月底,对应阴历也正好是三月底采青梅的时节。

笋已长、梅将熟,接下来的“黄梅雨”,还可能产生一个“梅雨寒”的气候现象,第二首诗中的“因惊四月雨声寒”描写的正是梅雨寒,对应公历约在5月。由此可见,《绝句四首》中,从“梅熟许同朱老吃”到“因惊四月雨声寒”,基本上是由青梅到黄梅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的。

再说黄鹂,黄鹂属共31种68个亚种,中国有6种,常见的为黑枕黄鹂,俗称黄莺、黄鸟,主要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在中国是夏候鸟,冬季迁往热带地区越冬,春末夏初迁入中国,正当青梅时。

宋代画作里的黄鹂

而根据近年来在成都遥望雪山的记录统计表明,夏季强对流天气较多,冷热交替频繁,“雨声寒”以后转晴时,以夏季的5、6、7月看到雪山次数最多、品相最好。

从概率角度综合地看,在“笋长”“梅熟”“四月寒”“黄鹂”“雪山”以及组诗本身排序构成的大概率组合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正好处于“四月寒”期间或之后的成都观山高峰期。

赵华认为,广德二年(764),杜甫在回到成都度过第4个夏季,才写出“窗含西岭千秋雪”的佳句。

四姑娘山幺妹峰

玉垒浮云变古今——玉垒山何在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另一位雪山爱好者,毕业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伍松,耗时一年,总结了从西汉到近代的卓文君、杨雄、岑参等35人描绘在成都地区目击川西群山的诗词。他又单车骑遍成都20个区市县进行地理和历史文化考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通过考证古籍和实地探访,伍松认为:诗中的玉垒山,并非都江堰以西的玉垒山,应是泛指彭州太子城至九峰山一线山脉。

伍松发现,在都江堰、汶川、理县、茂县县志中都有关于玉垒山的记载。有关玉垒山的最早文字记载出自《汉书·地理志》:“绵虒(sī),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意思是说玉垒山在绵虒县,是湔(Jiān)水的发源地,湔水向东南流到江阳注入长江。顺着这个思路,伍松觉得,只要找到湔水的发源地也就找到玉垒山所在了。

那湔水是现在的哪条河流?伍松开始对几种说法一一考证:有的说是现在彭州的湔江;有的说是现在都江堰市的白沙河;有的说是指现在的蒲阳河-青白江;还有说法是今北川县的湔江。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验证,他发现彭州的湔江发源于太子城-九峰山区,这一带的山峰海拔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既然玉垒有‘浮云’,那么玉垒当然是较高的山,而不会是海拔仅几百米的小山。况且‘玉垒浮云’是作者登楼所见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在成都是可以看到都江堰之玉垒山的,但它实在太低了,远没有太子城至九峰山那样显眼。”伍松推测说。

伍松考证的玉垒山是在太子城一线山峰

伍松标注的太子城一线系列山峰

而对于大家所熟知的都江堰玉垒山,海拔仅865米,在汉代叫“虎头山”,因状如伏虎而得名。伍松考证后发现,汉景帝末年,此山又名“灌口山”,到了唐代,在此山下设玉垒关,才以关名山,称此山为玉垒山。

“西蜀关山入九天,今歌一曲蜀国弦。子云已赋蜀都胜,杜甫常称西岭颜。玉垒浮云万古变,锦江春水千年传。山川灵气钟成都,惟愿长居天府原。”这是伍松自己写的一首诗。在考证文章他中写到:玉垒浮云,悄默无言,见证了成都的过去,陪伴着成都的现在,亦将与成都共赴未来。这未来里面,应该也有他的影子。

封面新闻记者杨涛 摄影报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6-05 11:38lavandula[宁夏网友]IP:3407827180
    杜甫的诗词总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参加这个活动一定会让人心旷神怡。
    顶4踩0
  2. 2024-06-05 11:03天使不曾离开[山西省网友]IP:1740649628
    这个活动真是太有意思了,能够通过诗词感受成都的美景,真是浪漫又文艺!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好朋友200作文 新年作文500字左右 2022年高考作文 老师我想对您说作文 可为与有为作文 幸福的滋味作文 给妈妈的一封信作文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 团圆饭作文 亲情作文800字 包粽子的作文 爱国主义作文 新概念作文 戏曲作文 关于青春作文 雨作文 我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450字四年级下册 我的春节作文600字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冬天来了作文 初中优秀作文600字 仰望星空作文 记事作文600字 脚踏实地作文 关于英雄的作文 高中满分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 关于生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