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指导教案(二)

2020-01-02 18:15:01
相关推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对比型(对举型)材料作文

1、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3、经典例析

2006、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都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请看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 :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文章来源于 mip.qwen.cn],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2007年高考作文材料: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分析】

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审题时要注意问题两方面的焦点与矛盾。材料一就“国民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方是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方是国民网上阅读率上升。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话:“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认真解读这其中的原因就能寻找到审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危与困顿,178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

再看看2006年高考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分析】

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富含哲理,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并不是两个对立的命题,前者是从生活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后者是从生命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生理需求。两者在审题上无高下之分。文章的深度,关键是看学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命题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有思辨性的作文题。若只抓住“生无所息”,围绕“勤奋惜时”立意;或者只强调“生有所息”来谈生活要求休闲娱乐的意义,这样审题立意都是片面的。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征

(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2、审题要点

(1)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母亲的爱作文400字 好书推荐作文300字 第一次看雪作文 开在心里的花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英语作文 美丽的校园400字作文 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出彩中国人作文 我的自画像优秀作文 吃自助餐的作文 日成一事作文 垃圾分类作文三年级 读书作文600字初中 一件小事作文500字 高考英语作文多少字 熟悉的人作文400字 关于勇气的作文素材 初中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日记作文250字 成考语文作文范文 我的学校日语作文 我学会了滑冰作文 贴春联英语作文 肩膀作文600字 写动物的作文200字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200字左右 最好的奖赏作文 关于学习的作文题目 描写秋天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