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指导 > 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_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2020-01-05 03:00:01
相关推荐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历年的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填补题目。那么,如何填补半命题作文的标题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其实,半命题作文的填充技巧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一二,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作文时多加揣摩,拟出精彩的作文标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渴望得到理解作文 我和我们作文 宁波方特东方神画作文 有关活动的英语作文 广播体操作文600字 第一次洗衣服的作文 有趣的一堂课作文400字 摘山楂的作文 写物作文300 有关时间作文 国庆节的作文600字 有趣的事作文700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作文 写漓江的作文 菠萝作文300字三年级 遇见李白作文800字 三年级数学小作文 游梁祝公园作文 只有一个地球作文 老屋作文600字 风俗的作文 关于成熟的作文 家长对孩子的作文评语 青春仪式作文 欣赏的人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蛋炒饭的作文500字 作文《争论》 2021广东高考作文 英语旅游作文6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