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2010年高考语文名校模拟试题成都七中综合检测

2020-03-29 17:35:01
相关推荐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休憩(qì) 靓(jìng)妆 蓦然(mò ) 一哄(hòng)而上

B. 蹊(qī)跷 被衾(jīn) 抽搐(chù) 引吭高歌(háng)

C. 罹(lí)难 狡黠(xiá) 哂(shěn)笑 飞来横(héng)祸

D. 剖(pōu)析 炽(chì)热 要挟(xiá) 称(chèn)心如意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弦律 追溯 出奇制胜 一诺千金

B. 凑合 精粹 旁征博引 蛛丝蚂迹

C. 部署 历练 漫不经心 流芳百世

D. 坐镇 妨碍 额首称庆 平心而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2009年10月16日,第十届西博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博览会聚集了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面对突发事件,交警部门表示会按照交通堵塞的程度实施不同的疏导方案,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会按部就班地工作,各司其责。

C.我国乒坛健儿在本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D.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刘量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B.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中国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已被国际奥委会收藏,目前陈列在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争论,目前主流观点有两派:一派认为是由陨石撞击地球造成的;另一派认为恐龙死于大陆洪流玄武岩,即长时间大规模的玄武岩岩浆火山喷发。但越来越多的证据似乎表明生物大灭绝往往伴随着这双重灾难同时发生。

近来,德国摩根研究小组认为,引发恐龙灭绝的是一种被称为“凡尔纳爆炸”的巨大爆炸。这一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对为何生物大灭绝似乎总与大陆洪流玄武岩和陨石撞击地球同时发生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摩根提出,假如某种大陆洪流玄武岩是由克拉通下面的地幔热柱(即地球深处涌起的熔岩流)形成的,那么,就能够制造出类似于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各种标记。

克拉通又称稳定地块,通常指那些已达到地壳稳定状态的大陆地块。这些地块一般来说极其厚实坚固。克拉通每1亿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分裂,有证据表明在最近的三次生物大灭绝期间,陆块分裂的情况都曾发生过,而克拉通一旦裂开,长期积蓄在克拉通下的气体就会在瞬间爆发出来,飞快升腾的气体通过地壳的裂缝在地球表面突然爆炸,有毒气体顷刻间污染大气。爆炸过后,地幔热柱内的气体便以超过音速的速度喷涌,炸飞地幔热柱顶端的岩石。这种爆炸释放的能量可能相当于1200亿吨烈性炸药,如果这种能量一下子突然释放,甚至能把200亿吨岩石发射到高空大气层中,然后把它们抛到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造成类似于陨石撞击地球的标记。这种可怕的喷发机制让摩根想起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的一种能将物体发射入太空的巨型枪,故将此爆炸命名为“凡尔纳爆炸”。

摩根承认,现在还难以区分出陨石撞击和“凡尔纳爆炸”留下的遗迹。为此还需要找到存在气体释放管道的痕迹。摩根相信,相关管道痕迹就埋在喷流出来的洪流玄武岩的岩石下面。有朝一日,或许这些证据能在地震图片和重力勘测中显示出来。

5.下列有关克拉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拉通分裂常伴随着陨石撞击地球的发生。

B.克拉通是一种厚实坚固、状态稳定的大陆地块。

C.克拉通下存有大量的气体和熔岩流。

D.克拉通分裂即稳定地块的裂开,它的分裂将造成地球大气的污染。

6.下列对于“凡尔纳爆炸”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尔纳爆炸”释放的有毒气体和对地表的伤害常会给地球的生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B.“凡尔纳爆炸”是指克拉通分裂时积蓄其下的气体引起的巨大爆炸。

C.“凡尔纳爆炸”的喷发机制是摩根受《从地球到月球》小说中的巨型枪原理的启发而发现的。

D.“凡尔纳爆炸”释放的能量可能相当于1200亿吨炸药,可以把岩石抛到高空,岩石落回地面时撞出大坑。

7.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地表形成的很多陨石坑是长时间大规模的玄武岩浆火山喷发造成的。

B.摩根提出的“凡尔纳爆炸”理论取代了目前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大主流观点。

C.陨石撞击地球与“凡尔纳爆炸”现象不同,因此,我们现在可以根据撞击遗迹确定其属何种现象。

D.根据“凡尔纳爆炸”理论,陨石撞击地球不是造成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岁馀,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馀,徙为卫尉。

车骑将军卫青击匈奴,出上谷,破胡茏城。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馀,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馀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呕血死。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 地方、处所

B. 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审查、查问

C. 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疼爱

D.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 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B. 言之,帝心乃解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C. 何梁王之为子孝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 将屯又为匈奴所欺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是汉初名将,他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时有功,声名由此显扬。他在为梁孝王出使朝廷时,因替梁孝王辩护而受到了窦太后的赏识。

B.韩安国为人精明,足智多谋。他知道窦太后喜爱梁孝王而不见梁使,是由于景帝的缘故,于是他就去找大长公主为梁孝王说情辩护,从而通过大长公主将他的辩护转告给了太后。

C.韩安国为人贪嗜钱财,但他向朝廷推荐了许多比他自己高明的廉洁士人。在梁国他推荐了壶遂等很多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有治国之才。

D.韩安国当初担任御史大夫和护军将军,后来被排斥疏远,贬官降职;而且被新得宠的年青将军卫青疏远,很不得意,闷闷不乐,后抑郁呕血而死。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5分)

(2)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日 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①繁。

【注】①花烬:世俗认为有喜事则灯结花。

(1)诗题为“日暮”,请结合前三联简要赏析此诗从哪些方面写“暮”?(5分)

(2)前人称“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请结合诗的尾联简要赏析诗的情感。(3分)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杜甫《兵车行》中的警策句是:“ , 。”

(2)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李白《将进酒》中借黄河起兴的两句诗是:“ , ”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冢中琵琶 林清玄

(1)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2)这一件冢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3)到了唐德宗时代,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咸所创制,为了怀念他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的别名,阮咸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4)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阮咸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已,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

(5)千古以来,被认为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广陵散》随着阮咸的逝世,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礼岂为我辈设耶!”

(6)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7)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爽;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8)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

(9)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可惜,他在追胡婢时是不是弹着琴,唱着情歌,就不可考了。而这种狂放不拘的生活,正是魏晋时代寄情林泉的艺术家,最真实的写照。

(10)我一直认为像阮咸这样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神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冢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曲吗?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于这种胸怀,他们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

(11)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王戎回答说:“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这则故事正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4.第(6)段中作者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阮咸的境界。(4分)

15.第(10)段中作者说“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为什么阮咸要“以琵琶殉葬”?(6分)

16.第(11)段讲述“竹林七贤”的故事,有何作用?(6分)

17. 这篇散文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6分)

六、(15分)[文章来源于 mip.qwen.cn]

18.整合下面四个短句的意思,为“学校教育”下定义。(4分)

①学校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

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

③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④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来开展的活动

19.请在司马迁、李白、杜甫中选取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6分)

示例:项羽——看着你站在乌江边,英雄末路,横槊悲叹。人们忘记了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了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虞兮!虞兮!奈若何”,见你的不甘,更见你的悲壮!

20.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用一句话点评下面这则新闻。不超过20字。(5分)

2009年10月1日上午,参加国庆阅兵的海军岸舰导弹方队中,有一位24岁的江苏大丰籍战士王震和战友一起自豪地穿越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检阅。但在那一刻他还不知道,他年仅48岁的父亲早在8月的一次车祸中就不幸罹难,再也无法看到儿子的英姿。他父亲生前最引以为豪的事就是孩子能参加国庆阅兵仪式,并答应孩子将在10月1日那天在电视机前观看儿子走过天安门时的飒爽英姿。王震父亲去世的时候正是阅兵训练进入最紧张的时刻,士兵一个不能少,为了不让儿子分心,顺利完成受阅任务,为了实现丈夫的愿望,他的母亲袁亚萍深明大义,主动向部队领导提出不让王震知道。她编织了一个谎言,说他的父亲只是受伤住院,病情正在好转。通过部队领导和青岛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她含泪将丈夫遗体从千里之外的青岛运回家乡,静静地等待儿子归来……

王震训练刻苦,出色地完成了受阅任务。回到家中,在父亲遗体前,他似乎有好多话要说,而此时他只能望着爸爸那张熟悉可亲的脸庞,一动不动地在流泪。绕着爸爸遗体一周后,王震给爸爸磕了几个响头,然后用从阅兵村训练出来的最优美的军人站姿,向爸爸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久久都不肯放下。杨副政委也代表岸舰导弹方队送来了花圈。

七、(60分)

21. 请以“度”为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B被衾(qīn) C飞来横(hèng)祸 D要挟(xié))

2、C (A旋律 B蛛丝马迹 D额手称庆)

3、B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A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 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D形容不能入睡。)

4、C (A关联词误用,去掉“因而” B “缓解”“负担”搭配不当,“缓解”应与“问题”搭配 D项“原因是……”和“由……所致”杂糅。)

5.A 克拉通分裂造成的是“类似于陨石撞击地球的标记”。

6.C 文中“这种可怕的喷发机制让摩根想起……”,不是“摩根受……启发而发现的。”

7.D 准确理解推断的关键是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A项形成陨石坑的应该是陨石撞击地球,而不是玄武岩岩浆火山喷发;B项信息在第1自然段末句,不能说“取代了”;C项信息在文章末段,不能说“现在可以……确定……”。

8.选D 稍,逐渐

9.选C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用,凭借/表目的“来”;B才/判断,是;D表被动/为)

10.选D(“被新得宠的年青将军卫青疏远”属无中生有)

11.(1) 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

(2) 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韩安国)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

12.(1)山村生活: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自然环境:首联写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颔联写晚风清凉,明月皎洁;颈联写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总说1分,分说4分)

(2)“何须”二字表面上是诗人自我安慰,对前途不再有期盼(自己年纪已大,不需要灯结花来报喜),实际却饱含内心的痛苦(1分):流露出诗人的衰老感(1分)和怀念故园的愁绪。(1分)

13.(1)以手抚膺坐长叹;俯足以畜妻子;东船西舫悄无言;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隔叶黄鹂空好音;吴楚东南坼;申之以孝悌之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醉心艺术,不惧权贵(2分);蔑视礼法(崇尚自由),狂放不拘(2分)。

15.因为不能忘情音乐(希望人们记住他和他的音乐)(3分);给历史留下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崇尚自然、追求生命的自由、体会生活的乐趣)(3分)

16.点明文章主旨(1分),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1分):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2分),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2分)。

17.以冢中琵琶为线索,以联想的方式展开文章。(2分)先写“月琴”的来历,次写阮咸与琵琶的故事,再写阮咸和“竹林七贤”的人生故事(3分),展现他的艺术生命和精神力量(1分)。

18.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或“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9.司马迁——看着你伏首几案旁,奋笔疾书,悲愤交加。人们忘记了你游山涉水的惬意,铭记下了你的痛苦、你所受的耻辱和你的信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你的理想,更显你的坚韧!

李白——看着你放鹿青崖间,襟带飘飞,逍遥自在。人们忘记了你长安逐梦的落空,铭记下了你的潇洒、你的豪情和你的飘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你的愤怒,更见你的骨气!

杜甫——看着你困守小舟上,衣食不保,贫病交加。人们忘记了你浣花溪畔的悠闲,铭记下了你的胸襟、你的忧愁和你的大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你的期望,更显你的崇高!

20.伟大母亲明大义,忠诚卫士显军威 为了愿望隐瞒真相,悲情谎言令人感动

强忍悲痛瞒真相,既为梦想更为义 大义母亲泪瞒真相,当今忠孝也能两全

(答题要点:点明事件,表明认识<评论>)

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适居睢阳。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国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听说后,心中很不高兴。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是叛军进攻的阻难。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一谈起这件事,眼泪纷纷下落,跪着送我等六人,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抱怨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因此出行开路清道,禁止人们通行,回宫强调戒备,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的,他就是想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县炫耀,在内地让车马来回奔驰,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爱他。现在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梁王恐惧,日夜流泪思念,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认错说:“我们兄弟间不能互相劝教,竟给太后您增添了忧愁。”于是接见了梁王派来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赏赐了他们。从这以后梁王更加受宠爱了。窦太后、大长公主再赏赐韩安国价值约千余金的财物。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出于忠厚之心。他贪嗜钱财。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死了,韩安国代理丞相的职务,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跌跛了脚。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韩安国因病免职几个月,跛脚好了,皇上又任命韩安国担任中尉。一年多后,调任卫尉。

车骑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从上谷郡出塞,在龙城打败了匈奴。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驻守在渔阳。韩安国抓到俘虏,俘虏供说匈奴已经远远离去。韩安国立即上书皇帝说现在正是农耕时节,请求暂时停止屯军。停止屯军一个多月,匈奴又大举入侵上谷、渔阳。韩安国出迎与匈奴交战,无法取得胜利,又退回军营中。匈奴俘虏掠夺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财物而离去。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恼火,派使者责备韩安国。调韩安国更加往东移动,驻守在右北平。

韩安国当初担任御史大夫和护军将军,后来渐渐被排斥疏远,贬官降职;而新得宠的年青将军卫青等又有军功,更加受到皇上的重用。韩安国既被疏远,很不得意;领兵驻防又被匈奴所欺侮,损失伤亡很多,内心觉得非尝惭愧。希望能够回到朝廷,却更被调往东边驻守,心里非常失意而闷闷不乐。过了几个月,生病吐血而死。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前127)中去世。

附诗歌鉴赏: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幽默而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