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作素材:叶嘉莹

2020-05-21 11:48:01
相关推荐

叶嘉莹何许人也?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先后在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任教,2016年就被授予“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荣誉。

去年,叶嘉莹就已向南开大学捐赠过1857万元,设立了“迦陵基金”。

如今再捐1711万元,捐款总数达到了3568万元。

捐了巨款,叶嘉莹却压根不想说,也根本没说。

“本来没想说,却被校友会说出去了。”

主持人问叶嘉莹,周围人都对捐款事件这么关注,您怎么看?

叶嘉莹一句话呛得主持人哑口无言,“这些人眼里只有钱,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看来你对学问是没兴趣的。”

是啊,有性格的叶嘉莹,早就把一辈子都过成了“学问”。

01

捐出金银万千

只留陋室一间

叶嘉莹捐款,早就不是稀罕事。

90年代,叶嘉莹就将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得来的半数退休金赠与南开大学,设立了“永言”奖学金和“叶氏驼庵”奖学金。

意在激励学生研习古典诗词,更好地传承下去。

而她自己的生活,过得却极其简单朴素。

丈夫故去,女儿远在加拿大。

叶嘉莹的生活简单到,一个人,一箪食,一瓢饮。

学校讲台上面对百千学生,回到家里孑然一人。

渴了自己烧水,饿了自己做饭。

芹菜、蚕豆、彩椒,配一碗米,就是一顿午饭。

再多加一碗番茄蛋花汤,都算调剂。

十年前,叶嘉莹不小心滑倒,锁骨摔断。

这才请来一位保姆,也只是定时来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

这样的生活,有人觉得匪夷所思,叶嘉莹却过得怡然自得。

“有诗歌为伴,不需要人陪。”

《国家记忆:传薪者》纪录片

叶嘉莹年少丧母,被迫与丈夫出走台湾,背井离乡数十载,中年又遇大女儿与女婿意外车祸。

到如今,除了远在加拿大的小女儿,叶先生身后已无他人。

叶嘉莹先生与女儿

事实上,理性和博学如叶嘉莹这样的人也曾想过自杀。

在那些苦难的岁月里,她独自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

尽管如此,当时的她从不曾向任何人提起过。

在经历了女儿车祸这个人生中最大的苦难后,叶嘉莹的“小我”被打破,她不再为“个人“而活着。

她说,个人是短暂的,文化是永恒。

这也是先生用退休金设立两个基金的直接原因。

“咏言“基金取自大女儿叶言言和女婿钟咏庭的名,“驼庵”基金则取自恩师顾随的晚年名号。

这对叶嘉莹而言,已是最好的缅怀方式。

70年代后,定居加拿大的叶嘉莹以探亲名义回到中国。

她欣喜地看到,即便国家遭受劫难,人民依然会选择用诗歌表达情感。

诗歌不死。

这个信念支持着她一直在国内找寻古典诗词教学的途径。

叶嘉莹教授学术报告讲义

她在加拿大请求一年休假,只拿60%的薪水。

叶嘉莹用这一年假期,辗转国内各地,没有任何报酬,只愿更多的人可以体会到诗词的魅力。

加拿大的朋友们不能理解她的选择,因为只要她这一年不归国讲学,一部著作又将问世。

但她毫不在意。

她在自己的纪录片中说,我这个人,一辈子其实从来没有追求过名利。

“十二岁就开始作诗,到四十岁没有出诗集。我就不想马上就出什么名,我也不想做个学者,写出什么了不起的文章来。

我的重点是传承,我就教大家吟诗,我应该把这个传承下去。为了传承,成为朋友口中的‘苦行僧加传道士’又如何?”

她对生活的选择与她的成就毫不对等。

但她只是知道,好的东西,就要不遗余力地传承下去。

02

一生颠沛流离

一生诗歌为伴

叶嘉莹,这个频频把诗歌挂在嘴边的人,出身于一个北京的书香世家,自幼就与古诗词结伴。

姓叶,与清廷的叶赫那拉氏贵族同源。

可不但没有过得像贵族人家,反倒一辈子坎坷。

考入辅仁大学后,战争爆发。

父亲迁往后方,而一家人只能跟着母亲流离失所。

叶嘉莹在辅仁大学 / WikimediaCommons

叶嘉莹至今仍记得母亲前往天津看病时的场景。

火车、拥挤的人群、弟兄姊妹、病重的母亲……

母亲腹中长了肿瘤,舅舅带她前往天津,可一位母亲毕竟放不下自己的孩子,硬要早早回家。

回程列车上,母亲血液感染,撒手人寰。

叶嘉莹只能用诗词排解内心的巨大悲痛,她写: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叶嘉莹提到母亲去世时的悲痛 / 《朗读者》

丧母之痛本就足够戳心,但苦难的一生才只是开始。

叶嘉莹回忆当年的自己,总说自己不懂爱情,只会读书。

这是真的,与老师顾随读书时,她渐渐掌握诗词的真谛,并将诗词作为治学的一大方向。

顾随(前排)与叶嘉莹(第二排右一)合影 / 南开大学网

顾随讲课较为即兴,想到哪里便随口讲到哪里,时间一久,几乎没有人记得他讲过什么。

可叶嘉莹不但记得,还能完整地记录下上课内容,汇集成八本笔记,随时带在身边。

她自嘲,有些像“书痴”。

所以,当丈夫一遍又一遍追求她时,她完全不懂结婚生子到底意味着什么,糊里糊涂便嫁了人。

2016年接受采访时,叶嘉莹说自己这一生都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爱情。

两人结婚时,正是1948年,作为军人的丈夫带着她先前往上海,后辗转台湾。

叶嘉莹在辅仁大学 / WikimediaCommons

丈夫不幸入狱,她一边养育襁褓中的孩子,一边在台湾彰化的学校里教书。

屋子小到椅子一半在室内,一半在走廊。

后来,卫兵又冲入她的家,将她连带婴儿,一同带入监狱。

叶嘉莹哀求:我带着这么小一个孩子,又跑不了,你又何必对我如此残忍?

无奈之下,她只能投奔丈夫的姐姐,打地铺生活。

婴儿哭闹,给家里增添许多麻烦,也遭受着亲戚家的冷眼。

她等一家人睡下,才抱着孩子入睡,第二天家人醒来之前,她便离开。

经历了这一切的她,仅仅25岁。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转蓬》)

这是她当时写下的诗作。

就是那时,叶嘉莹有了轻生的打算,让她挺过来的,正是诗词给予的力量。

叶嘉莹谈到诗歌对自己的影响 / 《面对面》

丈夫出狱后,性情大变,酗酒、家暴,已成常事。

叶嘉莹每件苦事,都隐忍下来。

后来转到台湾大学教书,日子才渐渐好转。

那是一段短暂的辉煌,当时她同时执教三个大学,加盟两个电台,台湾大街小巷的广播中,都是“叶嘉莹”三个字。

再后来,她有机会到加拿大教书。

因为丈夫不喜欢台湾,性情也不好,她决定带全家远走高飞。

新的困难又出现了——英文。

在南开大学讲课时,她常回忆自己与国外学生的语言差异。

国外学生一周可以看许多英文资料时,她却只能看一点点。

而且,她需要批改学生的作业。

无奈之下,只能查字典攻克语言关。她带一点三明治,就可以一直熬到深更半夜,学英语、改作业。

她每每语重心长对讲台下的南开中文系学生说,一定要学好英文。

这句话,包含了不知多少心酸。

叶嘉莹尽力克服语言难关,因为对中国诗词实在过于热爱,所以即使用并不流畅的英文表达,也是感情满满 /《朗读者》

生活安定下一段时间,灾祸偏偏又发生了。

她的大女儿与大女婿,在新婚三年后的1976年,出车祸身亡。

母亲早早离去,丈夫冷漠无情,又目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她的内心几乎崩溃。

她于是写下如此诗句: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

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哭女诗十首》》

可她依旧没有因此颓丧。

叶嘉莹至今,仍喜欢用老师顾随先生的诗词激励自己:

自添沉水烧心篆,一任罗衣透体寒。

(顾随《鹧鸪天》)

后来,改革开放的消息传到国外。

叶嘉莹有看报纸的习惯,她惊喜地看到国内学校需要教师,便亲自向国家写信请求教书,不收任何费用。

书生报国成何计,唯有诗骚李杜魂。

接到南开的邀请,她在南开定居讲课,并游历全国,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免费授课。

叶嘉莹初到天津,南开大学教师迎接 /南开大学网

1979年,南开大学中文系专用教室,主楼112,人山人海。

当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学生,第一次看到能有这样一位气质的人,用如此动情的方式讲述着令人赞叹的诗词。

太美了。

直到今天,叶嘉莹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教书匠。

中国古典诗词,是好的东西,如果不能传播给更多人,她觉得对不起先人,对不起来者。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片花

于是,从1979年至今,她在讲台上一站,就是40年。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2018年7月15日,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庆祝生日 /南开大学网

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仍然以最大的热情,对待着教学工作。

看到南开大学马蹄湖的莲花盛开,她也曾感叹人生易老。

但是,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浣溪沙》)

只要看到自己能够教导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发华滋”。

她,就心满意足。

03

中国为数不多的

穿裙子的“士”

自1979年到南开大学任教后,叶嘉莹与南开的缘分再没断过。

讲学诗歌这么多年,却都是在给海外的学生讲,她多想也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给祖国的孩子们也讲讲课。

那时50多岁的她,不给自己时间休息,亲友们劝她,她却说“趁现在还跑得动,多留下些东西奉献给祖国,直到跑不动了为止。”

这一跑,就是三十多年。

离开北京的那一刻起,叶嘉莹就一直没有停止怀念故乡 / 《朗读者》

自1979年至2015年,叶嘉莹都在加拿大与南开大学之间往返奔波。

南开大学校内的家属楼,一开始不允许外国人居住(叶嘉莹加入加拿大籍),她只能在校外租房、买房。

后来允许,她立刻卖掉校外的大房子,买进一套家属楼的老旧房,就在这里居住。

谈到离乡的感觉,叶嘉莹仍然有些激动 / 《朗读者》

加拿大学校的学期结束,她便立刻返回中国,来到南开,继续讲学。

她不怕,只要能够讲课,再多困难也不算什么。

直到2015年后,她才定居南开大学,有一个固定的家。

此时的她,91岁。

她的课有多动人?曾经有学生为了听叶嘉莹的课去造假“证”。

第一次在南开讲学,讲的是汉魏南北朝诗词,阶梯教室只能容纳300人。

可不仅是南开大学的学生,天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赶来听课,临时增加的椅子,已经放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

这还不够,就连进教室都非常困难。

中文系只能想了个办法,持有“听课证”的学生才能入场。

结果一个天津师范大学的女学生用萝卜刻了个假章,自己做了个假的听课证。

以假乱真,还真的蒙混过关,顺利进入了教室。

这个机灵的女学生如今已经是天津电大的老师,现在仍不时去听叶嘉莹讲课。

一个老师好不好,教出怎样的学生绝对是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而叶嘉莹的学生名单里,这些名字你或许熟悉:席慕蓉、白先勇、蒋勋、陈映真……

叶嘉莹出席学生席慕蓉(中)在南开大学的演讲会 / 中新网

她本身的学术成就,也值得一说。

教书70多年,一个重要的教学特色就是引入了大量西学观点,中西对比,更加深入地了解诗词。

叶嘉莹在学术上并非完美无缺。

但叶嘉莹本身情感细腻善于感怀,嗓音也动人,加上过关的学术能力,讲起课来栩栩如生。

学生席慕蓉评价她讲课,“她介绍李白的时候,李白就骄傲的出来了,她介绍杜甫老年的诗歌时,杜甫就真的老了。”

直到今日,她也不曾坐着讲课。

只要在讲台上,她永远是站立姿态。传道、授业、解惑。

有主持人曾经问她:“这心里面有诗,和心里面没诗过一辈子,有区别吗?”

叶先生回答:“在懂得诗的人来说,你懂得诗跟不懂得诗,这一辈子是很不一样的。”

“他不会每天总是为了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或事什么东西而匆忙,还以为是得意,还以为是聪明,而丢掉了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诗词,成就了叶嘉莹的一生。

而叶嘉莹,也早活成了诗歌中的一部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争做好少年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 什么使我快乐作文 保护地球的英语作文 什么让我着迷作文 mytrip作文 成长作文500字初中 看电影作文400字 哥哥打屁股作文 学打羽毛球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 埋下一颗种子作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课间10分钟作文 厦门植物园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香港迪士尼作文 中秋有感作文 辞旧迎新的作文 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 我渴望成功作文 描写汤圆的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作文 写妈妈的作文600字 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 坚持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春游作文 初一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