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奖惩之后》满分范文及点评

2020-06-10 10:12:01
相关推荐

漫画的主题,往往是揭露、讽刺、批判现实中的某种病弊。以漫画的方式针砭现实病弊,固然有其通俗易懂、使人喜闻乐见的优点。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漫画这种针砭方式常常是“浅表化”、“快餐式”和“轻娱乐化”的,碍于这种艺术形式“短平快”的先天缺陷,它无法表达“深宏的思索”,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博得一笑的同时,漾起思考的小小涟漪”。当然,我们由此而反推,漫画作者在创作之时,其对社会现实病弊的思考,也仅仅浮于表面感受而非深刻思索——故而,漫画之所表现与表达,其实也仅仅是“感慨”大于“思考”的“小小涟漪”而已。漫画原作者谈创作初衷

昨日,随着2016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适用于安徽、广东、河北等省份的全国卷1的语文作文题目,引起社会关注。作文题通过四格漫画“奖惩之后”,展示了孩子考试后因分数不同而得到的不同对待。记者了解到,该漫画作品出自安徽芜湖漫画家夏明之手。

7日下午,夏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也是在中午才知道这件事的”,夏明告诉记者,昨日通过身边的学生家长,得知自己的一副作品被高考命题组选用了。据悉,夏明创作的漫画原画名为《奖罚分明》。创作时间是2004年2月份,发布时间是2004年2月23日。

谈到创作的初衷,夏明说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谈到了当今社会上的教育现象,自己突发感慨,所以创作了这幅漫画。夏明告诉记者,自己创作这幅漫画作品,出发点是为了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看待分数和得失,不要一味追求“分数”,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鼓励加大孩子的学习兴趣。

夏明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已经50出头,本职工作是企业的技术人员,漫画创作只是平时的业余爱好。夏明漫画作品关注社会热点,颇具批判性和趣味性。

而漫画明确、强烈的批判主题,极不适于作文命题。讽刺、批判之主题既定,而此讽刺、批判之主题又为全社会之“共识”,则无疑为考生设牢而禁——考生唯有顺从此“共识”而别无自由论辩之余地。正因此,我言此作文题目为“主题先行”之命题。缺失论辩空间的命题,肯定不是好命题;驯从这种“先行主题”的作文,也很难称之为有独立思考与独特思想的好作文。

所以,在此次高考作文题目揭晓之初,我便已断定,这样的作文题目很难产生富于独思和创见的佳作;如果有,必是那种驯从漫画“先行主题”的“优秀作文”:富有文采,富有论据,富有层次,——就是没有独思和创见,而尽是“先行主题”的崇拜与讴歌者。近日广东省考试院发布的八篇考场优秀作文,以及湛江一中莫笑梅老师的《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无不是这种只在“先行主题”里转圈的“佳作”——富有才情,却无“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

学生在考场上这样写,我们不必指责,因为他们是被迫如此——需受指责的应是命题者而非考生。可,若语文老师也这样写,则问题“大了”。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写作技巧是重要之内容,但培养、塑造学生“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却是最重要的任务。当语文老师也仅是一个只会驯从而缺乏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庸众”,则欲求其所教之学生富于独思与创见之素质,可免也。我对莫笑梅老师所作《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之最不满处,正在于其不能表现出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应有之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我以为,这样去教学生写作文,是很危险的。

当下对“唯分数论”的批判,是一面倒的。这是否完全正确呢?于此,我无力作详论。但我想,严肃的思考与论辩,是不应该如此轻易地一面倒的。高考放榜后,衡水中学包揽河北省文理科状元及文理科前十名中的九名,北大(招生)、清华(招生)连夜赴衡中抢状元。按舆论,“衡中模式”备受诟病,是当下中国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登峰造极之所;可是,它为什么又是众多家长与学子趋之若鹜之地呢?我们完全可以作这样“看似搞笑”的设想:奉行“唯分数论”、“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衡中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一本正经地批评“唯分数论”,放榜后,却喜滋滋地凭高分数上北大清华;身为中国教育最高学府、代表当今中国最先进教育理念、本应最坚定反对“唯分数论”的北大(招生)和清华(招生),却为争夺最“唯分数论”的衡中高分考生而大“抢”出手。

那么,如果“唯分数论”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衡中、北大(招生)、清华(招生)、家长、学生还这么乐此不疲呢?如果一样事物(如“唯分数论”)万夫所指却又万民膜拜,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固有观念是否有所偏颇或竟乃错误呢?如果“唯分数论”是错误的,那么它是完全错误还是部分错误呢?如果“唯分数论”是正确的,那么它是完全正确还是部分正确呢?“唯分数论”里是否也包含了某些素质教育的成分呢?我们没怎么听说衡水中学的学生在北大清华以及出到社会后表现有多突出,但我们也没听说衡水中学的学生在北大清华以及出到社会后变成傻子——若没有严谨、全面、长期的研究,我们怎么可以轻率地断定“唯分数论”、“衡中模式”是错误的呢?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奖惩之后》漫画寓意,一面倒去批评、否定“唯分数论”,是否合理、正确呢?

况且,是否存在这样一种生活逻辑:有些事物我们明明知道它是错误的,但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在口头上与众人一样狠狠地批判它,却在行动上与众人一样变本加厉地履行它?按惯常的观点,“西人求真(真理),国人求善(好处)”。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则其实我们中的许多人是知道“唯分数论”是错误的,衡中知道,北大清华(招生)知道,家长和学生知道;但是,“唯分数论”给衡中、北大(招生)、清华(招生)、家长和学生带来“好处”,他们是“唯分数论”的受益者——所以,我们的社会,是只重“善与否”(于己有好处与否)而不屑“真与否”(于理对错、是非与否)的,衡中、北大(招生)、清华(招生)、家长和学生们弃“真”而求“善”,也就“善”所当然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观点完全反过来:“唯分数论”就是真(正确),那些否定“唯分数论”的才是假(错误)——明摆着,我们整个社会大都是按“唯分数论”行事受益,不按“唯分数论”行事吃亏,它怎能不是“真”呢?

这些,莫笑梅老师没有思及、负责广东高考作文阅卷领导工作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们也没有提及——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学教授们似乎也缺乏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啊。或许,是他们想到了却碍于身份而不便公开传说。——我愿意是后者而非前者。

考生发挥空间大

点评人: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

(一)

这个题目可以从两层意思进行分析,一是反映了当前片面追求分数的现状,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二是更进一步地反映了社会对进步和退步的态度。这个题目贴近现实,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发挥空间大,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来评述。命题符合教育部考试大纲要求,和往年难度相比稍难,但由于贴近考生生活,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较好完成。

(二)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要求阅读漫画进行写作。

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

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

该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该题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细评湛江一中莫笑梅老师下水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

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

(题目即是主题、观点,“每”、“都”之类的绝对化字眼,使文章观点绝对而片面。“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吗?立论怎可如此绝对而片面呢?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而这样的题目,也显露了作者审题构思时偏于感性而弱于理性。)

湛江一中 莫笑梅

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曾反感”,即现在不反感了。用辞欠当。)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纪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

(对“最”和“更”的论述,与“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的主题以及这段“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分论点无关,甚至是在自己否定自己的观点。因为,作者明显是倾向于“更”的,如何才能“更”呢,当然需要“比较”才能体现出“更”来了。人在比较中发见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改正、提升之,方能达至“更”。总而言之,这段的观点与论述脱节甚至自相矛盾,是议论文写作中非常典型的错误。而“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也犯了绝对与片面的错误。)

记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恰恰是强调“比较的”。陈寅恪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只是说相比于学位,知识更重要,这里本身就包含着“比较”的意思,他比较的是“知识”的多寡而不是学位的高低。但这二者,都与“比较成绩”无直接关联。至于“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也是绝对而片面的。作者列举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只能算是少数的“个例”而不是普遍现象——更多的强者,其分数和学历也是非常强大的,因为“分数”和“学历”也是其实力的一种。这在论证中属于“弱归纳”,可信度很低。事实上,大量的、普遍的事例是如果没有较好的学历,就很难找到较好的工作,人生成就也因此而大打折扣。更何况,大多数低学历的人并没有这些大师们的“自学而成”的才华呢!)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锺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

(这一段的论点是“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可后面的论述内容是“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与其无甚关联。毕淑敏的话只是说人不可以相互替代,与“比较”无关。至于“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锺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实在没必要,他们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是不必比也不能比的。“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这一结论突兀而生,“神龙”不见首也不见尾。通观此段,完全没有围绕着“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来论证,这种观点与论述脱节的错误,在此文是第二次出现了。)

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这段是也是很“鸡汤”的。“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看上去很“美”、很“哲理”,其实一点都经不起推敲。是,人生不一定是“宫廷剧”、“角斗场”,不一定要比得“筋疲力尽”、“你死我活”;但很多时候人生还是要“比较和责难”的——没有教学成绩的比较,估计作者很难有机会教高三。“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这是很抒情与浪漫的想法,不能说它错,但也不能说它就是对的——平凡、平顺的人生,其实也很曼妙的;况且,没有“比较”,怎能显出“高低起伏”。至于“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这是对“过程”和“结果”的粗暴肢解。“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的“比较”,就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一次次的破茧成蝶”的某个过程。完全否定“分数”、“试卷”和“比较”,是很荒谬的。)

没必要热衷于一次次与别人较真,那会迷失了自我。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样优秀。56分我无颜,可61分我在进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别样风情。

(这段不多评。但“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费解。“56分我无颜”,则使我很无语。既然作者是强烈反对“比较”的,那么“56分”又如何“使我无颜”而没有“别样风情”呢?这说明作者还是很在乎“比较”,并没能真正参透“比较”真谛——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

(这段“很美”,但只是在堆砌辞采。“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与“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无关。因为,“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固然是对的,但每一种生命的“比较”也可以是很“美好”的,我们不能说生命间一比较就会“不美好”。况且,“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是自然之物,与人生有很大不同,作者却将它们简单等同,这是典型的“无类比附”。)

综而言之,我以为莫笑梅老师这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属于乍看很美,实则思维松散、思想力苍白的“鸡汤”之文。它在以下几大方面存在明显缺点:

一是审题不准,泛化概念。漫画内容表现的是人们对只比较分数高低的思考。此“比较”是有限定词的——分数。但在莫笑梅老师的作文里,却变成了极度泛化的“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毫无疑问,这样的审题是有很问题的,它导致论证焦点的不当与模糊,最终造成了论述的诸多困难,如文题不符、观点(主题)游移等。

二是立意极端、片面。“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这样绝对化的立意既空泛又极端片面,不必读其文即可知其立论靠不住——将“比较”完全否定,肯定是错误的。如果此文以最后一段的“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为主题,拟题为《别在简单的分数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则不仅立意较正确,并且观点亦鲜明、论证亦紧凑。

三是论证逻辑错误。在此文中,“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仅作为结论呈现,并无推导此结论的过程。于是,文章的论证逻辑便成了“因为C理包含A例和B例,A例成立,B例成立,所以C理成立”的模式,具体而言就是“C理(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是对的,A例(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对,B例(不应将爱因斯坦与爱迪生比、钱锺书与“数学天才”华罗庚比)对,所以C(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理肯定对”。这种论证逻辑是极易错漏百出而不堪批驳的。这种粗疏的议论文论证逻辑在当下高中议论文教学中不但非常普遍,而且是被认为是“作文法典”而泛滥。这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就是典型的“(先设)论点+(堆叠)事例”而缺乏论点推导过程的“病文”。

四是文题不符、取例不当。文章题目是《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文章内容却并非围绕此而论,不仅总论点与论述内容脱节不符,而且分论点与论述内容亦脱节不符。而分论点与论述内容的脱节不符,又很明显地表现在取例不当上。如第八段援引毕淑敏名言“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与“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的分论点是无关的。至于此段将小时候的“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成名后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对比,将“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锺书”跟后来成就斐然的“数学天才”华罗庚对比,就更显荒唐了。

以下是《2016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8篇》,作文与点评都很出色。但这些满分作文考生似乎都缺乏大胆的质疑精神与独立的批判性思维,都未能表现出挣脱题目命意禁锢的独思与创见。

(一)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毛少艳

(二)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立体。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以强势的说理取胜,而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真诚的书写恰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文学院邓玉环副教授

(三)进步与退步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满分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300字 展望未来作文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 实验作文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初中 推荐一本好书的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400字 关于勇气的作文 贴对联作文 描写小狗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 关于妈妈的作文 好的作文开头 大自然作文 童年趣味作文500字左右 酒的作文满分作文完整版 寒假生活作文300字 放烟花作文400字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 历年高考作文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 学会感恩作文 泪水作文 泪作文 积累作文 开卷有益作文 我的好朋友200作文 新年作文500字左右 2022年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