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三广州市联考作文审题分析 评分标准 标杆作文8篇

2020-06-10 10:36:01
相关推荐

调研测试语文学科作文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 文题 型。试题紧贴当前新课改方向,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要求考生以特定的身份,在指定的情境中完成预定的任务,既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身边热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第一段为写作材料。材料选择了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单元主题及作品选择 的问题,罗列出网友提出的八个单元主题,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当今时代高中教育、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要求。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旨在构建写作情境的大背景,以高三考生熟悉的新课程这一热点现象,引导学生进入试题情境。第二句话对第一句话构建的情境进行细致的介绍和限定,引出写作方向“怎样的单元主题与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第三句话,提供了八个单元主题的写作内容选择的具体范围。具体解读如下:生命赞歌,是人类对生命的诠释和赞美,主要表现的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生命形式、精神品格、价值意义的理解和评价。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味着本单元的课文应以赞美歌颂世间万物生命之美为主,旨在从生命之美的美育角度去熏陶、培养高中生尊重热爱生命、追求坚韧的良好品格。

家国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体现了个人对家与国的认同感及其对家 国发展所承担的使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忠爱孝悌的情感认知及修齐治平的使命意识,包括了重视亲情、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思想。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增强高中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公民意识,树立责任担当等。

审美鉴赏,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主要是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理解和评价, 不仅包含感性的主观体验,更包括在此基础上理性的客观分析,利用想象、比较等方法,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理解美的个体差异与社会时代共性。主要表现在对文章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审美鉴赏。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培养高中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及正确的审美鉴赏思想,丰富美感体验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更好的发现美、认识美并践行美。

科学之趣,着重体现科学的妙趣以及学习研究科学的乐趣。科学范围广泛,根据科学反 映对象的领域,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哲学六个大类,其中高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科学也不都是冰冷的理论,恰恰相反,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在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之中。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丰富与奇妙,培养观察世界、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实践习惯和逻辑思维,树立严谨辩证的世界观,激发高中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传承”是指对学问、技艺等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文化传承”就是指这两种财富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这不仅指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指对人类所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的继承与发展。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高中学生正确地理解独特的文化现象,树立学生传承文化的信念和责任意识,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创新者。

英雄情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渴望,凝聚着人类对无穷力量和完美道德的追求,寄 托着超越自身的美好期望。英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更是一种价值标准和精神目标;英雄既存在于现实中,也存在于精神中;英雄可以是平凡的,更是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英雄内涵,正确地看待评判英雄,追寻、学习英雄伟大的精神品格;培养高中生的英勇气概,并更理性的思考、审视自身。

思辨创新,指的是针对现象的辩证分析、判断、推理、总结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别 于常规的见解,进而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方法、思维、路径等活动,是一种抽象思维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思辨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开拓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和视野,辩证地看待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自然之美,体现的是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大自然中所有的日月山川、虫鱼鸟兽等等, 包括人类以一种极其独特且美丽的姿态存在着。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多种多样的美丽,学习欣赏美,尊重美,思考美,并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引导高中生关注现实,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严峻。

材料中的这八个主题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立意空间,共同指向了现代人类应该具有的各 种素养,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这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次回顾,更是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指引。这些主题词之间也存在着内涵上的交叉重叠,因而能够形成一定的有机关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辨的空间。“从中选择两个主题”的任务要求,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这些主题词的组合,可以是并列方式,也可以是递进方式。如由“自然之美”和“科学之趣”去思考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呼唤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发展利用科学的正确态度;再如由“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去分析“家国情怀”对于“英雄”的意义,通过课文的合理编排,加深学生对人类“英雄情结”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本作文题第二段为引导语,只有两句话,规定了写作任务,可分为四个层次:

1.“选择两个主题”:考生必须从第一段材料中列举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两个;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这是对数量的严格要求。

2.“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并”是刚性需求,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体现,如果没有,则任务未完成。“学过的语文课文”,是指学过的语文课文,当然,考虑到教学实际,教材版本不限,粤教版课文、人教版课文以及别的版本都可以。

3.“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是对学生写作内容和方向的引导和限定。考生在写作中必须充分阐释所选的学过的语文课文与自己良好品格的养成之间的关系。关系的成立与否,明确与否,深刻与否,影响到作文的品质。“认识”,对某一现象的感性或理性的思考;“思考”,要有理性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本次写作,“认识与思考”的对象明确为“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

4.“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署名为‘辛升’”:对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文体格式及署名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第三段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写作角度选择、立意确定、标题拟写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对考试纪律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禁止抄袭和保证公平;三是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 800 字。

二 、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材料所提供的高中语文课本单元主题,按照“教材课文内容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的写作方向,在教育改革、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四个任务:

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

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的详细表述:

附:结合分项分等评分,全卷综合分数控制表

三、 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 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 意,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考生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予高分。

四、其他

(一)格式、标题与错别字扣分

格式有误(无称呼、无落款、署名错、位置不当),每处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缺标 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 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 只写标题的,给 1 分,不评 0 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 的内容,可以打 0 分。

6. 只写标题的,给 1 分,不评 0 分。

7. 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 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要有依据。

样卷与评语

1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这封信的开篇直入主题,为高中语文新教材推荐“文化传承”“思辨创新”两个单元主题,简述理由并提出教材目标在于“熏陶性灵”。寥寥数语,既完成了写作任务,又呼应了标题,显示了深厚的文字能力。

第二段结合语文教材在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再论这两个单元主题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的积极影响,为下文分层展开详细论述张本。第三段列举旧教材中的课文,论述了“文化传承”单元延续华夏文脉、熏陶学生性灵的作用。第四段以教材中的詹天佑、庄子为例,讲述“思辨创新”单元在学生“养思辨之德,启创新之智”方面的帮助,并结合时代特点,大胆进言,呼吁教材加入“思辨创新”的新内容。第五段借“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道理,厘清“文化传承”“思辨创新”两个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

结尾引用中国智能研究院院长之言,表达了对新教材的期望和向往。

作者眼界阔远,笔力雄健。从传承到创新,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从人才培养到教材目标,立足时代,表达了青年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思考。

从写信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语气略显生硬,且格式有小错误。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和“深刻”。[11]

评分:20+20+20=60 1=59

2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对新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的喜悦之情,也顺势引出了自己要表 达的意见——“生命赞歌和家国情怀最能培养我们高中生的品格”。

第二段回顾了所学教材中能体现“生命赞歌”主题的文章,表达了自己从语文教材中获 得的 生命感悟。第三段从敬畏生命很自然地过渡到高中生的成长,举出了教材中的一系列例子 ,表明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和新的时代青年成长的关系。第四段又以与教材主编交流的语气,论说了自己关于“语文学习要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的看法。从“立德树人”的“德”字入手,揭示了“生命赞歌”和“家国情怀”“一脉相承”的有机关系,并指出高中生应该有的价值观念——珍惜生命,建设祖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价值”,而新教材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第五段以包含激情的文字,再次表达自己对语文教材编写者的感激之情,并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和祝愿,呼应开头,收束全文。

文章的优点在于揭示了所选两大主题之间的有机关联,语言表达得体,作者的身份意识 和写作的对象意识十分清晰,完全符合书信文体的要求。不足在于内容比较单薄,所选课文出自高中教材的不多,第二段“萝 ”字误写作“罗”。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9+20+19=58 1=57

3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先点出教材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紧接着点出“英雄情结”和“家国情怀”两个主题对我和千万学子的重要影响,然后顺势 指出家国英雄主义背后折射出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精准揭示了两个主题 之间的有机联系。开篇亮眼,紧扣任务,中心突出,语言精当。第二段写“语文教材塑造高中生良好的品性,首在以英雄情结激效法之心”。第三段写“语文教材塑造高中生良好的品性,关键在家国情怀铸强国热血”。

两个分论点都精准深入地揭示了语文教材对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作用,都用排比句合理准确地列举出了学过的课文,举例后的分析也都能深入揭示 这些语文教材是如何塑造我的良好品格的。更为可贵的是第四段专门论述了英雄情结与家国 情怀之间的有机联系:“英雄情怀浸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引领英雄情结;在语文课文中,两者如同一体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段论述也比较充分,合理,使文章思想深刻,中心突出。

全文表达精炼有文采,结构清晰,亮点突出。美中不足的是所举小学教材课文与情境 要求有距离,若多举一些高中课文,则也会更有说服力。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和“有文采”。

评分:18+19+19=56

4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直接了当地阐述了写作目的,明确了写作任务。第二段在满足新的时代立德树 人的要求的大前提下,列举了《羚羊飞渡》、《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生命赞歌”主题的意义。第三段主要讲述了“家国情怀”主题,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命教育”与“家国情怀”的关系:“家国情怀与个人的生命其实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追寻生命意义的人不得抛弃 家国,只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较好地阐述了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的古今例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事例对比也较到位,并且回扣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呼应了前文。第四段再次点题:“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有为青年。”第五段结束自然。作者格局较大,眼界开阔,有新一代青年的风采。从个人到集体,从生命到家国,发出了青年人该有的时代强音。

不足在于标题的顺序与文章的内容还不够切合,标题可以调换一下顺序;“家园”可以 改为“家国”。有个别句子不够流畅,表达仍不够到位。发展等级打在“丰富”和“深刻”。

评分:18+17+18=53

5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准确地把握身份,在第一、二段直截了当地把 “高中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德 养成的关系” 的问题提出来。第三、四段围绕“生命赞歌”这个主题,结合课文《我与地坛》来展开阐述;第五段围绕“家国情怀”这个主题,结合了《荆轲刺秦王》来展开阐述。

第六、七段结尾再次强调教材“立德树人”的目的,并提出希望。这篇文章任务完成好。全文结构层次清晰,主题突出,语言凝练、有韵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突出了“高中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德养成的关系”:读了《我与地坛》之后“我惊觉自己的幸运”;我们拥有了“家国情怀”,人生规划就“自然会与国家同步,也愿意为国家的利益而奉献”。这使文章的重点得到展现。还有,文章还谈到了“生命赞歌”和“家国 情怀”之间的联系:“生命是前提,精神是支柱”,这两个主题得到了有机地统一,它使文

章又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尽管如此,但它还是一个缺点:荆轲刺秦王的初衷是“义”而非“爱国”;后面的“家 国情怀”主题内容不够丰富,阐述不够透彻。

发展等级打在 “深刻”。

评分:16+16+17=49

6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类文。

文章开篇明确身份和交流内容,简洁明了,引出下文的具体分析。

第二段以《沁园春·雪》为例,以点带面写到教材中的祖国大好河山图景唤起我们对 自然的好奇和热爱,从而证明“自然之美”的主题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观点。

第三段由自然中的人们过渡到对生命的热爱,阐述《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对备考中的 “我”的精神影响。

第四、五段引用苏东坡《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和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联系自然与生命,回扣题目,强化主题——感悟自然,畅叙生命赞歌,是对个人品质的塑造,对美好的追求。

文章能围绕所选的两个主题,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表达对教材与高中生品格养成关 系的认识和思考,中心较为突出,内容较为充实,思路清晰,语言有一定表现力。

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明确点出两个主题,有提及两者关系,但引用《赤壁赋》句子论证 生命的慷慨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引用《醉翁亭记》论证自然和生命的意义,表达都欠准确,因而两个主题的关联不够紧密。

发展等级打在“有文采”。

评分:15+16+16=47

7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类文。

这篇文章开篇先点出语文教材让我收获颇丰,对铸就人格,提升自我有重要意义,写作 内容。

第二段围绕“家国情怀”主题展开,结合课文中苏武、魏征等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培养 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具有更开阔胸怀,更好地融入这个开放的世界。

第三段结合杨绛笔下文章蕴含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谈“文化传承” 这一主题对影响学生品格的重要性。

最后联系自身高三学子身份,再次回应“高中生良好品格的培养与家国情怀的树立与文 化传承的培养不可分割”这一主题。

文章较好完成了“围绕所选主题,结合课文,表达教材对促进高中生形成良好品格的思 考”的 写作任务,对象意识、身份意识也完成得较好,表达流畅。不足是对所选两个主题未明确指出,两个主题间尚未有关联,“文化传承”这一部分结合课文的内容不够充实,分析较为空泛。全文情境交流的意识还不够,落款的格式有误。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

评分:15+15+15=45 1=44

8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本文优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审题准确,任务基本完成。基本符合书信格式,能围绕科技之趣和自然之美两个 主题,能结合学过的课文,提及“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的品格养成关系”。

第二,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完整,表达较通顺。第一段点明所写中心——“科技之趣” 和“自然之美”展开论述,第二、三段结合华为公司和学过的课文霍金的《宇宙未来》论述高中语文课本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科技之趣”,第四段结合牛顿力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法布尔的《昆虫记》论述自然之美。

不足之处在于,全文过于偏重科技之趣,对自然之美论证不深刻,未能深刻揭示“语文 教材与高中生良好的品格养成关系”。有一个错别字。

评分: 14+15+15=42 1=43

来源:湘语文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2-27 15:11只、跟n1走[陕西省网友]IP:1860498726
    这篇文章对于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来说肯定非常有帮助,值得一读。
    顶9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乐在其中作文600字 三年级春节作文3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 改变作文600字 春节活动作文 水仙花作文 英语作文春节 路作文 作文结尾 作文写作 作文英语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 假期见闻作文600字 美丽的乡村作文4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 my dream英语作文 有关传承的作文 出发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 过年作文开头 作文封面图片 五年级作文题目 我的弟弟 作文 过生日的作文 看电影作文 作文3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