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

2020-09-27 12:55:01
相关推荐

陶行知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关在学校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组织学生赴郊外踏青正是引导学生触摸大自然的勃勃气息,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然而我们也看到,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会带着“因作文而活动”的想法,譬如第一位老师的做法。因为学生活动前就知道要写作文,很多学生因此对活动也就失去了兴趣,一路疲劳,脑子里还要想着这篇作文该怎样写。带着这样的包袱参加活动,哪还有什么心情去观察、去积累素材,其活动效果可想而知。第二位教师很善于思考,他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组织的处理上很值得我们学习。踏青就是踏青,要让学生在踏青的活动中尽情释放情感,激扬心灵,自主积极地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即“因活动而作文”。学生游乐得开心,也会有更强烈的活动体会,课堂上再稍加点拨,明确习作的顺序,活动的目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作文而活动”,活动就是形式,活动就是学生的心理包袱,缺乏活动的效果,也谈上什么习作,同时还扼杀了孩童的习作欲望;“因活动而作文”,活动则像抽水的水泵,不断喷涌出习作的欲望和智慧的火花。活动是首要的,活动的有滋有味,习作起来也就会兴致高昂,有血有肉。二、指导的困惑:我们需要的是情感剧场,不应该仅仅是简单手艺。学木匠的要讲究点、线,讲究刨、推、拉、锯的方法,作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例外,也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但它与木匠活又是有区别的。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太讲究技巧,为片面追求学生的习作技艺而过分地重视具体方法的指导,就会忽视它的另一面,它的倾吐真情、直抒胸臆,它应该也是一个情感的累积场。有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从怎样审题,如何确立中心,乃至布局谋篇、开头结尾、遣词造句,从选材到组材到表述材料,洋洋洒洒地讲了整整一节课,却没有将学生外在与内在的情感贯注其中,结果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是浑浑噩噩。更有甚者,过高地重视例文的效应,总觉得不按照例文的要求去写就不是好作文,或者提供一篇像模像样的范例,对阅读所得资源滥采滥伐,把写作知识的讲解传授及写作知识的单一性训练突出首要地位,忽视“生活的感悟”、“语感的积累”、“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就按照这样的格式习作,完全不考虑学生此时的心境。在我看来,这就把习作指导纯粹简化为木匠手艺了。浙江的周一贯先生是很反对这种做法的,他曾撰文说:“‘作文’要归还给儿童,让他们能够在‘作文’这个天地里,尽情地倾诉个体生命的知情意行,自由地表达儿童心灵的喜怒哀乐;少有种种规矩的困扰和章法的束缚。”《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指导也有这样三句话:“减少对学生协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协作”,“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里并没有强调习作的技巧、规则和方法,强调的则是“进行生命的真实独白和心灵的自由对话”,即“我思在我脑,我手述我心”的个性化概念,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应该看作是学生情感的梦幻剧场。前不久,我听另一位老师教学的《猜一猜》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可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上课时她带来一只硬纸箱,让学生猜箱子里会有什么东西?立足于一种神秘的氛围,学生的好奇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静态的举止中隐蕴着内心的波澜壮阔,情感在此逐渐萌芽。2、指导观察,以点促面。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胃口被调动起来,在一番思量后,教师指明一学生上台掀开纸盖看一看,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该生或周围同学的表情,想象他或他们的内心活动。表面上看是一位学生的情感参与,其实所有学生的情绪在这一位学生的带动下都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3、语言表述,个性张扬。经过几次的看、摸、闻的环节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上述过程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学生由于在过程中自己有兴趣、带情绪,讨论起来就显得有话可说,再加上观察的角度、理解的程度、情感的浓度各有独特的体验,个性张扬则一览无余。4、自主选择,恰当指导。学生交流之后的写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可写纸箱里的物,可写活动本身,可写活动中的人,并针对学生交流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此一来,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指导就不再是简单手艺了,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碰撞的情感剧场。三、目标的困惑:我们需要的是着眼于个性素养的锤炼,不应该立足于一篇好作文。很多老师进行作文教学多少年了,但很少又有老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认识的不是很到位。孩子究竟为什么作文,老师披星戴月的教作文、批作文,其目的何在?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理解,而应该站在教育的视角,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大前提,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可能不是一言以蔽之的,但倡导个性化的追求,说真话,写真文,表真情,谈真感受,做真人却是其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作文要重在“有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有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在语言上要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可又有多少孩子在今天的教育下能这样有所作为呢?学着揣摩老师和家长的心思,为了在各种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试卷上博得一个好分数,拼命地从立意、结构、谴词造句上迎合批卷老师的心理。在获得所谓的高分的同时,丧失的却是作文要培养学生最本质的东西——具有个性化的真追求,压抑的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意志,这也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目标的游离和偏向。这是学生的责任吗?我不这么认为。溧阳有一个凤凰公园,我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去转转玩玩,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这些他们见得太多了,不新鲜了,永远新鲜的是那里的儿童游乐场。要知道喜欢玩、想着玩、学着玩可是孩童的天性。可有一位老师在学生游玩回来后要求学生抓住凤凰公园的美丽风景,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位学生也许是没听清老师的要求,也许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心情,也许是比较讲究个性,它没有写凤凰公园的自然风光,而是写了自己看到的游乐玩具以及自己和同学们的游玩经过。他写到:“我疲惫不堪地跟着老师在树丛中转着,好不容易转了出来。呀!我眼睛一亮——游乐场到了……”然后他就写了在游乐场的所见所闻所玩所感。结果老师在他的作文本上批语道:“你偏题了,要抓住游赏公园景物的顺序描述看到的景物,并突出最喜欢的几处景物。”可想而知,这位学生的作文又得重写了。在我看来,这不是评价的问题,而是教师心中有什么样的一杆秤的问题。这一杆秤究竟秤的是教师成人化的预设,还是学生独特个性的抒发和自由表达的本真?陶行知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它包含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句话形容我们对学生作文的目标的理解再贴切不过了。为什么学生一到五、六年级,对作文会是令人想象不到的头疼,原因就在于这年复一年训练的效应。一个孩子的一篇作文可以写得不成熟,但只要他有这份兴趣,他自然会多读多积累多练习,作文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得到提高;一个孩子的一篇作文今天写的很符合老师的心意,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但他却厌烦习作,他就不会有诸如火箭上起推动作用的内驱力,其主体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地磨灭。如何才能真正着眼于学生个性素养的锤炼呢?我认为可以从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欲望、采用多形式的自主习作等三方面来思考。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消除学生胆怯心理,形成健康的个性化的习作意向;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欲望,就是要一道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为他们自我发展服务的,是为满足自我的各种需求(特别是表达需求)服务的,不是老师与家长压迫出来的;同时学生的习作应该是自主的,而且要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如自己出题、家长出题、老师出题、同学出题,可以是手抄报、优秀作文汇编、故事接龙,甚至不一定是字词句篇,而是用说演等其它方式。一句话,只要想得到的,能为学生的个性素养发展起作用的,都有价值去试一试。四、公开课的困惑: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开放,而不是隐藏的封闭。教育要面向未来,它应该是注重开放的,但教育又可以把开放与封闭和谐地融为一体。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孩子读书,教育不可谓不对社会开放,而一旦涉及教学、招生等环节,教育有显得那么封闭与独立。在开放的圈子里,教育的确有被别人责备的时候,但在封闭的领地内,有些做法却难免令人不思其解。对此,笔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公开课的造假,作文教学也需要公开课,为了达成一定的流畅与成功,因此也不可避免地身陷其中。上学期,我曾听过一节《小乌龟》的习作指导课。执教老师的安排是这样的:1、激趣导入。让学生说一说平时见过哪些小动物,养过哪些小动物,最喜欢什么小动物。2、观察小乌龟。教师拿出一只小乌龟,引导学生认识它,和它打招呼,与它交朋友,并按照头、背壳、躯干、四肢、尾巴的顺序观察小乌龟的形态特点。3、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与感悟,贯穿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述方法。4、实践练作。学生当堂习作,可对小乌龟的形态特点或选择本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识小乌龟的过程来写。最后师生交流评议。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是可行的,问题是学生在实践习作时,竟然只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就写了几百字的习作,孩子的作文水平可非同一般。课后,我向学生了解,有学生告诉说,有些片段老师早就在课前就指导写好了。这样做合适吗?公开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既具研讨性,又具有示范性,因此,多少会有一些展示的成分,但即使是如此,也要看怎么个展示法。这里的“展示”是不是一种有意识的造假呢?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虚假,它的存在可能会更多一些,那就是骗取学生的感情(也许说的严重了点)。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为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先进行为,烘托课堂教学的热闹气氛,常常带一些游泳的道具,还有一些奖品。课堂上针对表现积极的同学,或者讨论交流中符合自己口味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可问题又来了,一下课,老师把这些学生正兴高采烈炫耀的物品就又收了回去,孩子由阴转晴的沮丧可想而知,而对孩子心灵的伤害除了他本人,又有谁能揣摩透?这是不是一种无意识的造假呢?教育需要真实的教育,它可以是遗憾的,但不可以是虚假的。我希望作文的公开课能够代表理想的教学模式,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材的把握、课堂的设计乃至教师角色与智慧的运用上给大家一些真实的借鉴,哪怕是一点点,甚至是有缺陷,而不是造出来所谓的“流畅与成功”;这也并非是真正的开放,只是封闭在自家“被窝”里掩人耳目罢了。写了以上的话,并非是笔者对当前作文教学的鞭挞,也不是对它失去信心,实乃我在教学之余的真切感受,由于自己在把握尺度上会有缺陷,观点也不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我还是希望以此引起同行和专家的视线,并从作文教学这个角度给予一线的老师(包括我)许多理念指导实践的具体帮助。我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有了这样的指导和帮助,小学作文教学的前途将会更光明,学生的自我角色素质将会发展的更健康全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公益活动作文3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450字 开心的一天作文450字 成长因挫折而精彩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400字 与什么相遇作文600字 假盲人作文400字 心存感激作文6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