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思辨性

2020-09-29 10:25:04
相关推荐

原标题: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思辨性

高端访谈

本报记者对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

后天就高考了,作为第一科目的语文考试备受关注,特别是作文命题会引发各种热议。

日前,本报记者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进行了专访。长期关注语文教学的他,认为阅读与语文素养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更提到,加强课外阅读对语文取得好成绩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记者:您一直提倡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要坚持大量阅读,历年来有没有哪些高考命题给您印象深刻?

温儒敏:近几年来,高考语文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大大拓展,开始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甚至有意识地考察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比如,有很多省份的考题已经增加了涉及到课外阅读的考题。曾经有一年的浙江考题就让学生去分析《红楼梦》里的一段诗词,而且没有提到出处,假如没有阅读过《红楼梦》自然就不会回答。又比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的阅读题《安娜之死》,如果之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这部经典,回答起来就会很轻松。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的作用?

温儒敏:实际上,从目前的高考情况来看,凡是平时形成阅读习惯的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这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不少学生更容易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因此我建议学生在兼顾好考试的情况下,适当保留多点自由阅读的空间。

阅读面宽了,思维自然更加开阔,从而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反过来也有利于语文考试拿到好成绩。我刚才也提到,很多地区的考卷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有些考题出得很灵活,如果学生一头只栽到教材教辅中,是很难突破的。这就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推动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高考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每年阅卷结束后,都会有奇文被网络热炒,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看待诗歌体作文受到限制?

温儒敏:语文是综合性的学科,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大家都比较关心,而且都能发表意见,但是不能以网络的导向作为作文导向的依据,高考语文不能跟着网络走。在我看来,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思辨性,而不是堆砌名人名言、用典,尤其是近年来作文的“文艺腔”偏重,也得适当纠偏。而诗歌体作文在评判上比较容易陷入主观判断,因此我认为也不宜作为高考作文的文体。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目前高考作文所占的比重的?

温儒敏:现在普遍地区的高考作文占分比重是60分,但有的地区已经占到70分,比如上海。但我认为不能再高了。因为从学理上来看,作文占比重应该重一点,因为作文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则是不能再高了,由于作文的评分渗透了一些主观的判断,如果作文占比再高的话,会影响到高考语文成绩的准确度。

文/广州日报记者 王睿 唐金凤

来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生的作文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 千字作文 旅行记作文 奋斗作文结尾 秋天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模板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友谊的英语作文 学会作文800字 作文赶集 描写心情的作文 最好的自己作文 写水的作文 机器人英语作文 漫画老师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 家的幸福作文 人的作文300字 家乡作文200字 作文猜猜他是谁 努力奋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