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纪录片和调研报告告诉你:“00后”的手机世界观什么样

2020-10-18 18:55:02
相关推荐

为此,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19年4月至7月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问卷调查,并组织记者与研究员赴河南、山东、福建、广东、北京五省市进行田野调查与个案收集,最终完成并发布《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的一些结论可能与您之前的认知有所不同,一起来了解学生和孩子们真实的手机使用状态,进而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7月31日,由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多位嘉宾围绕手机对未成年人而言是利是弊、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等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家长、老师等监护人的信任与陪伴才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键。首部有关“00后”的手机世界观纪录片:“手机与我的四种人生”01

孩子用手机干什么?您可能并不真正了解

报告显示,有51.06%的受访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24.95%的受访学生虽然没有自己的手机,但会经常使用父母的手机。虽然受访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较高,但是使用时间并不长,44.02%的受访学生表示只会在周末或节假日使用手机,32.19%的受访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不超过一小时,只有不到两成的受访学生表示每天使用手机超过两小时。在未成年人手机用途方面,学生、家长和老师三者的认知有一定差异。在未成年人自填问卷中,手机使用的前五项用途分别是听歌、学习、看视频、玩游戏和社交。家长眼中,孩子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从高到低依次是看视频、学习、游戏、听歌和社交。但受访老师认为,孩子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分别是游戏、听歌、看视频、社交,仅有35.65%的老师认为学生会使用手机进行学习(见下图)。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生使用频次最高的手机应用包括微信、QQ、抖音、和快手,而游戏类应用中最受欢迎的王者荣耀则排在了第12名。这从侧面说明,游戏并非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反倒是短视频类应用日益受到未成年人欢迎(见下图)。

关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何种影响”的调查中,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受访学生对此持模糊态度,认为“不好说”;另外四成孩子认为手机对他们有正面影响;仅有不到一成的孩子认为手机有负面影响。家长认为手机对孩子又正面影响的较多,占37.51%,仅28.48%的家长认为具有负面影响。但老师的看法完全不同于学生和家长,超过五成的老师认为手机对孩子又负面影响,仅有不到两成的老师认为具有正面影响(如图3)。

02

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面临的风险防不胜防

虽然手机带给大家非常多的便利,但各类网络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次调查显示,46.18%的受访学生表示曾在手机应用上花过钱,而且随着年级上升,不少学生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手机应用消费情况也愈发普遍。约有两成未成年人的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上。12.47%的受访学生表示曽遭受到网络欺凌,而且男性受欺凌的比例更高。21.25%的受访学生表示曾在使用手机时遇到过色情或暴力信息。在田野调查中南都记者发现,一些小说阅读平台存在大量色情暴力的内容,由于没有未成年人限制模式,“虐待杀人”“乱伦”等小说点击即看。同时,网络阅读模式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其中“一边看小说一边赚钱”的模式会诱导未成年人不断增加网络阅读时间。此外,南都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曾在游戏语音中被队友骂过、或者看到过此类现象。一些游戏周边APP也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新温床。03

您是怎样对待孩子用手机这一行为的?

作为家长,是如何处理的?本次调查中,分别有94.35%的受访家长和84.48%的受访学生表示,家长会对孩子使用手机作出管理和要求。限制使用时长、有条件的使用和规定使用时间段是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大多数家长倾向于直接规定“每天只能玩一小时”“做完作业可以玩两小时”这样简单的管理方式。对于不少互联网平台推出的防沉迷系统,家长使用的很少。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呈现出越来越宽松的趋势。在小学阶段,96.04%的家长表示会监督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到了初中阶段,下降为88.8%;高中阶段,在学生自填问卷中,表示家长对管理其手机使用的比例已降至58.27%。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持乐观态度的现象是,根据调查结果,随着孩子年级的上升,家长在管理方式上也出现一些转变。在小学阶段,未来培养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或家务的习惯,除了限制手机使用时长外,不少家长也会对孩子使用手机设置条件;初中阶段,直接规定使用时间段的家长则开始增多。

作为老师,是如何处理的?94.39%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就读的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受访老师中也有76.23%表示,不同意学生把手机带入学校。

同时,由于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确可以利用手机拍摄课堂板书、进行录音、搜索相关知识点等,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随着年级的上升,老师对手机带入校园的同意度有所上升。小学老师中仅有18.06%同意学生把手机带入校园,初中老师则有33.33%对此表示同意。

04

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使用手机?

家长是关键角色,学校教育可作为突破口

谁应该在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中扮演主要角色?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调查问卷受访者答案趋同:家长、老师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均有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应该扮演主要角色。

不过,虽然不少家长自身也认同应当由家庭主要负责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但仍有约四成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太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且只有不到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引导孩子科学使用手机上做得比较多。

对于家长在管理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课题组采访的多位专家都提及了“网络素养教育”一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童小军表示,虽然家长在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引导中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有效解决“如何正确引导教育”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网络素养教育”进课堂。她认为,网络素养实际上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部分,学校不应该对移动互联网一刀切,一律不允许进校园,而是应该开设专门的网络素养课,并将这门课纳入常规教育中。家长应更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特别是陪伴的力量在田野调查中,研究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是,能够科学合理引导子女使用智能手机的,可能并不是学历最高或最懂互联网的家长,而是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

田野调查中,一些父母不常在身边的孩子表达了希望父母陪伴的意愿。当被问:在爸爸陪在身边和每天能自由使用手机中选一个,你会怎么选?“选择爸爸在身边”,孩子们的回答基本一致。

此外,家长的以身作则也十分重要。父母每天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孩子使用手机学习的比例越低。调查数据显示,家长每天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增加1小时,孩子将学习作为手机首要用途的概率就会降低3.55%。

未成年人模式应更具魅力,吸引未成年人主动开启

现今,短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实行严格的视频分级,只呈现包括教育益智、科普、休闲等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以知识、技能学习类为主,少量掺杂其他带有趣味性的视频。同时,未成年人无法进行直播、打赏、充值、提现等行为。

就目前来看,短视频平台在保护未成年人不受到不良内容侵害时的思路往往是不断净化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内容,这种净化更像是“可删可不删的都删”的应激合规反应。长远来看,当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内容愈发单一同质时,结果反而是青少年拒绝开启,保护模式被空置。

因此,建议平台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设置能够吸引未成年人的机制与内容来吸引未成年人,甚至专门为未成年人模式定制独家的精彩内容,真正激发未成年人自主开启保护模式的动力。

同时,为了刺激家长有意识地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宣贯。

技术或可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兜底

除了增加未成年人模式下内容的吸引力,技术的力量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亦或还有更大的可能。

假如没有进行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假如没有开启家长控制模式,未成年人的行为就无法被发觉了吗?理论上来说,每一个人的网络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互联网时代最受追捧的“用户画像”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办法更像是一种事后补漏的兜底办法,它并不能在未成年人的利益受到互联网侵害伊始就阻止或提醒某种行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依然需要建立在家长及时开启监护模式,并与未成年人商讨合适的使用互联网的计划基础之上。

文章来源: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滚铁环作文 写人作文250字 写景的作文四百字 最喜欢的食物英语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300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作文 五年级写事的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我学会了洗碗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题目 四年级下册优秀作文 美丽的雪作文 书面表达英语作文 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 游峨眉山作文 感恩类的作文 重逢作文600字 友情作文300字 饺子的作文300字 写大扫除的作文 600字优秀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题目山东 梦想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的家乡作文450字 放鞭炮英语作文 感动的一瞬间作文 关于灯笼的作文 陪伴作文300字 关于消防员的作文 手机的利与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