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篇评价孔子作文300字

2020-10-22 16:30:01
相关推荐

《论语》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们的言行被记录后编成的一本书。曾经在中国的私塾教诲史上施展过重要浸染, 与《孟子》、《诗经》等一路为讲义,由私塾老师先生逐句 逐段的讲授,谓之“孔孟之道”。 在中国已往的二千多年的汗青中,被历代君主帝王积极推许,在中国的文化勾当中充当了主流学说,对人们的头脑起 了严峻的约束浸染,并且《论语》中首要建议的是 “礼教” 也就是宣传“忠君、尚礼”,与当代社会的头脑见识划一、自 由、均富等等已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难溶入当代社会的文化 中。可是,就《论语》中有些伦理道德的概念等不能通盘否 认,照旧有可取之处,并且已被中华民族接管并传承至今。 曾读过于丹传授的“《论语》心得”,古本年中外信手拈来;也在央视屏上听过她的答复题,神定气爽娓娓道述。所讲篇 章约占《论语》的异常之一多点,已很了得呵。但也有她自 我认知的范围,岜不说曲直解之意可也是误解或谬误了。好 比:《论语》中有一句“民无信不立”,孔夫子的语境应领略 为:守信于民。可能:对老黎民要讲诺言。而不能表明为“信 行文于此,也声名孔老汉子分明汗青是会变迁的,会后浪推前浪而长奔不息。这就是心得读后的心得。 本人曾在课外阅读和研习过《论语》,其时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崇拜,也出于一种好奇心。由于在我们念书的年轻年月 是列为禁区的。没有哪个先生敢教,更谈不上有人解读释疑 了。并且好不轻易寻求到册本,照旧偷梁换柱似逃避着读。 自已参照学过的古文来解读《论语》,其自学之难不堪回顾。 踏入电大校门,崭新的生活迎接着我们到来了,我们已经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学习,什 么时候就开始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到了六、七十 岁没有衰老,因为他还在努力学习;而有人在十六岁就开始衰 老了,因为他已经放弃了学习。我怀着激昂的热情踏上了中 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的学习历程,开始了新的学习生 活。据老师对电大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介绍,我了解到电 大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电大开展的现代 远程教育能让我通过现代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我们不断地 获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报电大开始,我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工作, 生活和学习的矛盾,通过参加《入学教育》培训,解放了思想,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了学习观念,提高了认识。 从认识提高方面可以理解为社会的进步是知识的进步,也是 文明的进步,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与知识层次高低分不开的。对 我来说,是知识层次更进一步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不 懂的就请教电大教师,在虚心听取电大老师的辅导后,努力 完成作业。一有空就巩固学过的东西。平时应该积极参加电 大安排的一切教学活动,按时来电大听面授课,节节不误;按 要求来电大上网学习,次次不缺。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小组活 动,和同学们在一块研究不懂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回到家里,认真阅读书本的内容,不 懂的请教别人。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要 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领到书的第一天起,我就对所选择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认真学习各门课程。上述是我通过入学教育所想到 的,通过在电大时所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会使我思想认识得 到提高,人生历程有质的飞跃。 在作业方面,考试时尽量做好,争取取得优异成绩。电大为我打开了一扇学习的大门,教会了我在当今信息社会学习 的技能。这次学习是个良好的开端,我一定会倍加珍惜,争 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职业道德规范》。在集体学习的2天里和分散学习的几天了, 让我深深体会到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纪正向我们走来,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 方式,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 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 业的无私和伟大。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 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 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 “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 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 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 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 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 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 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 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 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 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 不能迟到早退; 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 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 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 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 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 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 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 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 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 21 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 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 体现,有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它是理想人格的塑造者,是传 统道德的汇聚者和弘扬者,是社会道德的创导者,是未来道 德的启迪者。作为教师来讲,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 德,就能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体制和人性之间,国情和人情 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张力,用自己并不宽阔但比 较坚强的双肩尽量抵挡一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给学生腾 出尽量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 发展空间。因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 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只 有自觉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刻苦 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 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 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为这顶“花 环”增光添彩。 照着我们的样子,照着我们的内心,时刻督促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00字的读书心得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 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 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 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不是 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读书的各种乐 趣吧!读书的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 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的时候, 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论 述,正好骚到了你的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 那么舒服,那么的自在。 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书可能是 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 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的,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 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 人生的真谛!篇三:读书心得300 我过去的确做过这方面的推荐,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需求差异很大,推荐好书其实很难。所以,我想谈一下 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时候读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关键是找不到书——在偏僻的农村,能够接触到的书非 常有限。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一本,是我把家里的废铁废铜(有的其实还有用,并非 真正的“废”)卖掉,用得到的零钱买的——那一年我7 那个时候读书基本上没有太多选择,能够遇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尽管如此,差不多到小学5 年级的时候,四大古典名 著都看过了,又陆陆续续读到一些世界名著。 当时阅读最多的是文学类书籍和杂志。有时候听说谁有一本好书,要跑很远去借,借书就需要在短时间归还,逼迫着 争分夺秒地阅读。这也帮我培养起了快速阅读的习惯。我曾 经在一个晚上读完了一本小说集,因为第二天天亮人家就要 求还,而我绝对要认真维护这种信用。 我读书和写作受表 哥的影响很大。他酷爱写作,立志成为作家——这也是当时 很多人的理想,当时的人听到带着作家头衔的人,常常流露 出仰慕之清,连年轻人找对象都在简历中注明“爱好文学”之 类的。表哥那里是一个书籍交换站,很多人把书借给他,也 书籍帮我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广阔的世界。我小时候对做农活之类的没有任何兴趣,经常在农忙时还手捧着书看, 以至于大人常取笑我,说读书读傻了将来可能讨不来媳妇。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莎士比亚戏剧、肖洛霍夫 的《静静的顿河》、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书,是我当 时很喜欢的书。《约翰克里斯多夫》让我感受到音乐世界的 奇妙和震撼,它唤起我对音乐的热爱。莎士比亚戏剧中,美 妙绝伦的语言,常常让我爱不释手,以至于能够大段大段的 背诵里面的对白。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对我的影响是深植于灵魂的。土地、民族、挣扎、苦难、悲怆、奋争、爱情、死亡?这些 绝非几个关键词所能涵盖。它促使我阅读有关我们这个民族 的历史,那是更深的苦难?说起来有点荒诞,是《静静的顿 河》而非那些空洞的说教,让我深切地爱这片土地,爱这个 民族。有关这一点,我在《抄家事件——故乡记忆》第9 对于《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当时还不大懂,等后来再读的时候,爱不释手,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感悟。每 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以至于书中的空间被我的评语占 满。这样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读书有诀窍吗?10 对于很多人问的这个问题,我常常不置可否。但读书的确有一些方法,是需要自己总结的。比如,我读书的时候,首 先会通过目录看作者的大致思路和基本逻辑,以便最快地进 入角色。进入章节后,同样如此,与作者一些展开内容,有 时候会不谋而合,有时候会出入很大,通过对比,会发现作 者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优势。这样 读书脉络非常清晰,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更锻炼自己的思维, 拓展自己的思路。 我也常常多本书一起读。比如,关于养老保障问题,西方国家的做法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会一次性买一、二十本书, 放在一起阅读。对于重叠内容直接跳过,剔除不需要的时间 消耗,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一次组合阅读可以把一 个问题弄透彻。 我喜欢在睡前读会书,读完后放床边。常常半个床都是书,而我被挤到一边。沙发、饭桌前,也常常被书占着。所以, 家里常常会很乱。 读书也常常面临着很多的局限性。关键问题是,我们看到的书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很多细节往往被遮掩或忽略。 比如,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深感军阀的残暴和血腥。但是,在读到它背后的历 月18日,北洋政府镇 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 人,女学生刘和珍是其中之一。 11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段祺瑞赶 赴现场,长跪不起,请求赎罪,并从此开始终生吃素。随后, 段祺瑞处罚凶手,颁布“抚恤令”。而且,段祺瑞政府并未干 涉媒体报道此事,以至于各种谴责和抨击之声不绝于耳。当 会和司法,亦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 属正当,又无不正当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 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条之重大嫌疑。”社会压力 最终导致执政的国务院总辞职,段祺瑞亦承担全部责任,辞 去所有职务退居天津,每日吃斋、诵经、看书、下棋,撰有 《正道居集》、《正道居诗》。1936 年,身患胃病,十分虚弱, “医生劝他开荤以增加营养,他仍执意不肯:?人可死,荤不 后来,又看到被称为“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一生没有不动产)的段祺瑞的遗嘱: 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 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微弱,必有复兴直道,亦至简单。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12 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 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 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 这是一个军阀的另一面,临终前还在关注民族前途,还在体恤百姓疾苦“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我们现在能够挑选的图书,大都是前半本,甚至前半本也是精心修剪过的,这注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甚至是被扭曲的。读书,不能只读半本,尤其历史,如果不 读后半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歧途,就无法客观地看 待和评价历史。有的人越读书越傻,就是因为老是在前半本 书里面晃悠,既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寻找后半本书去读。 于2010 时寒冰2010 在写了一文后,我陆续收到一些朋友的来信,希望多写一些读书方面的感受,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另外,暑假到了, 很多家长也希望辅导孩子读书,但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的读书 效率更高。我在这篇文章中,分别谈一点感受,如果能有一 点点用处,也就非常欣慰了。 13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 那个时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人找对象都强调自己“爱 好文学”)。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 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时还书,失 去信誉,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必须高效率地 吸收书中的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时间显得很宝贵, 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尤为重要。 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后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 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然后,看一下简 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 同,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不读 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买下来阅读。如果作者 14 观点新颖,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 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 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 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录。目录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过目录,知道作者的一个大 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 越来越系统、严谨和清晰。因为,读书不仅获取知识,开阔 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 思考。 带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 质,甚至,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 到作者的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这 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 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粗读、哪些应该细读(当然,我现在基本上不分那 么清楚了,因为读书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选择已 经不需要了,在阅读中就可以自动做这种筛选),就可以更 好地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笔,把精彩的观点或阐述划上线,或把自己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因为,看别人观点的同时, 实际上是在与作者对话,注意,读书是与作者对话!你不自 15 然地会有一些感悟,把它记录下来非常非常重要。当你养成 这种习惯,你会发现你的获取知识的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 高,思维会更加活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拒绝你非常厌恶 的观点,只要对方能够自圆其说,你不妨也了解一下。中国 人的局限性是:会认为与自己观点差异大的观点是荒谬的! 往往从道德层面加以谴责,而完全不理会对方的逻辑关系。 其实,荒谬的观点不一定没有道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交流 和辩论,让道理越来越清晰,而不是通过情绪化的宣泄让本 来可以讨论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模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 在这个问题。我也在努力修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我在证券报社工作,证券行业是一个大熔炉,本职工作中不仅涉及证券、投资、理财、财务、兼并重组等方面的知识, 还牵涉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福利、 房地产、建筑、土地、工业、农业、人口学、新能源、贸易、 交通、资源、环境、社会、人文、历史等等方面的知识,这 逼着我广泛阅读,并且以高效率的方式阅读。 我现在多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同一问题的书,摆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如同召开一次座谈 会,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 相碰撞或者补充,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 质。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但出行的时候不方便,毕竟, 一摞书是很沉重的。 16 说实在话,中国的大学毁人不倦,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了这样的环境也就慢慢被抹杀了。目前的教育方式和腐败、堕落 的环境,在加剧优秀人才的毁灭。因此,我所知道的几位国 内有影响的人,都没有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遭受摧残, 而是自己教育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种悲凉而 无奈的选择,是当今现实的一个缩影。如何克服这一点?读 书!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坚持读书,在书海 中畅游,那么,他就会变得更优秀而不 是被毁灭掉。 知识是硬件。再好看的学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也只是一张纸而已。 相对而言,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孩子,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我最近的几次演讲中,每次都遇到从国外赶来的研究生, 他们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获取经过提炼和高度概括的知 识。这也是一种捷径。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 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 17 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 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 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 赞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 在外国沦为奴隶的人被赎回来。因为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 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 所以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 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孔子、学生一、小孩、小孩的父亲、大家、学 生二、鲁国奴隶、鲁国政府等可谓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对这 类材料的解读,可以从“人物角色”出发,连线现实逆向思考出 新意。 1.关于子路与子贡做事者:18 根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救人”的学生为子路,“赎人”的学生为子贡。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诸侯,有 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 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 岁。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 列国,深得器重。初仕鲁,后事卫。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这段记载说出了子路的三个特征:性格粗 鄙,直率,喜欢勇力。 孔子的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卫国人,小孔子31 岁。善于经商,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贡利口巧辞,办事通 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评价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他不听我的话,跑去做生意,结果他总 能赚钱。 探究思考:19 思考一:子路救人的动机。网络上一篇题为《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的文章里写道:有人掉进河里,亲人在岸上喊, 如果能救上他,就送一头牛作为报酬,子路听了马上跳下水救 起那个人,高兴地接受了报酬。这段文字似乎让我们感觉子路 是为了那头牛才去救人的。 思考二:子路的性格对他救人以 及接受奖赏的影响。根据资料,可知子路是勇敢的,直率的。 他救人可能不是为了得到那头牛,他接受那头牛时可能也没 想到别人的评价,只是率性而为。这才是真实的子路。 思考三:子贡“赎人”而不去报账的背后。《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中引用了另一个故事:子贡到国外去,碰到一个鲁国 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回了他。回国以后他既没有张扬, 也没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 人们都称赞子贡仗义,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 事当做美谈。 思考四:子贡的性格和个人经济状况对其做事的影响。和子路比较起来,子贡更注重“礼”。他不会像子路那样鲁莽,也 没有子路的直率,他懂得内敛和谦虚,做了好事不但不会去宣 传,甚至会隐瞒。所以,从动机上看,他并没有想利用这件事得 到人们赞扬的意图。再从经济情况看,他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他根本不会在乎赎回奴隶的钱。 思考五:寻找孔子对子路和子贡评价的相同点。20 点拨一:孔子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孔子预想这种做法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肯定子路,因为他的行为可以鼓励人们向 善批评子贡的行为,因为他为鲁国人们树立了太高的道德标 准,导致人们因权衡利弊不做或少做善事。 点拨二:孔子认为评价好事的标准应是于己于人都有好处。只有于己于人都有好处,才能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良性循 环。就子路的事情来看,它告诉人们只要做了好事就可以接受 奖赏,在“利他”的同时完全可以“利己”。这样做的意义更在于 社会对“做好事”的认可。 点拨三:孔子认为,“高尚”的标准必 须让人人都能达到。孔子批评子贡,原因是继子贡之后,鲁国 人再去救奴隶,“报账”和“不报账”都是错误的。“报账”就损失 了“名声”“不报帐”就损失了“金钱”。做了好事而受到损失与 谴责,当然就不会有人去做了。 点拨一: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就事论事。子路接受一头牛的奖赏是“贪心”,子贡不去报账是“品格高尚”。其思想核心是 “利”与“德”的关系。 点拨二: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子贡不去“报账”是“品格高尚”,子路不该接受“那头牛”,否则就是“贪心”。由此“人 们”就会认为,以后做好事也必须拒绝别人的奖励,这样做才 合乎“高尚”的标准。 3.关于小孩的父亲和鲁国政府相关人物:21 思考七:鲁国社会的经济状况。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第三篇中谈到鲁国的社会现实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 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依据记载,鲁国在经历战乱之后, 国内经济状况不好且国内人口数量大减。因此,小孩的父亲奖 给子路一头牛,奖品有点大,才招致了人们的抱怨而子贡则被 看成是“品格高尚”。 思考八:感谢者的客观经济条件和感恩心理。能够出得起“一头牛”的奖赏,小孩的家经济条件一定比较好。如果这个奖 品许诺在救人之前,那么这头牛就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如果 这头牛作为事后的感谢而送给子路,那就说明小孩的父亲懂 得感恩。 思考九:鲁国政府的错误。春秋时鲁国政府的那条规定,既对增加本国人口有利,也对赎人者有利。特别对于还处在贫困 之中的鲁国人民来说,有了这条规定,即使只有一颗同情心也 同样能做好事。这么一条很好的规定,却在道德面前败下阵 来。政府只知道一个子贡奉献了,却没意识到众多的鲁国百姓 因此就不能奉献了。政府是规定的制定者,同样也应该是规定 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如果鲁国政府在子贡不去报账的情况下 按规定强制执行,把赎金给他,事情的结局又会怎样呢? 在对上述人物解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可得到这样几个结论: 22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明白,通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是通晓“义”的,小人才把做事的目的放在 “利”上。子路跳进湍急的河里之时,一没和小孩的父亲要钱, 二没想到自身的安全,可称为“义举”。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人们对子路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明代袁了凡先生在论述这两件事情的好坏时说:“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 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 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在这段话中,他肯定了 “善”的标准,不在“现行、一时和一身”上,而在“流弊、久远和 天下”。这和孔子的思想一致。因此,他并不以是否收受奖赏 和个人的无偿付出来评价“善”行,而是以其对“社会和他人” 的影响为标准去评价。这就是孔子表扬子路而批评子贡的原 古人云:“义与利,人之所良友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义”和“利”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只不过中国人的传统 思维方式是要“名”就不能要“利”,“做了好事不能留姓名”。因 此,人们才会评价子路受牛“贪心”,子贡不报账“品格高尚”。 4.道德说23 鲁迅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结合鲁迅的说法,只有那些普遍, 且又于自己和他人两利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因此,道德并 不意味着一味的奉献。子路的做法没有错,他告诉人们,做了 好事是可以接受奖赏的,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这种做法 可以调动人们做好事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然而, 子贡则错在“当时鲁国社会的穷人多而富人少,穷人赎人而报 账则品德不如子贡高,不报账则损失了金钱,甚至影响到自己 的正常生活,子贡为人们树立的是道德的高标,在贫穷的鲁国 社会,人们只能仰望这样的道德。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意思是说法律执行力量的强弱是影响国家强弱的 基础。鲁国政府既然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却不能保障执法 的严格性,这是导致这条法律不能维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再从子贡的角度来看,牺牲了金钱赎回了鲁国的奴隶,这本来是该得赞扬的,可是他却触犯了鲁国的法律。不同的是,一 般人谈到触犯法律的时候,都是因为做了对他人对社会有害 的事,而子贡却因为奉献而犯法,这似乎让人觉得荒谬。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小孩子的父亲因为子路救了他的孩子而报之以“一头牛”,是 24 感恩的表现。感恩必须是自愿的,而且应该是能力所及范围之 内的。这样的感恩当成为社会的一种美德。 面对一段特别复杂的材料,写作前必须确定主题。确定主题的诀窍在于抓住两段材料的中心和把握材料的倾向性。 抓中心和倾向性最直接的方法是结合文字的多寡进行分析。材料中写“评价者”所用的文字相对较多,在评价者中,写 “孔子”的文字又是较多的。因此,可以确定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在宣扬孔子的思想,而孔子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他以发展的 眼光看问题,由此,可以“影响说”作为作文的主题。 抓中心和倾向性的第二个方法是抓冲突。在这段材料中,可以发现“两件事情在性质上获得了一致性”,即都是好事。所 不同的是一个人“受牛”,一个人“不报账”。这是争论的焦点。 人们认为,好事不能和“利”挂钩,或者不能“受人之大礼”。而 孔子则认为,“利”和“礼”都不重要,只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 情才是好事,从这一认识上的冲突着手,可以“名利观”及由此 引申的“道德观”作为作文的主题。 “连线现实”可增加认识问题的深度,“逆向思维”可提高认识问题的新意。 关于做事者“动机”的思考。子路作为救人者,最可宝贵的就是他的直率和勇敢。这表现在他救人时“奋不顾身”及事后 25 接受报酬上。相对于子路的行为,连线现实生活,做一个比较: 湖北省新洲县农民程新安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而当人们要求打捞队去打捞英雄的遗体时,一个打 捞队的开价是 5000 元,另一个打捞队的开价是 1000 元,还说 这是“看在英雄救人的份上”。还有在上海黄埔江畔,有人失足 落水高呼救命时,岸上人竟然问“:给多少钱?”还说,不说好价 钱就不下水。 这些人救人讨价,和子路的奋不顾身形成鲜明对比,你是否感觉到子路的高尚了呢? 关于评价者“价值观”的思考。”人 们”和“大家”在材料中作为评价者站在孔子的对立面。他们 对于子路“救人受牛”的评价是“贪心”,对于“子贡赎人不报 账”的行为则大加赞赏,其思想根源在于他们仅认同“中国式 的奉献”,即只能付出不能索取。连线现实: “雷锋”“焦裕 禄”“李素丽”是我们歌颂的对象,他们只奉献不索取中国科学 院院士李振声只奉献不索取。相反,德国克里斯托小镇镇长却 强迫中国青年杨立奉献之后必须“索取”。事情是这样的:中国 青年杨立在经过克里斯托小镇时捡到一个皮夹,他把皮夹交 到市政厅没有留下姓名就离开了。小镇镇长为了奖励他竟然 发动了“百余名警察”寻找他。这在杨立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 情。克里斯托镇的镇长知道杨立的想法后,用英语说了句“东 方式思维”,然后严肃地说,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 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 26 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 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 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 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 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孔子有个学生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可是大家却认为他太贪 心。而孔子另一个学生到国外去旅行的时候赎回了一个做奴 隶的鲁国人,没有按照鲁国政府的规定去报账,人们却夸他品 格高尚。 同样是做了好事,却因为对待物质与金钱的态度不同而得到了人们不同的评价。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只有谦虚和无私奉献才是好人。子路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一头牛,在兵 戈相见的春秋时期,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而子路就那么轻易 地接受了看看人家子贡,花自己的钱为公家做贡献,不计较不 抱怨,那才是真正的有义之人啊! 利与义,犹如鱼和熊掌,二者 不可兼得——受“利”而无“义” 得“义”而失“利”,这就是人们 的价值观。这种观念统治中国 2000 多年,“做好事不留姓名” 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觉的行为,直到现在,我们在做了好 27 事之后,不但不敢不会不想接受别人的奖赏,甚至在被别人夸 赞的时候还会脸红。这真的是正常的吗? 看过中国青年杨立在德国的一段经历以后,深深被克里斯托小镇镇长的话所感动。把捡到的装有钱和信用卡的皮夹交 到市政厅,这在中国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了,可是 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杨立领回一枚奖章和500 欧元的 奖金,竟然发动了百余名警察进行寻找。 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在了解了杨立想法以后,严肃地说“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 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 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 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 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 资格 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一个小镇的镇长,把对善举的 尊重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严格执行奖励制度,这种精神,这种执 著,这种信念,令我深思:我们的传统观念到底还能走多远? 此文围绕人们对子路和子贡的认识来挖掘“义与利”的关系,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德国克里斯托小镇人的观念进行 28 对比,最终得出全社会都应该尊重善举的结论这种尊重不应 仅是精神层面上的肯定,也应是物质层面上的奖励。 孔子是我心目中的圣人,对于孔子我一直以来只能仰望,读完“子路救人受牛”和“子贡赎人不报账”的故事以后,我才真 切体会到孔子的思想高就高在他的与众不同上。 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一点是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子路救人接受了一头牛的奖赏而被人们骂为“贪心”,孔子却表扬他, 说他做得对,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做了好事,得到奖 赏是应该的,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试问,几千年以 来有多少人鼓励过做好事的人接受奖赏呢?特别是接受较贵 重的奖赏。孔子就不一样。他不看问题本身,而是以发展的眼 光进行审视。他觉得只有鼓励人们“向善”的行为才是真正值 得夸赞的。子路“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人,得到了“奖励”是对民 众的一种鼓舞,让民众认识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我国篮球明星姚明在为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说:“我希望大家改变观念,就是做好事应该留名。 每个人都应该告诉大家,这件事我做了,希望你也来做,要带动 身边的人都来做。” 姚明的思想对于中国的“做好事不留姓 名”的传统观念是猛烈的冲击,引人深思。他的这种思想和 2500 年以前的孔子的思想一致,且同时作为一种舆论导向而 29 被人认可。 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二点是他认识问题的高度。当人们批评子路而赞扬子贡,将目光着眼于“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时候, 着眼于“做好事与利益无缘”的时候,孔子早已站到了超越世 俗的高度。他不回避金钱,不回避奖赏,将“好事”的性质阐述 得一针见血。他严厉地批评子贡,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 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 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 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看看聪明的犹太人吧。他们在 帮助落难的同胞时,不是把吃的喝的送到落难者的碗里,而是 采用“自助”的方式帮助人。据说,假若是一个鞋商,他会先借 钱让落难者在自己生意的“盲区”开设分店,并提供货源,等打 开局面有了盈利再银货两讫。靠这种方式,全球 2600 太人创造了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创造的“奇迹”:虽然不个个是富翁,但是在世界任何地方至少不会见到以乞讨为 生的犹太人。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物权法规定,对拾获他人丢失物品并归还者,失主应该给予10 的酬谢。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德国人。他们为了把“500欧元奖金和 一枚荣誉市民奖章”送到拾金不昧的中国青年杨立的手中,居 然发动上百名警察寻找,并严肃地批评杨立:“你拒绝我们的 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 30 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 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 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不 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24 17:20爱夏[澳门网友]IP:1742911382
    非常欣赏孔子的作品,文笔流畅,道理深刻,读后让人不禁思考人生。
    顶2踩0
  2. 2020-04-18 12:11紫箐伞[香港网友]IP:616779271
    孔子作文真的太精彩了,思想深刻、言简意赅,看完让人受益匪浅。
    顶8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