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到底有多崇拜项羽

2020-11-06 21:00:01
相关推荐

时间: 2015 11 14 11:46:06 分类: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到底有多崇拜项羽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也都在《史记》的《项羽本纪》中出现,《史记》中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项羽。司马迁把孔子收到了“世家”里,而把项羽收入到了“本纪”里。我们都知道,“世家”里记录的是诸侯的历史,而本纪中记录的是诸位皇帝的历史,所以说这两个人是例外的。但是转过念来一想,孔子虽然没有当过一天诸侯,但是后世都称他为素王,这个地位比诸侯还高,所以收入“世家”也算情有可原。而项羽收入“本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司马迁非常推崇项羽,其次,项羽为楚霸王,分封天下的时候,刘邦的汉还是项羽给封的,所以项羽虽然没能当上皇帝,却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天下之王。

司马迁黑白画像

司马迁非常的推崇项羽,项羽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司马迁眼里项羽是个大英雄,甚至被司马迁说是舜的后人。大力赞扬了项羽从没有一寸土地到成为楚霸王这中间的功绩,称他是近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人物。

其实司马迁的评价也并非都是司马迁自己一个人的意见,很多时候都是司马迁整合了许多意见和评论给出一个相对中肯的意见。司马迁以“实录”的态度写史书,在书中无不透露着司马迁在贯彻这个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人物的评价之上。没有掩饰他们的缺点,不会夸耀他们的功绩,从事实触发,还原给后世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刘邦项羽对比

刘邦和项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出身,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结局。接下来,让我们对比一下刘邦和项羽吧。

黎明扮演的刘邦剧照

刘邦为人谦虚谨慎,注意纳谏又知人善用,这也是他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因素。当年,刘邦灭秦,入驻咸阳。在看到咸阳宫的奢华之后,刘邦有些流连忘返。当张良以暴秦为例劝谏刘邦之时,他能够及时清醒,下令将秦宫中的一切财宝封存。同时他也采纳了张良的建议,与关中的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一切苛政律法都尽数被废除。如此一来,刘邦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而项羽虽然出身贵族,素来以勇武闻名,但却刚愎自用,胸无城府又盲目轻敌,这些问题都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因素。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本是项羽部下。但是项羽不识其才,使明珠蒙尘。是萧何将韩信推荐给刘邦,而刘邦也对韩信十分信任,让他带领将士,尽展奇才。在鸿门宴中,项羽的刚愎自负则更加地明显。他对于范增屡屡的暗示视而不见,轻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最终让刘邦得以脱身。等到楚汉之争时,又中了刘邦的反间计,怀疑范增的忠诚,最后使范增怒而离去。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就像是被斩掉了翅膀的雄鹰,又怎么能飞得起来呢。

刘邦在性格上比项羽更胜一筹,但在感情的专一性上就显得逊色很多。刘邦冷落了苦苦等候自己的发妻,专宠戚夫人,而项羽则对虞姬深情不渝,至死不悔,这种对比又是如此的明显。

刘邦与项羽的对比就是如此,他在性格上比项羽更具优势,但在感情上逊色很多。

司马迁的历史观

司马迁所写的历史继承了先秦史官的“不虚美,不掩恶”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念,这种观点都体现在了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和评价上面了。

司马迁图画

司马迁写的历史力求真实,所以“实录”精神是司马迁的历史最大的特点。而且司马迁的历史不是生搬硬照历史上的事情,硬生生的将事件记录下来,而是按照自己个人对于历史史实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来记录的。不论你是皇帝,还是王公贵族,司马迁都不会抹杀任何人的功绩和光彩,与此同时司马迁也会揭露他们腐朽,黑暗的一面。就如项羽,他虽然失败了,没有当过皇帝,司马迁依旧把他收录到“本纪”当中,称他为霸王,英雄。

另外司马迁的历史也是一部爱憎分明的历史,他可以高度评价在统治阶层看起来十分险恶农民起义的领袖,甚至还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放入到“世家”中,与诸侯并称。可见司马迁对于做了于人民有益的事情的陈涉的态度是高度赞扬的。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还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可见司马迁对于历史的要求还有“好看”。这个“好看”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对于读者观看体验的一种总结,司马迁的历史加入了许多鲜活的描写和自己的评价,使得历史更加的好看了。

司马迁与史记

众所周知,《史记》是西汉著名的也是最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著作,司马迁倾其一生,最终完成了这部经典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而这其中也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为后人所知。

有关司马迁的插画

司马迁子承父业,父亲司马谈在临死之前将家族的使命和自己的遗愿都托付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接着编写自己的论著。司马迁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早年间游历山水,了解风土人情,搜集古事旧闻的司马迁为编写《史记》积累的大量的素材。公元前104年的时候,司马迁就着手开始编写《史记》了。

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前98年的时候,李陵战败投降匈奴,被匈奴俘虏做了战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的生气。但是司马迁却没有逢迎汉武帝的意思,司马迁为李陵解释求情,认为李陵是一个孝敬爱国的人,投降匈奴是迫不得已,心中一定还想着他日能够重新回朝。但是汉武帝却将司马迁逮捕入狱,司马迁被捕入狱之后遭受到了酷刑拷打。李陵投降匈奴的罪名被“坐实”之后,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受到了宫刑的处罚。

在身体和精神都受到重大的创伤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写《史记》之上,完成《史记》也成为了司马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前后十四年,司马迁最终完成这部传世的巨著,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也被人们所传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一度一蹶不振,经受着身体摧残的同时也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和巨大的人格侮辱,因此司马迁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但是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轻易放弃,没有轻易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对抗生命对他的考验,司马迁也是如此,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杨之光国画人物系列之司马迁

司马迁想到了自己父亲临死交代自己的事情还未完成,想到自己的身上还担负这家族的使命,一想到自己尚未功成名就,这样死了就如同蝼蚁一般,于是司马迁选择在饱受摧残和屈辱之后活下来。

司马迁以先世贤人的事迹勉励自己,周文王被纣王拘禁在狱中推演出了《周易》,大圣人孔子一生困顿晚年才写出《春秋》著作,屈原被放楚怀王放逐汉北这才写出了《离骚》,左丘失明之后才写了《国语》,孙膑被处以膑足之刑才修兵法,吕不韦也是因为被贬才能够有《吕氏春秋》流传后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因此写了《说难》和《孤愤》。一想到这些贤人都是在自己身处困境,因满腔愤懑才写出传世的著作,司马迁就以此为鉴,发奋努力。

当时能够支撑司马迁活下的去的信念就应该是要把《史记》写完,也正是因为没有完成《史记》司马迁才能忍辱负重的活着。当然,努力的人总会有回报,司马迁花了十数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本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一二,司马迁说写《史记》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要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要从中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这时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做一个更全面的剖析。

司马迁广场塑像

第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原因,是为了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司马谈要编撰史书的宏伟愿望。而且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对于史官这件事情,司马迁的心里应该是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的。

第二,司马迁写《史记》是想要继承《春秋》中所传递的精神。司马迁对“春秋之义”是非常推崇的,这和早年间司马迁和董仲舒等人的结交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司马迁想要传承孔子的真意,将《春秋》中的褒贬精神,在自己的《史记》中继续传递下去。

第三,写《史记》是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使命,一个史官的事业就是撰写历史,将历史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后人,令后人对历史有所了解,有所评价,这是史官的使命,也是史官的责任。司马迁正是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并且停留于此。司马迁不但完成了一个史官的使命,他更是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完成了一个史学家的使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