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说起

2020-11-15 20:35:01
相关推荐

最近有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被贴在了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文不再赘述,一部分人认为其体现了自己优秀的平时积累,一部分人认为这种不说人话的文章不应该大肆宣扬。

笔者则认为,这文章如何暂且不说,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否得当,语文教学的方向是否合适?

当年有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然后就是考生大量赌博式炫技史,古文作文,甲骨文作文依次出现,到了今年,《生活在树上》这类英语语法式作文又拿到了满分。

诚然,准备这些作文要求考生平时需要一定知识量的积累,在作文里确实能体现考生的词汇储备量,但是语言文字的目的从来不是看你懂多少词,而是你的思想和表达。

首先这类文章熟悉历史的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历史上早就有类似的情况。汉末到南北朝,玄学兴起,骈文大量出现,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和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何其相似。骈文不是没有优秀作品,但更多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作品。细究我们那些满分作文也是一样,内容体现的最多不算跑题,但思想性别说满分了,高分都够不着,能在思想性上有新意的一篇都没有。

之前有人评论,拿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做例子说陈子昂也没好好说话,笔者当时就惊了,登幽州台歌通篇一个生僻字和典故都没有,在一些人眼里居然成了不好好说话的典型。但相反,陈子昂本人就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了韩愈的时候,在文坛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欧阳修为了整肃文风,更是拿了行文晦涩如《生活在树上》的刘几开刀,直接将刘几的考卷刷掉。

但是新世纪以来,我们的很多高校老师行文也渐渐浮夸,海德格尔等哲学家更是重灾区,通篇不刷十几个存在都不会写作的“人才”大量涌现。

古代科举,策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和高校文学评论里,思想性体现却让位于新颖的文体,晦涩的典故,甚至大量引用翻译水平极低的国外著作,这其实是我们整体语文教学的悲哀。

而到了网络时代,典故真的能体现积累么?网络找到常用词的对应生僻近义词或同义词并不困难,比如孜孜矻矻对应孜孜不倦,嚆矢对应开端,滥觞对应起源,每天准备10个常用词,一个月就能准备300个,到考场上直接替换。你看,只要每天花半小时,一个月就能速成一个“博学”的考生。至于典故,找年代最近的哲学家著作,背两三个段落就行,反正敢拍胸脯说自己读透著作的没几个人。

所以,这考生展示的东西并不足以说明他的水平,其行文只能说没有大的错漏,给满分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唬住了阅卷老师而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去过的地方英语作文 文星网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观察螃蟹作文 写狗的作文600字 作文小学生 写秦始皇的作文 童年的作文350字 写乡村的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350字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4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初三 精彩的课间作文 借月抒情的作文 阅读照亮人生作文 中学生作文500字 童话作文的题目有哪些 写秋的作文100字 回顾六一儿童节作文 抹不去的思念作文600字 爱国作文开头结尾 人生如考试作文 观察植物作文200字 老师真好400字作文 思念妈妈的作文 青蛙音乐会作文 我的办法多口头作文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盼望长大作文600字 为自己努力作文 阳光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