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疫情之下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2020-11-15 22:05:01
相关推荐

【金巨林专栏】

疫情之下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原创作者|金巨林(安徽省寿县正阳中学)

庚子新春,一场由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从武汉蔓延开来,影响着全国,波及了世界。现在已是正月将尽,眼看着传统开学日正月十六已经渐行渐远,可开学还是遥遥无期。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我们每天在家长群里督促学生上网络直播课,隔着屏幕给学生答疑解惑,还要求学生发送学习的图片、视频——美其名曰“打卡”——以期弥补长假造成的巨大损失。

我现在不想讨论“打卡”学习的利弊,因为疫情之下,老师对学生伸手够不着,有劲使不上,能起的作用实在受限,隔空喊话的效果究竟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想说的是疫情之下的学校教育已经失去了许多功用,扑面而来的网络教学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冲击着我们的习惯,让我们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又不得不勉为其难疲于应对。我们每天积极地推送学案、布置作业、订正作业,微信图标上的信息提示每分每秒都在更新,班级群里家长回复的“收到”字样、作业图片、学习视频等经久不停,家长和老师借着一部手机紧密相连默契配合,凝成一股劲,产生的效果让人感动、振奋——但是,说句实话,我的心是虚的,我觉得自己很像是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人,突然之间会觉得自己做得一切都是无用功,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绑架学生的绳索,裹挟了学生的自由,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当然,我不是否定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老师们的辛劳,只是担心辛劳和功劳不一定能成正比。

一场疫情,是偶然,可也藏着必然,正如哲学中所言二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离不开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人们智慧的做法是通过偶然认识必然,抓住机遇,利用必然。那么,这场偶然的疫情中昭示着哪些必然呢?疫情之下,学校教育当有怎样的反思呢?

这场看似偶然的疫情,从发生、蔓延,到全面抗“疫”战、“宅家即爱国”等现象,反推着我们去思考。有人说:这场疫情过后,将改变中国人的20种意识——这20种意识涉及行为习惯、理财方式、生存理念、择业方向、道德标准、家国观念等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思想也在经历着最长寒假的不断洗礼,对于学校教育,权作如下反思。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学校教育不同于网络教学,是网络教学不能替代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是“教育”,后者是“教学”。教育的范畴更大,它是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和以涵养品德为主的“育人”两部分组成的,其中“育人”的作用应当更为重要。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从事学校教育的人深入思考,认真落实。

一场疫情,造就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也照出了许多卑鄙可耻的小人。我们礼赞英雄,痛恨小人;我们需要英雄,害怕小人。人之所以能成为英雄,不一定是因为他有着渊博的学识;成为小人,却一定是因为他丧失了正直的品性。学校教育,关连着每个人成长中十几年的黄金岁月,俢塑着人的品格,锻造着人的性格,影响着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的必须。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学校教育中要把这些理念变成具体实践,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立德有根、德化有果。

授人以渔,指导学习

一场疫情,把学校教育中“知识层面”的内容转接到网络上,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如此丰富多样,老师再也不是学生得到知识的唯一出口。曾几何时,我们还把手机视作洪水猛兽,试图斩断学生对它的一切念想;疫情之下,风靡全国的网络教学在一夜之间给手机平了反,如今手机名正言顺地成了学生必备的学习神器。我们姑且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玩转手机的天赋,无需培训,无师自通;但是,我们怎么就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具备利用手机的素质,无需监管,有效学习呢?

我们该记得,几个星期之前,我们还大声疾呼“网瘾如毒瘾,不可不防”;可如今,一场疫情,就这样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忽略了一切担心:我们究竟是相信了孩子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具备抗“毒”能力,还是相信了我们自己捂上耳朵就可以盗铃成功?真是细思极恐!

可是事实没有留给我们恐惧的时间和空间,好在我们还可以反思:学校教育,在知识教学方面,是不是应该变变方法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去我们是教给学生知识,以后我们当教会学生学习。多些引导,少些指教;多些思想,少些说教;多些放手,少些管教。用疏通代替禁止,用态度瞄准高度,用方法指导实践。和学生一起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先进手段,运用最新理念,学会高效学习。

培养兴趣,规划生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的最大效能是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一生的志趣。学校教育,还应承担起培养学生高尚兴趣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题海战术肯定是不能培养的,那样只能制造出一种模式下的做题机器;一场疫情,改变了“机器”的环境,没有了固有模式的监管,“机器”失去了动力,恐怕连做题的能力都要打折扣了,更不用说其最终能不能给社会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了。

兴趣是学习的核心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习者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兴趣存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校要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主动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人的一生有很长的时间在工作,“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所以工作的幸福度,关系到精神的品质。“而一下子就能找对行业的人并不多,很多时候,人们费时弥久,才能剥除事业外壳上金钱、地位等赘生物,寻找到所热爱的事业”。所以“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是这间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其实工作的幸福度,还关系到工作的成效。很难想象,一个在工作中缺乏幸福感的人,能够在工作中取得多大的成就,创造出多大的价值。工作的幸福度,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工作的价值度,取决于个人的禀赋特长。学生在求学时期,对人生进行科学规划,能够明晰潜质,培养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发挥学习动力,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场疫情,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们为这场灾难存在着“人祸”的因素而感到痛心,我们也庆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面前,“国”是“家”的保障,“有国才有家”。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根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场疫情,让我们看见知识如海,学海无涯;可是学习的途径,并非只有“苦作舟”这一条道路。学校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做一名真正的舵手,认准方向,出海有功。

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人生的无常,更加珍惜这有限的生命。学校教育要更加科学有效,冲破题海的壁垒,培养高尚的兴趣,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理想,发挥核心动力,拥有独立的思想,养成自律的习惯,让学生在精神的世界里存留一间小屋,安放他们自己。

(本文为金巨林老师原创投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25 05:07荫(萌)梦[广东省网友]IP:3418582771
    疫情让我更加意识到学校教育需要更多灵活性和创新不能只是注重死记硬背知识。希望未能到更多改革和更新。
    顶11踩0
  2. 2020-06-11 21:47李诗彧quisa[安徽省网友]IP:2035268841
    这段间在家网课觉得学校教育还是有很多不足处希望能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爱我的父亲作文 关于动物的作文有哪些 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 忽视作文 描写狗的作文结尾 无人驾驶汽车英语作文 善良的人作文500字 我是小卫士作文300字 歌颂老师的作文题目 日记的作文 我对祖国的爱作文 面对600字作文 作文与考试小学版 关于住宿的作文 我是一只蚂蚁作文400字 王玲作文酒 西安之旅作文 太空一日游作文400字 感激的泪水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带赏析 关于学习的作文300字 江心屿作文300字 舌尖上的滋味作文 调皮的小猫作文 消防安全400字作文 成长的我作文400字 月亮作文500字初中 描写朋友特点的作文 乡村作文400字 祖国我爱你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