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中语文:抓住文眼之利器 文章和诗歌阅读题会变容易

2020-11-16 19:20:01
相关推荐

经常有同学会问看着不专业其实却很深刻的问题:如何读懂文章和诗歌?

如果这是经过思考才问出来,那这绝对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它关涉到我们如何学好语文的根本。

要想语文学得好,必须读得懂,解得透。如何读得懂,解得透?除了下一番埋头苦读之功夫外,还需要会用一些巧劲儿,这个巧劲儿可以理解成文眼。

什么叫“文眼”?那文章真的长眼睛吗?许多人都听过“诗眼”,其实“诗眼”和“文眼”一样,是我国传统的,而且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的是文中或失踪,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诗眼”或“文眼”往往奠定着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这文章的中心主旨。通过文眼,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

解决问题,需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分析一篇课文,也要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个课文最主要的矛盾,可以理解成文眼。

今天我们先说“文眼”,再说说“诗眼”。

抓住文眼,可以轻松品读文本的精妙。

文眼在文章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思想感情的凝聚点。

举个例子来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心里颇不宁静”,朱自清才想起了荷塘,才在夜里到荷塘,他一路赏景,一路抒情。于是在他的笔下,宁静和不宁静交替出现。一种忧愁的情绪笼罩了全篇,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也有淡淡的喜悦。这些都是心绪不宁静的结果。

再举一个例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中有一句话,“可是啊,北国的秋,却来得清,来的静,来的悲凉。”这篇文章之所以意味隽永,感情浓郁,从这几个句子就看得出端倪。

为了传递独特的秋味、秋意、秋情,朱自清围绕的“清”“静”和“悲凉”这三个关键词,逐一的描绘北平的清秋的景色,“清”和“静”是对景物客观的描写,又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而“悲凉”,则更多偏向于作者的主观情感。

前两者,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也能够写的出,但是“悲凉”,却只有郁达夫能写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主观的感受,往往是独特的。独一无二而又恰当精妙的感觉,往往感人至深。

像《故都的秋》这样的文章,如果同学们能围绕着文眼进行解读,一定很容易通过外在的秋色,秋声和秋味,来感受中国文人所追求的内在的清静的审美情趣,以及笼罩人生的悲凉感。

把握把握“诗眼”或“文眼”,未必刻意求之。

许多人知道李白的《蜀道难》,却不能全文背诵。但如果你问他记得哪几句的时候,一定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问他为什么会记住,可能也回答不出更具体的原因。

其实这一句正是“诗眼”。在诗中反复的出现,未曾对蜀道作景观描摹,只是用了一个有颜色有动感的比喻:好像上青天。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在诗中反复三次,使得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有一唱三叹的妙处。

如上述表格,诗人的三次咏叹,就是诗意的三次转折,诸城家乡的蜀道之南的印象,感情也随之变化,对友人的担心和关切之情尽显。

此外,想曹操的《短歌行》,如果能够抓住一个“忧”,也很容易理解全篇。曹操所担忧的,第一是人生苦短,第二是贤才难得,第三是功业未就。如果我们能在读诗歌的时候动脑想一想,抓住了诗眼,就不难理解全诗。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分析句子作用”试题解答方法

高中语文,立足而不拘泥于三要素,才是议论文写作的正确姿势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得体试题技法点拨及备考策略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回避这些误区,就可修炼成高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250字 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 以味道为题的作文 钓鱼作文450字 什么触动了我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300字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700字 吃团年饭作文 青春梦想作文800字 写动物的作文500字 在困难中成长作文 圣陶杯作文大赛 我的兴趣爱好英语作文 以童年为题的作文 写小狗的作文400字 科技作文800字高中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 阅读使我快乐作文 描写芦荟的作文 以温暖为主题的作文 成长之路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人英语作文 蛋炒饭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