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散文欣赏|(涿州之桥说 文/蔚 萍)

2020-11-16 23:10:01
相关推荐

涿州之桥说

涿州城北拒马河上有座古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4年),当地百姓俗称之大石桥。我喜欢拍摄古桥,喜欢它历尽沧桑的质朴结构,喜欢它不入潮流的孤傲清高,对于这座大石桥,我倾慕已久。此次,借助于河北散文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活动,我有幸亲眼见证了它“长虹卧波,雄跨两岸”的风采。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拒马河河道南移,导致大石桥桥体坍塌,不得已在旧桥南续修九孔新石桥,修成之后,仅主桥总长为151.15米,桥面宽10.7米,这个长度比赵县的赵州桥长出一倍还多,故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长石拱桥”。乾隆帝曾赐名“永济桥”,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立御碑于桥西北处,此已成往事,如今琉璃瓦的御碑亭早已不知去向了。

我和同屋小杜去大石桥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太阳挂在树梢上,很着急,我担心拍不到斜阳西下的古桥美景。幸好在驻地门口遇到了一个熟悉那个地方的出租车司机,他开车大约二十多分钟,把我们带到了一条街的尽头,说:“到了,障碍那边就是大石桥,但是有人看守,你们能不能上桥,就看你们的运气了。”只见一道两米高障碍不仅拦住了去处,也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俩下了车径直朝障碍走去,走到跟前才发现那道障碍的背后还有一道铁丝网,铁丝网的右下角有一个大豁口,四周并无人把守,呵!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钻过去!

当我们踏上大石桥的那一刻,感觉只有一个——惊愕!空气似乎凝固,时光恰似倒流!但见那桥宽大而恢宏、孤寂而冷清,长长的引桥笔直向北延伸至主桥。桥面用巨大的石头铺就,每块石头少说有一、两吨重,坚固结实,经过六百年的日晒雨淋,石面光洁,四角无锐,走在上面略有坑洼不平的感觉,桥栏杆系汉白玉精雕细琢,由南往北矗立两侧。晚风轻轻地吹拂着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小草,连带着小野花扎眼地摇曳着。好一会儿,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凝望着古桥,眼前闪现着它曾经的辉煌,人来车往,南通北达…。古桥固有的古朴空灵的气势令我目瞪口呆,以至于我不敢冒然前行,生怕惊扰了可能存在的神灵。

夕阳挥洒着漫天的红晕,我们俩的脸颊也充满了激动的红晕,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着,生怕漏掉哪个细小的环节…。

永济桥虽不如赵州桥的名气大,但它的气势绝不亚于赵州桥。可以想象600年前的拒马河水流湍急,奔腾向东,天然屏障阻隔了两岸的百姓。修筑大石桥飞架拒马河南北,构筑了十八省通衢必经之路,从此,天堑变通途!大石桥引桥并主桥全长约600多米,在南北引桥下面共有二十二个涵洞可作排水之用,主桥桥面拱出水平面形成一个大拱,桥下九个涵洞即是水道又可行舟。可惜如今的拒马河河水枯竭,河道受阻,曾经的辉煌不再,大石桥下淤泥堆积,就像一个衰老的老人,无暇顾及自己的整洁,更难承载桥梁的职责,只能静静地守候着故土,述说着曾经的往事…。

古桥命运多桀,而今赶上了好时候。

历史学家说:“古桥有着渊源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去考证。”

古建筑学家说:“古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

文学家说:“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挖掘。”

政府说:“保护好古桥可以提升我们城市的整体形象。”

“桥,水梁也。”无水又怎能为梁?为了保护大石桥,政府规划在桥的东侧修建了永济公园,参观者从那里既能欣赏古桥风姿,又不伤及它,公园管理者从下游调上来的水形成一个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滋润着古桥。夕阳下,它确实如“长虹卧波”,很美。

返回驻地的路上,我想起了另一座桥,一座虚拟的、却难得“濠梁之上,河梁携手”的桥…

记得2004年,我带着我的第一篇散文习作《小脚姨妈》第一次参加散文学会年会,会上,我忐忑地向时任学会副秘书长的谭鸿滨老师讨教如何写好散文,他说:“只要坚持多读、多写,就能写出好散文。”我记住了他的话,阅读精品,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那年年会,我的《小脚姨妈》获得了优秀奖。之后十几年间,几乎每年我都有文章参加年会评奖,奖项得了不少,但就是没有一等奖,想想心里着实有些不服气。为什么人家能拿一等奖,而我就不行呢?为这事我和梁秘书长也探讨过,他说,你还是好好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吧!我把学会刊物《散文风》都翻出来看,看人家的文章为什么好,我和他们的差距到底在哪儿?世间的事就怕较真,这么一比照,差距找到了,心里豁然开朗,我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散文学会2015黄骅年会上,我的《爱“谋事”的母亲》获得了散文单篇一等奖,填补了我奖项的“空白”。

参加散文学会十几年里,感觉学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为了传承一种文化,或者说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竭尽全力,引线搭桥,尽可能地为广大会员营造创作的条件和氛围。从长寿村到胜芳镇,从西柏坡到黄骅港,学会积极引导会员寻找最适合自己生长的沃土,助力大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这不就是桥梁的作用吗?我们的散文学会就像一座飞架在祖国广袤地域上的文化桥梁,它通衢四方,联络百家,不辞辛劳。这种桥梁精神也吸引了近千名散文作家和爱好者聚集麾下,研精覃思,铺叙成章。

“三十而立”。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散文学会不但立起来了,还立的是人才济济,硕果累累,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会员欢聚涿州参加庆典活动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在涿州庆典活动中,我收获了对“桥”的认知。大石桥和散文学会这两座桥,一古一今,一实一虚,它们发展于不同时代,各自书写着不同的历史,看似互不搭调,实质上它们有着极大的相通之处,都是立足于“为顺利跨越障碍者提供便捷通道”。古往今来,桥梁得名于民众,而民众受益于桥梁,桥梁与民众两者相携相伴,相得益彰。

感谢河北散文学会,我心目中的“长虹卧波”桥!

2017年6月20日修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文明作文素材 我喜欢的人的作文 高三作文素材 假如我是一条鱼作文 作文三年级上册 关于国庆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七下英语作文 遇见友谊作文400字 未来的我6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字冬天 我的老师一年级作文 迷你世界作文 介绍含羞草的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类型 中国文化作文800字 我的小鸽子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立冬的作文 可爱的小猫三年级作文 打女友屁股作文 秋天来了的作文300字 以潜力为话题的作文 父亲老了作文 我真的很不错作文开头 写事和写人的作文 关于介绍我自己的作文 小学生如何写作文 游衡山作文400字 有关穿越的作文 付出才会有收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