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郭沫若为何能成为文化常青树政坛不倒翁 看看这篇文章就清楚了

2020-11-18 09:30:01
相关推荐

郭沫若是文化常青树。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甲骨文专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光辉旗帜”。其文化造诣和成就从五四运动一直辉煌到其1978年去世,并延续至今。

他更是政坛的不倒翁。是北伐军的重要领导,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过国民政府重要职务,是中yang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解放后,越当越大,文联主席,科学院首任院长,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直至副zong理,副wei员长。特别是在历次运动中,都能毫发无伤,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是什么样的特质,让郭沫若成为人生大赢家?

透过他轰动一时的《甲申三百年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和《天上的街市》、《地球,我的母亲》等同样选入课本的作品不同,1944年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16000余字的论文,在这篇雄文里,我们可以看出郭沫若高超的学术智慧和人生智慧。

一、博采众闻,虚心求证。

文章除了大量引证《明史》中的记载外,还引用了《明季北略》、《烈皇小识》、《剿闯小史》、《芝龛记》、《甲申传信录》、《懿安后事略》、《明懿安皇后外传》等比较小众的书籍,有些可能连现在的某些专家都没听说过,可见郭沫若涉猎的广泛。

特别是《剿闯小史》这本书,集中体现了他善于搜集和发现史料的眼光和功夫。他曾致函给历史学家翦伯赞:“近于友人处得一乾隆年间之抄本《剿闯小史》,写李自成事颇详,甚引起趣味。……关于此时期之史料,兄谅知之甚悉。……它尚有所见否?乞示一二……”

在战乱频仍中以偶然的机会得到一本禁书的手抄本,他无比欣喜并作了深入研究,打算形成作品成果,还虚心向专家讨教求证。这种精神无疑是可贵的。

有人戏称他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摸金校尉”,说他挖掘的古墓极多,这不正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占有大量原始资料的体现吗?

二、顺应时势,回应主流

1944年,本不是很特别的一年。日本侵略的势头正猛,国共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很不明朗的年代,郭沫若抓住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将向何处去?

文章第一句便是:“ 甲申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今年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周年纪念了。”

中国人相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时势转变,更有“六十一甲子”的纪年法,认为六十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而1944年离明朝灭亡的甲申年——1644年,刚好经过了五个甲子,即五个轮回,又将开始新的轮回了。

能掐到这个时间点,可谓是郭沫若文史素养的厚积薄发了,因为这个点,实在是太巧了,太妙了。

那一年,明朝灭亡;这一年,国难当头。

那一年,有三股势力:李自成、明朝、满清;这一年,也有三大力量:解放区、国统区、日本侵略军。

那一年,明朝灭亡,李自成在与清军的较量中渐渐走向灭亡;这一年,解放区在逐渐扩大,国统区在日军的进逼下节节败退。

谁能问鼎中原?怎样赢得天下?自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而那一年的风云角逐,与三百年后的风云际会,实在太相似了。

这就抓住了形与势,聚焦了时与事的主要矛盾。因而,国与共的最高层都极其看重此文。

三、各取所需,玲珑八面

这篇论文,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唯一结论,而让各方都能找到结论。

对于代表工农大众的解放区,自然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有相似之处。郭沫若花了最多的篇幅,介绍了一个叫李岩的人。李岩强调“ 取天下以人心为本,……收天下心”,与我们的群众路线很相似。李岩还创作了“迎闯王,不纳粮”的顺口溜和《劝赈歌》等贴近老百姓疾苦的宣传作品,争取了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我们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曲,当然更响亮了。

至于李自成的败亡,教训是深刻的:

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把农民解放的战斗转化而为种族之间的战争。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

所以,看到此文,解放区的主要领导大喜过望,指示《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1949年,在胜利的前夕,我们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的领导在进京前,对李自成教训的印象相当深刻:“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而其实,此文开头的重点,是为明朝的崇祯皇帝找教训。什么“他很博得后人的同情”、“崇祯的运气也实在太坏,承万历、天启之后做了皇帝,内部已腐败不堪,东北的边患又已经养成,而在这上面更加以年年岁岁差不多遍地都是旱灾、蝗灾”、什么出台了好多好政策,但是却“口惠而实不至”,明明是在说给蒋介石听啊。而此文首先在国统区的陪都重庆发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

而清兵争取“象吴三桂那样标准的机会主义者”,“攻潼关”“劳师远追”,进而取得二百六十年的“宰治”,是不是也可以给“良心大大的坏”的日本军某种启示呢?

这样看来,这篇文章竟适合了所有势力和人群的需要,真不愧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因此,透过郭沫若75年前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看到了他在文化和政坛上都长盛不衰的秘密:

躬身实践接地气,虚心求证广搜集;

引潮流顺应时势,入主流胸怀大局;

心思缜密讲普世,玲珑八面露真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旅游的作文300字 优秀作文650字 桃花作文500字 信仰的力量作文 青春的模样作文 小学三年级300字作文 共度好时光作文 触景生情作文 小鬼当家作文 优美作文300字 父爱作文400字 梦想的力量作文 神仙居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600字 做糖葫芦作文 关于粽子的作文 描写节日的作文 生活哲理作文 关于尝试的作文 考试失利的作文 作文三要素 我的烦恼600字作文 传统美德的作文 美丽的心灵作文 作文段落摘抄大全 介绍家乡美食的作文 最喜欢的节日作文 包饺子400字作文 我喜欢春节作文 西红柿炒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