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与《过秦论(上)》的发展等级

2020-11-18 12:20:01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提出了发展等级这一要求,这对学生来说的确加大了难度,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部分优秀文章正好体现了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例如《过秦论》(上)就是其中一篇,下面将作简要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学生能够以课本为例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第一,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治国问题”是困扰历代统治者几千年来难以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对此问题,孔子主张“仁”;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庄子主张“自由”;孟子主张“仁义”,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韩非在政治上提出了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虽然秦始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韩非的治国主张,但是强大的秦国仍然化为乌有。为了找到秦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上)通过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示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作者从史实中提炼得出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政策莫大于施行仁义,其主要是劝汉武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由此可见,作者能够透过重多的史实,深入秦统治的本质——暴攻,并进一步找出秦灭亡的原因,进而启发当代的统治者要对人民采取宽松政策,可谓深刻至极。

第二,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过秦论》(上)主要体现在材料丰富和形象丰满上,文章叙述了秦王朝势力的崛起,进一步扩展,统一全国,最后覆灭,陈涉起义等历史材料来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特别是文章中间与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详细列名。同时又塑造了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的秦始皇这一暴君形象。这样写不仅显得材料丰富和形象丰满,又显得很有气势。

第三,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1、词语生动,气势酣畅。如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吞并八荒之心”。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却用词各异。同样作者写秦始皇时之强盛:“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四句意思相同,都是说秦始皇践帝位奴役天下之人。与秦相对比,写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句同写其地位卑微,却都使用了不同生动形象的词语。这是因为以上这些地方非一词一句而能表达意思。一词虽能达意,却不能极言,达不到强化、极化的目的。由于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写之,便把秦国的狼虎之心披露得淋漓尽致,把秦的暴虐揭露得无一可掩,也把陈涉的出身写得使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使得文字气足神完,一气呵成,使之犹如骏马走坂,流水下坡,可谓气势酣畅。

2、句式灵活多样。

如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先以“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排比,接着以“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三个相同的联合结构的词组排比,再以“……中山之众”……“杜赫之属为之谋”,“……乐毅之徒通其意”等长句。这些句子词语生动、长短结合、整散搭配,富于变化,非常灵活。

3、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艺术效果。

(1)对比鲜明。如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

(2)多重排比,气氛热烈。辞赋中往往铺锦列绣,排红叠翠,排比句如鳞次栉比。可是因为句式少变,致使文字板滞僵直。《过秦论》则变化其用,以多组排比句复合,从而犹如繁弦急管般热烈,增强了艺术效果。如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先以“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排比,接着以“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三个相同的联合结构的词组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最后更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八个结构异同交错的四言句,显示秦乘胜前进夺天下,摧枯拉朽攻诸侯的声势。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奔放,如果只是一种句式到底,就显得机械呆板了,将多种句式的排比句组合起来,相为映照,文章便张弛有致、气韵流转了。总之,《过秦论》多用排比、对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句式多变,组合有异,这也是本文格高调响的原因。

第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作者充分发挥赋体“铺采摛文”的特长,不经言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书秦之盛,犹如长河入海直奔尾闾之窟。作者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新巧的构思,独到的推理想像,使得文势充畅,波澜层迭,议论风发,题旨轩昂,使人不仅理性可以得到启迪,感情也得到了震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作文编写童话故事300字 从这以后我盼望长大作文600字 什么刷新着我的生活作文600字 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作文500字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作文450字 让我握住你的手作文600字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是什么 你是我最贴心的人作文600字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300字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400字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400字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600字作文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我的新学期计划作文500字 愉快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我和昆虫交朋友作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作文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歌作文 什么的感觉真好作文500字 开心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500字 难忘的眼神作文600字初中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作文600字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600字 幸福就在我身边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