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十一道作文题折射语文教改新趋向

2020-11-19 06:20:01
相关推荐

“今年北京的作文题时效性很强”“上海卷作文题给考生提供的空间很大”……和往年一样,高考第一天,高考语文作文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20年高考,全国各省份8套语文试卷共采用了11道作文题,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一道,北京命制两道。这些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精神,呼应时事热点,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巧妙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教育报特邀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高校学者和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特级教师,从不同维度深入解析11道作文题背后折射出的语文教改新方向。

命题价值导向和语文学科特性鲜明——

凸显“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文以载道、字传千古。一篇好文章能反映时代精神、激扬家国情怀,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作文既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检测,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

反复对比研究了今年11道作文题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坚持了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紧扣时代重大事件、弘扬时代精神的一贯特点。今年这11道作文题的共性,是普遍采用材料作文;在材料选择上,今年尤其突出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既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处理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自己的影响,又体现出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和语文学科本身的育人属性。”

和康健的感受类似,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20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命制与往年一样,继续秉承了语文“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学科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关注人类命运,发掘文化资源,着重考查支撑考生适应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引导考生涵养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不过,与往年存在显著不同的是,2020年的高考作文积极反映了时代主题,紧扣全球抗疫等重大事件。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京卷中语文作文题使用了相关素材;全国新高考Ⅰ卷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聚焦“战疫”这一2020年以来最重要的关键词……

“11道作文题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既体现了宏大的社会背景,又切合考生实际,无论材料内容还是‘任务指令’,甚至具体要求,都让高三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既借鉴历史,回归传统,审视个体自身,又观照当下,关注人类,着眼个体和人类长足发展。”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德初说。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的统一。一份好的试卷一定不会回避时事热点。”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袁学民认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答好这份特殊答卷,高考作文引发了考生和社会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外部、时代与个人的关系是全国Ⅲ卷语文作文题蕴含的寓意。从题目要求来看,‘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如何为自己画像’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个‘好’字要求学生能考虑到今年以来的特殊背景,考虑到‘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陆平举例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和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都把考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悟青年在此情境下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从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这一热点时事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突出时代精神,发掘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要素——

着重考查考生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素养

将重大社会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分析说,今年的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了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向考生提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书写中国文化,滋养家国情怀,是今年高考作文的重要考查点。”成都市第七中学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黄明勇说,天津卷的题目“中国面孔”延续了这一命题思路。题目引导语中列举的中国面孔既有历史文化名人杜甫,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还有现实生活中平凡的抗疫工作者和快递小哥等,要求考生写出对“中国面孔”的新思考和感悟。显然,这是希望考生能重点书写抗疫背景下的各种中国面孔,这个题目含蓄地涉及抗疫话题,希望考生能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表达中国精神。

“天津卷这个题目提到的热播纪录片,不一定每个孩子都看过,但从题目中给的提示语中基本能猜出所指是能代表中国的人物。”康健认为,考生写这篇作文时,如果能从中国14亿人每个人都代表着一张中国面孔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把自己代入进去,“这样很有可能文章写起来会更真实,不至于泛泛而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对此格外关注,给定的材料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文化资源,着重考查考生的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素养。

以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为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材料中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史实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考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正所谓谈古论今,二者不相结合,就没有办法体现作文的时代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条永远不能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考生要有穿透数千年历史的眼力,也要有胸怀天下的魄力。”黄德初表示,如果能重返高考考场,自己希望碰上这道题。“写好这篇作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史基础和阅读视野,并且要能结合对现实的思考,写出自己选择的原因,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但同时这个题目可写的角度也很多,很容易写出思想深度和文采。”

“除了要求有对象意识、身份意识,有效沟通外,还要求考生在三位历史人物中进行选择,实际包含对三人的评价和认知。以此为基点,关联到社会和国家,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文章中能看出考生的思维层次和思考成果,体现一定的思辨性和开放性,相较以前唯一性的话题有不小创新。”湖北省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许明红表示。

作文材料选择,着重测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结合

语文作文究竟该考查什么,向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康健认为,从学科特性来看,作文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应注重导向性与空间性、公平性、思想性、知识性的融合,要体现教育性与成长性原则。也就是说,作文既要给考生足够大的表达空间,又要保证给的材料对每名考生来说获取信息基本相同,没有偏向性。同时,命题中还要注重思想性、主题性、知识性的融合,比如今年上海卷的“转折”和江苏卷的“智能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都属于意在题外的试题,文字材料给得少,思辨性、哲理性强,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供考生发挥的空间大,区分度很大,优秀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做到游刃有余。

与往年高考作文题稍有不同的是,今年作文文体相对多样。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今年的11道高考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应用文文体完成的就有4道。“这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结合。”袁学民说,语文要学以致用,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助力,满足其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空谈议论。

读完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命题背景材料的选择,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如北京卷作文“一条信息”取材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审题难度不大,但能引发人深入思考。同时,作文题也不回避热点话题。涉及的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备考过程中容易触及的热点,考生对此当不陌生。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以今年的作文试题为例,既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如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稿;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题为“带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词。

今年作文试题还有一个特点,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

在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看来,这个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社会,更要认识自己。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首先,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

“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所谓文史哲不分家,这样的题目也提醒学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准备。不能只把语文当作可以突击的科目,一味地关注热点,囤积素材,只会让人更扁平。”袁学民建议,对于未来的考生而言,语文学习更要立足中国文化,体现文化自信,与时代变化共鸣共振。不仅要关注经典作品,也要关注经典人物、关注时代议题,并能够建立和传统文化的连接,一手抓中国文化经典,一手抓时代热点。

“语文不是一般的学科,它在所有学科中具有统率性的作用。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大多采用的是材料作文,且相对偏重写带有议论文性质的文体。之所以多采用材料作文,是因为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把导向性和暗示性隐藏起来,一般不会出现不同地区考生写的作文大同小异的情况。”康健认为,像描述蒸汽机工作机理这样的和科学相关的说明文,其实对考生学习其他学科,作用非常大。今后,高考作文命题可以通过小作文、微作文等方式,适当加大这方面文体的考查,以牵引未来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本报北京7月7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08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梁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未来的雄安新区作文 创新作文800 五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工作文章 我和谁过一天作文 适合五年级写的作文 作文春天来了 诚信的我作文400字 二年级同步作文上册 五年级探险作文范文 被温暖照亮作文 海河作文 家长会后作文300字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 星海广场作文 厨艺高超的妈妈作文 九龙公园作文400字 作文人物传记 写人作文600 游成都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四百字 作文五大要素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50字 作文集 我想成为孙悟空作文 并列式作文范文 感恩的心作文500 初中生作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