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红楼梦里的《葬花吟》看曹雪芹的诗词写作水平

2020-11-21 08:05:01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中的诗句判词经常被拿出来赏析评价,以此判断曹雪芹诗才高低,评价结果也往往众口不一。有人说判词诗句都与书中人物性格与命运息息相关,曹公笔力十分深厚,也有人反驳《红楼梦》中诗句良莠不齐,若抛开书中隐喻,这些诗词不过稀松平常。

我认为评价的最好的一句,是木心先生所言:“《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私以为这句评价极为公道,因为木心先生没有站在一个诗人的角度来评价曹公,而是站在了一个小说家的角度。

以《红楼梦》中最负盛名的《葬花吟》为例,如果把它看作是林黛玉的诗,那么非常符合黛玉这样一个少女多愁善感和她自身伤春悲秋的性格,也符合黛玉的思想水平和遣词造句的水平,与黛玉的《桃花行》等其他作品也互为映衬。

但若是将它看作曹雪芹的诗,便觉得作为一位久负盛名的文人,这样的作品是平平的了。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这首诗的叙事性和表达情感上尚能自圆其说,但就其艺术性而言,是不够成功的。

首先在它的思想表达上。同样是伤春悲秋,感叹时光易逝红颜易老,它只是围绕着葬花时人物的所思所感来写,范围比较狭窄。

句中的“燕子来去”“杜鹃啼血”甚至是“花谢花飞”,都是伤春手法中比较常见的,在意向上没有标新,同样在思想中也没有立异,而是多用“愁”“怜”等字,如其中“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等,都透露着一种少女自怨自艾的情感,而没有更加升华拔高。

包括在最后的思想表达“一朝花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也不过是黛玉一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且明显是情胜于理,比起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最后两句“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意境之高远,余韵之悠长,自然高下立现。

但正是这样的“先天不足”,使其无比的符合潇湘妃子这样一个形象。时常有人将《葬花吟》与《代悲白头翁》相比较,又会出来许多人阻止说这两首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何苦比较,又说这首诗放在整个清朝也不过是二三流之作。

但其实换一种思路,它的格局虽小,对于黛玉一人来说已经足够,一位久居闺中的少女,即便灵魂自由思想高尚,也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刘希夷一般的阅历与格局。

《代悲白头翁》虽好,但终究不能出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之手,即便曹雪芹真的写出类似刘之作品,放在黛玉身上,反倒令人察觉不对;它的升华亦不高远,却让人一见便知是黛玉所做,而非宝钗探春之人作品,在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中,难道做到这样还不算成功么?

其次是在它的结构上。由于歌行篇幅较长,对于其结构的明确性和层次感要求自然更加严格。简单来说就是叙事、抒情和说理三部分要流畅明了,才不会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

然而《葬花吟》明显不符合结构上的严谨,其中叙事抒情写景全部揉杂在一起,虽然有情景交融之感,但是结构上却是比较模糊。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在反复提及同一场景,甚至连情感表达也不过是换了种说法,还是一个意思。

如其中“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几句,最终想表达的也不过是“一朝花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句而已,并没有多少结构上的价值。这样的反复渲染,未免冗长。

但若再把它放回水中呢?请试想这样一个场景,林黛玉看到满天落花,悲从中来,手把花锄将花瓣轻轻葬去,随口成诵,敷衍成篇。她当时所关注的,也只不过葬花一隅,所思考的也仅仅只是自己的命运。

想到自己如同桃花一样不论多么尽态极妍,最终也不过是落花流水随春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结构上的窄化,虽然情感表达显得模糊糅杂,但却更加凸显了当时黛玉的无力,与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挣扎,如何去要求她悲天悯人放眼天下呢?

所以既是水草,还是放入水中的好,取了出来,不但观者有许多恶语评价,水草自身少了滋养,也会失了从前秀美活力。

作者:一今,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先抑后扬的作文400字 运动的好处作文 万圣节作文 武汉科技馆一日游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诗歌 ...依然作文 爸爸是大厨作文 关于进步的作文 描写校园操场的作文 读书的苦与乐作文 《遇见》作文600字 学校秋天作文 我的农民父亲作文 上学的目的作文 与好书交谈作文800字 迪士尼英语作文 保护环境50字作文 往事依依作文 作文纸表格 生活中的发现作文 西瓜作文100字 小动物童话作文 我的理想考上高中作文 我的不足作文 作文写一首诗 情感类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500字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作文 疫情作文评语 六年级三单元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