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武林外传」香港之王——李嘉诚的峥嵘一生

2020-11-21 19:10:01
相关推荐

作者:越女剑

编辑:一雁飞

一个人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能在任何时间欺骗某一个人。却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年少的磨难——从潮州到香港

1928年7月的广东潮州,清朝最后一届秀才李晓帆得到喜讯:他的小儿子李云经,一位小学的教书先生,有了自己的长子,取名嘉诚。在迎接新生儿的喜悦中,李家人一定没想到,这个孩子的未来会如此大放异彩,成为香港商界说一不二的人物。

当时的华夏正处于深重的苦难中,战火纷飞,强敌外辱。李家所处的潮州偏安一隅,受战火波及小。李家人虽然日子过得贫苦,生命却不会受到威胁。

然而1939年,潮州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文弱的李云经只能携妻儿逃难,被迫失去教职,生活穷困潦倒,他曾投靠任教的胞弟李奕,对兄弟痛哭:“我逃荒失业,生活无着。一家人打疟,没医没药,祸不单行,苦不堪言。”

但是胞弟所挣的微薄银钱对于养活一大家子人简直是杯水车薪,李云经又长期失业,既不会体力劳动,亦不会做小生意,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突如其来的战乱让李云经深刻地体会到了在乱世中文弱书生的悲哀,空有满腹经纶和一腔报国热情,在纷飞的战火中,只是一粒小小的灰尘,每日的柴米油盐,家人的衣食住行,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积蓄耗尽之前,李云经走投无路,只能背井离乡去战时大陆人的避难所——香港,投靠妻弟庄静庵。

那时的香港仍然歌舞升平,丝毫不受战乱的影响。

年少的李嘉诚随父母借住在舅舅庄静庵家中,庄静庵是香港钟表行业的行家,他的工作十分忙碌,几乎每天所有的时间都泡在表行中,为生意不停奔波,他曾说:“香港商场,竞争激烈,不敢松懈懈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万贯家财,也会输个一贫如洗。”

残酷的商海浮沉让庄静庵无暇顾及家人,而在商言商公事公办的作风也让他没有邀请姐夫李云经去在他的表行做职员,李嘉诚一家在香港开始了捉襟见肘的生活。

彼时的香港处于一个商业文化蓬勃,一切向钱看的时代,纵然李云经博览群书,却并不能单靠知识收获他人的尊敬,他对长子李嘉诚的教育方式也随之改变,他不再张口闭口让长子学习古代圣贤,而转为实用主义,让李嘉诚“学做香港人”。

后来李嘉诚回忆这段时期,不由感慨:“小时候,我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战乱与世态炎凉,让年少的李嘉诚,丢掉了心中属于孩子的天真,埋下了一颗向钱看的种子。

庄静庵的长女叫庄月明,是他的掌上明珠,从小被庄静庵如明月一般捧在手心。她比李嘉诚小四岁,粉雕玉琢像个可爱的小公主。她不仅不嫌弃贫困的表哥,还十分同情他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涯,利用自己的时间教李嘉诚改掉潮汕口音,流利地说英语,更好的融入香港社会,她就像一束星光,照耀着处于泥泞中的少年,这也成为了年少李嘉诚颠沛的童年生活中温馨的记忆。

寄人篱下总会有不少的辛酸,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肺病去世,年少的李嘉诚被迫辍学,到一个茶楼打杂,不久就去舅舅庄静庵的表行当店员。

为了向舅舅证明自己的能力,李嘉诚离开表行,先后在五金厂、塑胶厂做推销员,走街串巷的生涯,不仅让他改掉了腼腆的性格,更让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总结出一套独属自己的推销艺术。同时,出众的业绩让他受到老板赏识,20岁就被提拔为塑胶厂的总经理,凭自己在塑料制品行业有了一定的地位。

白手起家的真相——塑胶花大王

1950年,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从解放战争后期涌入香港的无数战争难民为香港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人口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对香港经济前景十分看好的李嘉诚毅然离开公司,准备创业。他筹集到了5万港元成立长江塑胶厂,其中大部分是他几年销售的提成,同时舅舅庄静庵也替他担保,让他踏上了创业的第一步。

“长江”的厂名,来自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仅此两字,亦可窥视少年李嘉诚的野心。

创业初期,李嘉诚资金十分紧张,为了节省房租,他选了一处租金低廉、位置十分偏僻的废弃厂房,交通不便、设备也老旧。甚至,据当时厂里的老员工回忆,厂房的窗户几乎都是破损的,下雨时雨水哗啦啦的泄露,厂里唯一比较新的东西仅存厂门前“长江塑料厂”的厂牌。

长江塑胶厂工人作业图

最初,他是想出口内地。

但正值朝鲜战争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进行经济封锁,逼迫港英政府放弃以前作为香港经济支柱之一的转口贸易,转向加工贸易。

香港地域狭小,加工业呈现显著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即原料和市场在海外,经济活动规模大,本地劳动力附加值多。同时,西方的加工业进一步向海外转移,美国开始允许“港制品”流入,一时间香港的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香港新的经济支柱。

李嘉诚敏锐的眼光,让他迅速判断,把塑料加工品出口海外,将可赚取不菲的利润。“时来天地皆同力”,对大势精准的判断让李嘉诚对塑料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吃在工厂、睡在工厂,身兼老板、操作工、技师、设计师、采购、出纳……一系列工作,将厂里的老旧设备全力运转,以最大的出货量出货。

但是事情却几经波折,老旧的设备、廉价的工人种种客观因素导致他生产出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被客户要求退款,这对于资金紧张的长江塑料厂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不仅随时有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还面临信誉受损,在行业里难以为继的尴尬场面。

李嘉诚在危机面前展现了他强韧的一面,首先他态度恳切地一一拜访银行、客户,向他们对产品的质量问题道歉,并承诺一定在放宽期限内归还欠款等,放低姿态争取他们的让步;之后他对产品进行普查,将次品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专营次货的批发商,将质量合格的挨家挨户进行推销,缓解了厂房现金流的紧张;同时,他还争取自己所能争取的一切资源,向亲戚朋友、客户银行寻策问计,找到让长江塑胶厂起死回生的方法。

在李嘉诚拼命的努力下,长江塑胶厂终于还请了贷款,避免了倾覆之危。然而在香港三百多家塑胶厂的“巨型船队”中,长江只是一艘小小的帆船,根本排不上号。

但是机会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彼时为工厂存亡奔波的李嘉诚不会想到,他即将因为一则消息迈上事业的快车道。

1957年,每日阅读英文版塑胶专业杂志的李嘉诚发现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意大利的一家塑料加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塑胶花,即将推向欧美市场。

这一则消息,让李嘉诚看到了在香港塑胶厂的巨型船队中脱颖而出的机会。他激动地踏上了去意大利的飞机。

以香港经销商的身份,李嘉诚参观了意大利这家塑料公司的塑胶产品,实地考察了产品质量和款式。对于名不见经传的长江而言,正规途径获得技术需要昂贵的专利费,即便榨干所有的现金流,也无能为力。

在机会面前,李嘉诚再次展示了他坚韧强悍的一面,他伪装亚裔非法劳工,前往这家塑胶厂应聘工人,通过过硬的工作技能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迅速地掌握了塑胶花制作的技术要领,满载而归回到香港,在香港这个蓝海市场开启了他“塑胶花大王”的传奇,长江也从一艘小帆船迅速成长为香港塑胶业的领航舰。

事业的突飞猛进——转换赛道成为超人

仅仅成为香港的“塑胶花大王”,并不能满足李嘉诚的野心。

香港地价昂贵,寸土寸金,身为一个做实业的企业家,李嘉诚多次为厂房绞尽脑汁,租金不停地涨,物业又不肯长租,日益上涨的租金不断稀释着塑胶厂的利润。

李嘉诚看着步步高升的房租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做地产商?同样是赚钱,坐拥土地躺着赚钱难道不比起早贪黑做实业来得轻松吗?

在这种念头下,1958年,李嘉诚兴建了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转换赛道开启了他房地产的征程。

李嘉诚初期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做法,将重点放在物业出租上,通过兴建后对物业进行出租,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并享受时间流逝带来的物业增值。香港的土地拍卖价不断上升,李嘉诚的资产也不断增值,大量的土地储备与物业让他一跃成为了香港的大地主。

1965年前后,香港许多银行因为房产投机和挤兑潮宣告破产,地产业迅速降温,李嘉诚保守的投资策略让他在这场大风暴中全身而退。

1967年,“中共即将武力收服香港”的谣言在香港肆虐,香港许多富人开始低价处置手中的资产,移民海外。李嘉诚再次展现了他独到的眼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他判断中共希望香港局势稳定,绝不会武力收复,因此大量低价囤积固定资产和土地,这也为他的房地产事业积蓄无数低成本的资源。

1972年,长江改名长实,在香港上市,李嘉诚的事业又迎来了一次突飞猛进,从此开启他“地产股市反周期”玩法。即在楼市火爆时,股市往往也比较景气,在这个时候就将固定资产、楼盘进行抛售,增发股票,储备现金资产;在楼市低迷的时候,利用储备的现金资产低价囤地,同时低价收购具有资产储备的公司。

他财力雄厚,不像其他开发商一样急需现金流回款,对于许多土地,他采取捂盘升值、缓慢开发的手法,人为造成房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他引入公摊面积、修建使用面积越来越袖珍的“劏(汤)房豪宅”,为抬高房价获取更高额的利润开发了种种让人难以置信的玩法。

不得不说,李嘉诚是聪明的,他精准地把握着香港人民对置业的热情,掌控着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垄断轻松地赚取高额的利润;但他也是残酷的,他清晰地明白自己的许多财富源于对香港人民的盘剥,他希望这个过程能够时间越久越好,毕竟自己已经成为这种玩法的既得利益者。

至于底层人民的疾苦,年轻人的迷茫,生活的艰辛,半山的山上山下,天然已经成为两个世界。

香港的半山豪宅俯瞰半个香港城

香港一家三口居住的“鸽子笼”

90年代末,李嘉诚加速了在内地的投资,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受到了各地政府的热烈欢迎,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了许多城市的核心土地资源。地方政府希望利用他的资本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引入经济活力,实现双赢。

不过,李嘉诚真的这么想吗?

他最重要的目的,仍然是尽量低风险的赚取更多的利润。于是他在拿地后,大面积的捂盘惜售,等当地经济发展起步、土地升值后,再出手获利。据统计,李嘉诚的地产开发周期最少也是7年,这是国内高周转的地产商无法想象的。

或许聪明的他在想,既然我不盖房子都能获得利润,那为什么还要去辛苦的盖楼呢?我凭本事拿的地,凭眼光赚的钱,作为房地产商,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不生产楼盘,我是一个每年都可以获得巨额利润的土地保管工。

然而,命运的所有馈赠,都会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我们党在艰苦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成功翻过了三座大山,完成了土地革命,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其中的付出并不是为了让新时代再出一个地主阶级的。

2012年,新《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出台;2013年,长实在内地营收的占比超过了50%,之后李嘉诚开始了疯狂的抛售,将大笔的资金撤去了英国。

舆论指责李嘉诚从内地撤资,李嘉诚回应说一些指控“毫无根据”、“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他否认撤资,他说自己是标准的商人,要向董事会负责,要为股东负责,哪里有利润就投向哪里。

李嘉诚曾说,“我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而言,许多热钱涌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绝不是“最后一个铜板”。

可对于政治嗅觉敏锐的李嘉诚而言,或许他也明白,如果做了“吃党饭,砸党锅”的事,那么也不要为了长期利益而难以割舍,或许也算是用长远的发展换取了“最后一个铜板”之前的安然离开。

人民日报亲自发声:“斯人已去,不必挽留。”或许这是给这位峥嵘一生的香港之王,最后的体面与定性的基调。

黄台之瓜——香港是不是李家的城

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李嘉诚的李氏家族已经拥有多家巨头,并在1999年荣登《福布斯》亚洲首富。

他的家族已经成为一个占据香港的庞然大物,他拥有的全港的七分之一的私宅物业;拥有葵涌港超过一半的泊位和集装箱;他拥有的百佳超市,占全香港零售超市近七成的份额。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通信、基建、零售超市、港口……各个领域都被他纳入囊中,渗透在香港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许多港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儿到工作,都笼罩在李家的阴影之下。

忙碌的香港市民就像一只只勤奋的工蚁,为生存而奔波着,勤勤恳恳地搬来为数不多的收获,再通过一个个渠道将自身劳动的果实喂养给坐在巢穴中心的“蚁后”们。

一位香港小学生的作文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2019年6月9日香港修例风波后,暴力活动不断升级,乱港分子肆意践踏法治,恶意破坏社会秩序,阻碍交通,打砸学校,包围政府和驻港机构,公开挑战国家主权。不间断的暴力活动频发后,李嘉诚终于姗姗来迟,在8月16日首次公开表态,发表了“一个香港市民 李嘉诚”的声明,里面这样说:“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呼吁香港人从香港大局利益出发,不要做出伤害香港的事。

然而与此同时,他旗下的百佳超市,并没有停下为乱港分子输送物资的步伐。

当媒体追问李嘉诚,谁是香港的“摘瓜人”?

年超90岁的李嘉诚仍然保持着清醒睿智的头脑,圆滑的说:“我也想知道。”但商海浮沉七十载的他,或许在心里不会不知道,香港,是不是李家的城;而李家,又是不是香港最大的“摘瓜人”。

不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在长实快速发展之时,李光耀曾这样谈论起李嘉诚:“李嘉诚可有制造一件营销世界的商品?没有。他投资地产,收购港口、超市、电信公司,虽然十分成功,但不过是顺势而行。”宗庆后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李嘉诚的行为就是垄断,造成了香港人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笔者的好友在香港读博,暂居在一家福建籍来香港打拼多年的中产家庭家中,19年4月我曾去香港和她相见,在她那暂住的两日,给了我难以磨灭的记忆。

狭小到只能放下一张床,半张桌子的卧室,每日晚上十一点才能所有家庭成员聚齐的晚餐……妈妈凌晨两点起来打扫卫生,因为白天还需要做其他工作;白发苍苍的八十岁奶奶不仅打着一份零工,还要负责家庭的洗衣;刚毕业不久的女儿青春靓丽,和我们聊天的时候,眼睛亮晶晶地说,从小到现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下班后还可以做一份兼职,每个月能攒一两万块钱,当我们问她以后的规划,是否有想实现的梦想,她很奇怪地看了我们一眼,说攒钱,希望奋斗一生能买得起一套房。而这,仅仅是无数个香港家庭的一个剪影。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在香港病重,他知道自己即将与世长辞,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长子李嘉诚身上,他临终前不停地叮嘱儿子,“贫穷志不移”、“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我想,李云经弥留的时刻,或许并没料到,昔日的屠龙少年,也终将变成恶龙。

李嘉诚曾说,我深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家在香港,对我来说,长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我绝不会迁册。

2019年,李嘉诚就自己从香港和内地撤资,投资英国之事公开回复国人: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读懂我的自我辩护。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读懂一个人,不要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同时,一个人,终究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人。

人民日报就李嘉诚撤资一事发声说,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在新时代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华人民,和将人格异化成资本本身的资本家,终究不是同路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参考资料:

《李嘉诚传:峥嵘》李忠海

《李嘉诚全传》陈美华, 辛磊

《李嘉诚开挂的一生(上):“统治”香港》董佳宁

《李嘉诚内地财富密码:捂盘》董佳宁

《【锐评】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人民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寒假记事作文 大自然的美丽作文 团结的作文素材 观后感作文300字 我最敬佩的人 作文 春节小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 七上英语作文 过年风俗作文 记忆深处作文 三年级作文春节 我的妹妹作文 信念 作文 惊喜 作文 惊喜 作文 绿作文 风俗作文 回忆作文 作文写景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我喜欢的植物作文300字 那一声叮咛作文600字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作文 幸福的味道作文600字 写过年的作文300字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作文 难忘的一天作文400字 关于放烟花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200字 写物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