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育部答澎湃:三年级不能学四年级的 培训机构要同步辅导

2020-11-21 23:05:01
相关推荐

3月2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各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有关情况。会上,针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巡视员冯洪荣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关于部分培训机构存在超纲超前的问题时,吕玉刚指出,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国家都是有教学大纲的,对每学期的进度是有要求的,“各省市在进行治理时,要对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进程、时间计划进行规范,三年级的孩子就不能进行四年级的学习,机构设置时要进行审批,每个班次要进行审核,防止不规范的行为,同时接受社会监督。”

他表示,培训机构要做的是同步辅导,同时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长培训,比如体育、艺术。

遏制课外培训,学校应发挥主渠道作用

在被问及如何判定培训机构超纲教学、如何惩处变相举行各类比赛的培训机构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明确表示:“对于课外培训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主要就是标本兼治、内外联动、积极稳妥地堵问题,该取消取消,该规范规范。”

他同时表示,除了遏制课外培训机构,学校也应发挥好教育及服务的功能,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对课外机构的需求。他认为,作为学校有四件事可以做好:

第一,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永恒的主题;第二,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学生三点半放学,也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学生放学后干什么去?这是导致培训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小学校应该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第三,规范招生行为,坚决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坚决砍掉利益链;第四,严格执行国家的教学大纲,让每个孩子有平等的机会。

吕玉刚说,对于培训机构会合理地进行规范治理,鼓励支持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怀的人办培训机构,按科学规律来教育学生。

培训机构应成为有益的补充,而不是取缔

会上,有记者问及“‘占坑班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北京也承担了很大压力,在进一步的工作中,难点和挑战在哪里?长效机制能否落实?”

对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对民办学校违规违法的治理,连带校外负担的治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各类形式繁多,早期有工商批的培训机构,也有公司沾边的,行业发展中他们已经存在,门类多、数量大。”

他表示,目前拉网式摸排工作还在进展中,“初步研判有工商批的、带沾边的‘占坑班’,最小数在三万以上。”且分布不均衡,“海淀区和朝阳区比较集中,既有老牌的科技活跃区,也有新发展区域,多种原因形成了这种情况,多数做得比较好,少数违规违法,但(整体)数量大,主体多元。”他指出,教育系统批的有2000家左右,比较规范,是真正在进行教育补充,但也存在“超纲抢跑”的问题。

此外,他表示治理难度也是一个问题,“需要综合治理、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冯洪荣说,北京市委市政府很重视这件事,但要落地实施,主责还是在各个区,要指导各区成立联动机制,重点区域要提高建制、形成合力,“这个是比较难的,但目前在做。”

他认为,除了政府协作治理外,社会、学校、家庭也应该形成一个共同认识,“都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负责,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各自该尽什么责,哪些错位要纠正,都要形成一致的认识。目前从市委市政府到区已经一致了,还有学校、家庭和全社会。”

冯洪荣指出,学校、家庭等各方应跳出各自的圈子,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最高位置,“有损健康的事坚决不能干。”他介绍称,最终要建立起民办教育、家庭教育都能按照秩序各自运行良好,“既要把孩子的负担降下来,又要把育人的质量提上去,这个也很难。”

他表示,“下一步不管怎么难,都一定要攻坚克难,按照精治、法治、共治的原则,边提高共识边突破,一步步循序渐进。”冯洪荣指出,通过多方协作治理,最终是希望培训机构成为有益的补充,而不是取缔。

要解决家长最关心的均衡和质量问题

对于北京目前的教育情况,冯洪荣表示,要解决好两个让老百姓安心和放心的问题:

一是均衡和公平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到教育差距。冯洪荣说,北京这几年通过学区制、集团化、统筹等各种办法,在区域内外,进行优质资源和普通资源联动,通过各种办法扩大优质资源的基本面,逐步让大家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前北京最大的教育改革就是教育均衡。”

冯洪荣指出,教育均衡和公平问题还不一样,公平又分为资源公平和机会公平。他介绍道,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现在北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优化,缩小校际差距、区域之间的差距,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另外,把优质资源做成机会公平,大家都有机会获得,同时也有区内保底。”

冯洪荣介绍称,北京初中就近入学去年已达到95%,小学已达到99%,“剩下的1%和5%再想突破就非常艰难。”

二是质量问题。冯洪荣表示,一个孩子要全面健康成长,不是纯考试的问题,但考试确实又是现实需求,“我们关心孩子,还是要关心孩子健康。满足正常的发展需要。质量是要以育人为本,不能以分数为本。总的教育大方向还是全面成长,健康第一。这个需要大家共同提高认识。”

他表示,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权,不赞成不提倡区分孩子、给孩子贴标签等行为,而就近入学应该成为是主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假如我是作文 微笑的作文 彩虹作文 西瓜作文 英语作文图片 老家作文 道德 作文 作文万能素材 三篇作文 作文的格式 享受作文 一句话作文 书包作文 作文大全小学 警察作文 作文下雪 怀念 作文 作文续写 苏州作文 写故事的作文 作文课 怀念 作文 杭州作文 海作文 作文900字 追作文 改变的作文 我的爸爸的作文 作文桃花 汉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