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要打篮球》:赛场就是最好的真人秀场

2020-11-22 03:00:01
相关推荐

作者/思涵

“好好的一个篮球综艺,我竟然被最后几分钟的内容搞哭了。”在看完腾讯视频《我要打篮球》第一期后,一位豆瓣网友写道。

让网友流泪的是一位聋人球员韩超,他永远听不见篮球擦网的美妙声音,也听不到场下的欢呼与掌声,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场上用眼神和手势与队友沟通。正如一条弹幕所说,“一不小心戳中泪点,无论什么人都有热爱篮球的权利。”

《我要打篮球》自8月21日上线,至今已经播出两期。在这两期节目中,定格过不少令人惊叹的进球瞬间,更讲述了年龄、性别、身份各异的人与篮球有关的种种故事。不仅认真对待打篮球这件事本身,更要在故事中传递这项运动的魅力——这是《我要打篮球》将真人秀手段与篮球相结合的初衷。

事实上,篮球受众从来都不拒绝真实动人的故事。七十多年来,NBA的赛场上诞生过无数耀眼的偶像,他们几乎个个都有一连串脍炙人口的励志故事,在青春期男孩女孩的QQ空间和语文作文里频繁出场。只要不伤害体育精神本质,球迷群体完全具有消费真人秀故事的能力。

同时,《我要打篮球》的真人秀叙事也能够拉近普通观众与篮球的距离,将体育比赛“翻译”成更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表达。在节目中,林书豪说“输赢是非常重要,可是不是唯一有意义的东西”;李易峰说“付出没有回报,这不就是人生常态”。在尊重比赛的基础上运用好综艺手段,篮球就不是非球迷观看《我要打篮球》的障碍和门槛,而会成为积极能量的意象与载体。

打篮球的人有千万种样子

总有一个恰似你

以运球花哨著称却想证明自己实战能力的街球手、勇敢宣告“球场也是我们的地盘”的女球员、总是孤身奋战、想为家乡篮球做点事的云南扣篮王……仔细观察《我要打篮球》海选阶段中完整呈现而非快剪的比赛,会发现对战双方通常都会拥有一个强身份标签。这种身份标签或是作用于比赛双方的冲突感、或者本身就具有故事性,最终都为节目的真人秀叙事服务。

在第一期节目中,体能力量训练师路给姆的上肢肌肉非常发达,而“云南滑翔机”矣进宏的弹跳能力惊人,他们的1V1展示的是“绝对力量”和“绝对高度”的对决;在另一场3V3的比赛中,对战双方分别是来自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和职业比赛的球员,用MC麻昊天的话说,“一边赌上了中国大学篮球最高水平的荣誉,一边赌上了职业球员的荣誉。”这会激发场上球员的斗志,也挑起了场下球员乃至观众的观赛热情。

如果说力量/高度、大学生/职业球员等身份标签贡献的是比赛本身的戏剧冲突,那么还有一种类型的身份标签则丰富了篮球爱好者这个群体的面貌,让更多观众获得共鸣。

在今晚上线的第二期节目中,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姜钧馨、四正、陆羽三位偶像歌手。在一档体育题材综艺中,艺人——尤其是偶像,显然是一个敏感的身份。但从“今天不会有唱跳rap,只有篮球”的赛前宣言,到零分强压下接连打出的关键三分球,再到坚持拼到最后一分钟的韧性,艺人队让全场球员自发地为他们喊“加油”。

正如他们的对手所说,“大家不管练的水平多高,用的篮球场、篮球筐都是一样的东西。我也希望,大家能把一些敬意分给不属于篮球这个专项的人。”这一次,三位偶像歌手的标签不再是“艺人”,而是代表所有在其他领域工作的人,展示了自己面对强大对手毫不退缩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能够获得掌声的原因。

海选阶段还有几组让人印象深刻的球员,比如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前女子篮球国家队队员石一童、已经42岁但始终坚持高强度训练的退役球员王晶、虽然无法听见声音却依然能与队友默契配合的聋人球员韩超……用实力说话的石一童让人看到了球场上的女性力量;落败而去的王晶想让年轻人知道“一个叔叔辈的人是怎么对待自己热爱的这项事业”;韩超拿着写好了自我介绍的纸板,一句虽不标准却坚定的“我要打篮球”道出了最动人的告白。

这些选手的意义是构成身份各异却同样热爱篮球的多元形象,在人物众多的海选阶段加深观众对球员的印象。同时,这也是综艺节目在选角上扬长避短的体现。

单从篮球技术上看,篮球综艺选手的整体水平显然无法与专业赛事抗衡,但综艺节目的优势恰恰在于可以囊括更多元的球员,无论性别、年龄、出身,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产生共鸣。基于热爱、竞争、友情等主题的共鸣,不单可以覆盖所有爱打篮球的普通人,甚至可能召唤更广泛的共情。

有创意的赛制

可以成为真人秀剧情的催化剂

当是否具有故事性成为节目选角的参考维度之一,会不会伤害比赛本身的公正?在《我要打篮球》中,战力值规则的引入可以打消这种顾虑。

作为领队,杜锋和李易峰、林书豪和邓伦分别带领的两个阵营各有18个席位,每队的战力值总数都是1000万。战力值的概念类似于NBA工资帽,领队通过对海选时的胜方球员“出价”,招揽球员入伙。

在战力值和席位都有限的情况下,领队会综合考虑队伍中需要什么位置、什么能力的球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择优录取。当队伍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1号位和2号位,哪怕再遇到优秀的后卫,领队也可能放弃;就更别说将宝贵的战力值浪费在能力不足、徒有故事的选手身上了。

《我要打篮球》的赛制不仅为真人秀画出一道名为“公正”的底线,更营造了一个充满强压和变数的真人秀环境。在进入CBA选秀和试训这个终极奖励的诱惑下,球员们会拼尽全力赢得胜利;而贯穿节目的战力值规则会将领队和球员置于同一个场中进行互动。

在海选阶段,双方领队的战力值出示就像是一场博弈,互相猜测、打探消息,判断自己需要给出多少战力值才能够将心仪的球员招至麾下。

总导演朱玲表示,在后续的每一场比赛中,都会进行新一轮的战力值分配,它可以量化领队对球员现阶段的评价。得到高战力值的球员会被激励,得到低战力值的球员可能表示不服、也可能由此反思自己的缺陷——由此,领队与球员之间产生了戏剧张力,球员自身的成长线也会更加明晰。

在海选阶段还有一处有趣的赛制设计——魔王buff挑战赛,它造就了第二期的一场重头戏:球员铁牛命运的一波三折。

早在《我要打篮球》制作团队去年推出的节目《这!就是灌篮》里,李易峰和林书豪就结识了铁牛,非常了解他在内线的优势,于是这次纷纷下场拉拢他。在所有人看来,铁牛一定会轻松赢得海选阶段的比赛。

然而在魔王buff挑战赛开启报名后,铁牛和他的队友由于实力出众,当仁不让低成为了挑战者。充满戏剧性的是,被邀请来坐镇的“魔王”正是铁牛去年节目里的劲敌:北大男篮的张宁。在这场对决中,求胜心切的铁牛一方出现失误,输掉了比赛、全员淘汰。直到海选结束,观察室的CBA官方球探团行使“捞人”权利,铁牛才被惊险“复活”。

在魔王 buff这个设定下,张宁带领的北大魔王队成为了这个场里的“鲶鱼”,打破铁牛几乎毫无悬念晋级的局面,激发了铁牛这条故事线的动荡。而作为领队的李易峰看到自己去年的球员张宁,既忍不住骄傲地向杜锋介绍张宁的能力,又不忍心看到自己想要争取的铁牛因此而淘汰,这种矛盾的表现构成了另一重戏剧冲突。

赛事与真人秀机位设置的完美结合:

最好的人设源于真实

强者相遇、以弱胜强、单方面打爆……从力量对比上来说,篮球比赛的“剧本”就那么几种,前两期节目就已经都展示了一遍。那么,《我要打篮球》要如何凭借什么来克服观众的审美疲劳呢?

目前来看,《我要打篮球》对此的解决方案仍然紧紧扣住“篮球真人秀”这一主旨。除了常规的赛事拍摄机位,节目组另设了40多个真人秀机位,捕捉球员的表情神态,还摸索出了一套融合了真人秀特色的赛事剪辑逻辑。

比如在罚篮的呈现上,《我要打篮球》通常使用篮下机位,先将镜头推至罚球球员的近景,强调他此时的专注与承担的压力;篮球一旦出手,便迅速将镜头拉开、切到全景,清楚地展现这个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篮球从球员手中飞向屏幕前的观众,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观赛体验。

在第一期清华北大三人组的比赛中,很多得分都归功于队友间的默契配合。因此在正常速度的呈现后,节目会在回放中定格关键瞬间、标注三个人的位置变化,充分解析他们是如何突破吸引包夹、分球给空位球员的战术配合。在《我要打篮球》中,回放和慢放不是冗余的气氛烘托,而是增加信息量的有效画面。

任何真人秀节目的观看粘性都来自于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心,《我要打篮球》同样如此。随着赛程的推进,球员们的日常训练和交流会被纳入镜头,成为对一场比赛结果的铺垫与解释。由此,节目的叙事重心向球员的个人成长以及团队内的关系倾斜,让观众对谁会当队长、谁会被淘汰、谁会排名上升等剧情性的问题感兴趣。

和所有叙事作品一样,真人秀视角下的篮球比赛也拥有“主角”。从剪辑的角度来讲,就是一场比赛中至少会有1~2个关键人物,二人通常是对位关系,可能是得分王、也可能是失误频出拖后腿的存在。镜头会更多地分配给重点人物,从而引导观众理解整场比赛。

就像电视剧都需要一个观众用来自身代入的人物,《我要打篮球》的比赛剪辑也具有一定的情感立场,而且这种情感立场并不一定倾向于胜利者一方。

在第二期节目中,四正、姜钧馨、陆羽组成的艺人队就是被“偏爱”的一方,观众不自觉地为他们的处境捏一把汗。对现场气氛的真实呈现本身就构成了这种偏爱:在姜钧馨打破零比分的进球后,现场选手对偶像的固有偏见被击碎,纷纷开始为艺人队加油。节目在剪辑时放大这些细节,其实是顺逻辑的。换句话说,这种情感立场经过了现场球员的检验,因此在观众身上再次奏效。

作为真人秀节目,《我要打篮球》不缺少“人设”,但所有的人设都来自于球员的真实表现,节目组只负责抓取、不负责策划。比如第二期的CBA退役球员王晶,赛前大家都以为他会是一个打不垮的人物,却没想到张子昊站出来赢得了比赛,造就了一个重要的剧情点。事实上,王晶与任何对手相遇都会产生故事,而最终到底是“宝刀未老”还是“虽败犹荣”的人设,都是真实的比赛结果决定的。

真人秀人设与专业性并不矛盾。比如有网友说,“杜锋指导让我想起了《灌篮高手》里的安西教练。”这种人设的成功塑造,正是因为杜锋一针见血地指出赵强的运球次数过多、成功预测姜钧馨的进球、出言指导石一童,展现了自己的专业度,这才立起了一个睿智、幽默的教练形象。

破圈永远是垂类综艺绕不开的话题。节目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如何对体育小白观众和女性观众更友好?这个问题盘旋在所有主创团队的心里。不过,专业性不是不断去提高观看和理解门槛,而应该体现在对运动规则和体育精神的尊重上去做更多方面的呈现——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打篮球》试图通过真人秀的语言来讲述篮球故事。

毕竟,篮球吸引球迷的也不只是技巧和战术,更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各有特色的球星和那些热血的桥段。而篮球真人秀的意义,不正是用最通俗的语言,向普通观众讲述那个他们本来不理解、球迷却为此着迷的美妙世界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练字作文800字 作文日记300字 坚持的材料作文 新闻特写作文 真情作文600字 宝石花的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好孩子 关于猫的作文结尾 委屈的作文400字 父母之爱作文 写给两年后的自己作文 作文书香伴我成长 牵手作文600字 学会欣赏自己作文 高考作文必备素材 美的力量作文 健康生活方式作文 学校的长廊作文 赞美中国的作文 我们班的同学作文500字 初中元旦晚会作文 一件烦恼的事作文400字 怎么辅导作文 明信片英语作文 暑假作文500字 清明节作文800字作文 我不再退缩作文600字 英语记叙文作文 描写黄山云海的作文 幸福很简单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