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 做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文章

2020-11-22 15:05:02
相关推荐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答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记者问

中国江苏网讯 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行再谋划、再深化。新时代新起点上,浙江如何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高水平做好全面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记者就此联合采访了浙江省委书记车俊。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把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纳入“八八战略”,大力倡导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能否介绍一下蕴含其中的核心思想及其深化发展?

车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浙江亲自擘画实施“八八战略”时,就鲜明提出“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战略视野和远见卓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价值。其中,具有历史性、开创性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长三角一体化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可以为率先实现现代化打造“试验田”,可以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培育“重量级选手”,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二,确立“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的16字合作方针,“虚心学习”就是要找自身之不足,学沪苏皖之所长;“主动接轨”就是明确定位,接轨国际化现代化;“真诚合作”就是构筑新型合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合作与发展;“互利共赢”就是扬各自所长,实现长三角地区共同繁荣。

第三,提出建立长三角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共同制定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等合作倡议。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倡导推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主要领导座谈会制度,从2005年至今已连续召开14次,有力地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前后一贯的,也是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最近又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追求,“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的推进路径,“凝心聚力抓好落实”的关键保障,为新时代长三角合作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浙江正在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系列活动,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决心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引导全省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锚定更高目标、确定更优思路、拿出更实举措,高水平做好全面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

记者: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浙江有哪些考虑,将从哪些方面着力?

车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开启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要求我们立足全局,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要求我们勇立潮头,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一体化发展的获得感。

对于浙江来说,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我们主要有三点认识和考虑。第一,这不是一个市、几个市参与的事,而是全省域的大事。全省各地都要各尽所能,各扬所长,参与和服务一体化。嘉兴、湖州、舟山等接壤区域、毗邻区域,要深化务实合作,继续走在前列;杭州、宁波、绍兴等环杭州湾地区,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力求收获更多合作成果;温台、金衢丽等地区也要主动创造条件,寻找合作切入点,打造发展新亮点。第二,这不是一个领域、几个领域的合作,而是全方位的合作。长三角一体化涉及产业科创、区域市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只要是国家有要求、发展有需要、群众有需求,就千方百计去合作、去协调,决不避开难题谈一体化、绕开难事推一体化。第三,这不仅仅是洽谈对接、互动交流,而是深层次的一体化。一体化发展,不同于浅层次的区域协作,而是区域合作与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的高级形态。要下大力气打通一切有形、无形的“断头路”,打破一切有形、无形的“藩篱”,全面提高一体化发展质量。

今年以来,在上海的龙头带动下,三省一市联合编制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近期工作要点,明确合作与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将全面抓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一体化发展各个环节,共同办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大事,共同办好重大改革探索突破的难事,共同办好创新引领发展的要事,共同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努力在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浙江作为、作出浙江贡献。相信通过一段时期努力,长三角地区一定能够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记者:长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近年来三省一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如何加强区域改革联动,进一步放大改革红利,请您谈谈浙江的思路?

车俊:区域一体化实质上就是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合作事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项目建设,而更多需要依靠改革来破题,需要从制度、政策、标准等层面加以协调对接。改革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何强化改革联动,最大限度释放改革能量,是一个重大问题。我想可以重点从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位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地带,在全国大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以区域港航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为基础,更好整合资源推进一体化,扛起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和责任。协同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更好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新举措。

二是加强重大改革成果的复制推广。长三角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比如建设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各地在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过程中,形成一大批创新性的制度成果。我们要加强试点做法的总结交流,率先在长三角范围内复制推广,推动改革“盆景”变“风景”。

三是探索重大改革的集成推进、联动实施。近年来,浙江大力探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把看似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产生了牵一发动全身的裂变效应。各兄弟省市也创造了“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一张网一扇门、群众办事不求人”等许多鲜活经验。对这些共性互通的重大改革事项,可以探索联动实施,打破省际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共享,为长三角群众和企业跨省市办事提供更加便利高效服务,共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记者:上海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龙头,浙江多年来主动接轨上海,浙沪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当下,浙江怎么看待浙沪合作,对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何期许?

车俊: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是“八八战略”的题中之义。新征程上,上海正全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城市功能和地位无可替代;正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建设,其影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浙江来说,接轨上海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增强了。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就是接轨高质量发展,就是接轨国际化和现代化。我们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把握机遇,全域接轨上海,全方位接轨上海,努力把浙沪合作推向深入。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不在于地方大、人口多,而主要在于其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乃至服务全球的大格局、大视野。当前,上海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特别是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既是上海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大举措,也是上海服务长三角的大担当,同时更是浙江接轨上海的大机遇。我们将借上海科技创新龙头带动之势,积极参与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合作打造重大科创平台,共同培育数字经济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将借上海现代服务龙头带动之势,积极承接现代金融、研发设计、高端中介服务等的辐射扩散,积极引进上海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推动产业层次和民生福祉的整体提升。我们将借上海开放发展龙头带动之势,学习上海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上海这个中国大陆最大的“国际化窗口”,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全面提升我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记者:江苏和浙江各有发展禀赋和特色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各领域合作,产生1+1>2的合作共赢效应?

车俊:浙苏两省位居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南北两翼,地相依、水相连、人相亲,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区域功能等方面各具特色,在我国改革开放史上各自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温台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在互学互鉴、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新起点上,浙苏合作要各扬优势、实现共赢,需要有一个牵引性的大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共同谋划建设“一圈两带一廊”。

“一圈”,就是谋划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争取启动第二轮太湖治理工程,深化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太湖流域综合保护开发水平。

“两带”,就是合力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通过这两条带的建设,探索形成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完善区域新经济走廊架构,共同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一廊”,就是共同建好G60科创走廊。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将G60科创走廊拓展成为覆盖三省一市的共同廊道。江苏特别是苏州在产业技术创新上走在全国前沿,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落实好共建G60科创走廊协议,整合利用区域重要科创资源,共同把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化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集聚带。

记者:近年来,浙江与安徽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区域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合作成效,下一步如何采取更加务实高效的举措,更好地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

车俊: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两山”理念为引领,与安徽联动推进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保护、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等一系列任务,去年又签署《共同打造浙皖世界旅游目的地合作协议》,绿色发展合作渐入佳境。

当前,浙皖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合作领域多、空间广。一方面,要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上深化合作,持之以恒合力做好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共同构筑起跨省界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廊道;加快两省旅游资源统筹和高效利用,共同打响区域旅游品牌,协同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样板。今年浙皖旅游合作有一个大利好,就是杭黄高铁将建成通车。这条线路集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为一体,可以说是“名山胜水一线牵”,要加大力度共同推进旅游开发,高水平打造“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至黄山国际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要在创新驱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上拓展合作空间,协同共建大科学设施,联合争取并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好服务两地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特别是合肥高校众多、科技资源富集,浙江在应用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浙皖两地在创新合作方面潜力巨大,我们一定要联手把这篇文章做好。

本报记者 倪方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1-22 17:13看,兔子的眼镜[陕西省网友]IP:3407546914
    “八八战略”深化相信未会有更多机遇和挑战期待政府和企业能够共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顶1踩0
  2. 2020-09-13 20:48下一站---彼岸[青海省网友]IP:1740650225
    很期待到更多长三角地区发展成果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够多些合作共推进更高质量化发展。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乐闹元宵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作文 世界上最短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小贝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作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 父亲节怎么写作文 温暖作文450字左右 越来越好作文600字 发现作文500字左右 毕业对老师说的话作文 端午节踏青作文 四年级上册写人的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作文 最美的时光作文800字 思念作文300字 舍不得离开你作文 游隐贤山庄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乐园 快乐六一作文四年级 快乐六一作文五年级 高中作文议论文范文 人物描写作文100 告别过去作文600字 火把节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50字 铭记那份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