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刘斯郎:德国的下水道不堵?公知们都是怎么骗中国人的

2020-11-23 07:05:01
相关推荐

作者信息:刘斯郎,去过二十多个国家的知名小粉红,常常被网络批斗的95后自干五。微信搜索公众号:郎言志,关注更多精彩好文!

有一个故事骗了整整一代中国人,而藏在这个故事背后的,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真实的世界”。

2016年初秋,我住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巴伐利亚州边上的一处德语区小城里,在由严谨认真的德国人设计的城市街道上行走,颇有一种到访先进社会的欣喜感,更有一种愧不如人的民族羞耻感:瞅瞅人家这沿用百年的城建,再看看青岛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我们差人家何止百年。

我是从小看着公知杂志长大的,彼时也会说出些公知一般的话。带着极强的民族责任感,我迫切地想让我的同胞们知道:在精致、优美、严谨的西方世界,城市不怕下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下水道精神”非我辈能及。

结果没过几日,一场狂风暴雨扫过山脚,言传千里的“下水道精神”没能顶住······一个可能地下埋有比中国街道还宽的下水道的城市、一个可能在下水道井口不远处藏有油纸包的城市,居然“泡汤”了。

“不可能,这绝对是个案”,这是我早期的想法。可后来,内涝的情况陆续在广阔的南德、在发达的大巴黎、在先进的威尼斯茱莉亚等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于是,我开始恍然醒悟:该死的一群公知骗子,居然骗了我这么多年。

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其实挺大的,因为我这人最厌别人骗我。大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喜欢打假各类“公知体”的虚假内容。

所以,我觉得我很有必要继续高举“打假公知”的旗帜,扒一扒公知们舔洋贬中的谎言,以便大家在现实生活和网络舆论中,能参考甄别,免得和我一样上它们的当。

国外做事打算长远,城市都没有内涝?

我们再回到“下水道”这个话题上。早些年最著名的公知文章《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无法复制的德国经验》,这篇文章最初于2010年7月发表在南方媒体《南X周刊》上,随后被各家公知型媒体刊发和再创作,成为“德国占领中国青岛期间”的光鲜记忆。

而该文章在之后的几年,不仅仅走进了千家万户,还走进了无数年轻学子的课堂,几乎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

这篇影响深远的公知体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我想已经不用我再详细解读了,因为很多人都看过了。除了对德统青岛期间所作所为的点赞和歌颂,这篇文章还在贬踩中国的基础上,将“德国精神”捧上了天。例如出自其中最著名的公知洗脑故事:

青岛的城建人员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损坏,到处找不到合适的,最后求助于德方,结果对方很快回复说,不用担心,在那个损坏的零件周围三米范围内,肯定有个地方藏有备件,工程人员细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个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纸包着的零件,拆开看还锃光瓦亮呢。

这则故事几乎成为了90后一代中国年轻人“向德国人看齐”的标杆,也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公知体文人”赞美西方人严谨认真、贬责中国人劣性满满的典例,甚至一度让不少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严谨负责的态度”产生了膜拜感。

▲直到2019年,还有人认为德国的下水道“从来不赌”。

然而,其实早在2011年、2013年就有多家机构出面针对该文章辟谣。在该文章盛传两年多后,时任青岛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乔先生就已经通过人民网公开辟谣过了:网传“油纸包”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当年德国的)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水泥的,不存在金属零件。

也就是说,那篇在各大刊物发表的文章,系造谣帖。

而且,根据后续媒体调查和官方公布的数据,我们发现这篇公知文还有很多问题,例如文章有意将德国给青岛建设下水道的行为引伸为德国人的“良心”。而事实上,德国人给青岛修建下水道,一是作为殖民地的军事用途,二是为了证明德国的殖民优于英国的殖民,是丑陋的“殖民竞赛”。

▲人民网曾专题解析该谣言内容,但也顶不住公知们的宣传。

此外,这篇造谣文章还将青岛排水系统的完善、不容易内涝全都归功于德国统治时期的建设。这也是非常恶意的歌颂殖民者的行为。

事实上,经过百年洗礼,德统时期的下水道能用的也就剩下2.66公里左右,不足青岛下水道总长度的千分之一。而且,青岛靠海,地势整体向海倾斜,本就容易排涝,将“不涝”归功于严谨的外来侵略者,纯属脑子被门缝夹了。

尽管有关部门和非公知型媒体在这些年反复辟谣此事,但我们发现,仍旧有很多公知摇旗呐喊,歌颂西方的基建之完善、做事之严谨、目光之长远。

可事实却是,像郎君这样被公知骗了大半个童年的年轻人,走出国门一看,发现公知们描绘的全是假的。

这是2002年德国萨克森州内涝,100多人死伤:

这是2013年南德雨季城市内涝,造成重大损失:

这是2018年德国首都柏林内涝,场面一度尴尬到让不少记录者直呼“太讽刺”:

不止是被吹上天的德国这么“尬”,其他几个公知口中的“牛逼国”也是一样的情况。

这是2018年法国巴黎内涝:

这是2019年意大利威尼斯内涝:

这是2016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内涝:

这是2017年美国休斯敦内涝:

作为专业的“打假公知”大户,我知道就以上这些内容依旧不能堵住公知们舔洋的嘴,因为这几年在辟谣过程我们已经收到过公知们无数次的此类抨击:有本事你出数据,看看谁的内涝多,就知道优劣所在了。

讲真,真不知道这群人是真有学问还是假有学问,反正我们这群被忽悠大的晚辈是不会再上他们的当了:拿人口和都市稠密的、降水集中且雨量较大的中国季风气候区和德国这种人口较少、降雨较少的温带海洋气候以及大陆性气候去做比较,是赤裸裸的耍流氓。

如果“大学者”们非要这么比,那拿西藏、新疆去和他们比,或者拿撒哈拉沙漠边上的城市去对比,看看谁最牛逼。

▲图一是降水量图,图二是气候图,可以看见,不管是气候还是降水量,欧洲和中国中东部都有巨大的差异。中国中东部为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欧洲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雨季不集中。没有可比性。

我说这些不是说要和别人比烂,更不是说要贬低谁。的确,中国的很多城市排涝做得确实不好,西方的部分城市的建设模式的确值得借鉴,但也不至于像鼓吹“下水道神话”的公知一样,把自己贬入地的同时,还非要把别人捧上天,甚至神话侵略者的殖民行为。这不叫“虚心借鉴”,这叫膝盖软得“犯贱”。

更何况,那些被公知们极度神话的发达国家,做得其实真的不怎么样,除一些个案外,根本就不存在整体上的“严谨认真、计策百年”的情况。

我们接着谈和“下水道”相关的基础建设。在公知们口中,由于西方人“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和“目光远比中国人长远”的人种优势,决定了西方的基础建设都像“超级德国下水道”一样沿用百年,依旧先进中国很多。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想,相信这种说辞的人在变得越来越少。

其实早在《真实的中国与世界》系列文中,我就已经反复强调过了,西方“可怕的”是它们几十年前就这样了,但“更可怕的”是它们几十年后还那样,甚至还不如当年。

如今中国西部的基础建设都已经不逊色于西方,不少西部的城市的基建都远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都市,中东部地区在这方面更是远甩欧美城市十至数十年。

造成这种与传统印象相反的“现实逆向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因为客观现实不会随着公知们的主观意识而改变,公知虽然能影响人们的认知,但改变不了客观事实;

二是在这过去数十年间,中国一直在飞速发展,而西方社会一直处在原地踏步阶段;

三是被神话的严谨西方、目光长远的西方,事实上并不存在。

就像“德国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的故事被捧上天后又掉入谷底一样,人们不仅发现这故事背后谎话连篇,甚至还发现“严谨的百年工程”在百年后,近80公里的总长度仅存2.66公里能用。神话不仅不在了,还很打脸。

这样的实例其实还有很多,水城威尼斯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未能解决“城低偏逢连夜雨,全城都在水中泡”的问题,而且几年来近乎年年如此:

这是2018年八大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之一的意大利热那亚坍塌的莫兰迪大桥,大桥投入使用仅四十多年,且事故发生前不久方才维修过:

这是2020年7月29日,美国货运列车在美国亚利桑坦佩镇湖(Tempe Town Lake)大桥上的脱轨事故。近年来,美国连年高频出现火车脱轨、相撞事故,损失巨大:

比美国要严谨上数倍的德国也不例外,高铁脱轨、火车相撞,也是时有发生:

▲1998年,德国高铁脱轨事故现场,造成200多人死伤,成为高铁史上最严重的伤亡事故。

▲2016年,德国慕尼黑两列火车相撞,原因系调度员疏忽大意。

▲2018年,德国北威州火车相撞事故现场。

可以说,这几年德国火车出轨、相撞事故的频率,和美国是一样的,几乎年年上演。

事实上,被神化的德国不仅是西方出了名的“火车不准点大户”,准点率一度低到70%不说,还因为疏忽大意闹了不少的笑话。

众所周知,德国和意大利、日本一样,是早期全球高速铁路的领头羊,但在早期的”百年计策“之后就一直没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而根据时代的变化,其数十年前的系统和基础配置已经不足以满足发展需求了。于是,严谨的德国人决定扩建。

2017年12月,历时25年建设、总耗资超百亿欧元的”柏林-慕尼黑“高铁终于开通了,德国总理和交通部长、以及西方各大媒体都到场了。结果,铁路负责人在兴高采烈跟全球媒体发了通告之后,首趟高铁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在首次载客运行途中晚点了两个小时。

▲时任德国交通部长与“抛锚高铁”的亲密合影。

要说这“一次意外”可以理解,但这趟车在抵达慕尼黑后,又“抛锚”了一个多小时,让车上两百位位嘉宾和记者猝不及防。此后连续两天,这趟代表着“德国工业进步和严谨精神”的高铁列车,又因为技术原因取消了多趟。

同样囧的,还有一样被公知们奉为认真严谨国度的英国和日本。多年前,英国人因为信任日本人的认真严谨态度,而将本国的高铁建设项目投标给了日本日立集团。

这是这条线路的设计图纸:

2017年10月,日本日立集团向英国交付了这条高铁,英国人也高兴坏了,因为这意味着英国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高铁通车了。

可是,在通车首日,这趟日产高铁就因为技术故障迟到了25分钟,随后更是状况百出,一路上走走停停,甚至直接原地不动,最终到达终点的时候延误了41分钟。

这还没完,根据英国媒体和乘客的爆料,这项两个“严谨大国”的跨国合作项目,还出现了更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故”。

故障过程中空调系统崩溃,车厢里变成了“水帘洞”:

根据人体工程学涉及的椅子当场漏气,大批乘客只好站在过道中:

而且,由于车厢漏水,致使车厢内停电,网络信号和空调全都罢工,那叫一个折磨人啊······

此事激怒了不少英国民众,于是严谨的、目光长远的英国人,指着日本人帮忙修建的高铁说:偷工减料、做事不严谨的日本人。

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怨人家日本人,毕竟事是在你英国做的,验收也是你英国验收的,要说到底是谁“稀里糊涂”吧,我看两家都半斤八两。毕竟,如果英国人有做到严谨规划的话,也不会到2020年,当全球进入5G时代的时候,连4G都还没普及到位:

▲此前BBC报道,英国伦敦将在2020年把4G普及到地铁站。严谨认真地规划了这么多年,终于要建4G网了······

上面这些其实都算是个案,但众多的个案集中在一起,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两年我也去了很多公知口中“严谨认真”、“目光长远”、“百年大计”的国家,发现都是这样一种情况:社会管理层吊儿郎当。

其实不管是美国纽约郊区坑洼起伏的道路,还是法国巴黎脏乱破败的地铁站,不管是总会有脱轨风险的意大利铁路,还是很难找寻到公共厕所的西方城市规划······都能让人刷新认知。

的确,很多东西已经在欧美沿用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仍在用”不代表“还能用”,更谈不上“高质量地用”,很多时候完全是因为没钱改变,也没人愿意去改变罢了。

当然,如果“公知体”们非要舔一下西方,赞扬人家东西用到烂还在用的节俭,那我也只能这样说了:

若是中国地铁站里都是老鼠和垃圾,若是中国地铁站没有网络信号,若是中国的城市公路坑坑洼洼没人修,若是中国的火车动不动就出轨死人,若是中国的城市涝了几十年也没任何改变,然后我们继续沿用这样的设计维系数十年,甚至是百年,公知们是否还会继续赞美这是“百年大计用百年”、“节俭朴实目光长远”呢?

我这两年做“打假公知”的社会科普工作,还遇到不少公知拿西方的百年工程“秀”,他们往往还要加一句“人家西方能沿用百年,而你中国不能”。我就很纳闷了,四川都江堰、河北赵州桥、福建洛阳桥······哪个不少沿用了千百年?到底是自己知识不够,还是心中眼瞎看不见,还真是值得一问呢。

▲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在使用的福建泉州洛阳桥,这是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

“要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是很多公知在发现自己立场站不住脚后常说的一句话。的确,我们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也很有必要学人所长,但“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该被等同于通过造谣、篡改事实的手段神话别人,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甚至有“搞精神殖民主义”的嫌疑。

而至于某些人,为何要以造谣、篡改事实的形式,到处宣传洋人的“高达伟岸精神”,甚至是动用公共媒体资源进行广泛的传播,这的确是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否则,像影响一代人的“青岛下水道”这样的骗局,还会上演。

站着看风景比跪着看好,因为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

往期好文:

不知不觉,美国6大对华行动正走向失败!评国民党前主席“欢迎美国高官访台”:风云百年后,仍是美帝走狗所谓的“海峡中线”是怎么来的?台湾岛的历史地位和战略地位解析今年公知不断翻车打脸:长跪的洋奴该醒醒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新青年思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上海中考作文题目 欲速则不达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三年级作文我的爸爸 井底之蛙作文 体验生活作文 感动的作文600字 环保作文题目 百度作文 关于母爱的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 800字作文优秀大全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 我成长了作文 推荐一本书的作文 未来的学校作文 乐于助人的作文 关于家的作文 奇思妙想作文 江南作文 三年级作文大全 即景作文 体育老师把我C了一节课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英语四级作文模版 拔河比赛作文400字 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英语六级作文范文 一个人走夜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