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扬州早茶名点大全 这才是扬州早茶最真实的写照!

2020-11-23 09:20:01
相关推荐

扬州,一个诗一般的地方。它曾有过“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繁荣,也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风光,更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浪漫。而对于吃货来讲,更吸引人的是它那丰盛、精致到了极点的扬州美食。“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句俗语说的便是扬州人的生活状态,“皮包水”说的就是扬州一大美食享受——喝早茶。“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糕,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这正是扬州早茶最真实的写照。

扬州早茶和广式早茶有什么区别? 说起早茶,其实最著名的还是广式早茶,但若论起历史来,还是扬州早茶来得久远。早在清康乾盛世年间,扬州的富商大贾就养成了盛况空前的喝茶遗风,茶叶不多的扬州一时间成为饮茶大埠,坊间不少老字号的饭店、酒楼,竟都是以茶社、茶楼命名的,因此在《扬州画舫录》中便有记载:吾乡茶肆,甲于天下。

与其它地方的饮茶习俗不同,广州、扬州二地的早茶,均是将喝茶与菜点相结合,但相比之下,广东早茶多为自主选择,更随意一点;而扬州早茶则就显得十分隆重,充满了仪式感:它有一套完整的礼仪规程,一餐早茶就是一桌完整的筵席,往往要吃上一两个小时,从凉菜到炒菜,再到各式点心、主食、水果、调味小碟,一应俱全。这些餐点一茬一茬慢慢地上,其中菜肴与点心品种之繁多、制作之精细,是扬州早茶最令人叹为观止之处,有学者称之为“饮茶如筵”。

早茶,到底喝什么茶? 既然是早茶,当然离不开一个“茶”字。在全国范围内,扬州的茶叶其实并无太大名气,但扬州人就好喝一口本地茶。在一顿完美的早茶中,茶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既可以中和吃多面点的干涩口感,又可以去油解腻,吃一个带肉馅的包子或蒸饺,再去喝几口茶,很是爽口。绿杨春 扬州有好茶,名唤绿杨春,与此处最美的颜色、最美的植物和最美的季节一一对应,字字相关。扬州的产茶历史颇为悠久,而且质量优良,五代毛文锡在《茶谱》中记载:“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岗,其茶甘香,味如蒙顶焉”。绿杨春茶主要产自扬州仪征捺山等周边丘陵地带,对于加工制作都有极高的要求,冲泡后叶如兰花绽放,叶色嫩绿,叶底舒张,茶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有板栗香气,滋味浓醇。

魁龙珠 自1921年问世至今,魁龙珠茶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这种茶是富春茶社的独创,将浙江龙井、安徽魁针、江苏扬州珠兰按配方比例兑配而成,再以运河水冲泡,三茶妙配,“色、香、味”俱全。有人曾言魁龙珠乃是“一壶水煮三省茶”,堪称妙评。魁龙珠茶集龙井之清、魁针之厚、珠兰之香于一体,其色泽清澈,浓郁淳朴,芳香四溢,口感柔和,经久耐泡,还可在就餐中解除菜点的油腻,因而受到茶客的普遍赞誉。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认为,龙珠名雅味醇,乃“独沽一味”的好茶,不管泡几次,滋味都是一样的,既不走味,也不浓苦,配上扬州的肴肉、干丝和三丁包,魅力无穷,感觉“此味只应天上有”。

早茶中的当家花旦 酱菜 在早茶上,每桌还会有几盘品种不同的酱小菜,乳黄瓜最常点,皮薄肉厚,爽口清嫩;酱芽姜,选取浙江或安徽嫩姜为材,最肥、最嫩、纤维少、入口脆;宝塔菜,取甘露子为材,形如螺丝又像宝塔,脆而清,细而嫩;还有萝卜丝、地瓜、芥头、菜瓜,都一一蕴着酱香,让人食欲大开。

高邮咸鸭蛋 高邮咸鸭蛋属于早茶中的开胃菜,汪曾祺是扬州下属的高邮市人,虽然他对异乡人称道高邮咸鸭蛋并不太高兴——“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但他内心里还是为家乡的这道美味感到挺骄傲的。他写过一篇小文来赞颂家乡的咸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吃咸鸭蛋,“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干丝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

扬州的干丝,分为烫干丝和煮干丝,二者堪称双璧。各自的用处与妙处,朱自清说得清楚:“所谓煮干丝,那是很浓的,当菜很好,当点心却未必合适”。“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烫干丝是每桌早茶上必不可少的菜式,通常是一道主冷盘,从原料、刀工到烹调方法都极为讲究,也是扬州人公认的最有扬州特色的味道之一。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里曾写道:“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逼去了水,抟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真正的扬州大厨做烫干丝,一片豆腐干可被分成十七层然后切丝,丝细幼滑,身份清爽。

另一种干丝的做法是大煮干丝,有些正式的早茶餐桌上也会有。汪曾祺写过:“煮干丝不知起于何时,用小虾米吊汤,投干丝入锅,下火腿丝、鸡丝,煮至入味,即可上桌。不嫌多味,亦可加冬菇丝。有冬笋的季节,可加冬笋丝。总之烫干丝味要清纯,煮干丝则不妨浓郁,但也不能搁螃蟹、蛤蜊、海蛎子这些,那样就是喧宾夺主,吃不出干丝的味了。”一碗大煮干丝端上来,既看不见鸡鸭,又看不见猪骨,有的只是干丝、虾米,然而那浓浓的高汤里却全是宝贝,吃在嘴里,干丝绵软爽口,配料色彩鲜明,汤汁醇厚味美,深得食客的推崇,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肴肉 肴肉,过去是用明硝硝制的,故又叫硝肉,本是镇江的特色,但其发扬光大却是在扬州。镇江流行几句顺口溜:“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在早茶桌上,肴肉不是菜,而是茶点。老扬州人去吃早茶,无论到哪家,肴肉都是必点的菜,一些老派的甚至会带上一壶小酒,于早茶中优哉游哉地咪两口,肴肉蘸些姜丝米醋就是最好的下酒菜。

盐水鹅 扬州人好食盐水鹅,一天不吃就想得慌,在扬州盐水鹅几乎与瘦西湖齐名,一只鹅几份卤,即使是街头小食,制作上也不能马虎。在扬州,盐水鹅又被亲切的叫做老鹅的,除了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因素以外,其中不乏亲切的意味。老鹅之老还有另外的意思,一是说其大,在饲养的家禽中,鹅的个头是最大的;二是盐水鹅要做的好吃入味,卤汤一定要是有传承的老汤,做的盐水鹅才够味。再有呢,就是老鹅叫起来爽快、亲切,久而久之,盐水鹅在扬州人那里也就成了老鹅了。做得好的老鹅,外表澄黄油亮,不瘪不塌壮实饱满;味道咸淡适中,有滋有味;空口尝味不齁人,伴酒下饭也不淡;肉质酥润,香味宜人。所谓浓而不腻,淡而不薄,滋味鲜美,食后齿颊留香。盐水鹅在扬州既是家居小食,又是酒席华宴上首本名菜,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疯得大床的可人尤物。

三丁包 三丁包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酵软而带韧,食不粘牙。

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鸡丁、肉丁、笋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鲜、香、脆、嫩俱备,松软鲜美,食不粘牙。在此基础上加入参丁、虾丁的“五丁包子”更是营养滋补。“海参滋养,少用而不过补;鸡肉味美,少用而不过鲜;猪肉油香,少用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用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用而不过软。”这是乾隆的评价。

豆腐皮包子 豆腐皮包子名气不大,但却被扬州本地土著大力推荐:“这种包子的馅里除了豆腐皮还包裹着细碎的肉末和香菇,豆皮有荤香,肉的油脂被豆皮吸走后完全不腻。第一次到扬州,必须试试豆腐皮包子!”

千层油糕 千层油糕是扬州早茶代表品种,与翡翠烧买并称为「揚州双绝」。以清肥慢长起酵法,有着“其白如雪,揭之千层”美誉,绵软甜嫩,层次清晰。菱形块,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层,层层糖油相间,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目,食之绵软嫩甜。

翡翠烧卖 以皮薄馅绿,色如翡翠而得名的翡翠烧麦是扬州点心的另一道“双绝”。翡翠烧麦由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始人陈步云首创,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擀成菊花边状的面皮包入青菜馅,形如石榴,底若钱币,上端突露如蓬头,点缀上少量火腿茸,色如翡翠,看着就令人愉悦,犹如满园春色关不住。朱自清曾作文赞美道:“滋润利落,决不腻齿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靓丽悦目。”为了这一抹绿色,火候和时间必须精细的掌握。做好的烧卖,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尝起来更是糖油盈口,甜润清香。

月牙蒸饺 月牙蒸饺,形似新月,皮薄馅多。在制作肉馅时加入皮冻口感才最佳,皮冻的制作尤为考究,需要提前一天用最新鲜的食材来熬制骨汤,然后再去除油膜保留骨胶原蛋白,才能使最后的汤汁白皙清透。加入皮冻的蒸饺蒸好后,入口时卤汁最先溢出,也正是这份卤汁才能够在第一口尝到蒸饺的鲜香。

蟹黄汤包 扬州的小吃着实不少,“蟹黄汤包”堪称秋季的时令食品,常被人赞叹不已。其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蟹黄汤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讲究,馅为蟹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制作工艺精妙绝伦。完美的汤包要有“提笼摆菊”的仪态,即摆在盘子上,像一朵绽放的菊花,用筷子小心提溜起来汤包就瞬时变成了一个“小灯笼”,透过光,甚至能看到汤水在里面摇晃。

刚出笼的汤包,其吃法也有讲究,不能“囫囵吞枣”,一口一个,尝不到其真风味,必须是在汤包皮上咬一小口,让其热气散发出来一些,然后慢慢地吮吸卤汁,再吃起皮、馅,才能体味蟹黄包子的真善美。正如现代淮安人王辛笛《淮安家乡烹饪杂咏》中“蟹粉汤包”诗云:“冻肉凝脂拌蟹黄,薄皮敞口一包汤。蒸笼抓取防伤手,齿舌从容着意尝。”蟹黄汤包需要现蒸现吃,吃时蘸上镇江香醋,佐以姜丝,味更佳美。

金刚脐 金刚脐,俗称刚脐子,是用制作好的面团切成六角形,放入烤炉烤至焦黄。在苏州上海一带,则完全按照外形给它起了个形似的名字“老虎脚爪”。金刚脐要掰成小块泡在京果粉里吃才正宗,京果粉是从镇江传到扬州的,用糯米、面粉、植物油和糖桂花制成,口感细腻绵甜、容易消化,特别适合小孩和没有牙齿的老人,这是扬州人小时候的味道。将金刚脐泡入京果粉中食用,那味道混合着桂花清香和面点焦香,粘稠中带有颗粒感,温润细腻,令人食之难忘。

双麻酥饼 这是一道经典点心,经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次创新和改良,最后成为早茶必点的双麻酥饼。水油面在外、全油面在内;白芝麻在外、黑芝麻在内,凸显扬州点心的精致。口感外皮脆酥油香,层层起酥,内馅香甜油润。

虾籽饺面 顾名思义,饺面就是饺子加面条,不过其中所谓的“饺子”其实是馄饨。馄饨皮薄如纸,肉馅鲜美饱满,面条筋道爽滑。以虾籽熬汤,再撒上蒜茸,香气扑鼻。这虾籽饺面是扬州的一种传统的美味小吃。PS:不要看一碗酱色的汤毫不起眼,鲜美滋味却尽在其中,而且喝到碗底,就会有许多虾子展现在眼前,如果吃完饺面不喝汤,就亏大了。

白汤脆鱼面 富春的白汤脆鱼面,属浓汤型浇头面。据旧书记载,明万历年间,扬州的浇头面已“夸示江表”。其制作技艺的讲究与名声的响亮,由此可知。一碗白汤,里面盛着二三两面条,面头上放了二十几根一寸多长油炸过的鳝鱼丝,再加上少许白胡椒粉,看似简单,然而,要把这些材料制作成面汤醇厚、鲜美,面条软硬适度,鳝鱼丝香脆可口的白汤脆鱼面,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全靠操作师傅们的技艺了。

扬州早茶名店 富春茶社 老一辈的扬州人都知道,扬州茶社老字号传下来的有“三春”:富春、冶春、共和春,而富春茶社可谓是扬州三春中的老大。深居桥胜巷的富春茶社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最初以茶出名,如今扬州早茶中著名的“魁龙珠”茶就是富春首创。此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创新,使富春的点心独树一帜,品种多样、制作精细,千层油糕、翡翠烧卖被誉为“扬州双绝”,三丁包、荠菜包、蟹黄包等名点因季而异,应时迭出,素有“包打天下”的美名。

冶春茶社 冶春位于扬州北护城河之外名胜聚集,风景优美的丰乐街,冶春茶社是老字号里唯一集美景、美食、人文为一体的茶社,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记载冶春之美景:“市郊酒肆,自醉白园始,康熙间如野园、冶春社、七贤居、且停车之类,皆在红桥。”坊间一直相传:“富春的包子,冶春的干丝,共和春的饺面”。不过除了曾在《舌尖上的中国》出现的大煮干丝,蒸饺也是冶春茶社的绝活,笋肉蒸饺不但个头大,而且皮儿薄、馅儿多、汤汁浓,食之满口皆香,特别解馋。冶春茶社在扬州城内有许多分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珍园店、御马头店和瘦西湖店,御马头店和瘦西湖店的周边风景十分优雅,从窗外就能看见古运河的景色。

共和春 “三春”之中,共和春虽然比其它两家都要年轻许多,但却是最亲民的一家。富春和冶春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共和春则更受扬州本地人的青睐。共和春创办于1933年,这里最大的特色是饺面和锅贴,几乎每一个来的人都要点这两样。共和春的面都是人工擀制,因此薄而有韧劲,饺面中的馄饨也是皮薄肉鲜,一次就可以品尝两种美味。

锦春大酒店 锦春座落于东关古渡、古运河畔,与千年商业古街东关街比邻而居,地理位置极佳。相较于老富春深藏于老街古巷和两个冶春同城竞争的尴尬,锦春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作为扬州老字号之一,锦春二字乃是乾隆皇帝南巡时御笔亲题,这一点,其他各家无法与之相比。今日的锦春大酒店并非原址,也肯定不及当年的风华与气势,但凭借着御字招牌的历史积淀,老店新开,不声不响地接待着本地的客人,外地游客虽不识,这里的茶点在扬州确是排得上名号的。在窗边找张桌子落坐下来,恰好可以静静地观望到古运河水缓缓流淌,清悠古韵,正合上了那份闲适的心情。锦春的茶叫“三省茶”,单从配方来看,与富春的“魁龙珠”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由浙江的龙井、安徽的魁针和扬州的珠兰三种茶叶配制而成,汲取了龙井的味、魁针的色和珠兰的香,色泽清纯分明、味道浓郁芳香、并且经久耐泡,真正融合了苏皖浙一带的名茶精粹。但三省茶的另一妙绝则是融入在其名字里,不仅蕴含着其茶味兼有三省之妙,更重要的是与古语“一日三省吾身”相契合。

花园茶楼 花园茶楼算是后起之秀,在扬州本地人中口碑素来不错。花园茶楼最值得推荐的是豆腐皮包子,用豆腐皮和混合酱汁做成的馅,没有肉,却有肉香味,汁又多,真是极好吃了。

趣园茶社 乾隆赐名的趣园,如今已经成为扬州迎宾馆的淮扬菜品鉴店。古色古香的建筑,清幽的园林,旁边还是瘦西湖著名的风景点:四桥烟雨。一早过来,已经是满满的人群围坐等待喊号了。虽然它的历史没有那三春久远,但接待过多国领导人的餐饮团队领衔,味道怎能不做到极致?

卢氏古宅 卢氏古宅是由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住宅建筑改造而成的。这座古宅始建于清光绪20年,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宅内前后共有九进建筑,被誉为“盐商第一楼”。这里的环境十分幽静,漫步宅内,从第一进到第四进,天井两侧分布着小型花园,假山、花草、布局风格各异,构思精巧。穿过青砖绿瓦去厅堂吃饭,有一瞬间到了几百年前大户人家的错觉。菜品也足够精致,翡翠烧卖、野鸭包和五丁包名气响当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