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章标题的拟定:全书思想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演变的

2020-11-23 19:00:01
相关推荐

文章标题的拟定:全书思想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演变的

导语:先秦诸子文章标题的拟定,经历了由简单、随机到精心设计的历史演进过程。精心选择文章标题,是文章写作更加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成熟的专论体说理文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研究诸子文章标题设置方式的变化,就能从文学史和“自觉史”的角度勾画出先秦诸子文章由简而繁、由随机而自觉的发展线索。

(图一、《庄子》被视为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管子》与《鹖冠子》这几部子书,可以代表先秦诸子各个时期标题设置的特点。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论语》与《孟子》为第一阶段,《墨子》与《庄子》为第二阶段,《荀子》等战国晚期诸子为第三阶段。《鹖冠子》的篇章标题在语词结构的选择上,与上述所有子书都有所不同。

(图二、图片 民国---《 鹖冠子》一册全。)

一、《论语》与《孟子》的标题设置

孔子之时,诸子未起。后学编集他生前的言行,是为《论语》。《论语》的编辑者,有孔子的弟子,也有再传弟子,其主体部分成书在春秋战国之际。虽然《论语》的编辑可能在战国时期,但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的时代,至少能与《孟子》持平。其标题的设置方式,也能体现出较早的时代特点。

(图三、论语的篇章标题带有随机性)

《论语》的篇章标题设置,没有经过刻意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学而》《雍也》《述而》《子罕》《宪问》《尧曰》诸篇的标题,甚至本身不能成词。可见,《论语》诸篇的标题没有经过刻意设计的痕迹。

《论语》的篇名基本遵守取篇首头两个字的规则,只有在以“孔子”“子曰”开头的情况下,会选择孔子之言的头两个字或孔子行为、言说的对象作为篇名。这一规律可以解释《论语》所有二十篇的篇名。

从篇名与内容的关系上来看,《学而》《为政》《八佾》《里仁》《述而》等五篇,篇名和首章都只与篇中部分内容对应,且多是首章所述与相关内容的对应,而非篇名本身的意义。

“先进”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先进》篇辑录孔子与弟子的相关言行,其篇名作为一个有独立意义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不过,“先进”在这里至多是对孔子众弟子的归类,该篇与《论语》中的其他篇目一样,没有明确的主旨和谋篇布局,章与章之间除了话题和类型上的异同外,互无逻辑上的关联。

《微子》篇的情况与《先进》篇相似。该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的弃官不仕和遇隐故事,而首章即是孔子对微子、箕子和比干的评价。孔子是微子族人的后裔,从这个角度来看,将与孔子有血缘关系的微子之事放在首章、并用“微子”名篇,确实可能具有象征意义。不过,《微子》篇的命名方式仍然符合《论语》取头两个字的习惯,并且篇名与内容之间也只有隐晦的象征意义。

(图四、《孟子》一书)

关于《孟子》的成书,司马迁在《孟荀列传》中说道:“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从司马迁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以下三点内容:

第一,《孟子》由孟子与万章等人共同完成;第二,写作《孟子》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阐述孔子之意;第三,《孟子》共七篇。虽然《风俗通义》和《汉书·艺文志》看到的《孟子》有十一篇,与《史记》所言七篇不合。但赵歧将《外书》四篇定为伪托之后,这四篇就逐渐亡佚了。今传本《孟子》七篇,历代异议不多。

孟子本人尊崇孔子,《孟子》其书也多有模仿《论语》处。东汉的赵歧就曾指出这一点。他在《孟子章句》的《题辞》中写道,《孟子》一书是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对此,孙奭引《正义》解释道:“孟子退而拟孔子之圣而著述焉。”《题辞》继而写道:

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孟之书则而象之。

赵歧和《正义》都认为,《孟子》是模拟《论语》而作的一部书。杨伯峻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指出《孟子》和《论语》的相同之处:

《孟子》……各章的篇幅虽然比《论语》长,但各章间的联系并没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积章而成篇,篇名也只是撮取第一句的几个字,并无所取义。这都是和《论语》相同,而和《墨子》《庄子》《荀子》相异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拟定篇名时“只是撮取第一句的几个字,并无所取义”。《论语》的篇名是“无所取义”,两种可能的情况在上文中已有讨论。关于“只是撮取第一句的几个字”这一特点,上文已论证其为《论语》名篇的基本方式。

虽然《孟子》与《论语》的篇名设置方式非常相似,但对第七篇标题“尽心”的设计,为了让其单独成词,《孟子》的编著者省去了“孟子曰”之后“尽其心”中的代词“其”。这一做法,与《论语》中的“学而”“雍也”“述而”等篇名形成鲜明的对比——《论语》习惯取连续的两个字做篇名,而《孟子》则开始注重篇名的独立表意功能。

二、《墨子》与《庄子》的标题设置

墨子与庄子生活的时间相去较远,将他们合在一处讨论,是因为两书文章标题的类型和分布比较相似。《墨子》与《庄子》中的篇目,都有“内”“外”之分。《汉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今本五十三篇,存目六十一篇。考虑到书中一些篇目存在真伪和晚出问题,本文为了便于论述,在参考前辈学人意见的基础上,将该书的篇目分为六组。

第一组:今本卷一,共七篇。第二组:今本卷二至卷九。这一组的内容是《墨子》十论和《非儒》篇。十论各有上、中、下三篇,但内容近似,有的只有存目;《非儒》有上、下两篇,上篇只有存目。本文依据篇名,作十一篇处理。第三组:今本卷十的全部篇目以及卷十一的两篇,即所谓《墨辩》六篇。

(图五、图为《墨子》的篇章结构)

《墨辩》的文本性质与《墨子》书中的其他篇目完全不同,年代也难以确定,因此暂不纳入讨论范围。第四组:《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即今本卷十一中的一篇以及卷十二、十三,共五篇。第五组:今本卷十四,即所谓城守诸篇,共七篇。关于这七篇的写作时间,众说纷纭,或说为墨子所作,或说成篇晚至秦以后。不过,由于这七篇的标题和内容都比较单纯,便于处理,因此可作参考。第六组:今本卷十五,共四篇。这四篇历来多认为伪书,且篇目较少,因此不纳入讨论范围。

在这六组中,除了《墨辩》六篇情况特殊以外,第二组中的十论部分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论说文脉,是《墨子》的核心部分,类似《庄子》的“内篇”;其他几组可以看作《墨子》的“外篇”或“杂篇”。

《庄子》,《汉志》著录五十二篇,《隋志》及以后的目录书根据向秀、郭象、崔譔等注本的不同,著录十卷、十六卷、二十卷、三十卷等多种卷数,但基本都没有篇数。唯陆德明在《经典释文》的《序录》中,对其篇卷数乃至“内外篇”的分篇情况,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法:

《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取其《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崔譔注十卷,二十七篇。向秀注二十卷,二十六篇。司马彪注二十一卷,五十二篇。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李颐集解三十卷,三十篇。孟氏注十八卷,五十二篇。王叔之义疏三卷。李轨音一卷。徐邈音三卷。

在这五种本子当中,有四种都记载了内、外、杂篇的具体情况,现按原文顺序摘录如下:

崔注本二十七篇:内篇七,外篇二十。

向注本二十六篇:一作二十七篇,一作二十八篇。亦无杂篇。

司马彪注本五十二篇: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

郭注本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可见,诸本《内篇》的篇数确实都相同,外篇和杂篇则出入很大。正如陆德明所说,由于后世都推崇郭象的注,他的本子流传最广。今本《庄子》的篇目数正与陆德明所记的郭注本相同。

(图六、《小学句读》 内外篇线装2册全 由朱熹编纂)

先秦子书分“内外篇”现象的起源时间和判别标准,众说纷纭。余嘉锡认为,先秦子书的内外篇之分,当是后人所为。他指出:“凡一书之内,自分内外者,多出于刘向,其外篇大抵较为肤浅,或并疑为依托者也。”《庄子》正属于这类“一书之内,自分内外者”。

对于《庄子》,余嘉锡认为刘向区分内外篇的标准是篇章内容的质量。至于是否为庄子所作,则不能以其所在为内、外或杂篇作为依据。余嘉锡的立论依据《史记》,他对于外、杂篇为“后人增足”之说的反驳,应该可以成立。

此外,通过比较两书“内外篇”中各篇目的标题,可以看出两书内篇标题的设置,亦较外、杂篇精致。但是,余嘉锡认为这类区分多出自刘向之手,不一定能说明《庄子》的内、外、杂篇亦出于刘向之手。《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说明自觉将著作分内外篇的做法,至迟在西汉初年已经出现。

(一)《墨子》第二组与《庄子》内篇

《墨子》第二组包括十论与《非儒》,共十一个篇名,每一篇的主旨都十分明确。十一篇的标题精确概括了对应篇章的主旨,每个标题的中心词(如“贤”“爱”“命”),都是当篇的主要论说对象。十论的标题结构趋同,论证逻辑相似,文本整体性强,体现出相当的写作自觉。

(图七、《庄子》内篇部分内容)

《庄子》内篇的文章标题,历来有不少争议。内篇共七篇,全部是三字标题,且都不是人名或专名。这样的情况,毋庸说先秦诸子,即使在汉代文献中也很少见。任继愈看出内七篇“从篇名到内容,都带有浓厚的汉代宗教神学方术的特色……和纬书的标题十分相似”。

除了使用三字篇名以外,最容易让人将它们与纬书标题联系在一起的,是“德充符”。对此,任继愈指出:“‘符’的涵义和纬书中《通卦验》《帝命验》《稽命征》《叶图征》等‘验’‘征’的意思差不多。”

此外,纬书的标题有很多是三字偏正式,除上引任继愈列举者外,还有诸如《动声仪》《运斗枢》《保干图》《命历序》等。而内七篇除《应帝王》外,也都是三字偏正式。有些学者由这迹象出发,论证内七篇的内容亦属晚出。

从篇名上来看,内七篇确实与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纬书的标题与其内容一样,具有神秘性。相比之下,内七篇无论从标题还是内容上看,都没有纬书那种神秘性。对此,王葆玹认为,“内七篇的标题原来都是两个字,经过后人得到补充,才形成了三字标题”。

作为论据,他列举了唐代元康《肇论疏》中所提到的《庄子》篇名,现列举如下:《庄子·内篇·养生章》《庄子·外篇·骈拇章》《庄子·外篇·天道章》《庄子·外篇·天运章》《庄子·外篇·田子方章》《庄子·外篇·北游章》《庄子·杂篇·徐无鬼章》。

与今传《庄子》不同,除了内篇的《养生主》被记为《养生》,还有外篇的《知北游》被记为《北游》。除内七篇以外,今本《庄子》中的三字标题只有外篇的《田子方》《知北游》和杂篇的《庚桑楚》《列御寇》《徐无鬼》共五篇而已。

这五篇当中,只有《知北游》不是人名,而是一个包含主语、状语、谓语的可以独立成句的短语。这类结构的标题,在先秦时代极为罕见。《肇论疏》所记的《北游》,符合自《论语》以来一直延续地从首句中择二字为名的命名习惯,并且避免了“知北”不能独立表意的情况。

这种命名方式,与《论语》稍有不同而与《孟子·尽心》篇相似,能够从命名技术历史演进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王葆玹认为,如果《肇论疏》中记载的《养生》和《北游》确是这两篇文章的早期标题,那么内篇中其他六篇的标题,也可能是后人加字而成。他举出《世说新语》称《逍遥游》为“《庄子·逍遥篇》”、《经典释文》引崔譔称《齐物论》为“《齐物》七章”等例证,猜测内七篇的原名可能是《逍遥篇》《齐物篇》《养生篇》《人间篇》《德充篇》《宗师篇》和《帝王篇》。

这样,内七篇的标题就在意义几乎不变的情况下都还原为两字。不过,古人引书名、人名、篇名,出于习惯,常常将两字以上的名称省略至两字。因此,单凭上述论据进行论证,在逻辑上并不严谨。本文将其作为一种可能的解读,姑列于此。

(二)《墨子》其他各组与《庄子》外、杂篇

《墨子》中的各组标题,还有第一组和第四组值得讨论。这两组篇章性质不同,应该分别论述。

第一组篇章中的《亲士》《修身》《所染》《法仪》四篇,标题与文章内容高度对应,情况与第二组相似。《七患》篇的标题亦可反映该篇内容,这一标题包含数量名,还可与《黄帝四经》《管子》和下文将论及的《韩非子》中的一些标题对看。《辞过》篇和《三辩》篇的内容,有学者认为是后人拆分其他篇目后充入。孙诒让指出,《群书治要》所引今本《辞过》篇的文字在《七患》篇,那么,今本《辞过》篇可能是“后人妄分,非古本也”。谭戒甫依据墨辩为《三辩》解题,这种思路虽然未必确实,但他认定今本《三辩》篇的内容无法与题旨相契,是符合事实的说法。

(图八、该篇内的标题均为人名)

第四组的情况相对单纯。《耕柱》《公孟》《公输》的标题都是人名。《鲁问》篇的标题,取鲁君问孟子之义。该篇以“鲁君谓子墨子”开头,“问”字是对鲁君问句的描述,而非直接取自原文。

因此,该篇的命名方式当与《论语·尧曰》《荀子·尧问》有所区别。《贵义》篇的标题取自“子墨子曰”后的“万事莫贵于义”之言,取字方式与《孟子·尽心》篇相似。

《庄子》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二十六篇。其中,只有杂篇中的《让王》篇和《说剑》篇的标题不是取篇首字或人名,且前者指明了该篇的主旨,后者总括了文章的内容。其余二十四篇,除外篇中的《天运》篇标题取自“天其运乎”

以及《山木》篇标题取自“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之外,都是直接取篇首字或人名。有一些与文章内容稍有关联的,如《在宥》《缮性》《外物》《天下》等篇。有一些与文章内容几乎没有关联,或是与文义不同,如《马蹄》篇的标题取自篇首句“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实则文义与“马蹄”并没有太大关系。这种不考虑文义、直取篇首字为标题的做法与《论语》相似,是早期命名方式的遗留。

《墨子》和《庄子》中的这些篇章,与《孟子》前六篇一样,保留了《论语》古老的名篇方式。这种命名方式从《论语》编目的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庄子》,并在书中占据很大比例。在时代更晚的《荀子》和《韩非子》那里,此类命名方式所占的篇目比例已经大幅缩小,像十论和内七篇那样能够准确解释文章主旨、内容的标题,则成为主流。

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的文章标题

《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都写定于周秦之际,属于战国晚期子书。这三部子书的标题设置能够代表成熟的诸子作品,由于体例和内容不同,又各有一些特殊性。

(图九、《荀子》注序篇章截取)

(一)《荀子》的标题设置

《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三篇,刘向《叙录》记为三十二篇。今传本《荀子》是唐代杨倞的注本,虽然篇目次序已经与刘向所录不同,但篇名和篇数都相同。《荀子》诸篇,除《成相》《赋》篇为韵文,《大略》篇为后学杂记荀子之言,《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等五篇为杂记言行之外,都是专论文。

(图十、《荀子》一书的篇章标题与文章内容更为贴切)

《荀子》的篇章标题,大都与文章内容非常契合。有的篇章,如《解蔽》《宥坐》,则起到指明文章意图的作用。有的标题虽然与内容直接相关,但并不能完全覆盖文章的内容。例如《非相》篇的标题,王先谦解道:

相,视也。视其骨状以知其吉凶贵贱也。妄诞者多以此惑世,时人或矜其状貌而忽于务实,故荀卿作此篇非之。

有些人因为受到相术的迷惑,重视相术中说的吉凶贵贱。荀子为了肃清这种不良的风气而作《非相》篇,强调要重视人的德行。不过,《非相》篇的内容不止于此。荀子在《非相》篇中,只用了一小半篇幅讨论“非相”问题。他从“非相”开始,强调人的实际德行,并由此引申至人的“三不祥”即具体行为的是非,又由此引申至“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的问题。《非相》篇的这种篇章结构,是以“非相”引出之后的一系列论题。因此,该篇的篇名并不能完全起到总结或指示文章内容、主旨、意图的作用。

(二)《韩非子》的标题设置

《韩非子》篇章标题设置的情况与《荀子》类似。从标题用词的角度来看,两书中出现最多的都是动宾式(《荀子》十二篇,《韩非子》十七篇)和偏正式(均为十一篇)。此外,两书也都保留了一些从篇首取字的命名方式,如《荀子》中的《仲尼》《尧问》篇,《韩非子》中的《和氏》《人主》篇等。

《韩非子》中有八篇包含数量名的篇目。这种命名方式不见于《荀子》《孟子》《庄子》等。韩非与荀子等人所处时间相去不远,这类命名方式应该不是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普遍现象。同时期子书中出现同类篇章命名方式的,有如下几种:《墨子·七患》《三辩》《文子·九守》《商君书·六法》《管子·七法》《五辅》《八观》《四称》《四时》《五行》《九变》《七臣七主》《九守》《黄帝四经·六分》《四度》《五正》《三禁》。这几种子书,除《墨子》外,都属于道家或法家,且一般认为属于道家的《文子》《黄帝四经》,以及《管子》中的许多篇章,都与黄老学关系密切。《韩非子》与黄老学的关系,在《史记》中有明确的交代。《韩非子》写成于周秦之际,《管子》则收录了齐国官学自春秋至稷下时期的学术成果。此类篇名在《管子》和《韩非子》中出现最多,应该不是偶然,而是与黄老学派、道法家的叙述习惯密切相关。

(三)《吕氏春秋》的标题设置

《汉书·艺文志》著录《吕氏春秋》二十六篇,高诱注《吕氏春秋》并作序,称《十二纪》《八览》《六论》。今本《吕氏春秋》沿用的是高诱的说法。《吕氏春秋》中的这三部分,篇章结构和内容性质均有不同,其中《十二纪》的结构特征最为鲜明。因此,本文从《十二纪》开始,分别讨论这三部分中篇章标题的情况。

关于《十二纪》的“纪”,《说文解字·纟部》:“纪,丝别也。”对此,王筠解释道:“端绪之谓也。”(卷二十五)据此,“纪”有端绪之义。又《礼记·乐记》有“中和之纪”的说法,郑玄注:“纪,总要之名也。”可见它又有总领、纲要之义。吕不韦作《十二纪》的目的是要“纪治乱存亡”,即梳理治乱存亡的端绪,并为其作纲要。

《十二纪》的篇章结构,要从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十二纪的划分依据四时,每三纪对应四时中的一个季节,可以将十二纪分为四个部分。第二,“十二纪”对应十二个月,这个名称本身告诉我们,以一个月、一纪为单位分成十二个单位,对应十二个时节,是该部分篇章的基本结构。第三,每一纪下属的篇章数目,除《季冬纪》下多出《序意》篇外,都是五篇。这五篇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每纪下的第一篇叙说当纪所在的时节,如《孟春纪》下的《孟春》篇、《季冬纪》下的《季冬》篇;其二,每纪下的后四篇是《十二纪》的主要内容,吕不韦门客们的所闻、所著,大都保留在后四篇中。

十二纪为“治乱存亡”的纲要,它的内涵,与四时的内涵密不可分。《四库提要》称《十二纪》为四篇,即就四时言之。但是关于它的内涵,《提要》只看到了一部分:“四篇惟夏令多言乐,秋令多言兵,似乎有义,其余绝不可晓,先儒无说,莫之详矣。”对于《提要》的说法,余嘉锡在《辨证》中作了补充:

《提要》谓夏令言乐,秋令言兵,是也,谓其余绝不可晓者,非也。今以春、冬纪之言考之,盖春令言生,冬令言死耳。[17](P818)

他并举出《孟春纪·本生》《仲春纪·贵生》《季春纪·尽数》以及《孟冬纪·节丧》等篇作为例证,说明《十二纪》多在每纪下的第二篇说明该纪主旨。总而言之,四时的表意,是“春生而冬死,夏乐而秋刑”,取义于司马谈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他认为,《十二纪》在此基础上配以人事,才能构成所谓天人之学的完整内容。[17](P818-820)

此外,每纪下属的四篇文章,几乎都是围绕一个主题从四个方面或四个层次展开论述。除《序意》外,这类标题共有四十八个。这类标题都是两字标题,且无一例外都能准确体现其对应篇目的内容、主旨。

《八览》和《六论》的情况相对简单。《八览》除《有始览》存七篇外,每览下属八篇,共计六十三篇。每览之名与下属第一篇的标题相同。每篇的标题亦与对应篇章的内容高度对应。《六论》 共三十六篇,每论下属六篇,每论下属第一篇标题与篇名相同。篇章标题也都能反映对应篇章的内容主旨。

四、《鹖冠子》与《管子》的文章标题

罗明祖《读〈鹖冠子〉》称:“古人立题目作文,非如今时艺一样。其离奇曼靡处,总是奥衍,非局幅所能约。读者往往失欛柄,岂能读哉!”[18](卷四)这段话揭示出《鹖冠子》篇题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亦说明《鹖冠子》作者对文章标题的精心设计,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关于《鹖冠子》的篇卷,主要有韩愈的十六篇说和陆佃的十九篇说。陆佃根据他所见的版本,确定《鹖冠子》有十九篇。他在此基础上完成的《鹖冠子解》,最为通行。本文依据陆解本十九篇,分析该书标题设置的情况。②

《鹖冠子》共有十九个篇章标题,除末篇《武灵王》是以对话角色命名外,均能总括文章的内容、主旨。《鹖冠子》在篇章标题中使用的短语,语词结构丰富、完备。在《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文章标题中出现的语词结构,在《鹖冠子》中都能看到。

不过,从语词结构的侧重来看,《鹖冠子》篇章标题的分布与上述诸书都不一样。从《墨子》十论开始,论文的标题都以动宾式为主。成熟且具规模的专论文,则倾向于使用偏正式。这一现象在以长篇专论文为主的《荀子》《韩非子》中比较突出,且其比例只占所有篇幅的二成至三成。《鹖冠子》的偏正式标题,占近六成。该书的篇章长短不一,其中具有一定篇幅且结构完整的专论文,有《天则》等十三篇。其中有八篇属于偏正式,四篇属于动宾式,一篇属于联合式。可见,偏正式结构的语词,是《鹖冠子》文章标题的主流。而先秦诸子文章中在这方面与《鹖冠子》最为接近的,是《管子》。

今本《管子》共八十六篇,《谋失》《正言》诸篇只有存目,还有如《幼官》与《幼官图》《版法》与《版法解》这样标题重复的篇章。《管子》杂记管仲之学、稷下学说和许多出处不明的古代知识,其篇章标题的种类,最为繁多。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只取其中不含数量名的两字标题作为对比材料,经整理共有四十七种(不包括只有存目的篇目)。关于《海王》篇的内容和标题,学界颇有争议,本文暂时搁置。③本文将其余四十六种标题的语词结构分析归类后,与上述子书的情况进行对比(表1)④。

鉴于《鹖冠子》篇目较少,得出的比例未必能说明具体问题。但其习惯于使用偏正式语词为篇章命名,则是清楚的事实。鹖冠子生活的时代与《管子》中大部分篇目的写成时间接近,二者在思想上亦有密切的关联。这里单从标题的拟定习惯上,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表1 子书标题语词结构统计表

《鹖冠子》多用偏正式短语作为标题,很大程度上缘于哲学概念在书中的特殊位置。《鹖冠子》把重新定义概念作为哲学论说的主要手段。此书的篇章标题中,如《天则》《环流》《王鈇》《天权》等,都属于哲学概念。此类标题占据十九篇中的大部分,说明《鹖冠子》使用概念的方式不仅内在于论述逻辑之中,亦于文章技法上有所体现。

五、结语

《论语》的时代较早,其标题的设置,或从篇首择取连续两字,或取篇首句中出现的人名。这种做法简单易行,但标题基本不具备表意功能,随机性较强,代表的是春秋战国之际或战国诸子时代早期的命名方式。

《墨子》的第四组,文章标题及内容都与《论语》相似,但已经开始注意标题的表意功能,少见不能独立表意的标题。十论等篇章的标题可以精确揭示文章的内容主旨,但词语的结构关系比较简单、趋同。

《孟子》的时代虽然已至战国中期,但它模仿《论语》,以辩论性对话为主。《孟子》七篇中,有六篇都以人名命名。《尽心》篇的标题为了保证表意功能,没有直接取连续的两字为题,而是稍微做了调整,透露出当时的命名意识已经远超《论语》的时代。

《庄子》内篇的文章标题虽有争议,但大体情况与《墨子》十论相似,在词语的结构关系的分布情况上,比十论还要均衡。外、杂篇的标题则与《论语》和《墨子》第四组相近,保留了最简单的命名方式。

《荀子》和《韩非子》时代相近,标题的设置习惯也非常相近。这两部书中都只有少量随机择取于篇首的标题,绝大多数篇章的标题都经过精心设计,与文章的内容主旨关系密切。不仅如此,两书篇章标题的词语的结构关系分布也十分相近。

篇章标题的结构关系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诸子文章,尤其是论说文的发展程度。总体来说,动宾式是文章标题的表意功能得到重视后诸书的首选。而偏正式标题所占的比例,则尤其能说明专论文的发展成熟。对篇名结构的统计显示,《鹖冠子》是唯一在标题设置中以偏正式短语为主的周秦子书,是书对概念的重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这个问题。

相关的专论文,也都有内容艰深、结构复杂的特点。但《鹖冠子》分篇的时间目前难以确定,不少疑古的学者怀疑分篇和篇名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晚于内容写作。如果事实如此,那么为书分篇、命名的编者,必然也清晰地意识到了原作者在概念建构上的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杨伯峻.《论语译注》

(汉)司马迁.《史记》

(战国)孟轲.《孟子注疏》

吴毓江.《墨子校注》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余嘉锡.《古书通例》

(汉)班固.《汉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暑假这样过作文350字 初三优秀作文大全 保护环境作文450 有温度的人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4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作文 父母帮助我的作文 我渴望自由作文 2013年英语一作文 静心学习作文 以换位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光阴的故事作文600字 革命故事作文 动物外形作文 生命的启示作文400字 小学四年级作文三百字 我的新学期计划作文500字 身边的故事作文400字 歌颂祖国的作文开头 小学生作文一件有意义的事 姐妹情作文 关于旧物的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500字作文 并列式作文范文 初中人生规划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600字 外卖英语作文 关于追星的作文题目 我的家人作文150字 留守儿童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