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研究|张秋达:把脉高考作文趋势 提高训练精准度

2020-11-25 04:25:01
相关推荐

2019-04-16 09:5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嵊州市马寅初中学 张秋达

(一)

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将考什么?大家都很关心。

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答,除了入闱的命题者。因为命题者与备考的师生玩的是规避与反规避的游戏,直到开考才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备考是瞎子摸象,全凭自己的感觉。因为命题者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命题,其命题要遵循当年的《考试大纲》,要符合教育改革潮流,要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这样的遵循,给我们备考者提供了把脉作文备考方向的契机。

一是进一步解读2017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19年的《考试大纲》,从而把握语文发展与改革的趋势,明确作文考试的目标

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新版《标准》第一次提出了这一理念,并将之分解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发展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通过语言运用,获得各种思维方面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科学与文化论著,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同时,《标准》也第一次提出了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语文测试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与高考的联系,更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新考试的需要。

此外,2019年全国考试《大纲》和浙江考试《说明》,继续沿袭了原有的写作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通过以上解读,解决语文备考的方向性这一根本性问题,防止误入歧途。

二是认真研读权威人士对2018年作文的评价,从中明确2019作文备考的侧重点

比如读一读国家考试中心专家张开的《强化育人 突显改革——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述评》,就知道2017年的作文命制,是鼓励考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调动所知所学所感,理性思辨;引导考生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积极展现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如此,对2018年作文题就不会感到疏离和陌生。

同样,张开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助推素质教育提升——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析》一文中指出:“2018年的高考语文命题立足于时代特征,着力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命题。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期待学生能拥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也就不难理解浙江卷为什么考“浙江精神”的个中缘由了。同样,你就对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方向,多一分清晰的认知。

可见,权威人士对当年高考的述评,既是对当年度高考的科学评价,更是对下一年度高考命题起到借鉴作用,也自然为师生的复习提供指针性的作用,所以需要反复研读与揣摩。

三是深入领会高考主管部门对命题的指令,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用语文的方式,进行科学复习

去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书记、主任姜钢在高考改革的会议上作了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报告。在谈到高考命题时,他指出:“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科学的考查内容体系”“要优化考试内容。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考试内容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这一段话,就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命题依据。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这段文字的内涵和实质。

由此可见,作文作为“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必将在内容要求上强化上述要求。尤其要指出的是,刚刚过去的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而今年又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过去,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展望未来,我们的国家依然需要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倡导个人前途命运与奋斗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无疑是很有必要的。高考作文,不是仅仅停留在人的自我完善上的引导,而要主动激励学生思考这些大问题,与时代共振。

(二)

明确了备考的方向,如何在训练精准上发力呢?这需要从解决当下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入手。

一是解决批判性思维的短板,强化思维的深刻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特质,体现了把一切置于理性范畴加以检省和评判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通过理解、质疑、逻辑地加以考察论据和论证的合理性,从而决定应当相信什么或不相信什么。它不是简单接受现成的答案与思想、观念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否定过程,而是去发现、去思考、质疑的过程。直面现实困境,敢于质疑,懂得分辨各种声音的真伪。写作中强调敢于质疑,而不是简单追求同一。

这需要有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他者思维”,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摆脱观点先行、非白即黑的思维习惯。克服狭隘的、惰性的思维,放飞自己的灵魂,才有可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否则就会在二元对立的思维中难以自拔。

其次,要找准思维的角度,定向出击。克服材料论材料的弊端,从材料与现实的契合点, 寻找写作入口。抓住关键的问题,议论才会有的放矢,直奔靶心;大而无当,只能空对空发射,远离设定靶心。

再次,重视展开的逻辑性。说理言之成理,逻辑具有一定的严密性,正如钟斌老师指出,高考写作的思维模式,“主要偏向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仅在乎观点,也在乎结论;不仅在于论据,更在乎结论的方式和过程,在乎思路展开的逻辑。”借助质疑、比较、鉴别、判断等手段,将说理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渐次推进,力争将说理过程有层次地、准确地、有力地表达。

二是解决审题能力的短板,增强写作的针对性

尽管,高考作文命题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但审题依旧是写作能力考核的重要一环,万不可忽视,否则可能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局面。2018年的浙江高考作文得分普遍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审题出现偏差。我们不妨看一看《作文评分标准》中的要求:从审题的角度,我们关注考生作文中是否写到了这三点:一、是否紧紧围绕着“浙江精神”展开,很好地阐释“浙江精神”;二、文中使用的材料,是否是浙江故事、浙江传奇和浙江人物;三、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据此,《标准》细化出作文题的审题标准:

第一档作文(55-60),上述三点都能写到,并能做到如有的老师所说的“建立联系,讲究逻辑”,比如“浙江为何能产生浙江精神”“浙江为什么能做到与时俱进”“浙江精神铸就浙江传奇”“我们如何继承浙江精神”等表现出考生思考过程和成果的作文。

第二档作文(50-54),第一二点中主要写了一点,但较好体现了考生的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第三档作文(42-49),第一二点中主要写了一点,有体验和思考,但不深入。

第四档作文(36-41),三点中只写到了一点,基本没有体检和思考。

第五档作文(21-35),偏题作文。可细化为两种:

1.(30-35)使用了题目所给材料之外的常见材料与主题,如“勇敢、诚信、执着、勤劳” 等等,但仍冠之以“浙江精神”加以阐述,能够看出是硬贴上去的。或者如旅游导游介绍一样,不涉及浙江精神和浙江故事、 传奇和人物。

2.(20-29)套作成分多。但略提到题目中提供的浙江精神等片言只语,明显是两张皮,十分生硬。

第六档作文(20分之下),离题作文。完全属于套作、抄袭(背诵现成作文),或者是自言自语,完全脱离作文题提供的语境,不涉及题目所给的材料内容。

可见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审题,需要依据写作材料分类归纳,认真梳理,找出规律。始终要有这种意识,构思大于写作,而构思的前提是把握材料,找准写作的切口。否则,洋洋洒洒一大篇,结果得到的是一个丢人现眼的分数,损失无法弥补。

三是解决文体上短板,避免“四不像”文章再现

去年,由于在高考作文材料中,对文体要求没有具体化,导致不少学生在文体选择上出现困惑;同时不少“四不像”的文体卷土重来。大量文章虽然似乎是写论述文,但抒情性浓郁,而理性思考严重不足,从而被打入低分行列。事实上,明确文体是考场作文的常规要求。作文题中没有明确要求写某一种文体, 给了考生一定的选择权。 在作文评分细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我们仍然坚持去年的标准,一定要符合文体要求,也就是说,要求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简单地讲,就是说,一旦考生选择使用论述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要符合论述类文章的要求。同样,如果考生选择文学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也必须符合这种文章类型的规定。一旦阅卷老师判定该生所写作文不符合文体要求,总分不能超过49分。也就是说,第一第二档的文体,按照等级评分标准,应符合文体要求。”

从当前作文命题来看,论述文是一定可以选择写的。鉴于此,我们还需要重温吴勤老师从思想观点、组织结构、论据论证和语言等方面提出论述文要求的一段文字,并作必要的训练:

1.要有明确的观点,观点之间不会留下漏洞,没有逻辑混乱,当然优秀文章还得有独特的思想、敏锐的见解,给读者以新的认识。

2.论据是确切、可信而有效的,与观点有逻辑关联。

3.要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

4.整体结构严谨而有序,指向一致;结构安排体现作者的论证思维。段与段之间连贯,过渡清晰,有逻辑性。

5.论述能有效地将观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并引领、丰富读者的思想。表示观点或者结论的语句合理出现,符合逻辑推论。

6.语言要求准确、清晰。政论文、社会评论和时评类文章的语言要具有思辨力,能鲜明有力地表达观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具体猜测高考作文题将考什么,是毫无价值的,但是研究考试方向,明确复习目标,少做无用功,在有限的时间中,提高效率,是每一个备考师生必做的功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心中的偶像作文600字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我喜欢的人200字作文 作文排比句 花开不止在春天作文600字 武汉战役作文 美丽的春天250字作文 恩师难忘作文 班级植物角作文 作文350字写景 六年级作文真情 怎样保护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煮饭的作文 贸易节作文 种下一粒种子作文 角度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一年级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500 东钱湖作文 校园落叶作文 我想要的作文 穿越的作文 看荷花的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300字作文 游养马岛作文 游许昌西湖公园作文 感谢磨难作文 花的四季作文600字 读后感作文600字 生命是坚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