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攻坚之年打好决胜之战——写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动员大会召开之际

2020-11-25 09:10:02
相关推荐

3月16日,装载26.2万吨铝土矿的“杰尔马”号轮正在烟台港西港区卸载。 YMG全媒体记者 海玲 通讯员 炳良 许罡 张磊 摄

春分将至,暖意浓。三月的烟台,正奏响“春之声”。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企业从复工加快奔向达产,重点项目力争全面开工,春耕不误农时忙生产……在烟台城乡大地,700万儿女正铆足一股劲,赶时间、抢进度,决心把耽误的时间尽快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尽快补回来,播种下新一年希望的种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战时状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开局就是战斗,全年都要攻坚。2020年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也是烟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大规模建设的大干之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肩挑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才能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唯有攻坚克难,打好决胜之战。

咬定青山不放松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

奋斗,创造奇迹;初心,铸就伟业。

2020,一段全新征程开启: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方位中,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

历史,总是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8年6月13日,在烟台发展征程中镌刻了新的历史标注: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烟台视察,进车间,看样品,听介绍,详细了解有关情况,作出重要指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如何从战略层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烟台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6月26日,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确立了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目标定位,以百项“三重”工作为抓手,基本完成了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工作。

在解放思想中奋进,在比学赶超中前行。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后,一场以“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实现新作为”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拉开序幕,广大党员干部在目标定位、发展理念、思路举措等方面大胆解放思想,在寻标对标中争先进位、勇争一流。

——2019年4月,以“五比”为主要内容的“比学赶超”活动火热开展,比精神状态,比体制机制,比理念举措,比工作效能,比担当作为,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只有回首来路,才会知道已经走出多远;站上时代峰峦,才能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

2019年,是我市改革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市上下以百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事项为总抓手,发展理念在转变、发展质量在提高、发展动力在增强、发展活力在释放、发展环境在优化。

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我们打了一场场硬仗,攻下了一个个“山头”,使许多项目变不可能为可能、变遥不可及为指日可待;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我们坚持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路、创新的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我们坚持破立并举,把自贸片区作为制度创新的高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出了中日韩跨国审批、海关“两步申报”通关、资本项目国际收支便利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群众诉求,百项重点民生事项基本兑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变化,在点滴中累积。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些都需要我们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魄力,树立攻坚精神、保持战斗姿态,头拱地、向前冲,拿出真招数、敢啃硬骨头,科学合理予以应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三大攻坚战的大考之年,也是我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的大干之年。

如何考出好成绩、干出新作为?

“我们要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攻坚精神、攻坚姿态、攻坚节奏,全力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事项迅速展开,确保百项‘三重’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快见效。”1月2日,2020年首个工作日,市委书记张术平深入到开发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时如是表示。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守成者没有希望,奋进者才有未来,我们仍需以攻坚精神创造更大的奇迹。

越是艰险越向前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开放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攻坚之年,要有攻坚的打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度释放改革红利,再造开放新优势,是决战决胜攻坚之年的必由之路。

当前,全市正在深入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烟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过去一年,我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上实现了新突破——

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改起,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全省率先,国企改革创造全国经验,招商体制改革“统分结合”提效能,改出动能转换新天地;

从影响有效制度供给的堵点改起,实现“一次办好”全覆盖,政务数据归集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改出流程再造高效能;

从推动农村深层改革的关键改起,95.3%的村居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强村富民之路更宽了,乡村振兴的人气更旺了……

成绩来之不易,改革不能停歇。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增量利益需要公平分配,存量利益也要进一步优化,“低垂的果子早已被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合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开发区改革,要在全省率先完成改革任务;国企改革,要深入实施市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流程再造,全面推行“一窗办”“一链办”“一网办”“容缺办”;围绕产教融合等方面,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从群众的身边事、操心事、烦心事改起,谋划推出更多切口小、见效快的改革举措……攻坚一批改革重点,打通一批机制堵点,争取一批示范试点,破解一批民生痛点,新一年全市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当奋力攻坚,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改革添活力,开放增动力。攻坚之年,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应有之义。

“没想到还没出正月,尤其是还在疫情期间,居然能这么迅速拿到营业执照。”2月20日,韩国首尔,烟台开发区驻韩招商处颁发了2家公司的营业执照,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路福电子科技代表理事赵晟秀非常激动。

这一创新,正是自贸区烟台片区实行的中日韩跨国审批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创新已作为山东自贸区首个典型经验进入商务部简报排发流程。

风从海上来。开放的烟台,再一次站在时代最前沿。去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获国务院批复,这是我市继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之后,迎来的又一重大开放机遇。

用好开放机遇,放大开放机遇。今年是烟台自贸片区大发展之年,国务院将组织对新批复的自贸区进行评估,需要全市上下拿出百倍的干劲、付出千倍的努力,“超前干”、“创新干”,头拱地、向前冲,全力开创自贸区建设新局面。

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还要抓住“双招双引”这个关键。2019年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384.6亿元,增长26%,实际使用外资19.4亿美元、增长15%,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市招引成果不均衡,体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四新”色彩不鲜明,招商领域不稳固等问题不容回避。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振奋精神、扛起责任,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实现“双招双引”工作新突破。

“改革关头勇者胜”。回望来时路,敢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烟台,每前进一步,无不是靠得那么一股子闯劲和勇气。攻坚之年,当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打好决胜之战。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再牢靠一些

一座城市,在发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种种制约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通过发展战略上的“精准定位”,打赢手上“好牌”,来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是关乎区域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更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破解制约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更新理念,提升境界。曾几何时,全市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思维:一提发展,就想到外延式扩张,不注重内涵式增长;一讲生态保护,就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这一陈旧思维理念必须剔除。在去年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上,张术平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决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思路一变天地宽。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序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回头看”移交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烟台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一年时间,我市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全面清理,2019年关闭淘汰落后化工企业174家,清理整顿石材企业618家,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6000多家,完成省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清洁能源容量居全省第一。

可以说,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理念正在逐步形成,但仍有诸多瓶颈问题:水资源紧张问题亟须解决,交通末端城市的“印象”时刻让我们保持警醒,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两难、三难、多难”问题更加凸显,“既要、又要、还要”任务依然繁重。

越是考验如火,越能淬炼真金。

新年伊始,市交通运输局传来一则喜讯,潍烟高铁临时站房选址已基本确定,计划上半年开建。“目前,潍烟高铁项目勘察设计指挥部已组织100余人返烟隔离后开展补充定测工作,后续将增加至500余人。”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确保潍烟高铁今年10月底前开工建设。这意味着,时速350公里的潍烟高铁项目,从城际铁路上升为国家干线铁路,由2030年远期实施变为“十三五”实施,建成后带动烟台进入“高铁时代”。

与铁路遥相呼应,烟台机场发展再次冲上新高度。去年,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正式跨入大型机场行列,机场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就是要以攻坚的姿态,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再牢靠一些。

企业的困难,就要第一时间解决。去年以来,我市实施企业融资“金桥”计划,市县两级为企业提供信贷周转资金35亿元。同时,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为企业减轻负担120多亿元。

解决百姓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就是破解发展制约瓶颈的关键。

复工复产以来,林玉宏每天都要到老岚水库施工现场待着,作为监理公司负责人,他对安置房的施工质量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

建设老岚水库,是解决烟台长期缺水问题、保障全市用水安全的战略举措,牵动着全市百姓的心。如今,老岚水库移民试点安置房工程已经取得明显的形象进度,预计年底前将完工。水库立项审批已经进入省发改委审批程序,并成功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让老岚水库开工建设枢纽工程的日子越来越近。

高质量发展,最终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红火、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点的临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强烈的向往、更高的要求”。2020年,市委、市政府庄严承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群众”。唯有突出抓好群众关心的实事好事,才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破除高质量发展瓶颈,树立底线思维,以攻坚的姿态,补齐发展短板,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攻坚之年,烟台将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绘就厚重而温暖的底色。

天地转,光阴迫。今天是3月18日,2020年已经过去两个半月,满打满算剩下不到300天的时间。听,攻坚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决战决胜的时刻已经到来,让我们满怀信心、以战斗的姿态,向着新一年各项目标任务勠力前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乡下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青海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长大作文600字 就这样长大作文 大连的变化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小学生法制作文 趣味运动会作文450字 作文教训 做个妈妈不容易作文 家乡的草原作文 英语作文朋友 长城作文怎么写 旅行游记作文 长城的特点作文 小人物作文5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亲情最珍贵作文400字 冰箱的自述作文 美好作文 合作的事例作文素材 五年级作文历险记 课余生活的作文三年级 作文精选片段 富贵竹作文600字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作文 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作文 六一快乐的节日作文 写学校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