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东台名师点评2018江苏高考语文

2020-11-25 14:35:01
相关推荐

点评老师:陈月,1984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教学实绩突出,曾先后获盐城市高中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执教《李将军列传》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主持参与省级课题研究,撰写多篇论文,指导学生在各类作文大赛中斩获大奖。获评“东台市优秀女教师”、“东台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东台市新长征突击手”、第二届江苏省“书香家庭”、“东台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学推进工作先进个人”、“东台市三等功”等称号。

推崇经典,关注素养

2018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出题依据《考试说明》,试卷结构平稳,题型比较常规,保持了和去年试卷相似的结构、题型、分值、难度,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准,能准确反映考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级,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平稳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题,分别考查了词语辨析、排序、对联、语段含义分析、漫画寓意辨析。第1题和第2题的词语辨析与句子衔接连贯,没有变化;语病题自2015年之后已经连续三年淡出高考;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考察的修辞题也被弃用,考前各种模考题中反复训练的辨别句子对仗、借代等不同修辞的题型高考中没有出现,表现高考“反套路”的思维,而且曾经的经典考点仍会“卷土重来未可知”,如第4题语段辨析,和2014年之前的常规考题“提炼语意”遥相呼应。第3题是解读关于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四项娱乐活动的古诗句,没有考查之前训练较多的和古代名人、园林建筑有关的对联,更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实用性。第5题漫画题图文并茂,富有教育意义,考查学生对图文整体意思的把握能力。总之,前五题考查的都是学生的辨识、逻辑、文化常识储备、概括提炼等基本能力,这些都是常规考点,在早先的备考中必然会进行专题复习,难度不大,考查平稳,分寸到位,对稳定考生心态有积极意义。

古诗文版块:注重经典

文言文阅读选用的是清代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袁枚的作品《重到沭阳图记》,属于记游散文。袁枚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但与江苏缘分甚深,曾先后于江苏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后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江苏卷的文本阅读,常常关注江苏籍或与江苏有密切关系的作家作品。2017年文言文阅读选的是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所写《汪容甫先生行状》,而今年命题者选中的是袁枚的《重到沭阳图记》。《重到沭阳图记》记述的是73岁的袁枚故地重游引发的深沉感慨,这有利于江苏考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而2016年以来的文言文阅读的文本均为明清时代作家,也跳脱了考查唐宋八大家的局限,思想内容也更为丰富。另外,题型设置上,文言文阅读的第7题是内容梳理和概括题,不是考前铺天盖地的文学文化常识训练题,但第8题句子翻译中的“骈辚同驱”、“伯夷、柳下惠之风”、“亲炙”却可视为文化常识的另一种考察形式,第9题的内容概括题,考生首先要理解“风世”的含义,才能解读“可以风世”的具体内容,因此文言文阅读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仍是核心要诀。

古诗鉴赏考查了唐朝诗人张继的律诗,在连续两年考查宋代辛弃疾、陆游的诗词后,回归唐代诗歌。诗歌景物典型,情感较为明显,设题都是考生较熟悉的题型,只需注重细节和规范,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名篇名句考查中的初高中名句均较为常见,课外名句一句为《论语》中的“风乎舞雩”,这已经是江苏连续第四年考查《论语》,体现出命题者对经典文化的重视。另一句“铁肩担道义”,如果考生熟悉民国记者邵飘萍,对此句也不会陌生。

现代文阅读:回归文本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命题,试题平稳,人文气息浓厚。回顾近几年高考相关考题,可以洞察出江苏卷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基本规律:一是所选均为名家名作,二是内容涉及中外,三是体现较强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文学文本选用的是民国女作家凌叔华的小说《小哥儿俩》,写儿童的日常故事,讲一对兄弟俩因为野猫吃了自己的八哥而去追打它,后来看到野猫有一窝小猫,又改变了自己的仇恨,转而对猫们产生了怜悯与喜爱。文字充满童趣和自然情怀,饱含对生命的礼赞。命题比以往更加明确而有限制,如围绕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别强调了对情节的作用。探究题要求探究故事的用意,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文本的内涵,避免了答案的空话套话。答题关键是回归文本,考查考生对文本文本的细读和感悟、鉴赏的文学能力。

文科附加题:经典与时尚

附加题除了传统的文化常识、名著阅读等关乎经典的考查,材料概括分析题中的网络表情符号,如QQ表情符号“小黄脸”、GIF动画表情,简洁时尚,活泼好玩,让学生在考场上顿感放松和亲切,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信心。

总览全卷,可以看出2018年江苏语文卷推崇经典名篇,袁枚、张籍、凌叔华、梁思成等大家作品、文科附加卷《红楼梦》《家》等七部名著的亮相,无不体现出命题者的意图,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的挖掘与表达,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艾滋病的作文 大学生作文竞赛 欢聚作文 遗憾的事情作文 义卖作文开头 作文绿萝 春天的作文三年级 我的愿望作文画家 生活就是如此作文 我的爷爷600字作文 衬托作文 去烈士陵园的作文 落叶的作文400字 因为心中有爱作文 遗憾为题的作文 张继科作文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作文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500字 我喜欢的一种食物作文 我最喜欢作文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600 夏天作文 我的忧愁作文 我帮助了别人作文 英语作文主题 卖书活动作文 储蓄罐作文 440字作文 跳舞跳的不好被打屁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