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爱因斯坦 莫扎特并非“天才” 原因找到了 你也能成为大师

2020-11-26 18:35:01
相关推荐

由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著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虽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在2020年3月第1版,却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印刷了21次,足见这本畅销书受到了何种追捧的程度。这本《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说了什么内容,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感兴趣?而这本书的作者,又有什么让广大受众信服的理由?

我们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着重研究体育、音乐、国家象棋、医学、军事领域内的顶尖人才的成长过程,是该领域内的权威研究者。

罗伯特·普尔是著名的科学技术作家,在世界顶级权威杂志《科学》和《自然》担任编辑和作者,著作等身,出版上百部重要的学术图书和报告。

通过作者的简介,增强了我们对《刻意练习》这本书真实科学性的信服力。这两位教授专家倾力合作,以及前者对刻意练习的多年颇有硕果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我们曾经和绝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观念的死角:大师和天才并非是天生的!任何人经过“刻意练习”,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和“大师”。但为何在我们的社会中,真正的大师级人才还占不到5%的比例,是什么只能让极少人成为我们仰慕的顶尖人才?《刻意练习》这本书就为我们逐一揭开谜团。

01

我们对天才和大师的固定的思维成见让我们更多人放弃了自己

这不奇怪,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和我有着一样的思维认识,那就是天才和大师,一定是天生的,绝不是靠努力能实现的。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些人天生富有天赋,一生下来就擅长音乐或者绘画,很小就展现出出众的才华。有些人在上学期间毫不费力就越在功课上取得优秀成绩,这些人不用功,不做作业,玩着学,都比很多努力的学生每次都考得好,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羡慕,如果我们也有那样聪明的头脑。有些人记忆力超群,能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凡是读过的书基本都能背诵下来,有些人拥有最强大脑,可以在瞬间计算超大数的开方,有些人能够立马说出历史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至于放眼到整个人类历史,牛顿、莫扎特、帕斯卡、爱因斯坦、霍金等天才人物更不是能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那样的高度只有天才才能达到,而普通人只有仰望的份。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一致认为,天赋是一个人登临任何专业的巅峰的基础,没有天赋,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爱迪生说的那句名言“天才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首先要具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或者天赋)。这种天才论的腔调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这就形成了一种定式:人们被囿于一种不可能的局限之中,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阻力。

其实,人们善于从规律中找出真理,而天才论正是对这样一种现实的真实反馈。但近些年的研究却发现,天才不是人们想象那种天生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大脑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即使普通的大脑如果经过刻意的练习也可以达到“天才”程度。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列举了艾利克森亲自试验训练超级记忆力史蒂夫的例子。史蒂夫开始和任何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7个数字,但经过后来的刻意训练,再以每秒钟1个数字的速度读出数字下,竟能完整的复述出82个数字。而人类的短时记忆极限是7个数字。通过这一案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天才是可以塑造的。

02

一万小时定律是粗糙的,如果没有刻意练习,那么这条定律很可能失效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异类》中透露一条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从此之后,“一万小时定律”成为无数人心目中认定的真理。很多人在此文章中引用这条定律。但实际上,“1万小时定律”是不完善的,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天才之不可能,但任何事情没有绝对性,即便是花费了1万小时锤炼,也不一定就成为超凡之人。

1万小时按每天3小时计算为330多天,大约为10年。但是,很多从事本职工作一二十年的人,其锤炼已经远远超过了1万小时,仍然有大批人根本达不到卓越的水平,甚至比起新职工来某些方面有所不如。而一些被认为有天赋的人,甚至仅经过短暂的训练就能达到卓越的水平,因此,1万小时定律一定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而这个特定条件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种高度专业化设计的培训,有着极其的阶段性和目的性以及超出舒适区,而一般仅凭着爱好或者不正规的练习,好比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因此,不能盲目相信1万小时定律。

03

卓越人才在于建立了心理表征,而在接受新内容时,大师并不比新人更出色

《刻意练习》对心理表征的定义是: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具体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物象在我们大脑中回忆起来的图景,这种图景越详细越准确,心理表征就越强大,而在这方面的能力就越突出。这说明,我们对某一事件越熟悉,就越越容易建立起心理表征,而对新事物,则由于陌生而难以在短时间建立心理表征,因此在接受新事物时,大师有些时候也表现的很一般。只是对于专业则表现出完全不同能力等级。

当年爱因斯坦被问及如何创造“相对论”,爱因斯坦打趣地说:

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小时候就搞清楚了,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还没搞清楚,于是就一直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比别人钻研的深一些。

这就说明,由于钻研深刻建立了很强的心理表征,其成就也就比别人大。我们也深知,爱因斯坦教授不修边幅,甚至有些蓬头垢面,这就说明在外在形象方面,爱因斯坦是缺乏心理表征的,但在高能物理学方面,他则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因为他早就建立起极其强大的心理表征,可以深刻自由地思考数学物理的时间空间问题,并达到无人可以抵达的境界。

《刻意练习》书中列举了国际象棋大师的心理表征,他们能够记住5万至10万个棋局组块,因此,在与人对弈特别是下盲棋的时候,他的心理表征的强大作用就凸显出来,而一般人由于训练不够或者相关的专业范畴内容掌握不足就难以建立心理表征,无法建立或者不能运用心理表征,这是难以表现卓越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心理表征的途径只有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逐渐在人的心理内部建立起适应了心理的结构,在相应的事件反馈方面就会表现出惊人的能力。

04

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提出了3F创建高效的心理表征方法。所谓3F是指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三个连续的过程。但真正刻意训练最好能够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找一位专业领域内的高水平的导师

在书法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这就是说,如果你要想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设定的水平线就比较低,那么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导师为自己刻意训练做好设计规划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导师,那么就只能自己设计,这就看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悟性了。

2、专注和完全投入

如果不专注和完全投入,只想当成爱好来满足舒适的心理需求,那么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这种仅仅存在的爱好而没有设定目标的爱好,是一种散漫的练习,没有多少成效。完全投入更是必需条件。我们看到那些从事职业体育的运动员,他们在场下练习是完全全身心投入的,因为不完全投入,就没有真正突破瓶颈的时刻。

3、反馈和纠正的不可或缺性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高水平的导师,原因就在这儿。我们在刻意练习中一定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就是反馈,而这些问题在我们自己或许未能认识或意识到其潜在的阻力,这时候导师的作用就凸显了。导师可以一针见血指出反馈问题的根源所在,帮助你及时改正,同时他可以及时纠正你在练习中的不正确的方式,这就可以使你一直沿着正确的训练轨道前行,一直到达目标所在。

4、跨越停滞阶段

不论是谁,在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或者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就往往难以再有所突破。这好比一个人的身高,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就很难再有突破,更甚至水平下滑,走下坡路。因此,如何跨越停滞阶段,对于尚未达到目标和高水平的练习者来说,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刻意练习》书中讲到史蒂夫记忆数字遇到的瓶颈,在经过训练实现9位数字之后,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取得新进展。这让史蒂夫自己产生怀疑:人的记忆生理极限难道就是这么大?但后来在改进了训练方式,总结更有效的记忆术之后,史蒂夫又开始不断有所突破,最高纪录是80多个数字。由此可见,跨越停滞阶段主要是改进刻意练习的方式,学习和吸收最新的训练术,找到突破点。

5、逼迫走出舒适区,不停地挑战自我,但设定挑战目标要逐步加码

当训练达到一定舒适的阶段,就往往耽于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感,因为此后的进步相当更艰难和更费力,因此,到达舒适区裹足不前就容易成为继续发展达到目标的阻碍。因此,对自己应当设定坚定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孜孜以求进步的刻意训练,逼迫自己不断从舒适区走出来,迎接新挑战。同时,在接受新挑战时,设计增加一定的加码,也就是在阶段性的极限之后再有一定的突破,从而逐渐再次达到舒适新区,以此持续下去,直到成为卓越的人才为止。

6、持续有效的练习

虽然1万小时定律并不完善,但事实证明,最优秀的人才一定是练习最多者。因此,只有通过持续高效的练习,才能逐渐建立心理表征,进而让技艺更精湛,以至于达到杰出的表现。

我们在从事任何一门专业时,总会被天才论所禁锢思维。在一般的意识中,拥有先天的才能的人才能成为行业中的顶尖者,而普通人很难达到那种高度。如果这种天才真的存在,如果没有持续有效的练习,天才也会泯然众人。

王安石记述的《伤仲永》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伤仲永》原文中说: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不过这个故事有不少疑点。比如,方仲永在完全没有接触知识文化的先天条件就能诗作文,按照现在的医学研究来看,除非方仲永是前世的轮回投胎,否则,在零基础上表现出一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这就不再是天才而是神才,而神才是不存在的。伤仲永里面肯定有忽略的客观条件或者有噱头的成分。

不过,《伤仲永》却明确了一个客观事实,即是:如果不持续而长久的练习、学习,即便是再聪明也终将一事无成。刻意练习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远比天才更重要的多。

05

总结

刻意练习真的让所有人都能成为杰出人才吗?应该不能。但艾利克森博士的研究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他说明,通过刻意练习,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大师、高手,杰出的人才,成功的最核心不是先天的天赋多么重要,而在于刻意练习的持续性、连贯性和长久性。

当然有些专业对人体的生理素质有着特别的要求,比如舞蹈中的劈腿动作,及至成年之后就无法实现。所以说,刻意练习不仅在于练习还在于年龄越小越好。古人说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种教育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读书背诵也是一种有效的刻意练习法则。但由于人所处的环境和教育、个性的不同,因此在刻意练习方面一定存在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也就导致了杰出人才毕竟都是极少数。但《刻意练习》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可能性,带来了从未有过思维的突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看望老师作文 友谊给我带来了快乐作文 苏州游记作文600字 环保小卫士在行动作文500字 小猫捉老鼠作文 学会生存作文450字 大城小事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400字 关于大自然风景的作文 歌唱比赛作文300字 勤劳的作文300字 难忘的小学同学作文 桂林的风景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母爱的一篇作文 我听见的声音作文 我的亲戚作文 放风筝500字作文 暑假的第一天作文200字 跑步作文100字 茶叶作文 动物小白兔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家规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 碰碰香的作文 介绍手机的英语作文 一场大雨作文200字 陈晓小作文 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校园秋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