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故都的秋》:郁达夫写的悲凉的秋被选进高中课本 魅力何在?

2020-11-27 09:55:01
相关推荐

文|幽兰笑一笑

郁达夫是南方人,在南国的时候,每到秋天,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有名的景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但在1934年8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到北平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故都的秋味。”虽然来到北平只有4天,但他却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在文章中他对魂牵梦萦的知名景色,只是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这些北平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但经郁达夫的描述,平凡的景物却有了不平凡的味道,细小的东西却有了故都的秋味。因为他把那些渗透于骨髓里的传统神韵,那种京韵京味,那种北方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写了出来,读后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都的秋》多年来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被人们熟知,那么这篇文章的魅力在哪里呢?

写秋的文章,有人写秋声,有人写秋形,有人写秋色。而郁达夫是通过写秋色,秋声来写秋味。他笔下的北平秋的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一、 郁达夫写牵牛花,从色调上写故都的秋“清”的特点,通过“清”写秋的“悲凉”。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他喜欢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而这两种颜色属于冷色系。白色干净、素雅;蓝色宁静、深远;蓝白的牵牛花和“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形成了北方秋的基调,给人的感觉是明净,高远,清凉。

不过作者仍嫌不够,在牵牛花出场前,他特意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的氛围:一椽破屋、一碗浓茶、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下“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这个时候再加上牵牛花的蓝朵,真的让人感到了秋天特有的清气扑面而来。

这种意境和王安石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相同。一个“久”字写的不是时间,而是王安石罢相后清静闲暇中透出的落寞。静观牵牛花,不仅看到的是故都的秋特有的“清”气,更体现的是作者当时落寞的心境。

二、郁达夫写槐蕊,从感官角度写故都秋的“静”,通过“静”写秋的“悲凉”。

写静的方法我们最熟悉的是以动衬静,最著名的诗句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郁达夫也使用了这种方法。“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便息列索的下起雨来了“等都是这种写法。

除了声音,郁达夫还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角度来描写清秋的“静”。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铺得满地”从视觉角度说明花落得时间长,没有人发觉。早上起来才惊奇地看到,说明落蕊无声。突出了一个“静”字!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是静;“气味也没有”,是静;微细和柔软的触觉一般人难以感觉到,而作者却能感触得到“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两个“极”的渲染使这份静已不仅是环境的寂静了,更是心境的宁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作者能注意到扫帚的丝纹,说明他感觉细腻,而这份细腻是因为清闲,而正这种清闲让他感到万分的落寞。

三、郁达夫写秋蝉、秋雨、秋果,从感觉上写故都秋的“悲凉”。

“天气灰沉沉的”,树上“淡绿微黄”的枣子,“秋蝉衰弱的残声”,淅沥的雨声,这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写人“凉”的感受,但从字里行间读者还能读到一种悲凉的感觉!

特别是穿着“黑色皮袄的都市闲人”之间的对话: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老北京人用北京语音一说,那种悲凉的味道就出来了。

作者这里写别人闲话秋凉,其实是有言外之意的。天气转凉,一年将尽,秋蝉也命不久矣。而历尽沧桑,饱尝了人世间酸甜苦辣的作者已到中年,光阴又有多少呢!

时光飞逝,人生短暂,而作者只能捧一杯浓茶从清晨坐看牵牛花和青空,这是何等的清闲,而这种清闲作者并不想要,所以让作者感到苦闷、落寞。作者在这里不仅说的是自然的秋天,更是人生的秋天。

总之,郁达夫笔下的秋天,秋色是冷色调的,秋声是寂静的,秋味是悲凉的。郁达夫的“秋”有一种“悲凉”的美感。

四、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

故都的秋是“悲凉”的秋,作者并未刻意去写自身的悲凉,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氛围。写“清”写的是“悲凉”,写“静”写的是“悲凉”,写人的对话,写的依然是“悲凉”!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郁达夫笔下自然的秋天已经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这种悲秋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者的文学主张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悲凉”和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郁达夫3岁丧父,17岁来到日本,客居异乡十年,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性格是抑郁、孤僻的,而这种性格也会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悲凉”和作者的文学主张有关。他提倡“静的文学”,写得也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他的作品体现着极强的“主观色彩”。

“悲凉”跟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关。作为思想进步人士,郁达夫重游北平,想到它可能会遭到外敌践踏;想到心爱之物可能会被别人占有,而自己却无力抵抗,内心是无奈和悲凉的。作者在写作中借着写景把心中的苦闷,对国事的隐忧表达了出来。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我们透过“景”,窥视作者的“情”时,不难看出作者的爱国之情。爱国,不光爱她的强大、繁荣,也爱她在磨难中的坚强。所以,《故都的秋》美丽而不肤浅。

总之,作为一篇写景状物散文,《故都的秋》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所以被选入课本多年,值得学生学习。

关注“幽兰笑一笑”,让我们一起笑对人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薰衣草作文600字 生活的发现作文 中秋节作文三百字 我爱劳动作文400字 半命题作文的那一刻 打屁股作文作文 关于校庆作文 妈妈的关爱作文 夏天雨的作文 小学作文眉批大全 有关于新闻的作文 时代作文 小动物400字作文 励志作文开头 写同学的作文350字 什么最为珍贵作文 草莓的作文400字 鸡的作文 校园的足球场作文 观察雨的作文 湿地保护作文 介绍开封的作文 成人高考的英语作文 我的偶像爸爸作文 小学生作文写植物 捕捉幸福作文600字 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作文 写长辈的作文600字 中国节日作文 第一节化学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