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师资格证考点:儿童发展主要流派

2020-11-28 13:15:01
相关推荐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需要老师辛勤的浇灌,因此儿童的发展的理论也是考试经常考试的知识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下儿童发展的主要流派。

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学说)

成熟势力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简称成熟论,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发展的原因有二:成熟和学习。成熟是一个内部因素,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而学习是一个外部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推动发展。

启示: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强调生物遗传因素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外部环境能够促进儿童发展,但是不能改变机体本身的固有程序。因此,成人应当根据儿童自身成熟和发展的规律施加教育,切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而C只练了2周。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8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的机体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此时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也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二、行为主义学说

行为主义发展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将儿童心理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否定了儿童的素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过程,成人可以通过控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改变和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继承和发展了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基本信条,将人类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刺激引发的自发行为,而后者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强化刺激改变其发展的频率。班杜拉提倡“观察学习”,儿童总是在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有意或者无意的反应,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的观察,来获取新的反应。

班杜拉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当一个2岁的儿童观察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与小狗建立积极的关系;而当一个8岁的儿童看到父母谈论外地人时态度轻蔑,那么他也可能学会了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外地人。班杜拉认为,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念)。

启示:重视强化,行为矫正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强化手段来增加或者降低行为的发生频率;成人应当以身作则,为儿童行为树立正面的、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由于其对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的研究闻名世界。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

(一)心理结构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以下四个基本概念:

1.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2.同化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3.顺应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两种互补的过程。

4.平衡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平衡过程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的核心之一。 需要重申的是,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认知发展的过程。

四、精神分析学说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如果照顾者常以拒绝的态度或不一致的方式来照顾婴儿,婴儿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到处充满不值得信赖或依靠的人。母亲或照顾者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2.自主对羞愧(1.5~3岁)

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3.主动对内疚(3~6岁)

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作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他们的目标或所进行的活动常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相抵触,这些冲突使他们觉得有罪恶感。儿童必须保持自动自发的精神,但也必须学习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隐私或目标,这样才能克服这种冲突。家人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4.勤奋对自卑(6~12岁)

儿童必须要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在这阶段,儿童常会和同伴比较。只要勤奋,儿童就能学得社会及学习技巧,就会获得自信;但若不能学习这些重要的特质,则会自贬自卑。教师和同伴是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五、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一)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可以在大人引导下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并指出儿童只有尽力去完成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才能促进认知发展。主张有目的、系统的教育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通过教学,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儿童能独立解决的任务,再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循环往复,达到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目的,即“搭建支架”的方法。

(二)重视文化和语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的学习发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在环境中的父母及他人,可以利用环境本身和其中的各种资源来促进儿童的学习;语言使人类的交流成为可能,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因此语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