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说话夹带英文 真的是为了炫耀吗?

2020-11-28 23:15:01
相关推荐

一口中文夹杂英文的表达,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像是“Tuesday我们eat together吧”,还有“tomorrow我有个meeting要开”。在让人讨厌的说话方式里,中英文混搭,绝对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每次听到“中夹英”,人们脸上都会露出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只想说一句:“这样speak English真let我浑body难受!”

说起中英夹杂这种说话方式,很多人都会想到典型的都市白领对话——

有的人,则习惯将那些最简单、最基础的英文单词运用在最生活化的场景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学式英语”。

还有的人,特别喜欢在中文里加入一些本土化的英语语气词,或许是因为这样听起来很像在国外生活过很久?

在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位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的“海龟”,就将这种说话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他点菜,是这样的。

聊天是这样的——

舒展 I study in Australia(我在澳大利亚上学) 那边不但有很多高端的restaurant(餐馆) 而且还遍布Winery(酒庄) 我用了两个暑假的时间 自驾游澳大利亚各大的酒庄 drinking and eating cheese and steek(喝酒 吃奶酪 吃牛排)。

中英夹杂,不一定是为了卖弄

为什么这么多人讲话喜欢中英夹杂呢?曾有过多年留美经历的李开复给出了答案——(李开复)

事实上,在语言学上,讲话时混杂其它语言的现象被称为“语码转换”。不过,在语言学家们看来,语码转换可不是低级的炫耀显摆,它的实际作用很多。首先,是它的指示作用。比如说,在一门语言中,有许多概念难以用其他语言精确表达,这时候,就必须得用语码转换了。

比如一些计算机语言和专业术语。如果你是一位码农,那你对这样的对话肯定不陌生——

新的MSDN里关于Socket WMI的部分你仔细看了吗?下午在Sammamish有一个会议,请你们公司的CXO也去参观下。

如果全部用中文,这句话的复杂程度就会成倍增加——

新的微软开发者网络套接字的视窗系统管理规范的部分你仔细看了吗?下午在色迷迷有一个会议,请你们公司的各种首席官们也去参观下。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表达,也遵循这样的规则——

就像ipad连接wifi,你难道会说,拿平板电脑连接无线局域网吗?

此外,语码转换还有身份认同的作用。根据语言学的经济原则,人们往往倾向于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大量的信息,能说两个字就不说三个字,能说平舌音就绝不说翘舌音。

篮球迷只会说自己喜欢看NBA,但是肯定不会说是“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盟”吧?不过,很多人的中英文夹杂,并不一定符合这种原则。比如很多白领常用的“program(项目)”,5个音节并不比“项目”两个字更简短。

根据1983年的一项对双语者使用者的调查显示,他们中对于语码转换不满的比例,高达75.22%,他们往往认为语码转换往往暗示着“缺乏教育,粗心大意,缺乏身份和装腔作势”。

我觉得今天所有的这个元素 比如说铆钉 亮片 或者是绑带bandage(绷带) 还有蕾丝 这些元素其实是grunge rock (迷惑摇滚)然后加这种bling(闪耀)的感觉 我觉得像这个衣服 有一些jacket(外套)比如这个oversize(大号)的那个 denim(牛仔布)的jacket (夹克)

这时,咱们就又得重温一下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的那段话了——

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有时候一些表达虽然不够经济适用,但却能让使用者获得身份认同,那大家也会倾向于使用这种表达。语言学家发现,语码转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一个群体试图模仿别的群体口音特征,这也就是“言语适应理论”。

所以,在很多时候,语音转码的发生都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不难想象,但你的同事都叫Kevin、Linda,每天都让你“把这个project(项目)发给整个group(团队)”,那么显然就算你不想这样说话,也会自然而然这么说的。

全世界的人都爱这么说话

其实,如果我们把“英文”换做方言,你就会发现,全世界的人都爱用这种“混搭”。在南方很多地区,因为方言里专有词汇的缺失,人们会习惯在说自己方言的时候掺杂普通话词汇。比如2009年对于宁波市的一项小型调查就显示,60岁以下的人有93%-95%表示经常能接触到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转码。

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夹杂着说话的现象也很常见。印度人甚至专门给这种现象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Hinglish”(Hindu+English的英文缩写)。

其实,语言本来就是一个相互借鉴、交流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慢慢丰富了语言词汇,比如英语中的“typhoon”(台风)就来自粤语,而中文里的“咖啡”、“沙发”则来自英语,“经济”、“社会”等词语则来自日语,语言是流动的,能沟通,听得懂,就没问题。至于是不是拿来装腔作势的,咱们心里有数就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