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提振“湖南人底精神” 壮我湖湘再奋起

2020-12-04 11:35:01
相关推荐

提振“湖南人底精神”,壮我湖湘再奋起

——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泽应

王泽应 图/傅汝萍

专家简介:王泽应,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副主编,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伦理学》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2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20余项。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奉清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精神或湖南人的精神既内化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又以其特有的品质或禀赋在促进湖南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助推着中国精神的创造性发展。那么,湖湘精神或湖南人的精神究竟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处于风云际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湖南人应该怎样提振“湖南人底精神”,壮我湖湘再奋起?近日,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

1. “湖南人底精神”寄托着陈独秀试图藉湖南人精神的弘扬来开辟中国壮阔前途和美好未来的希冀与追求

湖南日报:王教授好。说起湖湘文化、湖湘精神,陈独秀先生提出的“湖南人底精神”总是让我们津津乐道。请问,他是在怎样一种背景下提出这个概念的?

王泽应:我们知道,陈独秀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五四前后的陈独秀先生,非常注重国民性的改造和伦理觉悟的问题,呼吁并希望青年们抛弃“做官发财”的旧思想,培育一种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人生价值观,“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并且认为救中国当从精神的砥砺和弘扬入手,只有精神上自立自强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并赢得美好的未来。

在此思想基础上,陈独秀于1920年写出了《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其中说道:“湖南人底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无论杨度为人如何,却不能以人废言。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却不是杨度说大话,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他列举王船山、曾国藩、罗泽南、黄兴、蔡锷等人来说明湖南人忠于理想和正义以及“扎硬寨”“打死仗”和坚贞不屈、不惧牺牲的精神。在陈独秀看来,“湖南人底精神”集中表现在忠于理想、坚毅顽强、不惧困难、不懈奋斗和为理想正义而献身等方面,本质上是奋斗和造桥的精神。

可以说,陈独秀提出“湖南人底精神”是对历史上湖南人的精神的回溯总结与褒奖,也寄予着陈独秀试图藉湖南人精神的弘扬来开辟中国壮阔前途和美好未来的希冀与追求。

2. 以特别独立之根性为表征的“湖南人底精神”,是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贵我通今的主体性精神

湖南日报:除陈独秀先生外,杨毓麟等不少近代学人对湖南人的精神也作出过深入研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王泽应:早在陈独秀写《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之前的1902年,长沙人杨毓麟就在《新湖南》上撰文,对湖南人的精神作过深刻的论述。他说,“且我湖南有特别独立之根性……其岸异之处,颇能自振于他省之外……至于直接船山之精神者,尤莫如谭嗣同,无所依傍,浩然独往,不知宇宙之圻埒,何论世法!其爱同胞而惎仇虐,时时迸发于脑筋而不能自已,是何也?曰:独立之根性使然也。”

杨毓麟认为,湖南人的精神,集中表现在特别独立之根性,这是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贵我通今的主体性精神,是一种不信天命、不信权威,只相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造命精神,内涵着张扬个性、推崇人生担当和肯定自我的救心救世等丰富元素,既是历史上湖南人的精神的价值呈现,也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的精神品质。青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即是这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精神的集中表现。

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也对湖南人“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予以高度肯定,并认为“独立不惧”是君子之风,理在培育和弘扬之列。

3. “ “湖南人底精神”是一个有根有魂、博采广纳、开放包容的精神谱系,也是中国精神大谱系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质的子系统

湖南日报:但是,“湖南人底精神”似乎太笼统,“特别独立之根性”又似乎不全面。请问,历经年之研究,您对“湖南人底精神”有怎样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王泽应:我认为,“湖南人底精神”是一个有根有魂、博采广纳、开放包容且注目于未来,以心忧天下、敢于担当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谱系。

“湖南人底精神”是湖南精神和湖湘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既有源于湖南本土人士精神气质和价值禀赋的根性(如拙诚,坚毅,赤诚等),也熔铸了来自中原各省及其他地方来湖南工作生活的人士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偏好(如明德,尚义,崇礼等),并且体现在生长于湖南而后到外省及世界各地工作生活而传播湖南文化的历史人士的精神操守,是一个植根本土、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且既重传承尤重创新的精神价值体系。

“湖南人底精神”是中国精神大谱系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质的子系统,是一种既源于地域又超越地域、既注重主流精神之建构又引领时代精神之发展的精神现象,在注重保持自己独立根性的基础上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全国乃至世界,凸显出一种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济世安邦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率天载义和经世致用的实干品质和现实主义精神,一种理想坚定、信念坚贞、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集精神追求的理想性、精神秉持的坚毅性、精神创化的现实性于一体,彰显出一种独特的“赤诚”品质、“血性”风骨、“务实”情怀和“贵新”意识。

4. 湖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源远流长又精深厚重。“屈贾之乡”的核心要义,就是忠诚故土家园,效忠江山社稷

湖南日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光荣传统,这一核心和传统在湖南人的精神谱系中似乎表现得尤为突出。是这样吗?

王泽应:湖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发轫于屈原、贾谊等流寓人士,经理学浸润,凝聚为一种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禀赋,并在近现代化为“若叫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忠勇刚毅和牺牲精神。

湖南之谓“屈贾之乡”,可以理解为这里是屈原贾谊爱国主义精神的原乡或本始之地,是一种屈贾其人已死、其灵魂不灭的尚忠贵诚之地。“屈贾之乡”的核心要义就是忠诚故土家园,效忠江山社稷,“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是其最为突出的品格。“屈贾之乡”磨砺和敦勉着湖湘儿女不言个人生死祸福、一心效忠国家民族的公忠大义,积聚成一种能够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万死不辞的浩然正气,催生着如同谭嗣同那样“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主义气质,为光大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作出了非常独特的贡献。

湖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源远流长又精深厚重,集忧国忧民、爱国爱民、忠国利民于一体,并呈现出心忧天下、忠贞不二、率天载义、死不旋踵等价值特质。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贾谊的“可为痛惜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到毛泽东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贯穿湖南人精神始终的是一种忧患意识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忠贞不二既是湖南人“霸得蛮”“不怕死”精神的价值凝聚,更是其忠诚为国、赤诚为民之精神禀赋的人格证成。湖南人对国家民族千秋大义的忠诚如同屈原“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证”,这种忠诚绝对到可以贯于金石,纯粹到可以通于神明,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和“建功定当有我”,只管付出不论收获之伦理情愫的堆垒积淀之结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大批为挽救中国之危亡的共产党人,如夏明翰、郭亮、杨开慧、向警予、蔡和森等,将湖南人的忠诚、忠贞或公忠报国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湖南投入兵力达50余万人次,先后发动三次长沙会战以及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6次重大战役,超过22次全国正面战场总数的四分之一,湖南人民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志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十万湘人战死在同日寇作战的疆场,击毙的日军达到二十多万,最终写就了“一纸降书落芷江”的伟大史诗。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建设和开发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以及无数湖湘儿女挥别自己的故土家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安营扎寨、创造新生活的公忠义举,更为湖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生机。

5. 湖南人“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和贵我德性,是湖湘文化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之一,体现在湖南人不惧权势、不惧险阻和不怕困难的德操和风骨之中

湖南日报:有专家认为,爱国主义思想不是湖南人所独有的。那么,什么才最能体现湖湘文化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独特性?

王泽应:我认为,心忧天下和忧国忧民凸显的是湖南人的精神中公忠体国、大义为尚的价值禀赋和家国情怀,而成为这种精神气质之拱心石的则是湖南人“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和贵我德性。

“无所依傍,浩然独往”,是湖湘文化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之一,亦即湖湘士民有一种自振于他省之外的浩然独立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湖南人不惧权势、不惧险阻和不怕困难的德操和风骨之中。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之先人熊绎,中经周敦颐、王船山、魏源等一大批湖湘文化精神传人的活化演绎,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一大批维新精英和革命先驱,再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竞相发展和推高着这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精神,并依靠这种精神书写了一曲又一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传奇。

依凭着这种“浩然独往”的精神,湖南人敢言人之所不敢言、不能言,行人之所不敢行、不能行,并形成了一种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奋斗品质和传统。可以说,“浩然独往”,造就了湖南人富有“血性”和踔厉敢死的个性品质,使湘人拥有自己的主见,不轻易盲从流俗,培育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德性人格,形成了敢于改造社会和改造自己,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挑战的精神禀赋。这种精神禀赋既有君子谋道崇道和求道之因子,又兼豪杰之勇毅刚强和建功立业之气量,亦有向着圣贤学习和奔赴的心理德能,故而促成了湖湘士人之道德人格和伦理气度的形成和发展,使其超迈而高贵,圣洁而隽永!

6. 湖南人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一旦在内心深处扎根,就会生发出一种日新不息的奋斗气质

湖南日报: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王船山先生“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名言来论述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品质。这8个字后面,内涵着湖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特质?

王泽应:湖南人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一旦在内心深处扎根,就会生发出一种日新不息的奋斗气质。宋以后,湖湘大地人文炳蔚,充盈并发展成一种旨在革故鼎新、推故而别致其新和崇尚革新、创新的精神氛围和气质。周敦颐撰写《太极图说》和《通书》,一改“圣道微言之绝久矣”的状况,成为理学开山鼻祖,并使湖湘大地拥有“潇湘洙泗”“荆蛮邹鲁”的称誉。湖湘学派重要人物胡宏强调人应当弘扬天地万物“生生日新”的机理,以“日新不息”的精神去体天恤命,改造自然和自己,他在“学贵创新”思想激励下,撰写出了《知言》等重要著作,“卒开湖湘之学统”。明清之际,王船山提出并创立了“天地之化日新”“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新故相资而别致其新”的“日新”哲学与进化史观,认为“天地即命我为人”那就应当在“寸心未死”之际去担负起人生应有的责任,“保天心以立人极”“贞生死以尽人道”。

晚清以来,湖南政治家总能洞观世事、革故鼎新,推动时代潮流“日生不滞”。陶澍改革盐政、开创海运;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左宗棠创办马尾船政局;郭嵩焘首开中国出使西方之先声;谭嗣同冲决罗网维新变法;王先谦集巨资创办阜湘矿务总公司,黄兴和宋教仁等人集会组党……凡此等等,都是湖南人日新不息的奋斗精神之实践佐证。

特别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创办“新民学会”,以革新思想、砥砺学术和“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务,崇尚“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乐于奋斗精神,中年时代以“日新不息”的奋斗精神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在“日新不息”的奋斗精神的指引下,湖湘历代人杰莫不表现出一种革故鼎新、日新不已和自强不息、勇闯新路的求新奋斗品质,推进着湖南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

7. 日新不息与经世致用既互为表里又相辅相成,支撑着湖南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大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

湖南日报:说起湖南人的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品格似乎不能罔顾。请您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王泽应:湖南人日新不息的奋斗精神与注重经世致用、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日新不息与经世致用既互为表里又相辅相成,支撑着湖南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大厦。

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及其门人张栻等十分注重经世致用,主张经邦济世,躬行实践。胡宏指出:“学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有体而无用,与异端何辨!”强调学问在于变化气质并以此来改造社会,发挥其“济人利物”的作用。张栻在执掌岳麓书院期间,特别强调学贵力行,认为“学者若能务实,便有所得”。湖湘学派的经世思想贯穿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不少的安邦治国之才。王船山继承并发展了湖湘学派重视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在强调知行相须并进而有功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突出躬行践履的重行论,凸显了行是知的来源和知的检验标准的意义,并告诫人们只有通过行,知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存乎天地之间者,惟其躬而已矣”。

近代以来,陶澍有言:“有实学,斯有实行,斯有实用。”魏源强调“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贺长龄明确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善言人者,必有资于法”“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匾额,精准地诠释了湖南人务实求真的精神特质。“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思想经过历代湖湘人杰的传承与弘扬,已经成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成为湖南人“扎硬寨”“打硬仗”“干实事”“求实效”之行为的动力源泉。

8. 提振“湖南人底精神”亦如接力赛跑,是一种精神的长征。一切着眼于现在的务实奋斗和抢占全球大变局、国家大改革所带来的种种机遇,是弘扬和再造“湖南人底精神”的最佳契机和突破口

湖南日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湖南人应该怎样提振“湖南人底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光大和再造湖南人的精神,壮我湖湘再奋起?

王泽应:提振“湖南人底精神”亦如接力赛跑,是一项志在传承、志在创新、志在不断发展的宏伟志业,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长征,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精神之复兴、再造、赋能的恒久事业。

当今时代,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的关键时期,无论从世情、国情还是省情而言,都可以说是风云际会、雷风相薄,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险阻和不确定性,也蕴含着许多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湖南人底精神”,壮我湖湘再奋起。

弘扬“湖南人底精神”,首先应当礼赞、敬慕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那些已经被历史检验为正确、实践证明为有价值的精神品质,特别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日新不息的奋斗气质,经世致用的务实品格,从心灵深处加深加强和加重对这一精神谱系的认可认同。因为,认可认同这种精神价值本质上即是一种精神的建构,含有“为往圣继绝学”的接续源头活水的创化意义,此种“承前”和“继往”恰恰是“启后”和“开来”之必须,同时也有助于彰显和活化湖南人的精神自信、精神自觉和精神自强。

其次,应当将弘扬“湖南人底精神”内化具化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寝食难安的责任感,落实到主动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抢抓机遇的行动中,以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的禀赋勇立时代潮头,在精准脱贫、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奋力书写新的精神新篇。

再次,还必须意识到,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和世界,“湖南人底精神”的弘扬和再造也面临着“等不起”“不进则退、非进不可”而且必须无条件地全面进步的历史状况和任务。一如钱基博所说,“凡我共学,倘能恢张学风,绳此徽美,树规模,开风气,以无忝于前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凝聚共识,形成同心同德的合力,着眼于现在的务实奋斗和抢占全球大变局、国家大改革所带来的种种机遇,“卓有树立”,弘扬和再造“湖南人底精神”。

全面振兴湖南经济文化和整体提升湖南综合实力的发展愿景同致力于弘扬和再造“湖南人底精神”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以志业成就事业,以事业证成志业,即是弘扬“湖南人底精神”的最好理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