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史上最悲催的诗人:热衷科举却十试不中 佳句频出名字却鲜为人知

2020-12-08 22:20:01
相关推荐

史上最悲催的诗人:热衷科举却十试不中,佳句频出名字却鲜为人知。此人堪称唐代鲁迅,一手好诗让他名动天下,一部谗书让他错失功名。

唐诗是中国古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唐代诗人的佳作频出,其中就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比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几句诗都是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令人遗憾的,他的名字却很少有人能记起——他就是晚唐著名诗人罗隐。

生活于晚唐的罗隐,在当时是位名动天下的大诗人,他才华出众,人人仰佩,可是,由于性格孤傲,行文泼辣,不受权贵待见,一辈子也没能在大唐官场谋得一份差事,辜负了他的大好诗名。

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罗隐26岁时就开始进京应进士试,但是,历七年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许多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其实,罗隐在当时的诗名籍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当时,人们能以得到罗隐的诗作为荣,据说,罗隐有个朋友考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

罗隐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很深刻。比如前文引过的《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还有《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筹笔驿》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将思想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且佳句频出,诗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罗隐考不中进士,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学不行,而是因为他的思想激进,即使是在应进士试这样非常关键的时刻,他也不忘在文中对时世大加讽刺,这样的文章怎么能让考官们喜欢呢?我们从罗隐传世的诗作中,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愤世疾俗之作,比如他的一首咏《雪》诗: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都说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丰收却成了灾难。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就写了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叫《多收了三五斗》,表达的正是与罗隐咏《雪》的同样主题。

这样的讽刺诗并非孤例,再如他的他的咏史诗《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中国史官著史时有个潜规则,那就是每个亡国之君的身后都会有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是对传统成见的有力翻案。亡国,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掌权者才是祸之源、罪之根的。

再如他的《孟浩然墓》: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郊漠漠雨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一个人即使死后,待遇也难平等——坟墓的高低,显示了人死后礼遇的高低。该诗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书生的冷遇,也是为自己的命运在鸣不平。

除了以诗警世之外,在京应试期间,他还写了许多借古讽今的刺世杂文,对于当朝统治者的种种不端,都有一针见血地剖析,堪称为唐代版的文艺斗士。后来,他将自己的那些讽世短文编辑成书,是为《谗书》。

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如《英雄之言》通过刘邦、项羽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强盗本质。《谗书》里的文章,嘻笑怒骂,涉笔成趣,都是对现实的强烈批判与讽刺,罗隐也因之成为正统文人中的另类。因此,《谗书》一出,上层权贵对罗隐的憎恶之情越来越,所以罗衮曾赠诗给罗隐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正因为如此,十多次应考而不第的罗隐,内心是悲凉的。《唐才子传》就记载了罗隐与一位营妓相互调侃的故事,从中可以窥见罗隐的内心世界。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锺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时,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多年后,他再度落第路过锺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

闻此一问,“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罗隐悲从中来,挥毫赋诗一首《答云英见诮》(又名《赠妓云英》):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本诗名为“答云英见诮”,其实,是将两个不同身份的失意人加以类比,表面上是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暗中自况作者的过人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思。

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唐才子传》)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才高,云英色艺兼美,如何是不如人呢?只是时代没有给他们机会罢了!难怪后人每读及此诗,都会深深地为罗隐鸣不平。明代屠中孚在《刻罗江东集序》就说:“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真堪为之涕落。”这是真情之言。

黄巢起义后,罗隐离开长安,避乱隐居九华山。55岁时,罗隐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考试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句 夜游西湖作文 丽江古城的作文 游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关于全球变暖的英语作文 写春天花的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初中 哈尔滨太阳岛作文 以小见大手法的作文 春天里作文 记叙文 现实与浪漫作文 理想作文700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句 残疾人作文 冬日里的阳光作文 作文绿色生活 英语作文不少于5句话 优秀游记作文 关于少年强则国强的作文 我的一件事作文 社会变迁作文 拉丁舞表演作文 渴望600字作文 笔作文600字 喜欢猫的作文 我的一家作文500字 在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作文 守护什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