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端午节吃粽子到底跟屈原有没有关系?古人过节为什么总得吃点啥?

2020-12-12 01:00:01
相关推荐

今天是农历闰四月初三,下月的25号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如果今年不是闰四月,那今天就应该是端午节了,又到了吃粽子的日子。

说起吃粽子,我们就会想到屈原,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三天假期,还有粽子这样的美食。那么粽子真是为了纪念屈原发明的吗?端午节吃粽子到底和屈原什么关系呢?我们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为什么中国古人遇到节日总要吃点什么呢?

粽子的起源已经不可考,但是一定出现的非常早,甚至有学者认为炊具出现之前粽子这种形态就出现了。炊具出现之前古人主要是吃“烧烤”,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容易烤糊导致食物浪费,还会因为水分流失导致食材变质,尤其像粟米这样的食材,直接放在火上烤不现实,扔在火堆底下加热(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吃的烤麦子)既容易烤糊又不卫生,于是古人想到了用荷叶、苇叶等将食物包裹起来,代替炊具来进行加热,不仅更好地利用食材,而且还有别样的风味。

在屈原的时代,粽子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角黍”,类似于现在常见的用粽叶包裹的粽子;还有一种是“筒粽”,用竹筒装米做成,跟现在的竹筒饭差不多。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粽子是五月初五及夏天常吃的食物,并不是只有端午节才吃的。其实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没有端午节必须吃粽子的习俗,倒是有端午节赛龙舟的记载。赛龙舟主要是从古代的端午节的祭祀活动发展来的,祭祀的同时往江中扔粽子用以驱邪祈福应该是真的,但是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才这么干的。

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正是这本书首次出现这样的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续齐谐记》是一本专门记载志怪传奇故事博眼球的典籍,书中都是些没有考据的民间传说,以情节巧妙和文字优美著称,我们更为熟悉的“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传说也是出自这本书。作者吴均最擅长的就是把民俗传说创作成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还记载说屈原白日托梦,要求粽子要塞入楝树叶,并且绑上五彩丝,免得被蛟龙偷走。楝树叶应该是端午节用来祛病驱邪,而五彩丝据闻一多考证是由百越民族的“纹身”习俗衍化而来。纹身后似“龙子”,蛟龙会视为同类从而免受其害。吴均先生真是生花妙笔啊,但是也真够天马行空!

由此可见端午节前后吃粽子是很久就有的习俗,并不是因为屈原才发明的,端午节的祭祀活动、祛病驱邪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古人认为五月时节交替、由寒转热,是阴阳交替、生死攸关的关键月份,举行祭祀活动,祛病祈福也就顺理成章了。03年的“非典”、今年的“冠状病毒”,都是从春节前后开始流行,到了四五月份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见古人的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而粽子作为祛病驱邪的吉祥物,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端午节专属的食物,用来祭祀屈原,并不是一种偶然。

古人过节总是要吃点什么特定的食物,春节吃饺子,谐音“交子”,寓意岁月交替、阖家团圆;上元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也都是寓意团团圆圆;端午节吃粽子,则是寓意百病不生、福寿安康。我们对于节日,对于人生的美好寓意,都融入到了食物里面,再由食物融入到日常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们岁月静好、只争朝夕。

“民以食为天”是最朴素的真理,用最常见的食物来表达最真挚的祝福,既是劳苦大众自身的需求,也是精英统治阶层的“阴谋”。每逢佳节,文人墨客们就开始挥毫泼墨,写下流传千古的诗书文章,节日在他们的笔下寄托着思念、遥寄着哀思,于是节日或愈加美好,或愈加惆怅,也愈加抽象。平民百姓压根听不懂这些无病呻吟,什么样的生花妙笔能写出饿着肚子的空虚感?中国老百姓几千年以来从来就没有摆脱食物的枷锁,多少人辛苦操劳一辈子只是为了这张“口”。对于他们来说,什么屈大夫的爱国情怀,什么中秋节的家人团圆,都比不上一顿好饭来得实在,家人团圆了,大家围在一起饿肚子,还会觉得花前月下美满人间吗?

于是简单朴素人人都吃得起的美食开始成为了节日的主角,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心灵手巧,总能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美好的食物,像粽子、月饼这样食材随手可得,人人都能吃得起但是又百吃不厌的美食,不得不让人佩服国人的智慧。美国人过节吃什么?火鸡!吃过的人就知道火鸡真的谈不上好吃,而且不是殷实人家能吃得起吗?国外的美食大都是从上层社会流传到民间,而中国的美味都藏在市井之间。

但这中间就没有上层阶层的影子吗?怎么可能,“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并仅仅体现在生活习惯上,端午节吃粽子更像是一场统治阶级的阴谋。把屈原和端午联系起来,把粽子和端午联系起来,于是粽子就和屈原联系了起来,就和屈原的所谓“爱国情怀”联系起来,更可怕的是更多的人会把“爱国情怀”等同于“爱君情怀”,屈大夫不就是为楚王尽忠而死的吗?于是美味的粽子就成了一道符,符上画上了端午节的美好寄托,也画上了屈大夫的忠君爱国,更画上了为君而死的愚忠,五月五日这一天,这道符飞向了千万家,贴在了每个辛苦劳作的老百姓头上,成为了牢牢束缚住他们思想的枷锁。这种刻意引导真是无本万利,而且体现在每个节日里面,因为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个美好的节日,象征着国泰民安君明臣贤。

食物的记忆是最刻骨的,我们今天觉得过年没有了年味,中秋节月饼也没那么好吃了,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好了,不再为了吃饭而奔波,对于食物的渴望没了,对于美食的记忆淡了,节日的气氛也就淡了。而古代贫苦大众一辈子都是为了食物操劳,很多人平时压根吃不上饱饭,但是到了春节谁家还不吃顿饺子呢,端午节谁还不吃个粽子呢?吃饱饭是最基本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幸福,于是节日就变得具象而美好,变得让人期待和怀念。而统治阶层呢,只是稍稍引导,就把食物同文化和文物联系起来,把“忠君爱国”的愚民思想与美好的食物联系了起来,于是节日的花好月圆就等同于“国外民安”,老百姓吃了顿饱饭都缘于“君明臣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