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宋以柱告诉你 写作新手如何用两年时间步入实力作家行列

2020-12-13 18:10:01
相关推荐

文/图 记者 李波

6月2日,是一个周六。宋以柱开车,载我来到他的家乡——沂源县悦庄镇中小水村,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河,绕村而过。从沂源出发,流经沂水、沂南、兰陵、郯城,在到达江苏邳州后,沂河从燕尾港流入黄海。“小学放了学,初中的周末和假期,我们就会到河边来玩。”和宋以柱说话间,一名淘沙的汉子走了过来,跟宋以柱打招呼。他们是同村、同学。宋以柱望向远处,身边的河水就像命运一般流过。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小小说一流作家,宋以柱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宋以柱说,作家不能把一些事情说得太明白,要多留给读者一些思考的空间。

宋以柱的背后,就是从小时候就朝夕相处的沂河。

宋以柱的作品

有幸遇到生命中那位神奇老师

如果你足够幸运,就会遇到一位改变你命运的老师,尤其是小学阶段。35年前,读完四年级的那个暑假,宋以柱写下了自己第一本读书笔记。在这些名言警句之外,是沂河岸边老柳树枝头的蝉鸣,还有伙伴们戏水打闹的欢叫声。童年,沂河,在宋以柱的小小说中,被反复书写。1984年,中小水村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布置暑假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每人写一本读书笔记,两天至少要写一篇。而对于这些四年级的学生,这位老师要求并不高,如果你自己写不出来,也可以挑选好的段落抄一遍,反正每天只要抄满两页纸即可。

宋以柱后来明白,这样是提高学生阅读品位、学习写作技巧的好办法。当时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这份额外的作业,他认认真真完成了。从那以后,宋以柱发现自己不再为写作文而犯愁。

从《洪水》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宋以柱影响巨大,文章中的少年甚至会模仿老师当众朗诵古文的声调。宋以柱从此也喜欢上了古文,对之乎者也感到亲切,不觉得阅读文言文有什么障碍。

这颗读书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宋以柱的心里。升入中学之后,宋以柱的作文经常成为范文在班里朗诵,在高中的时候,他的作文多次在县里和学校获奖。

在读大学的时候,宋以柱的散文屡屡登上《山东电大报》,当时他的生活补贴每周只有10元,但一篇稿费就能达到三四十元。

宋以柱似乎已经迷失在中小水村的街道里,过去村里的学校已经搬迁,我们问了一圈终于找到当年学校所在的位置,宋以柱似有无限感慨,当年那位老师改变了他以后的命运。

两年时间成为小小说实力作家

1995年,宋以柱到沂源县张家坡镇教委工作,一直到现在。因为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看《小小说选刊》,所以心里一直有一个跟小小说有关的情结。2006年,单位上网,他在网上找到了“组织”——小小说作家网,这是现任《小小说选刊》主编秦俑建的一个个人网站。

当时,山东版大咖云集,担任版主的都是宗利华、祁白水等名家,当时的宗利华已经是小小说最高奖项——金麻雀奖的得主,而两位版主的沂源老乡身份更让宋以柱倍感亲切。

“我们村子到宗利华家,不是很远,后来说起来,还是初中的同学。”宋以柱跟刚当选的淄博市作协主席宗利华不但念一个学校,还是同级同学,甚至,两人连生日都只差两天。有意思的是,他们直到35年之后,才通过电邮首次有了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看了十多年的小小说,宋以柱跃跃欲试,写了3篇小小说,给宗利华发了过去。“当时宗利华给我回了一个很长的电邮,指出了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封邮件对宋以柱影响很大,2007年,他离开了单位的办公室,不再写文件、讲话和总结,一时觉得很空,就按照宗利华的指点,写了几篇小小说,试着将这几篇作品发给了时任《小小说选刊》主编的杨晓敏先生。

2007年教师节那一天,有朋友告诉宋以柱《小小说选刊》刊发了他的第一篇稿件《喝酒》。这篇小小说十分成功,登上了月排行榜和2007年度排行榜和《2007年度小小说》,获得《百花园》杂志社原创大奖。

2007年11月,小小说网站站长秦俑组织了一个全国小小说新秀选拔赛,从每个省的版块开始选拔。“当时我的作品没有通过山东版块的初选,没有进入全国的前120名,就被淘汰了。”

那个周末的中午,宋以柱喝了点酒,睡了一下午觉,晚上醒来,灵感迸发,写出了小小说《偷食》。当时的比赛增加了一条规则,没有通过初选的作者可以用新作品来直接竞争前30名,没想到这篇小小说竟然成了一匹黑马,杀入了前30名。随后,以《消失》进入前20名,最后凭借《偷食》《消失》《旗袍》,获得全国十强第一名,一举夺得选拔赛冠军,被众师友戏称“宋状元”。从这个时候开始,其后的2008年到2009年,宋以柱的名字正式进入全国小小说实力作家行列。2009年5月出版第一本小小说集《旗袍》。

他的经验是精读喜欢的作家作品

宋以柱从学生时期,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当代沈从文、汪曾祺、孙犁等作家的作品,尤其是汪曾祺,基本上每本必看。近几年,他又喜欢上了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王祥夫的作品。杨晓敏先生说:“宋以柱的语言叙述工稳有致,字里行间音韵铿锵,为业界同行所称道,读他的小小说作品,能明显感受到他深受上述前辈作家的影响。宋以柱擅用短句和口语化的句子,节奏明快,简洁有力。”

“王祥夫是一位非常传统的文人作家,古文功底十分深厚,是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我喜欢上一位作家的文章,就要搜集他写的所有作品来看。”在宋以柱的书房里,王祥夫的作品摆了整整一排,35本。“我最喜欢王祥夫写的小说集《狂奔》,读起来十分过瘾。这本书我买了好几本,不光自己看,还赠送朋友。”宋以柱研究一样东西,就要研究透彻的狂热做法实在罕见。

在王祥夫的《狂奔》这本书里,到处都是宋以柱随手记下的阅读心得。不光有点评,还有阅读之内和阅读之外的启发。也许,只有成为宋以柱这样的读者,才能在很短时间内,闯入小小说圈子,并拿出十分有分量的作品。

宋以柱认为文章的成型,最主要的还是过程,打好腹稿、在草纸上记下想到的细节,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修订,都是极为重要的,而一旦写出来,再去改,似乎就比较困难了。宋以柱觉得这不一定适合他人,而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汪曾祺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这就是关于小小说行文的经典描述。

宗利华说,宋以柱开始写小小说稍微晚些,可一出手,就带着那股劲儿,带着一种感觉。最初他的文字里结构上还稍带着刻意,有种紧张感。现在已经是很老到,很自然了。只要你读进去,就会发现他有一种庖丁解牛式的自信。

保持手熟灵感来了不打憷

假如有件事情,或者有个人的命运,打动了宋以柱,他就会把这个事情,在心里放很久,不会急于动笔,而是在寻找最好的角度,一旦角度找到了,文章就会在几个小时内创作出来。比如连续获得第十六届《小小说选刊》佳作奖和河南省小小说学会颁发的双年度优秀小小说作品奖的小小说《起个名字叫雀儿》,从酝酿到落笔,整整经过了3年。获得全国比赛第一名的《旗袍》,也是酝酿了半年多,才落笔一挥而就。

“有了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故事,我就会放在心里,没事就琢磨,反复考虑,直到自己感觉不写不行了,然后就会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知道这样创作很累,有些人可能一天就能写三五篇小小说出来,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小小说,发表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很多作品毫无影响,无法给人以触动。小小说还差一点,如果这样来创作一部长篇,就是制造文字垃圾。”也许正因如此,自出道以来,宋以柱16次登上小小说年度排行榜,这样的成绩在小小说作者里面并不多。

虽然如此,宋以柱仍然每天都会写作,不一定非得是小小说、散文等创作,有时候是读书的心得,有时候是一些感想。宋以柱始终保持“手熟”状态,这样在灵感到来之后,才能不打憷。

宋以柱的小小说始终没有离开过家乡,他以后更是打算围绕沂河展开讲述。有些人出发是为了了解陌生的城市,宋以柱则是为了更了解故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做的梦作文 幼鹰学飞 材料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 小标题 四年级的作文200字 父母爱情的作文 中华魂600字作文 班级公约作文400字 只要还在作文500字 想起这事我就高兴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家的小猫 我好想快快长大作文450字 三下第六单元作文 最少的童话作文 修改作文评语 我的文学梦作文 保持本色之美作文800字 海边游泳作文600字 选择信念作文500字 无锡游记作文 你好九月作文 桥作文600字 蒲公英旅行记作文 运动会的英语作文 赢得成功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变了作文500字 开学一周感想作文 看了以后下面会湿的作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300 童年趣味作文500字左右 我最爱的季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