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故事背后的真相:大作家写出大作品的秘诀 写作新手也能学

2020-11-17 20:45:01
相关推荐

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莎翁笔下最出彩的一个人物,400多年来,以他为主角的悲剧《哈姆雷特》频繁被搬上戏剧舞台,成了后世悲剧的典范。但哈姆雷特可不是莎士比亚拍脑袋凭空杜撰出来的,在丹麦早期的民间传说中,就有一个阿姆雷特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和哈姆雷特的遭遇几乎如出一辙。

在写作中,我们把丹麦的阿姆雷特王子称为“原型”。畅销书及专栏作家保拉拉罗克在他的《写作之书》中就指出,世界上最伟大也最令人难忘的故事都是有原型的。理解并利用故事原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作品,对新手写作也非常友好。

什么是原型?

柏拉图有个关于“洞穴”的比喻,说的是有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洞壁上的影子,却看不到产生影子的原物。当照射光线的角度发生变化,洞壁上的影子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产生影子的就是原型,而各个作家笔下的不同人物不同场景,就是我们看到的影子。原型可能只有一个,但是影子却可以千变万化。

人物原型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他们自己的身影,这时候,他们就成了作品里的人物原型。比如大作家狄更斯的经典著作《大卫科波菲尔》,主人公大卫的不幸童年就融入了狄更斯痛苦的回忆,大卫的娃娃妻子朵拉也和狄更斯的第一任妻子非常接近。

主题原型经历重重考验,最终成功逆袭的成长型故事,走的都是相似的情节发展路线;行侠仗义,一入江湖深似海的武侠小说,也总有英雄和反派的精彩决斗。主题原型决定了故事的走向,梗概和情感发展。

情节原型将某个熟悉的故事片段融入作品中,会让小说显得更有人间烟火味。可以是一个突显人物性格的小细节,也可以是一段让故事变有趣的小插曲,或者是促进主人公情感进程的一个意外事件。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大家看完的感受就是太真实了,真实到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这和原著作者鲁引弓在故事中引入的多种情节原型有关。他听过一件事:孩子不和母亲说话,母亲担心孩子抑郁去配了药,又怕药有副作用,就让老公先试吃,后来孩子做了一桌子菜来和解,母亲泪流满面。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他就把这件事引用到宋倩母女身上,写进了小说中。

原型从哪里来?

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可见,原型是从发现和积累中得来的。

来自生活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比小说还像故事。勤采撷,多发现,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有价值的片段,比如网上热搜的新闻,从邻居口中听到的趣事,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等。把它们写进作品里,常常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来自历史漫漫历史长河,流淌的是古人熠熠生辉的智慧和千年的能量,是我们思想的启迪,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历史中有很多吸引人的故事和传奇的经历,都可以拿来加工,都可以深挖出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来自书籍身边的一位作家曾告诉我,写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书,看看电影。书中的一个人物就足以激发我们的灵感,电影的某一片段也可能触动我们的思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方位提高自己的输入,我们也能在思考中和他人的智慧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

写作其实是一项综合考虑阅历,见识,知识积累和观察力的事情。你读过的书越多,你经历过的事越丰富,你见过的风景越独特,你的眼光越敏锐,你就越能挖掘出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越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原型在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 对作者而言,原型给他们提供灵感,框架和细节。

斯蒂芬金说过,你如果了解你创造的人物,就会知道该用什么词,从而让我们了解这个讲话的人。原型能为作者提供故事发展的大概脉络,而不用作者绞尽脑汁去自圆其说;能够让作者写出代入感极强的细节内容,而不是狗血离奇的故事桥段。

仅凭空想象,没有原型的写作,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临场发挥,要求你调动脑海中的所有想象力,还要求你同时考虑逻辑性和真实感,写作难度非常大,还可能写得漏洞百出。借力原型,反而更能写出得心应手的好作品。

第二,对读者而言,原型更容易触动他们的心弦,也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有了原型的助力,刻画的细节就有感染力,能将人们熟悉的某个场景,或生活中某个人的影子代入到作品中。这样一来,就越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和喜爱。

与此同时,读者也会对故事中的人物,甚至故事发生的地点充满好奇。比如之前的热门小说《盗墓笔记》,就曾让书中提到的长白山景点被粉丝挤爆。

我们应该如何借力原型写作?

第一, 让原型为我所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同样是令妃,《延禧攻略》中敢爱敢恨,《如懿传》中心狠手辣,《还珠格格》中温婉贤淑。写作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主题不同,情感色彩不同,最后落在纸上的形象就不同。

同样是杀掉叔叔为父报仇,《哈姆雷特》是个悲剧,《狮子王》是个喜剧。写作风格不同,中间插曲和出场人物不同,脉络走向和结局不同,最后生成的故事就各有千秋。

借用原型不是把它照搬进作品中,也不是把人物脸谱化,而是按自己的目的重新筛选,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组织,用自己的风格重新塑造,凭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

融会贯通,根据具体的需求刻画人物,根据思想和情感调整表达,才能让原型为我所用,而不是让原型牵着鼻子走。

第二,深挖故事内核,强化故事冲突。

文学作品比原型更有吸引力,原因就在于文学作品能拨开细枝末节,把原型中最精彩最感人的部分放大给我们看。

莎士比亚在写《哈姆雷特》时,强化了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也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哈姆雷特复杂的情感世界。有如神来之笔的内心独白,既展现出了隐藏在哈姆雷特内心的想法,也深化了主人公忧郁的气质,更是融入了莎翁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

莎翁赋予哈姆雷特的灵魂,可以说是原本故事中所不能体现的。借力原型进行写作,就像是拍电影时聚焦的一个个特写镜头。和事情发展无关的不写,枯燥而琐屑的内容不写,故事中的焦点和冲突放大写,体现人物特点和精神世界的着重写。深挖内核,找到故事中的闪光点,并把它呈现到读者面前,这就是创作者所要做的事情。

第三,把情节写成画面,让整个过程动起来。

都在讲三国期间的历史,《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会主动翻阅《三国志》。为什么会这样,是《三国志》写的不好吗?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陈寿用史实写《三国志》,主要记叙了重要事件的发生,而罗贯中却用故事写《三国演义》,故事不仅情感饱满,还被他写出了栩栩如生的画面感。

什么是画面感?对比一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赵云救阿斗的情节,我们就能很明显看出来。

《三国志》中这样写: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语言干练,但干巴巴的,读完后只知道赵云在保护阿斗,读完不久你可能就会忘了这个情节。

而《三国演义》却是这样写:

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赵云当下杀透重围,已离大阵,血满征袍。

篇幅太长,这里只截取一部分,却不难想象出赵云的骁勇善战和忠心耿耿。读的过程中,我们的脑海里随时会浮现赵云一手抱阿斗一边突破重围的画面,也会为他的处境担忧,为他杀敌成功叫好。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对抽象的描述并不感兴趣,只有生动直观的画面,才能激发我们的脑细胞,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想要让故事情节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就需要用有画面感的描述。

让画面动起来的第一步,是选择具体有动态感的语言,而不是抽象概括静态的词语。

比如,你写“山上有一座漂亮房子,在雾中看得并不是特别清楚”,读者就会觉得你是在交代环境,草草看一眼后根本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如果你改成“半山腰,一间红砖头堆砌的房子若隐若现”,读者可能就会联想到一个雾气朦胧,中间有座红房子的场景。

剧作家约瑟夫艾迪生说过,经过精挑细选的词汇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与亲眼见到相比,描述通常会给我们留下更生动的印象。精准而鲜活的语言,能让文章更有张力。

写出画面感的第二个方法,是像讲故事那样写故事。

当我们把故事讲出来的时候,我们更习惯用各种夸张独特的描述,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我们会删去多余的描述,开门进山地直入主题;我们会注意其中的波澜曲折,在紧张时刻故意卖关子;我们会从视听味触嗅等多方面进行立体地描述,试图调动对方的感官和兴趣。

只有用讲故事的思维来写作,才能让文章妙趣横生有嚼头,让读者像看电影一样读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书500字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400字 堆雪人作文300字 他笑了作文500字 写事的作文800字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我不想长大作文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500字 有家真好作文 我的乐园300字作文 高考微作文 关于桂花的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 小学生童话作文 初三优秀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 他陶醉了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 同桌的你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 戏剧作文 写海的作文 关于童话的作文 关于水的作文 呼唤作文 安全教育作文 回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