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案例」厌学少年如何找回自信?

2020-12-14 06:40:01
相关推荐

学生背景

Z同学,16岁高一男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三年级就读于X县,住在老师家中,二年级的老师家中与多个孩子相伴,三年级就自己一个人,感觉寄人篱下,很不舒服;

2、四年级父母离异,跟随母亲至S市,直到初三就读于S市的私立学校;

3、Z同学去年中考之后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于10月中旬的一次考试之后,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自此彻底放弃学习;

4、拒绝去学校,在家中看电视,玩游戏,并将辍学原因归咎为所受家庭教育不良;

5、认为自己已经用了很大的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

6、自信心不足,价值观模糊,学习动力不足,无心向学,学习缺乏目标;

7、亲子关系不良,对父母态度恶劣,在家中有过情绪爆发,表现在外在行为上位砸东西,撕窗帘,推搡家人等。

中考成绩不理想,入学一个月考试成绩排名全校600,只有前200可以进到重点班,自觉自己学习很累,却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成绩,放弃学业后,来到扶禾学习。

咨询分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心理学家耶克斯(R.M 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的心理学研究。

结果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

Z同学对于自己的要求太高,对考试产生过高的动机强度,反而影响考试成绩,在达不到自我要求时,自尊心与自信心一度受挫,故,彻底放弃。

Z同学自幼寄宿于老师家中,与父母的依恋关系较弱,不安全感较强,对家庭与爱的需求程度较高,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形成寻求帮助的技能,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更多采取回避的方式。

当前咨询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来看,Z同学整体心理年龄偏小,对母亲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上技能欠缺。

为了获得重要他人的肯定,一直很努力,但是努力终究不能被看到,尤其在高自我目标没有办法实现的情况下,自我否定感极强。

为了回避不适感,归因于他人,并选择放弃学习,以要挟母亲和获得母亲的关心与帮助。

Z同学对于母亲的过度依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称之为“恋母”,这种心理现象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心理固结,是儿童初步认识父母及肯定他们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家庭地位意识的时期。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都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因为“恋母情结”的父母不是我们生理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经过加工后保存在意识领域里的虚像,这个虚像总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具有超现实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现实个体的理想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主动对这些形象加以修改,使其符合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

同时,大多数人的“恋母情结”,只是一种隐性的对父母亲的依赖,由于学习或成长的需要,他们逐渐会远离父母,与家长的实际距离相差的越遥远,分离的时间越久远,他们对父母在心理上依恋就越弱。

孩子早期的思想在逐渐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不断得到纠正,最终完全走出父母的怀抱,走上独立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健康的性取向。

“恋母情结”是人们在清醒认识自我成长过程中,对心理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自觉思考。

其次,恋母情结是儿童性欲发展的高潮,也是性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刻。

在通常情况下,男孩由于害怕父亲的惩罚——阉割,而产生阉割焦虑,阉割焦虑主要出现在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阶段—性器期。

这个时期一至三岁的幼儿逐渐摆脱婴儿期的行为方式,并主动地在世界上踏下独特的脚印。

此时期在走路、讲话、思考,以及控制括约肌等能力迅速发展。性器期的基本冲突在于潜意识里,对于异性的父亲或母亲有性爱的欲望,但因为这种感觉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会受到压抑;

然而,这些感觉是日后性方面的发展与调适之重大决定因子。

随著想占有异性的父亲或母亲,因此在潜意识里会想要“祛除”跟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存在竞争的念头。

尤其在母亲再婚之后,家庭中闯入了另一个占有母亲的同性角色,对于自己而言是竞争者,也是威胁,在无力反击的情况下,个体表现出“你们不要管我,自己开心的生活就好,让我自己待着”的想法!

由此可见,Z同学作为男孩子,对于同性父母存在敌对也源于这一情节,从小对同性父母存在竞争,但在幼年期并没有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同性父母。

这一阶段,同性父母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度的否认与压制,会导致个体成长内在动力不足的现象。

例如,男子女子气,具体而言,就是男孩子看起来不那么像男孩子,没有男子气概,略带女性化;

相反,父亲形象对于男性孩童的成长存在模范作用,父亲的性格刚毅、果敢,男童也会形成坚韧的性格;

再者,Z同学正值青春期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发育,心理变化也随之产生,尤其是进入中学阶段之后,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个体长期的内在自我否定,导致压抑的产生,尤其在没有发展出寻找社会支持能力的阶段。

在情绪情感方面,长期的压抑,表现出强烈的无力感与无价值感,而丧失生活目标与动力。

调整过程

调整方向

(1)改善自我不合理认知;

(2)调整家庭教育理念。

调整策略

(1)摄入性会谈

(2)角色扮演

(3)空椅子技术

通过心理疏导,调整自我认知与修复亲子关系

调整方向主要集中在学生自我认知的调整上,同时,帮助学生重建信心,学会科学制定目标,学会敢于直面压力。

首先通过NLP眼动观察,诱导思维,不断引导学生辨析梳理,切实看到自身问题,以帮助学生探查出辍学的原因所在以及当初选择辍学的心理机制。

其次,通过心理辅导挖掘与梳理Z同学成长经历,探索Z同学日常行为方式出现的根源性原因,清晰自我认知,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某些想法或者行为,同时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如何得到理想目标。

同时,通过团体的力量,让Z同学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问题,同样,也可以帮助Z同学寻找自己的问题。

最后,通过家庭咨询改善亲子关系,帮助Z同学清楚家庭教育模式,以及自己与父母的交往模式,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更好地帮助Z同学正视以往问题,面对现实问题,同时,改善家庭沟通模式,以达到良性的发展。

通过一对一辅导,重建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方面,学生始终坚持个人入校前期的学习模式,完美主义性格,高度结构化的内在需求,为自己制定严格的日常作息计划表,并在行为上对自我存在严格的监督。

一方面,给自我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另一方面,当具体问题出现变化,而这种结构化的调整不能及时调整时,便会感觉到混乱与挫败,实为结构化秩序的被打乱,对原有节奏失去控制感后的内在冲突,失控与挫败会让个对自我失去信心,之后便放弃现在的模式,初期表现为行为的另一个极端。

基于对学生当前情况的了解,Z同学对于学习存在较高的功利心,想要做到最好的动机太强,对成绩看得太重,长期的压力积累,导致对学业失去信心,最终想要放弃学业。

针对Z同学的情况,前期以建立稳定、信任的关系为主,中后期逐渐开展对学生学业压力的放松训练。

其次,从多个方面帮助Z同学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

进行个性化教学,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做到最大限度让学生吸收知识;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让孩子的一天张弛有度,节奏有序,做事和思绪稳定;

探讨学生未来人生规划,设定整体人生目标,制定新的、更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陪伴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有力量正视自我问题。

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友爱同学

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

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树立独立意识,自我管理生活,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后期回访

离校两个月后回访,孩子反馈:

现在心态会比较好,不会那么躁,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对班级的事情也比较积极,都是带着大家去做的,也会主动和班上同学交流,感觉自己心打开了很多。

和妈妈关系也有意识在做调整,能够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也在努力的改正,不会发火了,对妈妈的话,会耐心的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信的作文 事情的作文 作文150 未来的作文 作文《梦》 奶奶作文 作文游记 我喜欢 作文 英语高中作文 信 作文 信 作文 作文 幸福 作文 梦想 作文 春节 摘抄作文素材 学校作文 作文二年级 美丽作文 100作文 中国作文 和谐之美美在友善作文600字 初中记叙文优秀作文600字 初中亲情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写事的作文450字六年级 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200字左右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 二年级劳动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