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乡村学校图书馆是摆设?

2020-12-17 00:45:01
相关推荐

去年冬天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在街上散步溜达。

前面走着三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子,不知道他们是哪所学校的学生。我听到他们谈起了学校图书馆,一个说:图书馆看起来很高大上,有很多书,可是快三年了,该毕业了,还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看过学校图书馆的书。又一个说,自己有一次被老师抽到图书馆打扫卫生,原来是学校为了迎接检查。他们又说,在班级的小书柜里反倒还看了几本书。

这使我受到触动,回想多年来的教学经历,再加上近一年来的留心观察,我发现图书馆在乡村学校甚至县城学校的处境很尴尬,其管理和使用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不知道从事乡村教育的同仁有没有同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一、发现:乡村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1.硬件建设在不断提升:

随着近10年来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以及“普九”“均衡教育验收”等活动的推进和验收,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在不断升级。图书馆的硬件建设也相当不错:专门的图书室,面积达标,添置了一排排崭新的铁皮书柜,一架架图书有上级发下来的,也有学校师生捐赠的,还有学校购买的,都进行了登记造册。

不少学校还设有“师生阅览室”、建设了类似城市书房之类的“书屋”等,目的是建设书香校园,为师生阅读提供便利。

2.乡村学校图书馆真实利用率很低:

为什么用“真实利用率”这个词?难道还有对应的”虚假利用率“吗?

是的,确实有。

如果上级来检查验收,会看到检查要求中的“图书借阅记录”,一项一项,罗列出每周班级的借阅书目、本数、借阅及还书时间,清清楚楚。

然而,这一类的造假,在检查验收中早已司空见惯。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乡村学校图书室利用率极低。经常的情况是:一个学期每个班级只有一次借阅,开学把书发出去,期末收回来。甚至一些学校一学期、一年也没有一次真实的借阅。

图书室的作用,似乎只是作为检查验收时的摆设。

二、探寻:问题的根源及对应的措施:

花了很大教育投入建设的图书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了探寻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笔者进行了一些观察、走访和思考,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图书馆开放,会加大学校的工作成本。

学校都设有图书管理员,一般由学校将近退休、课较少的老教师兼任。

一位老教师说,年纪大了,学校照顾,教了两个班的一门副科,每周四节课,外加图书管理员。这个图书管理员的安排可以算是福利,开学时,有部分教师借阅教学参考资料,再给每班发一部分图书;期末快放假时,把借出去的书收回来。除此之外,整个学期比较清闲。

如果学校开放图书室,不说多,每周开放两天或三天,在下午第四节活动时间开放,那么整个学期管理和整理图书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这项工作还要求比较细致,如果图书损毁或遗失,还应该会追究,这个责任会令人觉得累。那么,这项工作,即将退休的老年教师就不再愿意去干了。

这是加大了人力管理的成本。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教师编制逐渐紧缩,刚刚开始的县管校聘中对教师的编制核定还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学校的人力有限。

在学生频繁的借阅中,图书肯定会有一些折旧、损毁或遗失,即便对学生规定了一些赔偿措施,这方面的损耗还是会客观存在。那么,这一部分就要学校再出钱购置补充。

这是加大了学校财务支出的成本。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始终认为,只要想做,用心去做某件事,总会有办法的。

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发动学生来做应该是一个思路。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来说,每班可以设志愿者,轮流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老师带着指导一段时间,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改进,学生可以做下来。

至于财务支出,虽然近年对学校的财务审核非常严格,但教育经费中每年图书的损耗是正常支出。图书馆新书旧书掺杂才是正常现象,图书馆全是新书才不正常。

图书馆的管理,还可以采用更灵活的形式。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班级中差不多都设有图书角,一些学校的校园、走廊等也设有图书角、阅读架等。学生下课或课外的碎片时间可以随时去翻几页书,比较方便。

但很多学生也说,整个学期书架上就是那几本书,没啥看。

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应该和班级小书架、校园阅读角结合起来。既然班级和校园图书角阅读更便捷,那么图书室为什么不能多组织各班学生多更新几次图书呢?

2.图书质量不高。

一些学校的图书馆,看似摆放了大量书籍,但如果深入了解,会发现这些图书的质量并不高。

一位老师透露:这些书大多是前些年“普九”和“均衡验收”时临时入库的,因为本身就是为了应付检查,为了降低成本,来源很可能是库存多年卖不出去的老书,存在的问题有:重复率太高;图书老旧杂乱新书太少;很多书不适合学生阅读。也就是说,整体价值不高,没有多少看头。

这也应该算是历史遗留问题。

今后要想改善,就要逐年淘汰一批,再用心筛选、添置一批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的新书,逐渐完善学校文化中的阅读体系。

3.图书馆问题,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观念的直接反映。

这一点看来是最根本的原因。

中小学搞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本质还是围着应试绕圈子。

乡村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这方面,观念还是显得落后;乡村学校很大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也相当落后。

在大家的理念中,学习,就是赤裸裸的分数。

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还好,初中要直面中考,中考要分流一半的学生去上职高,这个筛选是残酷的,甚至比高考的竞争还要激烈,没法回避。

农村学生家长,要分数;管理者,要成绩、升学率、名次。

读书,能不能提高分数?

在乡村观念里:读书也许能提高分数,但见效慢,投入多,不如刷题简单粗暴很快见效。

在乡村学校,大部分教师教几年级是固定的,学生也会每年重新分班。一年一茬,一些老师会说,反正我明年就不教这些学生了,即便教,也不一定分到我的班里,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效的事情就不用做了,尽量多占点时间刷题,考试成绩还有可能好一点,期末考评分数好一点,评先晋级多一点指望。

在笔者所在地区,随着县管校聘的开展,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成绩显得空前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午读书时间被老师侵占用来做题讲课,每周安排的阅读课原本由班主任看班阅读,但多被班主任侵占。

从早学到晚,学生还有时间读书吗?

没有时间读书,图书室、阅览室、书屋,都成了摆设。

也不能完全怪老师,人性都受利益驱使。

从这点来说,教育评价真的需要改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更长远的眼光,关注学生更长远的发展,要能等待、包容,真的不适合搞那些工厂化的过于量化的评比。

如果能更新教育理念,同时,破除教育管理评价方面的“唯成绩”倾向,创设更加公平的良性竞争氛围,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正向激励和引导师生读书,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来源广泛良莠不齐,纸质阅读的阵地正在失守;而学校,恰恰是纸质阅读、经典阅读的主阵地。如果这一块阵地也失守,不能想象,我们还能给学生带来多少有效的阅读,能培养学生养成多少阅读习惯。

学校不仅要有好教师,更要有能发挥作用的图书馆。期待有一天,图书馆能在乡村教育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滋养乡村孩子的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年英语一作文 国庆公园作文 作文模式 冬天的树林作文 关于天空的作文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作文 妈妈你辛苦了的作文 我不任性作文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五一劳动节小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心中的涟漪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二年级作文起步 六年级上册园地四作文 写信的英语作文 2017专八作文 学会感恩800字作文 不成曲调也是歌作文 英语六级万能作文模板 去北京的英语作文 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家乡作文400字 难忘什么的作文 值得铭记的作文 哆啦a梦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我身上的闪光点作文 拜年作文200字 写人的作文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