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生90李泽厚:学者 要对得住自己的良知

2020-12-17 23:25:01
相关推荐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湖南人,哲学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代表作品有《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和《美学论集》等。

2020年,生于1930年的李泽厚90岁。

80岁那一年,李泽厚用两句话总结自己的心境:惜彼春华,仓惶避豺虎;抚今秋暮,白眼看鸡虫。

“谁是鸡虫?”。

“泛指。自以为了不起的那些人,而且主要是指学界。”李泽厚回答。

李泽厚是谁?

在2010年出版的《书生傻气》一书中,易中天曾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人问知道不知道李泽厚,一个年轻人马上就说当然知道,香港李嘉诚的儿子嘛!李泽楷与李泽厚只不过一字之差,看走了眼也不足为奇。问题是,这些年轻人当真是看走了眼吗?

要知道在80年代,如何兆武所说,李泽厚“几乎是独领风骚,风靡了神州大陆”。

李泽厚天性聪明,一路入读的都是名校,15岁考入湖南最著名的省立一中,因为没钱入学,只好进了吃饭也有公费补助的省立第一师范。

贫困是李泽厚不完美青春年代的一个烙印,一直持续了他整个学生时代,李泽厚回忆“家道中落,没有饭吃的那种痛苦,你是不能体会的。”

李泽厚在思想上早熟。苏州一中的教师杨斌留有一些李泽厚中学作文手稿复印件,大多是用漂亮的文言文写就。其中一篇是《反东坡晁错论》。

16岁的李泽厚在作文中写道:“魏征有言:‘非独君择臣,臣亦择其君。’鲁人不用孔子,孔子行;故大丈夫行事,宜再三择之而后可,非聪明睿智之主,则不能舒我才,而合则留,不合则去,又何复倦倦于此哉?”这样的文字出自中学生之手,令人惊叹。

李泽厚的母亲曾拿他的作文给别人看,别人以为这是大学生所写。

1950年,20岁的李泽厚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

李泽厚后来回忆说,我在北大做学生的时候,没有任何顾忌。老实讲,主要靠自学,我读了一些书以后,我对自己有多少分量,心里头有个掂估。

我从来不迷信导师。后来冯友兰、胡绳,都想我做他们的研究生,我不干。我觉得至少在人文领域根本不需要什么导师。有导师反而受束缚。

你已成人了,自己可以去选择,自己去思考。我总是自己到书本里找答案。其实也可以问老师。学问学问,应该问,但是我这方面很欠缺,所以吃亏不少。我这个人不大愿意跟人交往,这是我最大的缺点。

李泽厚在北大的读书习惯是,早上看柏拉图,下午看别林斯基,早上看的是哲学,下午看的是文学。

学哲学可能看得比较高,要总揽全局,但考虑的问题很多都太空。如果书读得太少,就只知道玩弄一些概念。

搞历史的呢,是狭而深,就盯着那个领域,别的学问都不感兴趣,也认为那些没价值,必须有足够多的史料,才是真学问,所以也很难干出非常重要的原创。学文学的看得比较杂博,比较广,但都比较肤浅。

李泽厚很多年前就跟学生讲过,你要高、要深、要博,你才会有原创力。自然科学家不一定如此,人文领域必须有此前提。

大学毕业后,李泽厚分配进入了中国社科院,当时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可想而知,李泽厚在政治气氛浓厚的社科院是个异数。何兆武记得:“李泽厚不按领导的指示来写,那时总挑他毛病,开了好几次批判会。”

在政治性上不“过关”,但李泽厚却在学术上颇有建树。1955年,他发表了《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中的人民性问题》。这篇文章和此后关于美学的论战让他成名。

其时,李泽厚不到30岁。

1987年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说,我们很早就读过李泽厚的名文,获益匪浅。李泽厚当时脸红了。同样的现象还发生在日本。

80年代初去日本,一些日本同行都很惊讶地对李泽厚说,以为李泽厚应该是白发苍苍的老学者。

50年代后期,在知识分子当中,李泽厚算是很有钱。印象最深的是1956年冬,李泽厚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一篇美学文章,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一篇关于孙中山的文章,稿费加起来1000元。

当时李泽厚的月工资收入才56还是70元。而李泽厚在1956年就拿过每千字20元的稿酬,这是当时的最高稿酬。因为一般的稿酬是10元左右。

这是李泽厚富足生活的开始。他买了一个唱片机,电动的,不用手摇,这在当时是奢侈品,但他仍然不讲究穿着。在新加坡,人家叫李泽厚买件名牌衬衣,李泽厚说,名牌穿在身上是负担。

于是,李泽厚买了一块不太坏也不是名牌的表。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李泽厚很少为金钱的事务发愁。即使是在被下放的60年代,他被开除公职,但是有未用完的稿费支撑着他。

李泽厚的版税超过百万,这在学者中是少见的。作品在学界和市场上都通过了检验,这使李泽厚有底气立下一个规矩。“50年代就定了,不为政治任务,也不为经济利益考虑写文章。

对于会议邀请或讲座,李泽厚认为自己是自我感觉并不良好的人,文章已经都写过了,老重复不大愿意。李泽厚觉得没有什么太多东西可讲的。

很多讲演邀请自己都拒绝了。李泽厚不像很多人到处讲演。当然,他完全不反对别人到处讲演。

对于学术,李泽厚讲过当代学人有“两大问题”:一是,情绪左右思想,不能客观分析;二是,喜欢抽象议论,缺乏具体思维。

很难说李泽厚是否意识到了前辈学人因为谨慎而少有建树,但他在和一个朋友的对谈中说:“反正我是称过他们的分量,分量也就那个样子,包括一些名家。”

脾气倔强,不懂迎合却偏偏少年成名,付出的代价就是人缘不好。这个特点到老年也没改变。而李泽厚在北京城中心的房子,清雅干净,却少有朋友拜访。

李泽厚确实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钱钟书给他写信,他说想不好如何回复,拖一阵就忘记了。替宗白华写《美学散步》的序言,“我始终没和宗先生交谈,我没去看望他,事前事后也没去征求他的意见”。

但宗白华先生去世的时候,李泽厚得知他是因行政级别不够而被阻挡了就医之路,在90岁诞辰的前三天逝世,就写了一篇悼文:我为宗先生哭!我为中国知识分子哭!我为中国哭!

多年前,在北京的一次“李泽厚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与会者讨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李泽厚像谁?”

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角度来说,有人认为他像卢卡奇;从对80年代的广泛影响来看,有人认为他像萨特;以“思想黯淡时期寥落孤星”作比,有人认为他像阿伯拉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有意思的是,当李泽厚的思想进入《诺顿文学理论与批评选集》评选的时候,他经历了和法国社会理论家布尔迪厄的一次“PK”。一位西方评委认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和布尔迪厄近似。

推荐人之一的顾明栋认为布尔迪厄“主要用的是社会学、经济学的方法,强调审美的阶级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的作用”,而李泽厚“主要用的是人类学和历史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人类如何可能’和‘人的审美意识如何可能’等问题,得出的是文化积淀的理论”。

最后的结果是,布尔迪厄的文章落选,李泽厚《美学四讲》第八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入选这部最权威的文论选集,李泽厚的名字与两千五百年间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内的148个名字放在了一起,李泽厚是其中惟一的中国学者。

而现在,新一代的人或许只知道李泽楷,却不会认识李泽厚。

现在为什么会没多少人知道李泽厚?

李泽厚的看法是:国外有人说我的欠缺是没带多少学生,可以支持支援你的思想学说。

的确,现在好些学者、教授到处去带学生,然后徒子徒孙一大堆,成了一股势力,一个派别,于是名声大振。我就没有什么学生。

特别是我从来没有要求学生看我的书。我的学生也的确都没怎么看我的书。这也怪我,我现在后悔了。我要是让他们看我的书,他们现在的成就可能会大一点。

李泽厚,这个上世纪下半叶中国首屈一指的思想家现在身处博尔德——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他已在此地居住多年。在洛基山脚下,他常常想起故乡湖南。

博尔德已经有70多人因新冠肺炎去世,对于只有几万人的小镇来说,比例太高。2月的时候,高龄的李泽厚在家做平衡运动,摔伤了腰椎。

很快,疫情蔓延了整个美国。他年事已高,担心去医院治疗时感染病毒,“我这个年龄,要是感染了,肯定没命了。”

李泽厚从来不忌讳谈及生死,他觉得他和许多人一样,在2020年的上半年,都在践行着他的哲学理念——人首先要活着。

虽然身体不好,李泽厚依然思维敏捷,你还没说完,他就知道你要说的是什么。有本杂志曾为他拍了个封面照,李泽厚不太满意,嫌人家把他拍得“太老、太丑、太苦了”。他在做这番评论时哈哈大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干春松曾写过一篇《从康有为到李泽厚》的论文,很合李泽厚的心意。

因为早在1958年发表的《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中,李泽厚就跟当时的学界定论唱起了反调。几十年来,李泽厚对康有为改良思想的评价越来越高,他已经把康引为同调。

一个容易为外界忽视的观察视角是:李、康二人不仅在思想上存在某种继承性,而且二人都属于早熟型思想家。康30岁以后思想从未变过,李后来思想也无大变。

是什么原因使李泽厚对康有为倾注了如此多的热情?

李泽厚说,我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我有很深的感受。原来我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看也不见得,一个错误的理论会导致非常坏的结果。

纳粹理论是非常低级的理论,但当时在德国居然举国若狂,包括一些高级科学家都信。我们搞理论的人,应该有责任意识,至少要防止错误的理论。

所以,易中天问我,“中国应该走哪条路?”我讲,问题应该是“中国不能走哪条路”,我们应该警惕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合流。

我非常愤慨的是,以前到重庆去站台的那些学者,都不是理论家吗,他们的责任感何在?

我认为有必要梳理一下以下几位理论家:

一是卢梭。他讲公意,这就造成了后来的人民民主专政。

二是马克思。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一个社会主要是靠阶级和谐、妥协才能生存下去,靠天天斗是不行的。

马克思、恩格斯本人都承认,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要残酷得多,但这是历史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强调伦理主义与历史主义二律背反的问题。

什么时候伦理主义占上风,什么时候历史主义占上风,值得深入探讨,但把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错误的。

我承认,现在也有阶级矛盾,富士康那么多人跳楼不是阶级矛盾是什么?但从大的理论来看,应该强调阶级的和谐、妥协。

庄子就反对一切文明的异化,连用机械都不行,“有机事者必有机心”,那人干脆回到动物世界去最好了。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动物为什么会进化成人?我认为,人类是自己把自己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劳动的两重性”。在他的理论里,抽象劳动引导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导出按劳分配,然后到按需分配。

这是有逻辑可能性的,但没有经验基础。按康德的说法,先验幻想是不能成立的。

先验幻想好像宗教一样,能够鼓舞人心,能够起一种积极作用,十字军东征不就是打着上帝的旗帜吗?圣战不也是打着真主的旗帜吗?

三是尼采。虽然现在各种左派都把尼采奉为圣人了,讲半句坏话都不行,但我从来对尼采不感冒。

他导致的就是纳粹,蔑视群氓,那是赤裸裸的,所以希特勒也是赤裸裸的,就我这个种族行,其他种族都不行,犹太人是最坏的。

如今有人张口闭口就是海德格尔、卡尔·斯密特,这些人都是尼采右派,都是走向法西斯主义的,他们不是讲上帝跟魔鬼的斗争吗?尼采左派是福柯,走向无政府主义。这都是尼采种下的恶果。

搞理论的,你提出什么,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李泽厚对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寄予很大期望,他认为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真正的核心、骨干力量,而不是学者。

企业家现在不靠近权力赚不了钱,那是没办法,但他们并不甘愿。

随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钱的力量盖过权的力量的时候,企业家就会想,我是不是不靠权力就能做好企业呀?如果我不巴结你我也能干好,我又何必巴结你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的结盟,或许是一种现实方案。

对于这种看法,李泽厚大笑:什么是知识精英?什么是政治精英?现在教授太多了,连泰斗都太多了。

李泽厚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不跟风、自我边缘化成就了他思想的原创性。

今年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李泽厚:您所在的博尔德人口很少,您以前也说过,住在那里太孤独了,人太少了。

李泽厚回答:那没办法,孤独伴了我一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7)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2-23 22:39非相[新疆网友]IP:3390330943
    李泽厚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学者的典范,让我们明白了学者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
    顶6踩0
  2. 2022-09-11 09:47你不懂夜的黑[山西省网友]IP:1744104407
    希望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对得住自己良知的人,像李泽厚一样让人敬仰。
    顶0踩0
  3. 2022-03-29 20:55顺间[福建省网友]IP:604432560
    看到这样的学者,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顶9踩0
  4. 2021-10-15 08:03玲瓏閑看月[重庆市网友]IP:762386046
    李泽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顶4踩0
  5. 2021-05-02 19:11火炎[国外网友]IP:3406532265
    @两个人的画面作为学者,他的学识和人格都是对得住自己良知的。
    顶9踩0
  6. 2020-11-18 06:19两个人的画面[辽宁省网友]IP:3418299291
    @天涯孤鸟他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还注重道德品质,真是让人敬佩。
    顶1踩0
  7. 2020-06-05 17:27天涯孤鸟[海南省网友]IP:3056760750
    人生90李泽厚真是学富五车,是我心目中的学者典范。
    顶33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包饺子的作文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与什么同行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亲情作文600字初中 mydream英语作文 个人成长类作文 梦想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日记300字 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泡温泉的作文 心得体会300字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 作文过春节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 关于志向的作文 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梦想起航作文 战胜自我作文 记事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美食作文 迎新春作文 拉肚子作文 英语中考满分作文 成长类作文素材 观后感800字作文 雪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450 一件事作文400字 春作文600字